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之死》是一本由陈斯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14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者对各种人物性格因素影响行为的洞见颇有道理,但我还是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摆着摆着小摊儿就动辄上亿炒作资本市场的了。。。
●如果知道中国历次股灾时间点,再来看这本书,你会发现有惊人的重合
●扩容时代,曾经的单庄不再,但是新的市值管理操纵,大股东甩卖减持,基金联合坐庄,内幕交易依然是散户的大敌。 本书可读之余细节不足。 最后,散户不要骗自己去跟庄,如果散户都知道庄家怎么做,就好像事先就知道别人的底牌一样,如此一来,散户更似庄家,可怜的庄家则更似被宰的散户。这种逻辑成立吗?理性的投资者自己想吧。
●浏览过头遍,长见识了,心里狂喊:WTF!自己真是图样图森破,原以为收购并购真的是外延扩张的好途径没想到被玩成了这样... 另一大感受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机会属于嗅觉敏锐的行动最快的那一拨人,虽然抓住第一波之后就意味着大浪淘沙的开始。讷于言我看我是做的过于好,敏于行还差得远。另有些问题需要整理,之后再找找别的书看。
●1.出名做事都要趁早; 2.资本运作是捷径,但风险巨大; 3.你休息的时候,别人在疯狂地飙车;
《庄家之死》读后感(一):时势造庄家,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庄家
以为本人是做股票的,对各方面的股票类书籍本来是很关注的。此书一上书架,就拜读了。
该书比较详细的描述了庄家本人的成长过程。对其个人的性格形成,事业轨迹做了比较详细的描写。就是简小的个人传记。
对每个庄家当时所处的时政,经济环境做了比较客观的描写。每篇都有小总结:庄家使用的操作技能说明;庄家事业的节点。
散户可以看看,庄家的操作技能是可以识破的。
《庄家之死》读后感(二):左手收购、右手抵押的 “空手道” 游戏。
左手收购、右手抵押的 “空手道” 游戏。
这种手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先放出收购消息,预交定金之后,拿上市公司的并购合同向银行贷款出并购所需要的资金;
在完成并购之后,再用资产置换的方式,将其他项目和资产转入上市公司,把资金置换出来。
第二个收购项目:在这起收购中,没花一分钱。
先将要被收购的公司抵押给银行,获得了21亿港元的贷款额度,然后用其中的 15 亿元完成收购计划。
《庄家之死》读后感(三):资本炒家+ 资本手段:“借壳上市 + 资产重组”
2000年 5月 13日,以每股 2.87 元的价格,受让 3500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后,斯威特集团以 25. 45% 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
这一次对钢异型的收购,插上了翅膀。
严晓群由实业家到资本家的转变,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按照公告内容,斯威特对一钢异型的收购,需要支付 1.045 亿元现金,以此换得第一大股东的身份。
严晓群,他将斯威特旗下的南京图文科技公司作价 1.3 亿元,悉数并入一钢异型。
2000年 12 月 1日,一钢异型正式更名为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技。
《庄家之死》读后感(四):资本玩家+ 资产置换
鸿仪以 30.83% 的持股比例一跃成为ST张家界的第一大股东。
随后,开始了对ST 张家界外科手术般的处理。
他果断地将公司债务剥离出去,同时将自己旗下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注入进去,完成资产置换。
随着这些举动,ST张家界不断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的提示性公告,给股民注入一针又一针的兴奋剂,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进入ST 张家界。
《庄家之死》读后感(五):庄家,其实就是强烈个性的异化
《庄家之死》,是一本从所里的图书馆借到手的书,今天花了半天时间从前至后阅读了每一个案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周正毅、罗成和魏东这三个。
凭借各自年少时的财富积累和自信心强化,强烈个性使然的必然悲剧不足为奇,各位看官在阅读中的快感也被这极度自负之后的崩塌推向极端。
从这些案例的始末,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市场,是人性劣根的杠杆,它极大的异化了深藏在每个人性格中恶的成分。周正毅”高打高举“、黄光裕的”敢做敢为“、魏东的”政商交易“虽然都以深厚的政商背景做掩护,但在我看来,主导者鲜明个性才是这一切的幕后主谋,大鳄们的狂放不拘在资本市场一次次重组收购中被放大,最终也导致了杠杆效应下的风险失控。
这一幕幕的悲喜剧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区别只在于动静的大小而已。资本市场这一杠杆,使得历史”英雄“的命运更具典型性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