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深度改变》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5-02 23: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深度改变》读后感锦集

  《深度改变》是一本由泽阳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深度改变》读后感(一):不一样的改变

  学了很多的道理经历不少事,可是我好象还是原来样子原地踏步。一年中总是在懒与勤中徘徊。今年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终于明白为何总是走不出自己画地为牢,没有结束过去,沉浸在固化思维里,所以无从有新的开始。 “必须从念和思维入手,深入体验深处。体验层面改变,才意味着真正的改变。”这是治疗疾病方法,亦是改变的基础老师说反复的回到过去,重新经历,才能改变潜意识的体验。也就是改变开始。这样的体验太痛了,太难,感觉要在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会结束过去的体验,开始新的人生我会选择结束过去,学习心理学深入的认识自己,分析个体验背后的故事或是思维方式。然后探寻自我的优势出路。阐开心灵,以开放姿态融入世俗熙熙攘攘世世非非、人情冷暖悲欢离合。从前认为逃避是最佳不受伤害保护盾牌,现在却是经历风雨残酷现实洗礼锤炼出的能力才是坚强后盾。告别过去建立关系害怕受伤害的思维,追求完美、认为一切都是正义的思维模式突然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有了新的开始。现在好象更易于与人相处,少了挑剔,换位思考更多的理解他人的行为无奈,又建立了很多好的关系,认识了新的朋友。终于突破一元关系、二元关系。迎来新的生活和自己。 生有涯而学无涯。组队学习,和队友们共同成长(一种新体验)。放下抱怨(对自我、他人和社会),同时结束过去,如果不放下原先的东西,你就不到新的可能性的。放弃并不比坚持容易需要更多的勇气。放弃、结束过去重生长成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知识焦虑时代人人都在说“改变自己”,渴望自我管理,试问:成效如何?经常听到很多人下决心改变,好好健身、减肥,头激情澎湃,一上阵却立马败下阵来,旧态复萌如同变脸。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寻找自己,活在未来。写给想要改变,渴望真正自由的你。本书从11次认知纠偏,9大践行路径,帮助你实现深度改变,活出真正的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深度改变》读后感(二):你需要始于自控终于深度的《深度改变》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一说就懂,一听就会,可真正要做到,中间隔着个太平洋,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无路可走,困难重重,总之,就是,收藏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开始。 尤其是经常注意力涣散,思维“四分五裂”,做事情无法集中。总是提醒自己要“你要控制你自己啊”,但还是不小心又失控了。拥有自控力好像是太难做到的事情。 真的是应了那句知道了超多道理,可是依然做好的话,有本书可以让你想要的生活触手可及,那就是《深度改变》,经过深度改变可谓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深度改变》的作者是泽阳,她是图书编辑,对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说到《自控力》这本书你 一定不陌生。这本书就是她引进国内的,《自控力》的发行量超400万册,至今仍在畅销榜前列。泽阳还曾与古典老师合作出版《拆掉思维里的墙》也是畅销百万册的好书。她曾创立“自控力school“社群,帮助了多人成长,其中就有自媒体“剽悍一只猫”。 《深度改变》中作者提出“始于自控,终于深度”的理念,从改变我们的认知开始,告诉提升自控力的各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总有一款适合你,只需要你坚持向前走一步,多做一分钟。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这本书中相关的精华部分吧。 深度改变,自控包括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与注意力。先从对自控有正确的认知开始。下面来看下几个关于自控的几个认识: 自控力是一项有限、易损耗的资源。 自控是一件极其耗费大脑能量的复杂活动。你可能会发现,当我们需要为一件事情做决策时,会觉得很累。就是我们常说了死掉好多脑细胞。 我们要把有限的自控力用在刀刃上。如果你需要在许多可有可无的事情上做决策,耗费太多的意志力之后,遇到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就屋里应对,反而变得潦草。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记录做个情绪日志,记录下自己在那些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意志力,以便更加了解自己。越了解自己 ,就越容易自控。 自控力是可以训练可以提升的。 我们可以用各种能增加身心能量的方法来提升自己,比如运动、充足的睡眠,静坐、冥想等等,提升精力的方法来给自己补充能量,储备更多的意志力。 除了提升对自控的认知,作者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改变提升自控力的方法,帮我们实现深度改变。

  提出其中几个很特别的来分享一下。

  第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并与自己建立长久和谐的内在关系。 自控就是说自己控制自己,因为我们控制不了别人。有自我意识才有自控力,有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的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

  第二个,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一次深度改变。

  从微习惯开始锻炼我们的意志力肌肉,微习惯就是一种非常小的积极的行动,小到不可能失败。比如计划的人,打算养成一天只做一个俯卧撑的习惯。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一不小心就超过一个了。不会失败,反倒超额完成,这样就会刺激自己的信心,多做的如同奖励,就不会完不成了。 其中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从微小的习惯开始;记录和跟踪完成情况,记得反省总结;开始时的微习惯不要超过三个;灵活有自己可调整的时间。 这样想实现就简单了,而且不用调动太多的自控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

  第三个,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感。 常常会看到那些自律到可怕的人,从而对“自律”俩字望而却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可以参考别人的成功案例,但是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前面必须要了解自己,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做到自控到自律。 很多人无法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脑子里有了很多概念和道理,但是却无法付诸于行动。这是因为自己的大脑指挥不了自己的身体,身心的冲突,也会引起一些不好的情绪。控制情绪就变得很难。 作者在书中解释这样的人是属于“自我认知偏差”很大的一类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习惯之中,就算别人给予反馈也很难改变。他们只愿意被动执行已经习惯的了,却不主动思考去做改变。

  我们常常高估一时一地或一两年的得失成败,却低估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价值。这就是时间的价值。我们要做对未来有核心价值的事情。哪怕再小的改变,如果一直坚持,时间长了,积累起来的就会有深度的大改变。 有朋友可能会说我有拖延症,总是被干扰,无法专注,又常常陷入完美主义的大坑等等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相应的问题解答和针对性的方法介绍。 所以,行动起来吧,从读完这本书开始。

  《深度改变》读后感(三):俞敏洪、马伊琍、陈数、周冬选择走出舒适区,你还在犹豫什么?

  深度改变,让你想要的生活触手可及。

  ——泽阳

  俞敏洪走出舒适区,成就了新东方;

  马伊琍走出舒适区,告别了旧爱;

  陈数走出舒适区,沉淀了魅力;

  周冬雨走出舒适区,突破了自我。

  你还在犹豫什么?

  世界瞬息万变,社会高度发展,置身其中,难免疲惫。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您纠结彷徨过吗?

  面对多元的错综选择,您焦躁不安过吗?

  原生庭的残忍伤害,您痛恨怨怼过吗?

  现代生活的快速裂变,您适应调节过吗?

  泽阳的《深度改变》,针对性解剖您的复杂问题,一次性解析您的诸多烦扰,将消耗的精力补偿回来,将浪费的时间补救回来。

书籍封皮

  《深度改变》重塑11次认知纠偏,提供9种实操方法,以反内耗、反纠结、反焦躁为目的,以走出自卑、减轻愧疚、摆脱无力感为重点,先从正确认知开始,再进一步实践深化,深度改变自己,重新找回自己。

  泽阳,个人发展学会专家合伙人, 自控力School创始人。

  代表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人工智能》《成大事者不纠结》《自控力》。近年来,践行“深度改变”的先进理论,影响“剽悍一只猫”等千余人。

书籍封皮

  01你真的了解“自控”?来这里找找答案

  自控力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欲望、情绪与注意力的能力。

  为什么要提高自控力?因为要提高办事效率,因为要重塑自我发展,因为要处理人际关系,因为要影响未来发展。

  自控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打磨,需要我们以相互督促的习惯去同行。

  想要提高自控力,不仅仅是内在的诉求,更应该是结果的夯实。从思想层面,认知到它的重要性,首先实现从被迫到主动的转变;从实践角度,其次从习惯入手,找同伴监督,长此以往,坚持下去。

  自控的源头在于大脑,有意识的提醒大脑不要走神,防止大脑的无端消耗。

  提高自控的效率,我们要学会化繁为简。将完整的时间切成片段,一定提醒自己,在限定时间内,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切勿分心。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要想提高自控力,让自己的生活高效简洁,就要分清主次,甚至采用倒逼的方式强迫自己成长。换而言之,针对拖延症患者,你可以将所有的任务罗列出来,将注意力从后往前逐一解决,实现变废为宝的功效。

  现在和未来,此时和彼时,自控力不仅作用于当下,更要延伸至未来。努力只做与时间成正比的事情,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

  如何从被动到主动,从拖延到利索,教你一招,那就把问题变成愿望,把任务变成动力。

  自控力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你可以坚持一天、两天、十天,但是一年、两年、十年,你可以长此以往地做到吗?

  方向对了,每天慢一点 、快一点都没有什么,失控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不断累加,最后沉淀下来,人生脉络就会截然不同。

日新月异的时代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允许自己犯错,但是不能放纵自己一错再错,我们要利用成长型思维思考人生,及时地复盘,不断地修复,最后总会成功。

  自控力的养成,需要调节和控制,我们不能一根筋的将它当作一个大山,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征服它、吸纳它、融入它,及时享乐,轻松掌握。

  02你需要掌握“自控”!来这里找找方法

  提高自控力,从正确认识自我开始,记录下每一天的决定,根据实际情况,纠正和改变自己的决定。

  不要被情绪干扰,即使存在,也要原谅并且跳出。从抱怨他人向投身自己转变,养成良好的习惯,规避不良的嗜好。不要再做“老好人”,划清与他人的界限。

赚钱方式的转变

  人不仅要和外在沟通,更要和内在和解,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时表现自己的想法,以具体代替抽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自控力形成一种习惯,提高专注力置身其中,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加入团队中去提升自己。

  03 深度改变自己,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博弈,面对自我和环境的对立,面对个人与集体的合作,我们不得不做出深度改变。

  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感,不要受到他人左右。

  去往大城市打拼,待在小城市安逸?

  追求梦想,败给现实?

  做自己,听他人?

胡歌

  提高自控力,不断强大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别再抱怨,而去尝试改变;

  别在迷茫,而去探索方向;

  别再恐惧,而去拥抱未来,

  别再妥协,而去深度改变!

  《深度改变》读后感(四):《深度改变》:只有改变,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深度改变》:只有改变,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我有两次出生,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见智慧。”——《深度改度》

  当我们生活在舒适区的时候,很多人都害怕改变,我将害怕改变的主要原因分三类:一、怕改变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二、害怕改变中遇到的风险无法控制;三、害怕改变后的最终结果,心理无法承受。

  但是还有少部分的人明知有痛苦、有风险,他们依然会选择改变,因为他们知道:与其改变别人,倒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良师益友,也可以说成“自控理想态”。

  不论你是大部分人还是那少部分人,不论你现在生活在舒适区还是走在改变路上的小,《深度改变》一书中,分享了很多自我管理、开启改变成长的方法。

  《深度改度》一书的作者是泽阳,著名财经类图书品牌“黑天鹅”创始人之一,曾与古典、李开复、逻辑思维等合作出版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人工智能》、《成大事者不纠结》等等,销量均超过百万册。

  泽阳,还是个人发展协会专家合伙人,自控力school创始人,目前创立了自控力school社群,作者用五年多的时间去践行“深度改度”的理论,是一位践行知识改变者。

  作者在《深度改变》一书中,告诉我们改变需要从对自控的正确认知开始,给出了案例让我们思考自控与失控之间的那个点;再告诉我们九种自控力提升方法,来帮自己实现改变,从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开始;当我们找到生活的节奏感时,那你也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了,这也是自控力的最高境界了。

  一、改变需要勇气,也是一次蜕变

  一朋友在读高中期间,学校从外校调来一位数学老师,每天会给他上两次课,这个朋友平时是按照自己的进步和节奏进行自学,和老师的思维不匹配,导致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全部完成,与老师沟通没有达成一致,快到期末考试,他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怕影响他的心情和学习。

  经过多次和老师、学校沟通后,学校同意了他自学,遇到问题时他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最终,校长和老师无奈的同意了。

  最终,这位朋友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以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朋友之所以能够成功蜕变,这和他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是分不开的,他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工作能让自己快乐,能让自己发挥长处,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都来源于他对自控有着正确的认知。

  当我们自己不太了解自己时,要训练、提升认知水平,认知的提升是一个人实现跃迁的第一步;当我们太过自控产生压力时,记得提醒自己放轻松,偶尔适度的放松也很有必要。

  只有掌握了清晰的认知与科学的方法后,在实践深度改变的道路上才能走的顺畅,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触手可及。

  破茧成蝶,只需要一朵花开的时间。但是每一只美丽的蝴蝶都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如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那么一段艰难的岁月。

  二、改变,使你越来越幸运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让好书、好运与你相伴。

  现在读书写作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普通人,因喜欢读书写作,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生活的越来越好,成为那个幸运者。

  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慰藉、安全感,在学习生活中,有书来陪伴我们、支持我们,在精神世界中也丰富着我们,当我们情绪不佳时,读书可以心理治疗,总是能配合你,不鄙夷你,不怀疑你,更多是包容你鼓励你。人生也因读书而变得越来越美好。

  在疫情期间,读书是我们变得更好的一种方式,如:方舱医院的朋友,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来读书确实不容易。让我们依旧要保持着这份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中,也许你有过放弃,但你的每一次的坚持,都是一次累积,都是一次成长和改变,每一种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相信自己是那一位幸运者。

  在读书的大环境下,很大程度上,我们通常认为受自控力影响的行为,也会受社会控制力的影响。我们的决定虽然不会受他人的影响,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意识感到自豪,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的话,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们会在一起做事、生活,当然,不由自主的也就会模仿。因此,还是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刻意练习自控,让自己变得越来自控。

  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鼓励自己,展现自信的魅力。这世上,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只有谁比谁更坚持、更执着、更努力、更自律。要相信,自控会让自己越来越幸运!

  三、只有改变,才能让自己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曾经听过“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故事,就是乞丐的改变,才遇到更好的自己的故事。

  从乞丐的华丽变身中可以看出,不仅有外在环境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乞丐在改变过程中做到了认知自我,并做到自控、自律和对自我价值感有了终极方向,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世界。我们人生都没有彩排,过去的时间永远不再回来,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从生活的每一个习惯开始改变,让每一天都过得比昨天好,这是拓展生命的方式,也在诠释深度改变的重要性。

  生活并没有一蹴而就的改变,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一直在优化,持续在调适。或许有的人会失去耐心,可是这恰恰是最有趣的地方——我们不断定义自己,不断动态调整,这样的成长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康德说:“所谓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当一个人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和注意力时,便从自控走向自由了。

  愿所有人的改变都可以拥有幸福、充满智慧的生活!

  《深度改变》读后感(五):《深度改变》从自控到自律再到自信,实现人生的深度改变

  谈到减肥,老生常谈的口号“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大部分人在增肥的路上一去不返,在减肥的路上止步不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关键是大部分人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而还有一些人超级自律,他们严格管理自己的身材和时间,真正做到了时间为我所用。这两类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呢?其实还是自控力在作祟。

  《自控力》是2012年出版的一本现象级超级畅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自控力呢?

  因为我们的身体状况、个人收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甚至是我们的职业生涯、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受到自控力的影响。在明知道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不能坚持进行锻炼?明知道大量摄入甜食和垃圾食品,会让我们的血管内形成大量垃圾,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明知道无节制的消费,会导致没有保障的未来,但是为什么还是做不到量力而为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一种能力,这就是自控力。

  在《自控力》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自控力是什么,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和控制我们的行为,以及自控力的重要性。但是《自控力》这本书,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偏重于理论,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验结果,对于普通人来说缺乏实操性。

  所以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深度改变》,这本书的作者正是策划引进了《自控力》的百万畅销书的金牌策划人泽阳。她曾与古典合作出版了畅销百万册的《拆掉思维里的墙》。

  这本《深度改变》可以说是对《自控力》的深度解读,使这本心理学的理论著作更加具有实操性。通过这本《深度改变》,让我们了解到从自控到自律再到自信,如何实现人生的深度改变。

1.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会为自控力记账

  要想提高自控力,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自己为何失控,如何失控的。只有了解了失控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没怎么花钱,但是却月月光。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记账。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开销,才能知道什么钱是该花的,什么是没有必要买的。从源头做到了节流。

  同样的道理,自控力和钱一样,对于个人也是稀缺资源,易损耗。所以,对于自控力我们也需要记账。把我们每天要做的决定记下来,分析哪些有利于实现目标、哪些会消磨意志力和注意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意志力和注意力进行管理,将他们用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

2. 与自己和解

  有人说,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对自己下狠心的人。其实这些成功的人,才是真正善待自己,与自己达到了内在的和解。

  这些成功者都是情绪管理大师,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坏情绪意味着失控,而在失控的状态下,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所以坏情绪容易损耗自控力,我们需要和情绪化敌为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这种情绪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愤怒或是恐惧。我们该如何避免可能产生的后果呢?这就需要我们制定更加正面的方案来应对产生的负面情绪,以达到积极的结果。

  其次,非暴力不合作。人是感性动物,所以在失控的情况下,很容易根据主观感受做出判断。而自控则需要我们宰相肚子能撑船,从客观事实出发就事论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

  最后,化压力为动力。目标的实现需要动力,而对实现目标的渴望产生的压力,对目标的实现是积极作用的,所以压力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3. 自控力从建立一个好习惯开始——适度悲观

  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一件事情一旦成为习惯,就不需要自控力对我们施加压力,这件事情就如同吃饭、喝水、上厕所一样,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所以我们在设立目标的时候,不妨将目标当成习惯去培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有的人看到别人一年读好几百本书,特别羡慕,也为自己立下了每年上百本的读书计划。岂不知读书这件事,除了读书本身,还有方式方法的问题。所以一开始,我们需要做的,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有再好的读书方法,立下的读书计划也没办法完成。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说要想减肥,运动量一定要大。所以对于刚开始运动减肥的人,为自己制定了高强度的训练,可是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人。对于锻炼,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制定的计划,首先要让我们养成锻炼的习惯,让身体的肌肉记住锻炼后的状态,所以这个强度不能太大,不能让身体产生排斥。

  所以当我们在制定一个目标的时候,不妨将这个目标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然后将小目标作为一个微习惯进行培养。而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即达到了即时满足,而这个小小的满足又为我们实现后续的目标提供了动力。这个过程就像一个联动器,相互促进,最终推动整个大目标的实现。

  其次,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要保持适当的悲观。其实这个观点,与普遍的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观念相反。保持适度悲观,考虑当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应该如何应对,制定应对措施。

  利用“WOOP思维心理学”制定目标,W(愿望)、O(结果)、O(阻碍)、P(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O阻碍”,当我们遇到阻碍目标实现的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在这里我们要用到If…….then(如果……那么……)。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力量

  “孟母三迁”的典故明确指出了环境的力量。作为具有社会性质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获得群体的认同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对于想要提高自控力的人,不妨为自己选择一个自控力强的环境或交际圈。当无法选择的时候,那么就为自己创造一个圈子,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影响,相互监督。

5. 自控力易损耗——为自己赋能

  每个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熬夜缺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情绪失控,而且更加容易摄入大量的甜食和垃圾食品。

自控力是耗费身心能量的活动,需要生理学的基础,即体力、精力、心力等。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与大脑对葡萄糖的吸收,细胞无法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所以能量不够,人才会感到疲惫。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身体赋能。

  所以为了提升自控力,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5分钟的绿色锻炼,也必不可少。

  自控力是可以锻炼的,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每天微小的改变,提升自己的自控力,从自控到自律,再到自信,实现人生的深度改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深度改变》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