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掌控欲望,别再让它继续左右你的人生
日期:2020-04-30 09:29:13 作者:夜渔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夜渔

  人这一生经常会犯错,犯错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需要不断的试错,例如创业,有些是因为欲望导致的,例如冲动

掌控欲望,别再让它继续左右你的人生

  创业想要取得成功,必定需要不断的试错,倘若第一次创业就取得成功,那么未来大概率会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

  有一回和朋友聊天,我分享一句话我们从小所接受思想教育,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接受这样的思想和教育,导致的结果是,年轻人不敢试错,因为一旦失败,理上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初次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多少都有感同身受

  以前我没有思考过大环境存在的这种病态,所以很多时候我也会下意识讽刺挖苦那些非常努力但失败过的人,但后来我自己经历了之后,也就理解了,只要他们把最坏的结果想到了,内心能够承受得住,那么就应该多鼓励支持他们去闯去拼。

  创业很少有第一次就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进行思考和总结,除非有一位经验丰富老师指引你要踩坑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提醒你。

  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试错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在三十岁之前,多去尝试,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至于在大的方向上一直迷茫

  欲望导致的犯错,我们经常会见到,而且经常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人的欲望包含很多种,冲动只是其一,比如说马路上有人开车追尾了,两位司机下车争论一番,双方都认为是对方的错,争论无果,然后大打出手

  最终导致的结果呢?问题没有解决,双方还都要接受惩罚

  万一遇到性格暴躁的,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

  前段时间我们小区门禁卡换了,我开车准备进入小区,询问门卫能否给开门,门卫师傅说他也开不了门,这时候我后面有辆车迅速跟了过来,以为可以跟着我一起进小区,但是他没有想到我也进不去。

  后来我们只好全都退出去,跟在我后面的司机打开车窗朝我吼了一句,意思是我怎么不早点退出去,害得他又要再退出去一次。

  我笑了笑,啥也没说,心里暗暗的骂了一句。

  倘若我也朝他吼呢?那就可能引发矛盾,然后我们双方下车动起手来,原本只是进不去小区,可是这样一冲动,给自己招来一身麻烦

  《自控力》第二章当中就讲到了这一点,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在面对欲望的时候,有两个不同的人在战斗,一个偏向欲望,一个偏向理智

  欲望和理智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会偏向欲望,啥也不想,直接下意识的做出反应,所以欲望导致的行为通常会让我们犯错。

  书中分享了一种方法:“三思而后行”反应。

  意思是,当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内在是会产生冲突的,靠近欲望的你和偏向理智的你不断的在打架,这是在瞬间发生的,大概率都是靠近欲望的你获胜。

  “三思而后行”反应,就是告诉我们,遇事要放慢速度,让自己慢下来,然后才能更好的抑制冲动。

  书中在这里提到了冥想,意思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遇事的时候放慢呼吸,然后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率变异度。

  心率变异度,是一个衡量自控力的生理学指标。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一个男人戴着心率表,一位美女在诱惑他出轨,这时候这个男人的心率一定会有波动,然后他的内在就会偏向理性那一边,倘若他知道自己的老婆也能看到这个心率数值,那么这个男人犯错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了。

  书中说:如果你的心率变异度高,那么无论在何种诱惑面前,你的意志力都会更强。

  提到放慢呼吸,它对于我们的心率放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上台演讲前深呼吸,紧张度就会降低,跑步结束后深呼吸,也会明显感觉到心率的变化。

  在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因为我平时无论做什么事还是遇到什么事,我很少有冲动的时候,只因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停下10秒钟,不要急着做出任何反应。

  虽然只有短短的10秒钟,但是足够了,这10秒钟的时间足以让我保持理性,理顺我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很多人经常会好奇我为什么那么乐观,其实很简单,当我开始产生负能量的想法时,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偏向理性的我能够牢牢的压制住靠近欲望的我。

  因为理性的我非常清楚,负能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让自己充满负能量没有任何意义,不仅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关键还会伤害到身边的人,而且还会浪费我大量的时间。

  《自控力》这本书我才刚开始读,虽然只读了一小部分,但是对我的帮助还是蛮大的,让我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读一本好书,实际上就是从书中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然后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进行刻意练习。

  以前我经常会跟别人讲大道理,劝说别人应该怎样做,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慢慢就会发现,这也是我的欲望。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我能够在跟别人讲大道理之前,停下10秒钟先不说话,偏向理性的我就会传递给我一个信息:不要讲大道理,你自己都不愿意听,何况别人。

  这时候我大概率就不会讲出大道理的那番话,从而避免让人反感。

  有时候想想,冥想真的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如果不是读了《高效休息法》这本书,并且付诸实践。

  冥想,可能会被我挂上“歪门邪道”的标签。

  — END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掌控欲望,别再让它继续左右你的人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