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看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最近,被三位女神主演的《不完美的她》刷屏。在剧中,周迅饰演了一个从小被母亲遗弃的女孩林绪之,赵雅芝和惠英红分别饰演她的生母和养母。
林绪之的生母因为被家庭暴力,不得已丢下了女儿。她在喝了一杯母亲给的饮料之后,便睡了过去,醒来后已经在福利院了。
幸运的是,她的养母给了她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她视如己出。可即便如此,林绪之始终对自己被遗弃这件事耿耿于怀,执着地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去找寻生母。
着急抓狂的时候,她打电话问养母:“我当初是不是做过什么?她为什么不要我?我是不是伤害过她?”
明知道不会有答案,林绪之还是忍不住地追问。因为这是盘旋在她脑海中十几年的问题,挥之不去。
其实这么多年,遗弃本身并没有对林绪之造成什么“实质的伤害”——她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家庭和教育,拥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
但是她郁郁寡欢、对人冷漠疏远,朋友为她庆生,她淡淡地说:“我被抛弃,有什么好庆祝的呢?”
真正对她造成伤害的,是那种被遗弃的感觉,以及把被遗弃归因于自己的那份自责:“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让妈妈丢掉我?”
她本来是个无辜的受害者,可是在她内心,一直认为遭到遗弃是自己的错。
尽管现在生活优渥,但是这个心结始终无法解开,所以她不肯放过自己,非要一个答案。
1.
武志红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他有一个朋友,跟妻子离婚多年,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有一天,儿子突然问他:爸爸,你跟妈妈离婚,真的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吗?”
这位朋友的儿子,对于多年前爸妈离婚这件事,其实一直没能释怀,他心底里认为,是自己成绩不够好,才导致父母离婚的。很多成人不理解:“我从没说过离婚是他的原因啊,孩子怎么会这么想?”
心理学认为:孩子有着“全能自恋”的想象,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一不小心就能摧毁世界。所以,孩子会天真地认为,家里所有的不幸都是他导致的。如果没有人告诉他,那些不幸跟他根本没有关系,那么,这种负罪感就会根深蒂固地伴随他一生。
我有个大学室友,大三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听见她躲在被窝里小声抽泣。大家都想帮帮她,有一次,寝室另外一位同学安慰她说:“别难过了,这又不是你的错,人死不能复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没想到,室友听后反而嚎啕大哭说:“都是因为我!”我们都很不解,以为有什么隐情,听了她断断续续的哭诉后,我们才弄明白了原因。
原来,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父亲生活。小时候她就一直认为,父母是因为自己不够惹人喜爱才会离婚的。而现在,带着她的父亲又生病去世了,所以,她认为自己是个“不吉利”的人,爸爸是被自己拖累的。
我们听她这样说,都觉得非常心疼。
局外人能一眼看清楚,那分明不是你的问题。可是那些曾对不幸错误解读的孩子,却一生困于“都是我的错”的牢笼中,无法开怀。
2.
幼年的创伤会延续到成年的关系中
剧中的林绪之,是一个特别清冷的人。她不喜欢笑,对于那些关心她的人,她总是若即若离。就连那个对她比对自己亲女儿还好的养母,她也刻意保持着距离,不常见面,甚至会故意不接她电话。
林绪之的表现,已经展现出了心理学上的“回避型人格”特征:孤独而敏感,不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而这种心理障碍,大多源自早年没有被接纳的经历。在年幼的时候,她对世界的信任被破坏了,所以,那种不安全感深深地植入潜意识,导致他们长大后,对外无法信任他人,对内无法相信自己。
就像《心灵捕手》中的数学天才威尔,他分明与哈佛女生史凯兰相爱,但因为自己年幼时被遗弃和虐待的经历,他始终没办法相信女友是真的爱自己。
于是当女友提出要他跟自己一起去加州斯坦福大学进修时,他说:“你不过只是想跟我这种低下层的人玩一下,然后到斯坦福,嫁给你父母认同的那些有钱的混蛋,然后跟其他富家女说你到过贫民窟。”
他对这个世界的戒心,让他没法坦然地跟女友相爱,因为害怕再次受伤,所以抢先一步,主动拒绝。
林绪之和威尔,他们外表看起来很酷,但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想爱、不屑于爱”,只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小孩,早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于是,他们必须给自己套一层冰冷的盔甲,保护自己不再受伤。
3.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他离婚了
我曾看过一个网友的倾诉,她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总是哭着对她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他离婚了。”
后来真的离婚了,她的妈妈带着她,却又跟她说:“他们总劝我再嫁,但是我带着你,我不会再嫁人了。”
那位网友说,她觉得是自己连累了母亲受了那么多苦,那种自责感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那位妈妈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话,竟会比艰难的生活本身,带给女儿的伤害更大。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没办法控制一些不幸发生,比如离婚。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不幸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电影《克莱默夫妇》中,比利爸爸的做法堪称典范:
比利的妈妈离家出走后,爸爸一个人带着他生活。有一次,因为比利要吃冰激凌,爸爸不让,父子俩大吵一架。平静之后,比利跟父亲道歉,然后小心翼翼地问他:爸爸,你会走吗?
爸爸微微一愣,然后看着他,坚定地说:“我会和你一起,你没那么容易甩掉我。”小比利似乎没有听到爸爸的回答,继续说:“妈咪就是这样才走的,是吗?因为我不乖?”
爸爸问:“你是这样想的?”比利垂下眼,点了点头。爸爸明确地告诉他:“不是。”然后很耐心地跟他解释,妈妈走是因为爸爸的原因,不是因为你,而且妈妈很爱你。
当父母离婚,孩子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跟其中一个生活,与此同时,他会认为另一方不要他了,而且是因为他不够好。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解释非常重要。
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而且,不管以后你跟谁一起生活,爸爸妈妈都同样爱你。
当孩子确定那些不幸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他们就很容易从不幸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作为父母,我们没法阻止外界的风雨,但可以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构建起坚实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面对风雨、不惧风雨。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内在的小孩”。
很多时候我们长大了,但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却挥之不去。因为那个内在的小孩,从来没有得到过安抚,他躲在一个角落,默默地承受着那些不幸,并觉得自己就是所有不幸的源头。
如果有个人,可以温柔地抱抱这个“内在的小孩”,接纳他、安慰他,告诉他一切都不是他的错。那么,不幸也许就会结束,新的生活就此开始。
这个人,除了父母,也可以是我们自己。
作者:张书愿,爱码字的心理咨询师,人生是一场用心的体会,愿你我都能甘之如饴。
中国首部团体心理小说《八仙》上线开更,UM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新春重磅推荐~
扫码新仙开读
疗愈故事不私藏
RECOMMEND
推荐阅读
4.孩子撒谎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真相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