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求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若琴弦,死若离歌。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维度之间另有天地。我想他的文字有着一股力量,与生命的不屈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从一个黑暗走向另一个黑暗的人才能活的如此透彻。
●这本书很杂,有小说有散文有随笔。认识史铁生是从课文中的<合欢树>开始的,觉得这人有韧劲。看了这本书的文章,史铁生多以残疾人的视角写文章,上帝也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似乎是无法从他身上抹去的烙印了,也因此成为了他的局限性吧。本书第一篇<命若琴弦>挺好看的,人活着,总要有些念想吧,不然一绝望,真的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
●他被命运的大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却努力从中找寻到别处的光亮。
●有坎坷磨砺出平和 睿智 文笔流畅 有哲理意味 散文小说的确清新舒畅 很美 适合朗读 病隙碎笔收录两篇不是很搭 爱情问题这篇蛮有意思的
●小说开始时的场景与结束时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我们看到了两个瞎子的人生:重复与轮回。虽然场景是被动的沉默的,但沉默的场景一样可以感动人,“情景交融”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好话。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史铁生的人生态度,这句话就够了。他自己就是绝好的证明。
●横跨了2015、2016断断续续地翻,有的文字的确很好,可是,教人看不下去啊……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我与地坛 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会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那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之中。你所忧虑的那个没有了的你,只是一具偶然的肉身。所有的肉身都是偶然的肉身,所有的爹娘都是偶然的爹娘,是那亘古不灭的消息使生命成为可能,是人间必然的爱愿使爹娘相遇,使你诞生。——病隙碎笔(之五) 那么可有并非人传,而是众目皆见众耳皆闻的神迹吗?有啊,有啊!我们头上脚下的这个气象万千的星球不是吗?约伯终于对之说“是”的一切,不是吗?为什么把一根木棍变成蛇算得神迹,沧海桑田、日走星移倒不算?为什么点石成泉算得神迹,时时处处的“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倒不算?为什么天地之种种慷慨的馈赠算,而世间之种种严酷的困阻就不算?——病隙碎笔(之六)
《命若琴弦》读后感(一):史铁生
史铁生 — 一个一直被病痛折磨的人 他的文章一直在讨论生与死,很哲学,很有正能量,死总是要来的 在爱与被爱里坚持活着,享受生活。
《命若琴弦》读后感(二):无题
同时代的作者,可能喜欢王小波的人会更多一点,但是一直以来,史铁生都是我最爱的国内作家。
怎么说呢,他的文字,断断续续从高中看到了现在,基本才算是完全看完了。像是很多经典的电影,明明知道看过之后会有一种共鸣的战栗感,但是不敢看。因为经典和共鸣是少的,怕看一部少一部,看一本,少一本。
命若琴弦是我最爱的一篇,记得当时在图书馆读完的那个下午,心里是满满当当的,这种感觉比读我与地坛的时候要深刻许多。
我是没有那种没有为某种东西想要拼命的人,你说那种信念是什么呢?按照普世观念,一份众人满意的工作,家庭幸福美满?追求一种社会化的有意义的事业?但是按照平凡的大多数人,在职业上是没有办法实现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所以会孤单,觉得没有意义,怎么活都是一样,总归目的是一样,走向死亡。
他的思想和叔本华特别像,悲观主义。人生不过是犹疑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如此而已。但是史铁生在书里提出,解决这种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意义,瞎子就是靠那一千根弦活了一辈子,所以那个意义有那么重要吗?只不过是让人坚持活了下来。
史铁生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作家,每次看到他文字的那种强烈的共鸣感,简直能人从心底里爱上他。没有一点点语言的取巧,就是把自己怎么想的像是一个老朋友一样告诉你,不担心被别人窥测到内心的羞耻,坦坦荡荡,带着中老年和他身体残疾所造成的悲观心态,娓娓道来。
很多篇看了好多次,这本书的选的文章与顺序都特别的好,除了最有名的地坛与清平湾,我二十一岁那年与爱情问题也写的非常的好。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希望终有一天我也能找到那个目的。
《命若琴弦》读后感(三):愿你我只有普通人的苦难
一个普通人的苦难
读完《命若琴弦》,加上去年读的《我与地坛》,字里行间透出一个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突然被浇灭后的不甘、疑问,我想史铁生是没有原谅过上帝的,他祈祷过、质问过、抗衡过,到最后妥协生存,给上帝找了一百个开脱的理由,却不曾原谅,起码在我读的两本书里没有,不知道他在遇见妻子组建家庭后有没有被抚平不忿。
我在想,哪些是一个普通人一生要去承受的苦难。
身体的和心理的
我想像史铁生这样被困在躯壳里的挣扎是我们很难体会的,譬如高烧,我知道,它总会退去,可瘫痪,像是一个永远看不光亮的死胡同,不能逃出生天。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患上不治之症,那病痛也许只是让你体悟健康的一个对立面,病榻上想象没有这些病痛时的自己是如何虎虎生威,然后再告诫一番,加强锻炼均衡营养早睡早起之类的,恨不得把立的志凿在胸口,心理一番建设后翻身窝在被子里睡去,好了后该干嘛干嘛,老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疼,因为知道病痛总会好的,抗一抗便过了。可要是一抗就是一辈子呢,透过文字,能感受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自弃自强,但不切肤是很难感同身受的,也祈祷,我这一辈子不需要这样的感同身受
心理上的罹难无非生离与死别,哪一种都是一个普通人的灾难,安逸的环境让承受别离显得尤为苦痛。战乱年代,人打人,人吃人,见惯不怪。没法去讨论生离或者死别哪一个更好受一些,反正每个人都要经历,谁都逃不得,谁也不是特别的那一个。
日常的与突发的
生活里鸡毛蒜皮的摩擦不知道够得上称作“苦难”不,用一句不恰当的话叫“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婚姻的不适合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不治之症,只有杀伐果断的刮骨疗伤才能好起来,好起来也脱层皮,真真的仿若新生。
委屈是一种很奇特的情绪,犹如被堵住的下水道管口,也像一麻袋的乱石压在心窝上,用自己的立场去质问拷打世上千万种价值观。心理上的疾病也会反应在身体上,肝气郁结之类的吧,这种不死不灭的情绪是绵长悠远的折磨,也需要不破不立的勇气。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
愿你我只有普通人的苦难。
《命若琴弦》读后感(四):你说命若琴弦
有人说史铁生的小说没有散文,随笔写得好,我觉得挺对的。小说有一种虚构的美,张爱玲就能用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故事把女性天生的感性和敏锐讲个透。史铁生的小说匠气有点重。但他用散文写实抒情就做得到四两拨千斤,把生命的意义之于人,尤其是病人,讲清楚。书里的散文和随笔读下来,讲的全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却觉得没什么废话,反而句句像灌了铅,直往心里沉。他越不说自己凄惨和痛苦,提了一下自己的病,就晾在一边,说些生病后的日常琐事,我越被这双无形的难过攥紧,死死按在他的病床上,想起自己和家人曾经生病时的林林总总,感受着一样的无助,偶尔的欢愉,更多的是挣扎。回过神来,自然倍加珍惜现在的健康。
史铁生说病床上没有无神论者。在病重期间,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都避免不了一番虔诚的祈祷和自我的宽慰,有点像冷雨夜里的烛,摇曳着微弱的光,让它熄灭何其容易。大谈特谈这光多么有意义,多么伟大,不如静下心来感受这摇曳的凄美。
我一直觉得优秀的喜剧,结尾真的没必要用感动来强行升华。有些痛苦,也不用绞尽脑汁硬要悟出来点乐观。过程就是奖赏,结果是赠品,每个人的奖赏不同,为什么要拿一样的赠品。读书只不过经历了一次借别人的笔触,写出你心里所想的话,有那么一瞬间让你觉得不孤独,在书上找到和其他灵魂的一个交点,可能就够了,这个过程已经让自己对某个问题有了超我的理解。
上学的时候参考答案总在引导我们赞颂他的坚强乐观。现在读来,只觉得他很脆弱和绝望,而且还有点坏,因为他善于用他炙热的文字,淬火锻造成一把利刃刺入读者的心脏,并在里面开出一朵花。在字里行间的乐观不过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伤感。对健康的渴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就像《命若琴弦》里小瞎子问的那句:凭什么我们是瞎子!老瞎子的回答像王尔德悖论一样精妙无懈:就因为我们是瞎子。
罗兰夫人说: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我想说:希望,多少谎言假汝之名。
绷紧琴弦,满怀憧憬的弹奏好每一天,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如果不幸真的弹断了所有琴弦,发现了真相,就用谎言重新点燃别人的希望之光吧。
《命若琴弦》读后感(五):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这是短篇小说,写于1985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故事内容算是十分老套而陈旧。小说很短,半个小时读完,却花了我半个月来咀嚼品味。
励志故事听得多了,各种心灵鸡汤也唾手可得,但是这个老套的故事却可以深入心髓久久难忘思索至深,为什么?许多故事,平淡无奇,读过无痕。其实,它们是需要在对的时间和足够的阅历情况下,才会激发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命若琴弦》绝对是这样的一篇佳作。同时它让我想起《小王子》,它们都绝不仅仅只是个新奇有趣的故事而已,而是值得一生去回味。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篇寓言,它不仅具有作为寓言故事的所有要素,而且寓示深远,激发哲思。命若琴弦,顾名思义,人的生命就像是琴弦一样。故事的表面意思,是老瞎子在孜孜不倦苦苦收集被自己弹断的琴弦,他已经去世的老老瞎子师父告诉他,集满1000根之后,琴弦即可作为药引,治好眼疾,重见光明。重见光明是他的梦想,人生的终极意义,故,命若琴弦。但是,在他集够琴弦之后,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悲观失望,从而顿悟,那收集1000根琴弦的日子,弹断每一根琴弦的努力,跋山涉水弹琴说唱的时光,心中满怀希望的每一天,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命若琴弦,众生若此,惟弦有各弦,命非同命耳。老瞎子顿悟之后,告诉小瞎子徒弟,只要集满1200根琴弦,小瞎子就能治好眼睛,重见光明!这是启发,是传承,是轮回,是命若琴弦。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谁能弹响你的那根心弦?
原文链接http://hjkcos.blog.163.com/blog/static/753953822015111011391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