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挫折教育不等于“摧残”
日期:2020-05-09 23:07:03 作者:李蕙君 来源:李蕙君投稿 阅读:

挫折教育不等于“摧残”

  挫折教育不等于“摧残

  李蕙君

  情绪暴力是“致命伤害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他会影响子一生的性格人格发展。”节目中就能出,一个非常优秀孩子父亲面前,眼神躲躲闪闪,畏畏缩缩,没有半点自

  面对观众的质疑,杨烁回应表示自己不会放弃严厉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在他看来,男孩子从小要经历磨练长大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个回答反映出了大多数奉行“打击式教育”的父母的通识:孩子需要压力,需要挫折,我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采取这类“挫折教育”,都出自希望孩子变得更强更好的爱子,然而结果可能事与愿违。父母的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父母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挫折并不需要人设置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指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以达到切实掌握知识增强抗挫折能力目的。但挫折并不需要人为设置,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的挫折:老师讲课听不懂、与朋友相处出现矛盾艺术课或体育课表现不佳等。这些烦恼或许在成人眼中不值一提,但实际上都是切实困扰着孩子的难题

  挫折教育有一个直接目的就是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倘若一个孩子不断受挫,既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也无法将自己从失败心理释放出来,而且一直得不到相应的帮助关怀,这会导致产生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这种心理最终会使孩子失去尝试勇气以及与逆境抗争的能力。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鼓励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打击而是鼓励。与“习得性无助”相对应的还有“习得性乐观”,意指孩子可以从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中锻炼出乐观向上的品质。好的挫折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直面挫折的能力,教孩子学会拥有乐观的心态。只有父母的支持鼓励,才能为孩子插上奋飞的翅膀

  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不在人前教育孩子 在人前教育孩子,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还导致格外自卑,而且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心理极不舒适,甚至会有反弹期,子觉得自己可以脱离父母的掌控时,会反抗得更加严重。

  和孩子做“朋友” 选择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也受到尊重,让孩子更乐于思考展现独立一面,而且当自己的行为受到肯定时候,孩子会更加自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挫折教育不等于“摧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