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心》是一本由马丁·雅克著作,中信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雄心》精选点评:
●真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够见证并且亲身参与到如此伟大的进程之中是何其幸运,充满了无限机遇,必将大有作为。
●这老头子太能吹,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如果你经常看新闻,新闻联播中,经常会出现: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之类的话。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官方报道的是“中、西”方。 在整体意识形态上,地球上有二个文明,一个是“中”,一个是“西”。 中国人认为:我们应该是和整个“西方”平起平坐。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 这种话,我们只能藏在心里。不能明说。 Lucian Pye看清楚了。所以说出了 China is a civilization pretending to be a nation 。 US is a nation pretending to be a mission. 美国曾是一个任务。人们曾以为他是上帝的喻意。带领人类通往地上的天堂。所谓的天赋使命的“manifest destiny”,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时说到世界银行因美国国会阻挠没能增加中国投票权,马丁有以下预言。所以接下来,中国一方面会在现有体系下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会尝试在体系外进行活动。参考成立亚投行和最近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篮子。写这本书还是在10年吧,反正这个预言我惊得合不拢嘴。
●这本书的评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低,可能豆瓣真的烂完了吧,都没有仔细看?这本书在2012年对中国的经济由资源密集型转向拉动内需,对西方因经济困境首先开启贸易保护开始破坏全球化作出了相当准确的预测。而对日本的崛起在文化和心理角度也作出了高度的见解,对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社会和环境破坏也指出了严峻的现状,甚至他一个英国人都能指出中国控制油价的原因,他什么时候满篇夸过中国我是没看出来,豆瓣奴才可能已经疯了?这样一个英国精英就因为对中国的客观评价让你们觉得辫子不舒服,所以一本高度见解的书被打了7分?
●就当看看闲书吧
●挺无聊的。。没什么干活。。全书总结就是“脱亚入欧”向为文化自豪而转化
●无聊……
●【得到】兼听则明。20171217
●***时代版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
《大国雄心》读后感(一):探讨现代化的路
看到第七章。
前面主要讲到了,实现现代化,应该是多样的。不能照搬西方模式,需根植与自己的文化、民族等来进行探讨。
民主是现代化的一个特征,但反过来,另有探讨,且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及不一定在经济落后时最急需的特性。
看这本书需要更多的对比视野。
《大国雄心》读后感(二):如果想了解作者思想,建议看他的演讲
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好多好多数字的叠加。
作者是一个奇怪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奇怪,这个词其实是从西方角度来看他的,因为他英国共产党的党员,这在英国人里面可是特别奇葩的。中国人不知道这些,所以看他不会有这层深意。
作者夸起中国来,滔滔不绝,热情澎湃,比中国人说的更有激情,更有力量。一直和作者有交流,但是其实最近才发现他很不幸的故事,他的妻子,因为香港的歧视,救治不及时,很年轻就去世了。难得他后来还可以如此看中国。
看过很多他的演讲,其实说得特别好。Ted上有一个,他还有其他很多。他提到的几点很有深意
第一, 殖民这个词,尤其是很多西方担心中国在非洲是新殖民这个事情,完全就是一个西方的概念。中国人的系统里面不存在殖民,我们的中心理念是 – 同化,是朝贡制度。
第二, 与政府像父母的关系,也是非常贴切 – 其实英国人也理解这是什么意思,问问老一辈人对待皇室的感觉,基本相同。
《大国雄心》读后感(三):当中国发展之后
马丁雅克是一位中国通,在2011年的书中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富有预见性。书中的观点为经济发展存在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民主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亚洲四小龙没有一个是在民主制度中实现经济腾飞,而是先经济后民主模式。西方曾经认为自1989年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必然会走上自由民主方向,或者认为没有自由民主,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无法持续。但中国的持续繁荣,让西方不得不调整固有思维,重新审视将要面对的未来世界。书中通过宏观数据,发现了一个强大的仍在发展的中国。书中准确的预见了欧洲对于中国问题的分裂,书中还假设随着中国的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能会倒向中国。书中描述了美国三个衰落时点,1、2017年4月美国金融危机,2、中国GDP超过美国,3、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尽管作者近乎中吹,但我们应理性的看到中国能否超越低利润率的产品发展出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产业,才是中国能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关键。在微观的发展质量上,我们与西方还有不小的差距。
《大国雄心》读后感(四):英国共产党员
作者马丁雅克是英国共产党员,因此对中国的推崇也许掺杂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但我想说的是,也许正因为作者的意识形态,所以他更容易关注到西方普罗大众忽视,西方专家刻意无视的意向事实。
我尤其喜欢的是作者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让我觉得很全面和深刻,至于对未来的展望,有些过于乐观,考虑到在英国对中国的认识的共识,矫枉过正也许是作者的态度的原因。无论如何,多了解,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总是好的,强烈推荐。
本书的预测是基于一种全新的思维。
这种思维并不认为“西方道路”是唯一可行的模式。
本书的中心论点是,现代性模式绝非只有一种,事实上是多种多样的。
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思想是在西方长期掌握主导权的情况下培育而成,绝非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浸润着世界理念,事实上它是高度狭隘的,自认为具有普适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自认为正直公正、具有永恒的适应性。如果我们已经知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那么也就几乎没有从他人处借鉴的必要。
当西方尚未遭遇重大挑战时,也就是过去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这种傲慢心态的代价通常由他人来承担,因为他们被迫听从西方的要求;但当重大挑战来临时(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挑战将日益增多),这样的狭隘思想只会加剧西方的脆弱,削弱其向他人学习并进行相应调整的能力。
《大国雄心》读后感(五):看完这本书我民族自豪感爆棚;当成中国历史读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