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是一本由[日]五十岚大介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全两册),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森林》读后感(一):小森林
我很久没看漫画了,上次还是阅读《虫师》的时候,清新又诡异的画风加上耐人寻味的故事,仿佛在重温那些迷恋漫画的时光。重启漫画阅读的当下很高兴遇到了《小森林》,这是一部值得慢慢体会和与人分享的作品。
五十岚大介,《小森林》的作者,听来莫名有丝熟悉感,可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翻看了简介,发现原来是前不久才看过的电影《海兽之子》的原画作者。这不是他唯一被漫改的作品,还有我最爱的电影《小森林》的原作也同样出自他的笔下。
《小森林》讲述了一个逃离城市生活回归乡下的女孩市子,在随着四季更迭而劳作的过程中,渐渐寻回那迷失掉的自我以及生活意义的故事。其中回忆与现实交替,可以感受到亲情、爱情的缺失给市子带来的困惑和孤独感。但随着田间劳作、山林中漫游采摘后得到的食物做出了记忆中的味道,这又重新唤起她被爱过的时光。
人生就像这四季的耕种,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付出努力有所回报,当然也有出错而毁了这一切的时候。可是活着不就是好的坏的,还有不好不坏的纠缠在一起,才让相亲相爱的我们有了共同的回忆。活久了,道理看得太多容易厌倦,可是这套《小森林》却在用缓慢且乐得自在的节奏温暖并治愈着我。
《小森林》的优美、细腻又古朴写实的画风着实吸引我,我第一次接触它的故事是那两部电影,《小森林夏秋篇》和《小森林冬春篇》,它们是我每年都会重温一次的电影,且总在当季的时候。翻开原著漫画时,发现内容与电影大致相同,只是食物出现的顺序并不存在四季之分,比如开篇的胡颓子果酱原是电影夏秋的部分,而第四道纳豆年糕已是冬春篇了。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电影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漫画看起来顺序有些跳脱,但阅读时脑海不时闪现的那些影像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却是相同的。
喜欢《小森林》是因为我有过非常相似的童年生活,看小森的风景和人情,就像一下子逆时光回到了小时候,那是我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如今城市化不仅让这一切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巨大生活压力正在摧毁和折磨着我。所以我会反复观看《小森林》,在其中得以短暂的回归来缓解我的焦虑。
漫画《小森林》以32开版式成书,且选择用纸非常加分,很好的呈现了作者描慕自然环境时那细腻的画风,书的第一道食物做了彩页,我一时贪心的想,如果《小森林》整本书都用彩图来呈现,阅读感受会如何。当然,黑白也自有它独特的味道,没有色彩夺目,却让想象漫无边际的展开。
那夏日的烈阳,林间吹过的风,悦耳的鸟啼,烤地瓜的香气,倾盆的暴雨和蛙鸣,还有冬日皑皑的白雪,自然也少不了四季带来的新鲜美味的食物,在《小森林》中不时穿插的食谱,也让人跃跃欲试。
书的最后附了一个小短篇《茄科作物的花》,与《小森林》相似的风格,在阅读如此快的结束后,颇感意犹味尽,为什么《深夜食堂》可以一直连载,而《小森林》没有,我就连它的日常和耕种方法都想阅读。
疯猴勿杀20200425花花
Jy�!��n
《小森林》读后感(二):烹饪与爱
日系的漫画似乎已经是离我很久远的事情了。印象深刻的是20年前初中时期读过的那些动漫作品。拿到了《小森林》令我很意外。这本漫画并不是普通的少女漫画,或者动漫作品,这个故事是一个充满大自然风味,关于美食制作的故事。
巧合的是在读这本漫画之前,我去吃了一次日料,星星念念了很久,总算吃上了。回来之后看了这本书,突然能感到很熟悉。完完全全就是日本的一些非常有特色的食物制作的方法。主人公市子是生活在小森这个地区的人,通过家里的人,以及身边的人制作的一些美食,展现了小森这个地区特有的一些食物以及风情。或许书名小森林就是有这样的意味。 不久之前我也读过一本日本小说家的作品,《我们的生存之道》,这本书就是讲述主人公通过回到老家种植粮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似乎日本人对于饮食是非常讲究的,不论是从食材还是到制作,都透露着日本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以及利用。而在《小森林》里,我也看到了人们对于家乡美食的热爱以及精心制作。 我一直觉得热爱制作美食的人,是热爱生活的,通过食材的选择到烹饪,都可以展现出一个人耐心和专心。也在烹饪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烹饪者对于食用者的爱。现今烹饪也变成了很多人的兴趣,对于自己爱的人,我们可以用烹饪表达自己的爱意。这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虽然说这是一部漫画作品但是在有些章节结束会有一些食物的制作方法。这一点也是非常有趣的。虽然我不是一个会烹饪的人。但是看着作者手绘的一些制作方法,我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用心有趣的作品。也会让人对烹饪产生兴趣。 有一个小的问题,就是在某一些篇幅的之处,文字叠盖在了图案之上,所以使得文字不是很清晰,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小缺点。除此之外,整本书给我一种清新幸福的感觉。市子在遇到不同的人制作不同的美食之后,对于生活以及家乡的热爱,也伴随着他的成长,一起生活之后获得了更多的感悟和感动。
而在整部漫画里风土人情自然风貌,都展现出了小森这个地方与众不同的气息,就像书最后所说的“我的家一直为我遮挡日晒雨淋,抵御风雪严寒“,小森就是小吉的家,而在这个家里也充满了所有爱他的人。
《小森林》读后感(三):原生态治愈系日系料理
日本著名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作品《小森林》,在看漫画之前,先看了真人电影版(2014、2015两部),当时就觉得这部作品太干净了,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安静、祥和,整个画面都那么令人舒爽,一幅返璞归真的自然风光景象,令人赞叹不已。
拿到了《小森林》的漫画在手,心里思量着如何看的问题。毕竟电影版先入为主的画面实在太震撼了,担心漫画究竟要如何呈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搞笑,因为毕竟是漫画在先,电影制作在后,怀着一丝疑问和好奇,翻开了这套分为上、下两册的漫画作品。
然而,在认真看过漫画原作之后,竟然发现,电影版和漫画竟然出奇的一致,漫画的精髓在电影版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认真说起来,漫画中那种随性的描述刻画在电影版中都进行了深度的加工处理,总体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分为农耕劳动和日系料理制作两大方面,电影版源于漫画,高于漫画,对漫画中的单元剧似的小章节进行了有序编排,形成了一部完整的视觉盛宴。
漫画的笔触,绝对属于原汁原味的存在。少女市子从城市回到了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森”,在城市中经历的点点滴滴,让市子有心回归更加娴静的乡村环境。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按照严格的季节争相斗艳,有山、有水、有虾、有鱼,原生态的一切充满着绿色的生命力,让人的心中荡漾起一种陶醉、满足、欣喜的满足感。
在小森,生活是平静的,农耕的文明拥有着一切食材原材料的资源,如此天地条件,唯有美食相伴,而这,就是本漫画最大的一个看点:日系料理的制作。淳朴造就生活,而生活源自美食,在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大城市中那种高端昂贵的料理,而是源自于本土、流传于民间、拥有悠久传统的自然系料理,像萝卜泥、拌蕨菜、姜年糕、纳豆年糕、红烧菜、核桃酱、酸米酒、浊酒等等,都列出了所需要的食材和制作的方法。作者在绘制画面的时候非常细致,面面俱到,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漫画中的步骤进行学习制作。在漫画中,其实食物的展现非常困难,但作者非凡的画技完美的扫除了读者的疑惑,每位读者都可以从中学到令人惊讶的内容!
《小森林》的整体非常优美,无论是环境的变迁,料理的制作,还是人心的转变都自然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时间是治愈系的最佳良药,一个人的心乱了,经过时间的整理后会变得坚强,如果在农耕劳动和食材制作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那么这种恢复作用自然会加强。市子经过“小森”的洗礼后,明白并成长了很多,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小森林》读后感(四):是乡村的,也是城市的
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小森林》,讲述女生市子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小森务农生活的故事,自推出之后广受好评,很快改编成电影,分上下两部上映,由日本当红的偶像级演员桥本环奈出演,又很快被韩国翻拍成同名电影,由在朴赞郁的《小姐》中表现不俗的新人演员金泰梨主演。据传,中文版的改编事宜也在推进中。《小森林》也算是日本“文化输出”的又一模范了。
其实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向往和礼赞,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面向,远有陶渊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范成大的农诗等;近有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到了今天,城市化风起云涌,这股子情怀,又以《向往的生活》这样的综艺,网红李子柒,以及遍布城郊的农家乐等等面目出现。友邦日本、韩国在古代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今日的现状和问题也有相似之处。可见,对乡土的生存方式的迷恋,是东亚文化圈的某种共性,既是根植在文化心理之中的,又是与如今高速的城市文明对乡村的占领乃至侵蚀的现状相关的。
其实细究这类“文化产品”,大抵总与人生的失意,或是对城市快节奏、高能耗、同质化,乃至道德水平下降的生活的厌倦,表面上一派和美,内里其实潜流着焦虑。总体而言,它们提供了一剂抚慰。尽管描写的是农事,实际上这些作品面对的受众并非是农民,而大多是城市中每日挤公交、赶deadline的白领中产,这一层微妙的错位关系是我进入《小森林》所不能放下的视角。
事实上作者也不回避,现代的乡村早就不是古典时期自给自足的状态,它必须时刻面对城市的冲击,无论是价值观动摇或是物质诱惑。在这样的处境下,乡村该如何自持。主人公市子显然是一个失意者,无法在城市中立足,情感受挫,才回到小森,但春夏秋冬的农事,固然有声有色,但依然不能完全抚平她内心的躁动。她的朋友,同样从城市回到家乡的裕太更为直接地指责城市中的人们自以为是与浅薄,而身体力行的小森人更值得尊敬。
公允地说,作者并没有断定乡村的价值高于城市的价值,如果是,未免也太多愁善感。我猜测这可能是日本的城市化已经高度成熟,城市与乡村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进退之间,不会太过失据。(中国还不是如此,不妨可以看看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但作者显然对农村的生活方式充满迷恋,他如数家珍,像解读《农事大百科》一般,把农村的各种花木、蔬菜、小动物一一介绍给读者,更把主人公做饭做菜的动作细节、注意事项,像美食节目一样,一一拆解开来。整部《小森林》,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有连贯性的事件,充满全书的是一年四季的户外农活和户内饮食。我们知道了,受过霜打的包菜会更甜,但芋头和红薯非常不耐寒,必须赶在下霜前收尽。我们还知道了培植水稻种子的注意事项,劈柴的小技巧等等。最惹人注意的,是作者全书不下十次地特意画出主人公准备吃下事物的一瞬(通常还伴随着“我开动了”这样的话),赋予整个饮食活动一种庄重感。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出一句漂亮的金句,并非是说教,而是从物质生活中提炼出的,比如在冬季贮藏食物的活动中,主人公悠悠地说道:“寒冷,也是一味重要的调料。”所有这些元素,搭配出对于城市人而言,其实算是某种视觉奇观,而从这种奇观中生发出的况味,又是如此包容万物,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市子最终离开小森,又以积极的面貌回归,不妨可以解读为她在农事活动中汲取了向前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森林》表现的是农村,解决的却是城市人的焦虑。
最后说一说电影版和漫画的对比,个人更偏爱漫画一些,电影里的小森美则美矣,但太过具体,桥本环奈的脸似乎更适合承载都市性的内容,这么稀薄的剧情用两百多分钟来承载,总有点流水账的意思。反倒是漫画,随拿随放,且分章分段,有一种可控制的呼吸感,拿捏得很有分寸。漫画的画笔当然不是精致的那种,但有种野头野脑的趣味,特别是作者看似不经意的“突然潦草”,更赋予画面一种即兴的幽默。这又是这部作品的可爱之处。
《小森林》读后感(五):《小森林》:向往的生活
不记得从哪本书上看到过一个词语——“自然缺失症“,用来形容现代社会的孩子缺少与大自然的联系。回想小时候的我们爬树、摸鱼、挖野菜、摘松果,虽然最后总会搞得又脏又累,但是却可以开心一整天。现在的孩子偶尔看到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蚯蚓钻土都倍感新奇,加之都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让很多成年人频频生出回归山野的念头,梦想着过上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悠哉生活。
借用五十岚大介的《小森林》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温暖宁静的生活画卷。孤独的女孩市子因为无法融入喧闹的城市,回到故乡小森守着一块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烹饪,自己耕作,平淡认真地度过每一天,细细体味着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的乐趣。
小森仿佛是一个绿水青山环绕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淳朴热情,顺应四时,追随着大自然的脚步,不急不躁,有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规律。虽然如此,市子每天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夏天要种水稻,填补由鼹鼠打出来的洞;秋天收稻谷,储备来年的粮食;没有农活的时候还要劈柴,为冬天取暖做准备;春天还要翻土除杂草,闲时上山采栗子挖野菜,调制美味的食物来宽慰肠胃。看起来辛苦劳累,市子却获得了心灵上的充实和宁静,每天除了思考怎样种地,就是如何做出可口的食物。
五十岚大介用简单的线条对风景和人物进行了超级细致的描绘,场景很精细,但并不拘束,读者很容易就融入到他营造的氛围中。我对漫画并不了解,所有的绘画启蒙主要来自于和孩子共读的绘本。虽然第一次看漫画,但是能感觉到日本作家很擅长描绘细腻唯美、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善于在平淡中挖掘生命的真谛。
就像岩村和郎的《14只老鼠》,讲述了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10个孩子组成的老鼠大家庭在森林中生活的情景。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位置建造新房子,去河里洗衣服,挖山药,种南瓜,赏月,捣年糕,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和欢乐的家庭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但是《小森林》虽然题材相近,却因为市子孤独一人生活,就显得少了些许热闹,多了几分冷清。作为一部“舌尖上的小森“,市子尽得妈妈真传,对亲手制作各种美味的料理情有独钟。她会突发奇想做卷心菜蛋糕,研制苹果味的白萝卜挞,尝试更多口味的年糕,对料理的回忆和创造成为了市子与失踪的母亲之间的独特的交流方式。
虽然母亲不在身边,我们却能感受到藏在画中的邻里情。和好友吉子抱怨工作被爷爷狠狠教训,邻里间闲话家常的茶话会,一起做味增和冻豆腐,来自爷爷奶奶们的照顾,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淳朴又简单。小森的人们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邻里生活散发出温暖的味道却能给她带来疗愈。正如好友裕太所说,小森的人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说得都是有内容的话,过得都是有分量的人生。
最初回归的市子是将小森作为庇护所,在此劳作、分享,与大自然为伴,放慢了人生的节奏,洗去浮华,回归质朴。但她结婚后又回到小森扎根的时候,却是对人生的意义重新思考之后,主动拥抱并真心热爱这样的生活而回归。
尽管我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经常会叫嚣着要过市子这样的生活,不过仔细想想未必真能做到,因为我们禁不住繁华世界的吸引,忍受不了炎热天气下的辛苦劳作,更不要说等待作物成熟的耐心和包容。就像湖南卫视那档生活服务纪实节目的名字——《向往的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光有向往是不够的,唯有热爱才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唯有热爱才不会辜负大自然的眷顾。
《小森林》读后感(六):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 ·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了,伴着喜欢的音乐看一本书,亦或翻看儿时照片,回想过去的欢乐时光。
我觉得有一些音乐、电影和书籍是很主观的,不适合分享的,需要自己一个人静心去欣赏。这本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小森林》就是这样一本清新的小书。有人说治愈,也有人说致郁,全看你个人当时的心境了。
漫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清爽短发,戴着渔夫帽,穿着工装服,踩着胶皮靴,像在探寻什么似的,眼睛永远忽闪着的森系少女——市子。市子所在的村庄叫小森。小森的村民一直在反复播种、收割,淳朴的村民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着,邻居们也只是每天不断谈论着自家和附近的琐事,这样就很快乐。这里有和蔼的奶奶,会把丰收的果实分享给别人,也有严厉的爷爷,会说出“能看出别人狡诈,说明自己也有同样的心思”这样的倔强语录。
小森的生活安逸舒适、与世无争,有着不同于都市的生存原则,就像是一道清淡可口的日式料理,但年轻人很少,就只有市子和佑太,本来还以为他俩有感情线,结果真的只是普通朋友。浪费美景啊!
说到美景,五十岚大介笔下的景和物才是漫画的重点,当我看到绿叶和繁花那风中摇曳的样子,感觉美就要溢出纸面来了。这真的是一本“慢画”,需要慢慢一朵花一片叶一个小虫子的看,可惜的是彩页不是很多,要是全彩就更好了。虽然五十岚大介的全彩实体书是特别的贵,但还是希望国内能出。
全书没有主线,好像散文一般,唯一能算得上线索的是市子做的美食,看完一个就好像游戏中解锁了一个成就,眼睛和胃都好满足。
这里要吐槽一下,原来这就是日本农村生活啊,果然和我的小时候有很多不一样。我小时候哪有做那么多美食,早起就去别人田里捉甲虫斗来玩,或者去水库里摸鱼(当然现在也是),中午饿了就翻墙去旁边部队里偷馒头吃,吃完了顺便就掀房顶瓦片找小鸟,有时候也会翻出来蛇和小蝙蝠。下午找个草堆睡一觉,醒了找些红薯或者蟋蟀烤来吃。直到夜里饿透了才回家准备挨骂。市子说马蜂才攻击人,熊蜂不会,我想说其实熊蜂也会攻击人的啊,我就被蛰过,疼了好多天呢。还有漫画里的小动物们非常可爱,但是别人都是“你看起来真好看”,到我这就是“你看起来真好吃”,画风大变!所以对比看来五十岚大介画笔下的小森就是小清新,而我的儿时记忆就是小变态了。
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把农业社会远远的抛在了后面。市子和佑太这样回归自然的终究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投入了更大更高的都市丛林。
书名叫《小森林》,我觉得指的也是人和树一样,需要把根扎入社会关系间才能长得更茁壮,城市里错综复杂些,农村里虽然简单些,也是需要努力经营的,比如把丰收的瓜果分享些给帮助过自己的人。村民们就是这样互相帮衬着,度过平淡的生活的。市子以前是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一株灌木,那时的她因为个子矮小,怎么跳也够不到树上的果子,现在在小森终于扎根到泥土里,舒服的生长成了一颗小树。想到市子以后也会结婚了,跟正常人一样家庭主妇,就有些惆怅。不过难免了,这是市子的人生一个阶段,却给了我们无数人一段美好的回忆。
勇敢勤劳乐观的市子,遵循自己的内心生活下去,这样的选择看似简单,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现代人浮躁,喜欢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车水马龙。只有喜欢安静惬意的生活,或者久在大城市的人才会向往小森,洗去铅华才知岁月静好。
其实真正的农民生活也并不轻松优雅,农忙的时候别说做饭,吃都顾不上,而且光靠种地、养鸡鸭鱼也解决不了所有饮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家乐,不是普通城市小青年能享受的。
《小森林》因为有电影的加持,影响很大,个人感受就差别很大,有的人觉得特别治愈,尤其是一个人不知道想做些什么的时候,静静的看着就很舒服了。也有的人说它看似治愈,其实致郁,其中的风物如生命一般绽放、凋谢,展示了日本的物哀文化,也寄托了人的万千愁绪。
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说《小森林》致郁,原因就是拿市子和佑太对比,市子是被动得逃出都市,而佑太是不喜欢都市主动回来的。一个被动一个主动,其实这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是什么原因归来的,大自然都接纳了他们。市子也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了小森,像祖辈那样,通过每天辛勤劳作,慢慢找回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充实和快乐。这样不是就够了吗?
无论晴雨冷暖,人间有味是清欢。
下面偷了一张网友的照片,来解释一下小清新和小变态的区别。
网友拍的,果然是小清新。因为是女网友吗?我拍的,不多说了,自己感受吧!
《小森林》读后感(七):热爱生活从而治愈自我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的吃一顿饭。仔细品尝每一粒米,想象它们是怎样在每一个雨天吮吸露水,在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里沐浴阳光。然后他生长成了一粒成熟的稻谷,经过舂,经过扬谷,变成白白胖胖的大米,最后蒸过热腾腾的桑拿,汗涔涔地来到你面前,害羞地等着你品尝它,渴望你的赞扬。
可是你往往一边跟人谈笑一边随口吞下它,甚至不经咀嚼。也许是因为无聊,要伴随着综艺才能吃下去,又或者忙着赶时间,要一边吃饭一边短信邮件。
看过电影之后,我决定找到电影的原版,漫画版的《小森林》看完书之后我感谢导演可以将剧情如此完整的还原,让我在书中可以想象的内容都加以展现。合上《小森林》,才明白,我们既有生活方式,原来是舍本逐末。
小森林的主角是一个叫市子的女孩。小森是她生长的村庄的名字,远离城市,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小小的村庄里,市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利用应季的时蔬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果酱、核桃饭、番茄罐头……想象一下从种下作物,到亲手收割它们,端详着它们,思考怎样变成精致的美味。市子总是有妙招,把本来或许要扔掉的食物变成美味,或是把平淡无奇的食物点石成金。比如卷心菜最外层的叶子并没有那么可口,就切碎炸成面饼,取其清香;通草果的表皮有涩味,通过各种腌料来去除味道,变得酸甜可口;胡荼子果实成熟前太酸,成熟后甜味又太淡,掉落一地无人捡拾。市子心疼他们“辛辛苦苦长大成熟的果子,努力到最后却付诸东流”所以“那就把你们做成果酱吧”。真实的乡村生活也许并没有想象种的那么美好,可是因为一颗七窍玲珑心,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书看到一半之后我再也按捺不住我自己,所以决定也像市子一样“感受生活”,我买来山楂,耐心的去掉蒂和核,切成小块开始慢慢的炖煮,渐渐的,山楂块的面目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看起来像是……吝于加鸡蛋的西红柿汤?接着再加几块冰糖提色,伴着山楂棱角的消逝,颜色也变得鲜亮。最后再一边尝着,一边调整甜度,像市子说的一样,“犹豫之中,果酱已经熬好了”。要吃的时候将山楂果酱涂抹到面包上,闭着眼睛咬下去,酸酸的山楂味道再口中化开,不由得像市子一样傻笑起来。
这本书看来真的是清新又唯美。可事实上,书中的确时有很多小清新和文艺青年喜欢的那样超脱凡俗的生活。恰恰相反,小森林最珍贵的便是它的“人间烟火”。也许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很多城市中的小清新都羡慕市子的生活,想着山间的水流、树下的野果、风吹麦浪和冬日暖阳。小清新羡慕的是那种穿着棉质白裙,远离城市喧嚣的,岁月静好的女子。但是书中的市子并不是这样的女子,市子也自己说过自己是一个乡下姑娘,能胜任的只有体力活。市子自己劈柴,自己下地,自己收割庄稼,自己骑车在乡间的小道上穿行,去帮红点鳟鱼“搬家”赚取零用钱。她辛勤劳作,因为要靠这些吃饭,而非什么风花雪月,岁月静好。因此可贵的,是她在辛勤生活之余,保留的那一点“心思”。比如借着炉子的余温做一只面包,用山中的雨草花做成黏糊糊但美味可口的野菜丁拌饭吃。而她在水稻田中的不停弯腰去除杂草,起身时一个大后仰缓解腰背酸痛,那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这本书中除了食物,还有一些感人的小细节。例如:
吉子的奶奶在围炉闲话时得意地秀恩爱,例如那只躲在窗帘后的小猫,又比如市子想起妈妈说过“从做出的食物能看出人心”,对着红红的胡荼子果酱发呆;“这就是我现在心的颜色吗?”
春夏秋冬,小森的生活,就是如此周而复始。市子的妈妈在秋天来信,信上写道: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努力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令人失落。但是每次,积累下经历,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旋”。从某个角度看仿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其实,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那么也还好,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画的圆每次也在不断的变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断的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在努力一把。读完这本书之后,好像那一刻突然感觉土地馈赠给人们的,不只是食物。
爱和生活,本身就是藏在一蔬一饭之间吧,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了。又想起那句话:胡荼子都可以做成果酱,更何况人呢?
你知道吗?那些静得只能听见呼吸得日子里
你明白孤独即生活!
我有想起书中第一页得那个骑着自行车的小姑娘,微风拂过,是劳作过后大自然最美得馈赠!小森林9.4[日]五十岚大介 / 2020 / 四川美术出版社
《小森林》读后感(八):五十岚,小森,食,悟
待在都市里,身旁周遭都被人造物所包围,举目所见的一切都是静止的,不会动。然而位居海中或山林里,围绕身边的一切却总在流转。我是某一天才赫然发现,这里被风或草木笼罩的环境最让我感到安心。 ——五十岚大介
对于读者来说,五十岚老师是一个有点另类的漫画家,有时甚至难以进入他的漫画世界之中。他的漫画,永远不会有太多的商业属性,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家的作品。老师的出道作《故事说不停》已经是梦幻般的短篇漫画集,这部短篇集无论是画技还是故事都有着独树一帜的灵性,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充满意识流的叙事风格加上并不美型的人物,的确对部分读者竖起了一道围栏。但是一旦你跨过了这道围栏,进入到五十岚老师的画面后,那种纤细但又充满生命力的笔触,浑然天成的运笔,以及在故事中慢慢弥漫出来的灵魂,会让你感受到一种来自土地的灵性的诗意,并且由衷地爱上这个漫画家和他的作品。
两本套一起的书腰差评1996年,随着《故事说不停》的连载完结,不知是创作灵感透支还是厌倦了繁忙的赶稿,五十岚老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放弃了漫画家的身份,开始在盛冈隐居,其后甚至移居东北岩手开始自给自足的务农生涯,且一做就是三年!在这段期间,老师韬光养晦,不断地思考,在山村田野间慢慢寻找自己该走的路。
2002年开始,五十岚老师重新开始漫画家生涯,开始连载根据他在东北务农期间的经历改编的自传性质漫画《小森林》,这部作品一反《故事说不停》的梦幻叙事,完完全全扎根现实,就像是该作中描绘过的杂草问荆一样,虽然平淡无奇但却拥有恣意蔓延的生命力。之后,老师一发不可收拾,以《魔女》、《海兽之子》连获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部门优秀赏和38届日本漫画家协会赏优秀赏。
《浦泽直树的漫勉》中老师的画像,和真人一模一样《小森林》这一部作品可以和五十岚老师的《南瓜与我的野放生活》一同欣赏。《南瓜》是紧接着《小森林》创作的作品,同样也是根据老师自身经历所画,描绘其蛰居在盛冈时与爱猫南瓜的生活经历,而《小森林》则是他辗转到东北岩手县躬耕三年的经验累积和所思所想。《小森林》中时常出现的那只斑纹猫,正是《南瓜》中的主角南瓜。
五十岚老师的作品主角往往是女性,看多了老师的作品后会发现,他的作品中拥有其他男性作者所没有的特质,充满着女子的“感性”。在《小森林》中,老师把自己变幻成主角市子,3年的东北务农生涯浓缩成了这2本小森林的食谱。市子的每一篇食谱其实就是老师某段人生的投射,每篇食谱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云淡风轻,欲说还休。
女主角市子,可以看出老师画的时候很少有勾线,基本上直接用色笔直接完成彩稿在小森播种农作物要结合山里的季节变化和花鸟的生长规律,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时机。市子从都市逃回小森之后开始农作,慢慢地理解了自己的内心。很多篇章中都透出市子在都市生活非常不易,内心十分孤独。在小森生活的过程中,市子又想起了已经遗忘的小时候,并且感受到了与都市完全不同的人际关系,乡亲们互相照顾的场面,慢慢融化了她孤独冰冷的内心。
而漫画中的一条伏线是关于市子妈妈的。妈妈在市子小时候某一个下雪天离开了小森,市子一直以来对妈妈有着很多的不理解。但是在一个个故事中,呈现给读者的反而是市子对妈妈的思念。市子小时候从妈妈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务农的知识,随着自己开始劳作,隐藏在脑海深处的东西慢慢复苏,在漫画中用蒙太奇手法直接展现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在第15话中,市子一直觉得妈妈让小时候的自己去干农活是因为妈妈懒惰,有一次她做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的菜,料理步骤一模一样,但还是得出了“母亲炒的菜和我炒的相比吃起来口感就是不一样”的结论。后来因为觉得是纤维太多的原因,而试着把青菜的纤维剔除之后,果然做出了和妈妈一样的口感。在这么多年后才惊觉妈妈在不知道的地方是有多用心,这种突然之间领悟的思念让人措不及防。虽然妈妈离开了家,但作为子女仍然只念着她和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的事情,虽然渺小,但是真挚。
最后市子终于懂得了妈妈的心境,也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最后几话中一直从画面和文字中流露出来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在重读妈妈的来信之后烟消云散。相信五十岚老师也是在务农期间彻底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借《小森林》将这种感悟传递给读者。
五十岚老师有着凡事自己亲手努力尝试解决的价值观,正是他的这种想法,才有了《小森林》这一部作品,让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的画笔触摸到那令人向往的田野生活的可能性。小森和都市,从风景,吃食,动物到人都不一样,虽然同在日本,但似乎又完全不是同一个国家。小森在乎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互动,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而都市中充斥着什么都不做,把别人的经验当成自己的成果的人。五十岚老师的属性完全是小森系的,在漫画中,每一篇都有对该篇食物处理过程的详细描绘,这种细致的作画,没有经验的人是画不出来的。
五十岚老师的画风及其独特,非常适合这种散文化的漫画,浦泽直树盛赞“他是世界上最会作画的漫画家之一”。老师是日本少数不使用助手,包括背景全程自己绘画的漫画家之一。作为多摩美术大学的专业绘画生,笔下的画面有着浓浓的学院派速写风格,很擅长用密密麻麻的细小线段来将场景或景物铺陈开去,不细看可能会觉得乱七八糟的,但一远观整体效果会发现完成度惊人,且取舍有道,该简略的地方简略,该细致的地方细致,让读者的眼睛能跟着他的画慢慢走下去。
老师用水笔作画这是《海兽之子》的彩稿,可以看看五十岚老师的海和天空,以及对于云的画法,看似混乱,实际充满了真实感和跃动的生命力速写式的画稿,干净利落,错落有致。前期作画比较精细,用了很多网点来表现冬天的积雪后期速写风格明显,但神韵更加完美,潦草但不敷衍这一页利用了漫画的表现方式,把空气非常潮湿这一特点在画面上表现为全身穿着蛙鞋在空气中游泳,比文字更直观。最后再说一点对书名翻译的想法吧。本书台版书名翻译成《小森食光》,个人认为比直译成《小森林》更好。一方面把地名小森说得更加清楚,另一方面把这部作品以美食为主线告知了读者,最后还用了谐音一语双关,把这是作者在小森度过的时光的自传性质的漫画点出来了。这一点,大陆版就相形见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