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周迅拒绝过生日:我被抛弃了有什么好庆祝的呢?
日期:2020-04-25 12:17:33 作者:张书愿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

周迅拒绝过生日:我被抛弃了有什么好庆祝的呢?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看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我喜欢,我生气推开老公时,他将我抱得更紧(点击

  最近,被三位女神主演的《不完美的她》刷屏。在剧中周迅饰演了一个从小被母亲遗弃的女孩林绪之,赵雅芝惠英红分别饰演她的生母养母

  林绪之的生母因为被暴力不得已丢下了女儿。她在喝了一杯母亲给的饮料之后,便睡了过去,醒来后已经在福利院了。

  幸运的是,她的养母给了她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她视如己出。可即便如此,林绪之始终自己被遗弃这件事耿耿于怀执着地凭着自己模糊记忆去找寻生母。

  人海茫茫而且时隔多年,林绪之的追寻犹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

  着急抓狂的时候,她打电话问养母:“我初是不是做过什么?她为什么不要我?我是不是伤害过她?”

  没被稳稳过的人,才会这样折腾(点击)

  明知道不会有答案,林绪之还是忍不住地追问。因为这是盘旋在她脑海中十几年的问题挥之不去

  其实这么多年,遗弃本身并没有对林绪之造成什么“实质的伤害”——她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家庭教育拥有体面工作收入

  但是她郁郁寡欢、对人冷漠疏远朋友为她庆生,她淡淡地说:“我被抛弃,有什么好庆祝的呢?”

  真正对她造成伤害的,是那种被遗弃的感觉,以及把被遗弃归因于自己的那份自责:“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让妈妈丢掉我?”

  她本来是个无辜受害者,可是在她内,一直认为遭到遗弃是自己的错。

  尽管现在生活优渥,但是这个心结始终无法解开,所以她不肯放过自己,非要一个答案。

  1.

  爸爸,你跟妈妈离婚,真的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吗?

  林绪之的心结,是很多童年遭受不幸孩子的共同困境

  武志红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他有一个朋友,跟妻子离婚多年,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有一天,儿子突然问他:爸爸,你跟妈妈离婚,真的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吗?”

  这位朋友的儿子,对于多年前爸妈离婚这件事,其实一直没能释怀,他心底里认为,是自己成绩不够好,才导致父母离婚的。很多成人理解:“我从没说过离婚是他的原因啊,孩子怎么会这么想?”

  心理学认为:孩子有着“全能自恋”的想象,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一不小心就能摧毁世界所以,孩子会天真地认为,家里所有的不幸都是他导致的。如果没有人告诉他,那些不幸跟他根本有关系,那么,这种负罪感就会根深蒂固地伴随他一生

  我有个大学室友大三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听见她躲在被窝里小声抽泣。大家都想帮帮她,有一次,寝室另外一位同学安慰她说:“别难过了,这又不是你的错,人死不能复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没想到,室友听后反而嚎啕大哭说:“都是因为我!”我们都很不解,以为有什么隐情,听了她断断续续的哭诉后,我们才弄明白了原因。

  原来,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父亲生活。小时候她就一直认为,父母是因为自己不够惹人喜爱才会离婚的。而现在,带着她的父亲又生病去世了,所以,她认为自己是个“不吉利”的人,爸爸是被自己拖累的。

  我们听她这样说,都觉得非常心疼。

  局外人能一眼看清楚,那分明不是你的问题。可是那些曾对不幸错误解读的孩子,却一生困于“都是我的错”的牢笼中,无法开怀。

  2.

  幼年的创伤会延续到成年的关系

  剧中的林绪之,是一个特别清冷的人。她不喜欢笑,对于那些关心她的人,她总是若即若离。就连那个对她比对自己亲女儿还好的养母,她也刻意保持着距离,不常见面,甚至会故意不接她电话。

  林绪之的表现,已经展现出了心理学上的“回避型人格”特征:孤独而敏感,不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而这种心理障碍,大多源自早年没有被接纳的经历。在年幼的时候,她对世界的信任被破坏了,所以,那种不安全感深深地植入潜意识,导致他们长大后,对外无法信任他人,对内无法相信自己。

  就像《心灵捕手》中的数学天才威尔,他分明与哈佛女生史凯兰相爱,但因为自己年幼时被遗弃和虐待的经历,他始终没办法相信女友是真的爱自己。

  于是当女友提出要他跟自己一起去加州斯坦福大学进修时,他说:“你不过只是想跟我这种低下层的人玩一下,然后到斯坦福,嫁给你父母认同的那些有钱的混蛋,然后跟其他富家女说你到过贫民窟。”

  他对这个世界的戒心,让他没法坦然地跟女友相爱,因为害怕再次受伤,所以抢先一步,主动拒绝。

  林绪之和威尔,他们外表看起来很酷,但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想爱、不屑于爱”,只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小孩,早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于是,他们必须给自己套一层冰冷的盔甲,保护自己不再受伤。

  3.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他离婚了

  我曾看过一个网友的倾诉,她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总是哭着对她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他离婚了。”

  后来真的离婚了,她的妈妈带着她,却又跟她说:“他们总劝我再嫁,但是我带着你,我不会再嫁人了。”

  那位网友说,她觉得是自己连累了母亲受了那么多苦,那种自责感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那位妈妈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话,竟会比艰难的生活本身,带给女儿的伤害更大。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没办法控制一些不幸发生,比如离婚。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不幸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电影《克莱默夫妇》中,比利爸爸的做法堪称典范:

  比利的妈妈离家出走后,爸爸一个人带着他生活。有一次,因为比利要吃冰激凌,爸爸不让,父子俩大吵一架。平静之后,比利跟父亲道歉,然后小心翼翼地问他:爸爸,你会走吗?

  爸爸微微一愣,然后看着他,坚定地说:“我会和你一起,你没那么容易甩掉我。”小比利似乎没有听到爸爸的回答,继续说:“妈咪就是这样才走的,是吗?因为我不乖?”

  爸爸问:“你是这样想的?”比利垂下眼,点了点头。爸爸明确地告诉他:“不是。”然后很耐心地跟他解释,妈妈走是因为爸爸的原因,不是因为你,而且妈妈很爱你。

  当父母离婚,孩子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跟其中一个生活,与此同时,他会认为另一方不要他了,而且是因为他不够好。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解释非常重要。

  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而且,不管以后你跟谁一起生活,爸爸妈妈都同样爱你。

  当孩子确定那些不幸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他们就很容易从不幸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作为父母,我们没法阻止外界的风雨,但可以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构建起坚实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面对风雨、不惧风雨。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内在的小孩”。

  很多时候我们长大了,但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却挥之不去。因为那个内在的小孩,从来没有得到过安抚,他躲在一个角落,默默地承受着那些不幸,并觉得自己就是所有不幸的源头。

  如果有个人,可以温柔地抱抱这个“内在的小孩”,接纳他、安慰他,告诉他一切都不是他的错。那么,不幸也许就会结束,新的生活就此开始。

  这个人,除了父母,也可以是我们自己。

  作者:张书愿,爱码字的心理咨询师,人生是一场用心的体会,愿你我都能甘之如饴。

  中国首部团体心理小说《八仙》上线开更,UM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新春重磅推荐~

  扫码新仙开读

  疗愈故事不私藏

  RECOMMEND

  推荐阅读

  4.孩子撒谎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真相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周迅拒绝过生日:我被抛弃了有什么好庆祝的呢?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