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12-11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作为一个林业人“绿色”两个字使我眼前一亮,“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林业工作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常德市也正是紧紧贴合这一发展理念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山水桃花源,绿色新常德”为总体定位,构建“一城、三区、七组团、多廊道”的城乡一体化森林网络体系,实现常德“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常德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示范性的国家森林城市。
“十三五”规划中说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国家森林城市考核的五大类40项指标中第11项就提到了“森林生态廊道建设”。从2012年至今,为满足本地区关键物种迁徙需要,我们加大投入,在主要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之间注重保护乡土植物,选用留鸟、引鸟树种,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建立贯通性的森林生态廓道,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生活、栖息的自然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在维持生态稳定性的基础上依托森林、河湖、湿地开发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旅游,将逐步形成城乡结合的生态大格局。
“十三五”规划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开展植树造林是我们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要做的事情。通过这些年开展义务植树、退耕还林、林业血防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等,常德市拥有林地面积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98%。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森林保护,严格控制采伐,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使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继续增长。
“十三五”规划还说了“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在常德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具体工作中就明确了要建设完备的森林—湿地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强有力的森林支撑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市城区“八大工程”建设和县城的绿地建设,组织实施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绿化,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湿地开发与保护,森林保育与石漠化治理等特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