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今年第三次收拾储物间了,你最好是真的要把东西都丢掉。”
“别顺着顺着又收起来了。”
在我妈说这句话之前,我还没意识到,前两次收拾这个小房间是以失败告终的。
这个失败并不是没把房间整理好,而是我想要丢掉的东西,最终还是没能丢掉。
这个储物间里,堆积了我家三代人的“舍不得”,外婆舍不得各种包装袋,塑料的编制的布的......我妈的舍不得护肤品的空瓶和好看空礼盒,仿佛每个是自己精致过的证据。
而我的舍不得其实只占据了一个小抽屉,里面放了我从小到大珍藏的东西,有小学的同学录,偶像的英文书和卡片,12岁外婆从香山给我摘回来的红叶,外公在我成人那年送我的几米漫画书,还有藏在小铁皮罐里的情书。
1、
“我扔完了你们也得扔。”
整理房间的主要原因,是想给家里人开个头,让她们把储物间里的垃圾都丢掉。
自从想试着断舍离,我就一直想把这个房间给清出来,曾经扔过外婆屯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各种她舍不得扔的小东西。
强攻伤和气,我试着用怀柔政策感化她,告诉她囤积塑料制品的危害,但还是没用。
最后不得已,我只能等她睡着后再收拾,那是个快十二点的深夜,偷偷打开房门想扔垃圾的我被她逮个正着,我蹲在家门口护着垃圾不放她拽着垃圾袋打我的场景还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
(满满一抽屉的舍不得)
“你怎么不扔你东西,你去把你小房间的东西都扔了再扔我的!”
2、
还真被她说中了,我扔她们东西的时候效率极高,扔自己东西的时候就万般舍不得。
“嘤嘤~~这是什么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蓝色的铁皮小罐子,我立马猛男变少女,发出了奇怪的声音。
“扔之前还是再回味一下吧。”那一刻我还没领悟,屡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喜欢回味。
蓝色的巧克力盒子专门用来放情书,甜掉牙了,原来我打小就浪漫的很。
小铁盒子里有学生时期男友们给我写的情书,也没留几封,毕竟文笔好的男孩子也不多。
断断续续收拾有扔过不少,但这封情书一直没舍得扔,内容倒是平平无奇,可爱的是这个小信封。
那个学画画的男友,由于晚上买不到花花绿绿的好看的小信封装情书,于是自己给我画了一个。
还画了代表他的小奥特曼,这种小小的心意就算事隔十年也让我舍不得扔,谁会丢掉一个小男孩初恋懵懂的心呢。
留着吧,还要留到80岁,那时候再翻出来看一定笑的很慈祥,都是被爱过的证据啊。
继续往下翻,看到了潘玮柏的卡片,连外包装都没扔,整洁如新的躺在我抽屉里。
潘玮柏刚出道那年我刚好上初中,出了《不得不爱》后每天嘴里哼的都是这首歌,那句“让我哭的像小孩”让我心动了好久好久。
长大后去过他的演唱会,见到了他本人,虽是偶像,但在心中激起的波澜永远也比不上小时候在耳机里循环的那句歌词。
但这些卡片我还是舍不得扔,这么新,扔了多可惜,那可是小时候的热爱啊,况且这么有年代感的东西,应该已经绝版了吧。
(《就是不想学文法》——潘玮柏)
不扔了,收好收好。
其实都不用整理到最后,你们也应该知道,这次断舍离又失败了。
我沮丧的坐在地板上,内心生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让我和家人互相清理对方的东西,优点是效率高,避免了睹物思情,舍不得的情绪。
缺点是太残忍。
无论是谁都不愿意自己一直收藏的东西被别人随意处理,不管是一个塑料袋还是一封情书。
最后这个点子还是烂在了心里,这个房间也依旧被杂物堆得满满,专门用来盛放我们的舍不得。
3、
“实在舍不得扔的东西就别扔了吧,又不是放不下。” 这是我妈对我3次失败的评价。
我每天和他们嚷嚷着断舍离,轮到扔自己东西的时候才知道我有多自私。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囤物癖,我的少年回忆和外婆的塑料袋其实没有多大差别。
回忆这种东西,很不值钱,但又是我的无价之宝。
塑料袋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是污染又没用,但之于外婆可能是一份安全感。
所以不要劝别人断舍离,因为你不知道每个物件背后的深情深意。
后来再遇到想扔掉又犹豫的东西,我都会问自己:
自己真的喜欢吗?
它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它能帮助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吗?
比如那些小情书:我真切的喜欢着这一份份小心意,虽然它们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确实没有多重大的意义,但每次打开少年时的小铁罐,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甜甜,一张小小的纸片像是扭转时空的机器,不管多少岁拿出它都能带我回味少年的爱情滋味。
(小时候的非主流言论)
比如外婆屯的塑料袋,她应该也是喜欢屯不然也不会和我大动干戈,虽然塑料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但在她眼里也许是一份以后随时想要都能找到的安全感。
我们没有资格,去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人生,也没有资格去扔掉别人的安全感或是旧时光。
所以断舍离什么的,说到底日本人发明出来的东西可能也只适合日本人,因为他们房子小呀。
其实人生不一定什么都要去断舍离,就像我妈说的:“实在舍不得扔的东西就别扔了吧。”
● 我与男友 ● 五月旅行
● 赏味期限 ● 星星点灯
微博:是柒公子啊
编辑: 周大金牙
— 收集这颗星球上的所有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