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的兔子大全集》是一本由[英]安迪·莱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样能作,但求一死
●想死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且好无聊,怎么好好活反而很难。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活得更有趣些,这样我还能有时间想想要怎么死。 这是一只精通数学物理的兔子,佩服作者的脑洞。绝了。应该叫《一个叫xx的兔子决定去死》,毕竟都致敬那么多经典了。
●ST那个传送梗简直笑昏!
●我挺理解这小兔子的,当你没有遇到什么大灾难,没有什么恶疾缠身,更没有任何过不去的坎。如果选择自杀,会被所有人指责:太脆弱、太不珍惜生命、有什么想不开的…… 看起来普普通通还有着希望的人生,怎么就能就这样去死呢?不过是一时累了,睡一觉就好! 可是,如果将自杀变为各种“意外死”,就不会受到任何指责,死起来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最多被人惋惜一句运气不好罢了。
●《作死的兔子》,原名:小白兔自杀手册or兔子的一千零一种死法,太好笑了[呲牙][呲牙][呲牙] 如何儒雅、幽默、文艺的作死,学无止境
《作死的兔子大全集》读后感(一):就算作死,也要当一只宅力满点的兔子
尽管只是本搞笑读物,但《作死的兔子》恰恰解决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在我心里的疑惑。那就是,在《星际迷航》里,当舰长和大副被传送出进取号的时候,万一他们站错了位置,只传送了一半身体怎么办?
答案是,他们就把自己作死了。
《作死的兔子大全集》读后感(二):死得相当坦然,死得面无表情
从以前看《找死的兔子》,到现在这个《作死的兔子大全集》,我就一直没明白,为什么它那么想死。后来也就不去想了,或许兔子只是在做一件它想做的事儿吧。Let it Be。既然舆论鄙视那些给别人的死乱点蜡烛乱祈祷的行径,那兔子为什么死,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好看之处在于,兔子一副认真求死的模样,令人心有戚戚( ⊙ o ⊙ )!
《作死的兔子大全集》读后感(三):你想过自己会怎么死吗?
《找死的兔子》是本脑洞大开的漫画
兔子们非常认真的找各种方法要把自己弄死
但这本幽默漫画却使我看完感到非常悲伤
屈原怀石投江
项羽乌江自刎
崇祯景山自缢
张国荣跳楼殒身
。。。。。。
那些主动选择终结生命的人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人生中的某一瞬间想过死亡这件事
如果想要自杀,难免要选择一种死法
割腕、跳楼、服安眠药、上吊、跳河。。。。。。
人生要面临的选择有很多
连怎么自杀都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
讽刺么?悲哀么?
众生皆苦
一心求死的兔子那么认真,那么努力,可以说绞尽脑汁
而这兔子是不是千千万万个对这世间感到绝望的人呢?
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是要死的。
但,你想过自己会怎么死吗?
《作死的兔子大全集》读后感(四):兔子中的太宰治
这些看起来不同于寻常的自杀点子,痛苦甚至残忍的死法。可能在常人眼中有些荒谬,兔子(人)怎么会这么想方设法想死呢?
这大概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患者痛苦一直所无法理解的一点。有勇气选择这么痛苦的死亡为什么不能痛苦的活着呢?
常人不能理解,可能有时患者自己也不能理解,埋怨自己,为什么我坚持不下去呢?
我想大概是那一刻相比活着,这是个更轻松的选择。让久违沉寂的心在最后有一丝雀跃,从活着解脱出来。
《作死的兔子大全集》读后感(五):月之暗面
题记:生存与死亡,就像是月之亮面与暗面,亮面可以探索,暗面又如何剖析? 一只兔子,它想尽办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自杀或谋杀现场。你可能会同情这只兔子,因为它死了很多次;你可能会讨厌这只兔子,因为它展示了太多的死亡。 人们研究生存的意义,却很少碰触死亡的价值,但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对死亡的解读,幽默中带着严肃。它用乐观阐述着悲观,用绝望描绘着希望。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真的是要展示死亡的过程?还是在寻找制造那些死亡的原因?也许这只是一个“逆命题”。 为什么是兔子? 一只兔子,总是容易让人产生怜悯心,有时候对别人的怜悯或许也是对自己的。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大多数人就像一只兔子,谨小慎微地活着,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灾难、疾病、战争、意外以及死亡……。 人容易与自己相近的事物产生共鸣,从而将其当作一面镜子来找寻自我。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用一只兔子来反射人类世界。如果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狼,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也许你从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些关于自己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你不会对之嗤之以鼻,而是会仔细思考,到底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然后转而去接受这个事实,也许自己真的是这样的。 兔子的可爱,能抵消一部分死亡带来的压抑,这种视觉上的反差,就如同暴力美学。这也是本书让人能够看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为什么要死? 一只兔子,它为什么要死?这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不作死不会死,可这只兔子却一直在“作”,所以叫“作死的兔子”。其实反观事件本身,也许我们能够得出一些结论,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有些行为是不是也在“作”?我们都知道,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生存家园、吸烟有害健康、战争导致人民死亡,然而,从古至今,数不清的人依然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所以,有些时候,人与这只“作死”的兔子又有什么不同? 本书用一幅幅的漫画展示死亡,或提示、或警醒、或致敬、或诉说、或寓意,甚至有些是无厘头的。当你见识过太多的死亡,就会对死亡产生敬畏;当你敬畏一件事物的时候,就会思考如何去避免它;当避免不了的时候,就会思考如何去面对它。所以在我看来,本书除了它的冷幽默之外,带给读者更多的是思考——它为什么要死。 一定要作死吗? 记得在《偷书贼》中看见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死掉。”这是以死神的口吻说出来的事实,简单粗暴,却令人无法反驳。所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与生存有关的东西,为的是延缓死亡的到来。 与其说这本书是在寻找死亡的原因,不如说这本书在探讨如何更好地生存,这依然是一个“逆命题”。在死亡这个既定的结果面前,如何生存成为了重点,而这正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选择避免还是选择去作?在我看来,这是一道有着唯一选项的送分题。 《流浪地球》电影中,我们反复听到这样一段提示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俩行泪。”我想这是很多看过电影的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吧。独特的广播声音与整个画风格格不入,但这是对生命的警示。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警示无处不在,各种操作指南指导我们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依然会有人违规操作,他们何尝不是那只作死的兔子?所以在违规操作以前,是不是可以在心里问上一个令人不悦但却很有必要的问题——一定要作死吗? 亮面抑或暗面? 在这本书中,你能感受到痛苦,也能从痛苦中感受快乐,正如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说:本质的东西无法预见。我们都曾在人生的逆境中感受过最热烈的快乐,让人永久缅怀,以致于我们对痛苦也会眷念,如果是那些痛苦带来了那些欢乐的话。 这是一本用幽默演示死亡的书,这是一本用严肃说明生存的书。它用幽默掩盖了死亡的沉重,用死亡暗示了生存的美好。你有时候会希望这只兔子不再作死,有时候又希望它继续作死,这种心理就像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矛盾与相融,一个是月之亮面,一个是月之暗面,完整的月,大概才是完整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