文章吧手机版
看世界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27 03:34: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看世界读后感摘抄

  《看世界》是一本由傅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世界》精选点评:

  ●作为一个之前不太看得进去国际政治文章的人(因为通常这种文章要么充满情绪化,要么太多阴谋论),傅先生的书让我对很多问题豁然开朗。是理智、求实、逻辑细密的,也是正本清源,清晰、让人听得进去的。很多从小看到大,纷纷扰扰的新闻让我困惑,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这本书让我一下子明白了,扩展了了解世界的一个视角。读一本对的书,比读几百篇情绪或者破碎的文章重要。

  ●本书主要收集了作者从2015年到2017年的外国演讲内容。全书观点鲜明,丰富而严格的外交表述。核心还是围绕中美关系进行了阐述。当然,中美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建立起新型大国外交关系,时刻考研着中美的政治智慧。但有一个不可否定的真理,中美斗必双输。 未来的中国如何定位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位置,美国又以何种方式对待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着笔比较多的是在中美关系方面,在这一本里,明显能感觉到傅莹在和基辛格的对话里,态度很强硬。

  ●讲好中国故事,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部分文章内容有重复。后半部分讲朝鲜半岛和南海局势这两个长篇看得比较过瘾。

  ●读过#看世界#。6月第6本。

  ●拓眼界

  ●2018年出品,谈到了中美贸易战问题。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论述非常精彩,从书里我们看到了当代政治家的智慧。关于中国在地缘政治里的博弈,如实进行了记述。

  ●我偶像的演讲集锦,对中美关系,贸易战,中国大国定位感兴趣同学,欢迎查阅!

  ●因为是演讲稿合集 虽然算是比较好地阐述了现阶段的中国外交理想 但观点难免重复的 所以每章挑一篇看就OK了 跟基辛格的对话拥有意思。有幸听过作者的一次讲座 内容不记得了 但是确实散发着知性魅力

  《看世界》读后感(一):看世界

  给了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这些是不曾想过的。

  《看世界》读后感(二):维护国家利益

  可能因为是演讲稿的整理,所以有些重复的内容,一本书的内容草草翻过,翻了三分之一几乎就觉得已经看完了。仔细分析里面有很多中国外交观点,对照西方观点食用应该更佳。傅莹的观点佐证了我15年在郑州的做法吧,让我安心了。中国的智库就是文科的教授们么?有空可以看下他们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分析 (1)中美关系:美国不要觉得中国的发展是威胁 (2)世界秩序:美国是通过军事同盟经济体系和西方普世价值来掌握世界,事实证明带来很多问题;中国是想依靠联合国,互不干涉内政的稳定和平局面。中国要适应大国的位置。 (3)中俄关系 (4)朝鲜问题,美国应该不要激化矛盾,不要逼至绝境,要给对方生存空间,解决问题。美国无法下决心军事行动,叫嚣只会激化矛盾 (5)南海问题:历史因素。 核心观点:外交或者世界的发展不熟零和博弈,需要合作共赢。

  《看世界》读后感(三):对外交政策的思考

  提出总体原则,并对应具体策略,从全球人类视角去分析看待解决问题。 在提升自身核心实力的同时,站在更高的战略视角与世界展开谈判。 中在不断攫取之前属于美的利益,可是还要同时让全世界人民认为中国在做一件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事,拉拢世界的多数去颠覆原有体系中掌权的少数。维护多数人的利益,打压少数人的利益,为中的成长创造条件。 你拿走对手珍视的东西,还要让对手心甘情愿,也许这就是当前大国外交或者说人与人交往的艺术吧,同时这也是避免走向战争的一种途径。以往国家间冲突的发生正是因为彼此之间实力的不协调及双方现有利益的不对称,而这个不协调与不对称又是基于对原有体系的不满产生的,正因新兴力量意图突破旧有秩序的禁锢,相互之间才会最终发生冲突。新兴强国改变现状的愿望与就有强国维持现状的心理是矛盾产生的表面因素,对权力的争夺是主要因素,而根源是谋求利益最大化。

  《看世界》读后感(四):逢中美贸易战之际读看世界有感

  读此书时,正好是中美贸易谈判将近破裂,双向制裁措施不断升级之际,读完此书后发现中美冲突早在奥巴马时期已初现端倪。中美冲突的本质是对未来世界秩序定义权的争夺,而如今轰轰烈烈的贸易战将成为现有秩序打破和未来秩序重塑的一部分。

  米尔海默斯在大国的悲剧中提到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现有霸权,依据历史经验,大多都会导致战争冲突,因此他对如今中美关系的未来表示悲观。我们的外交提出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希望让中美走出这种修昔底德陷阱,但现在特朗普吹响了关税冲锋的号角,历史的定律似乎将要以另一种方式重现。

  现有的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有三根支柱,分别是民主自由价值观,军事同盟体系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但三根支柱中,前两者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如中国被天然地排斥在前两者之外,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也将自身盟友如日韩的利益高于他国之上,因此以此为支柱的世界秩序不能让许多国家信服。对此,中国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联合国为框架的国际秩序,在这个秩序下,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均能被平等对待。

  近几年,为营造更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外交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但在某些国人看来,中国似乎变得过于张扬,不再韬光养晦。但如今的事实是中国现有的体量已然不能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忽略自己,对中国的发难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建设均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而已。

  最后,如书中所说,我们应该更加自信,要主动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讲述我们的想法,并积极地向世界传授中国发展经验。

  《看世界》读后感(五):了解这个世界——读书,旅行

  也许,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误导了,《看世界》并不是去了解世界各个国家,而是聚焦国际关系,主要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聚焦国际争端问题,比如南海问题,比如朝核问题。这本书很适合研究国际关系的人看。

  我像读新闻公告一样,把这本书读完了,也了解了大国关系的历史,争端的历史。但是很希望各个国家当政者读读老子的《道德经》,读读什么是无为而治,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然后不打扰,每个人、每个国家都知道自己该怎么走。

  现在虽然是互联网社会,但是我感觉我们和世界还隔着一堵墙,新闻联播中的外国总是处于混乱中,我们不知道中国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世界眼中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很难看到不经过过滤的信息。

  我很希望了解这个丰富的世界,像古老的欧洲,充满活力的美洲,很神秘的中东,都吸引着我。我想知道为什么希腊人可以生活的如此懒散,我想知道为什么德国人是严谨的,法国人是浪漫的。

  阅读是了解世界的很好的方式,一本外国书籍,是最原汁原味的,像我现在读的《我的天才女友》,可以窥见意大利的一角。

  但是我也很想漫步在某一个国家,看看哪里有我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想去那里生活,而不是在这里被房子和工资紧紧束缚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看世界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