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记》是一本由苏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页数:4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3年的作品 增加了一丝的“新元素”不变的还是那深入的借物“绳子” 复仇很匆匆 动机意味深长 据说苏童本人删去5万字 删去内容不得而知 但和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或许有关
●越看到后面越好看 也越悲哀“” 丢魂 绳子 仙女 兔子 黄雀记 ”20190912
●前三天读了120页,最后一天读了280页,以三个人的视角按照先后顺序在一条时间轴上展开叙事,小说情节介乎与现实和荒诞之间摇摆,期间有种读言情小说的错觉,可我知不会这样的发展。整体上还不错吧,比较喜欢这样的叙事结构,如果拍成电影也不错,可以拍得魔幻一些。
●人性的始终都描绘得很生动,人物形象的变化也交代得很清楚,并且有始有终。香椿树街也好,井亭医院也好,出现的所有人物都是善良的,只是善良的人也会犯错,罪不至死,但最后都要死去。或许优秀的作品都洞察人性,于是这本书再次提起人心中羞于示人的事情,以及对死亡和衰老的担忧和思考。
●蝴蝶的意象很喜欢。可能是多次与蝴蝶结缘的缘故?去年,在河南看牡丹的时候,园子里面有个蝴蝶展馆,各种各样的蝴蝶翩然起舞,在我给一只蝴蝶拍照的时候,原本合着的翅膀突然打开了,旁边人说我和那只蝴蝶有缘分。上上周下乡时,手里拿着一叠资料,一只大大的蝴蝶轻巧的落在了我的手腕上,十秒钟左右的时间,我内心充满了欣喜。还有落在我生命里的几只麻雀...我对这些小动物真的很偏爱啊!看完略有失望,虎头蛇尾?前面关于爷爷关于保润都很好,突然出事,突然转到柳生,然后柳生成了重点人物,大废篇章然所云无感。但是里面关于人生命运的反思还是写的不错的,埋的几个点都不完整。可能期待太高了?
●这似乎是一个情绪流的小说,文字地下,盖着的是丛丛如乱麻般的愤怒,无处发泄只能在三个人的狭小世界中碰撞的无序冲撞...到最后见血了,疯了傻了,情绪散了
●第三次读了,这个书越看越好,能读到心上去,可能是我老了的原因,这个版本比作家社的那个好,排版好
●三个少年的成长,耻感,命运,命悬一线的,灵魂,单独拎出来谁都没有不可饶恕的过错,在将结尾时甚至是将要回归平静圆满的,但那些必然与偶然,像微风一样的,一吹就不一样了。 很欣喜看到女孩的成长,想看的,这样就看到了,虽然有这么多的疼痛。 还有对时代变化的叙写,虽然不是主线,可是分寸感也很好。只是要归咎起来,还是无从下手。 (苏童的文字是怎样呢,我喜欢最后在河里的一段,将要甜蜜的一段,还有很多地方有灵性,很多地方都惊喜。)
《黄雀记》读后感(一):爱恨纠葛
一段故事讲述三个人的爱恨纠葛
保润执拗,是在医院里培养的性格,对无名少女的愤怒的目光开始,他就被吸引了,在医院相遇,迸发年少的爱恋,但并不如意,因为案子蒙冤十年,家终人散,在里面君子报仇在斗争,心中对仙女的爱恋让他,只用一首小拉就清账了…虽想忘记,但仙女无意透露柳生在此过夜,让他心生怨念,之前的彬彬有礼,变成愤怒,导致血案的发生……
柳生……改日再写
《黄雀记》读后感(二):黄雀记
人生如棋,一步错,步步错。虽然常言道:“不知者无罪。”但事实却是,不知者同罪。人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一个人往往会在自己最懵懂最迷茫的青春时期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往后余生,道路早已被当初的罪孽抉择定。谁个少年不仓皇?故事开始的地方,或是凉凉之春,或是烈烈之夏,又或是萧萧之秋,少年踏过春夏秋,最终都坠入凛凛长冬,三季不及一冬长,冬天也是救赎的冬天,冰冷,寂寞,与痛悔有关。保润,仙女,柳生,他们不仅仅是香椿树街和井庭医院的三个少年,他们是我们,是所有少年和有过少年时光的成人的化身,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春夏秋。他们在故事里苦捱寒冬,我们在故事外寻求救赎,在生活中,没有人可以事不关己当个局外人。 嘿,我知道那年那月那天你犯下的罪行哦,嘘,放心,我不会告密的,名为岁月的判官已在你的名字上洒落朱砂,罪孽会被代价所宽宥。
《黄雀记》读后感(三):看似无常,更像因果
一晚上啃出来的书,看完后,又有很多不明白的人性面,小仙女最后是喜欢上了柳生?柳生对小仙女是情欲还是性欲,读到最后还是觉得是个迷,关于保润,一开场就是一个悲剧的角,保润杀害柳生是一个意外?还是根本没有原谅他,如果没有原谅,保润为什么没有去杀害小仙女,难道,青春期的悸动甘愿让他背负一生的罪名吗?还是保润也觉得小仙女同是个受害者,所以选择了原谅。保润有看出来小仙女对柳青有了感情了吗?
好多复杂的人性面,不想去理解,小仙女是一个弃儿,所以从小表现的冷漠是来自母爱和父爱的缺失,对任何人都没有距离感,又显的有距离感。能欺骗警察然后隐瞒真相,让一个无辜的人在监狱里那么多年,自私而又冷酷,唯一让我觉得这个人物有点温度的片段是 她在和保润一起去滑冰的时候那段描写,也许滑旱冰真的是她比较喜欢的事情吧。关于她最后先是做小姐后来是情妇最后沦落到被抛弃,这也是命运刚一开始就注定的事情吧,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安排了。
保润啊,保润,从他母亲出场,描写到他爷爷本来以为是接他回家,没想到懦弱的父亲竟然在母亲的吵闹下,继续让爷爷住在精神病院,而保润,隐形的活在这个家里,好吧,也许他还是个孩子,但是他也是这个家 劣根的缩影。
柳青,这个家庭,也是母亲做“顶梁柱”,父亲几乎是个名称的存在,最后这个家注定变得破碎不堪。
这书中的种种 看似无常,更像因果。
《黄雀记》读后感(四):被捆住的绳结高手
《黄雀记》讲述了一个由一桩强奸案引发的三个人命运纠葛的故事。仙女、柳生、保润,故事的三位主角,他们每个人都有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仙女始终的戒备心,语言的尖刻,似乎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保润内心的冤屈通过一次贴面舞就释怀了,那是真的释怀了内心的委屈还是因为心中有爱就从未记恨过呢?柳生对仙女所做的一切是出于内疚还是带着爱,最后为何却坚决地拒绝了仙女并很快结婚呢?
在对苏童的介绍中,谈到他是先锋作家之一。这本小说确实带着先锋色彩,贯穿小说始终的魂,不被常理所理解的人物行为,神秘发生的事件,与传统的叙事小说有很大的差异。一桩强奸案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而命运又让这三个本可以从此分隔天涯的人再次陷入一场纠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仅仅就是讲一个故事,如果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如果仅仅是一种消遣,那么它的价值似乎并不值得标榜。这也是最近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小说的意义何在?
我想到的答案有:对人性不同剖面的体悟,对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的命运的观察,对生活、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感知。文以载道,我们不能否认文学的教化作用,只是在道德权威消解、个性解放的时代,一味的教化并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启蒙作用,鲁迅小说对国民性的尖锐揭露,让我们开始对自身进行反思,让我们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使我们的个性得到解放。特别是,国外小说的流入所带来的女权主义、性解放等,使我们的思想受到更大的影响。记录时代,小说的故事与人物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典型人物,给了我们了解那特定时期下社会面貌的机会,虽然中间经过了艺术加工,但反映出的人物价值选择具有时代性。
对于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而言,小说的消遣作用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消遣并不是消极的打发时间,而是能够从中找到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更多的来自一种忘我的状态。或许是本身就爱幻想,所以小说的虚构部分就很契合这一特点。不管怎么说,我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与感悟,包括价值选择与审美情趣都深受小说的影响。目前为止,读过的小说不下百本,记得很多小说的梗概,也忘记很多小说的内容。然而,对于某本书阅读时沉浸其中的乐趣以及某段时间沉迷阅读的状态,总是记忆犹新。相对于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严肃阅读更加智识与枯燥。小说读多了,也会觉得乏味,毕竟是虚构的故事,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读完矛盾文学奖作品是自己对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无论怎样,还是要完成它。
回到这部小说,其实并没有太多想说的。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生活百态,我们自身以及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着现实的小说。读了这本小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大的容忍度,不会那么轻易地同情人,但同时有着更敏感的恻隐之心。读得越多,也就越发能够理解不同立场人物的心智模式与行为逻辑,对于一切合理不合理的事情也就更加能够理解。
生活还是要想着美好,世界上的善与恶同样多,然而阳光始终明媚。
《黄雀记》读后感(五):黄雀在后
黄雀在后
《黄雀记》书评
——鹰之秀
《黄雀记》是苏童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是《保润的春天》;中部是《柳生的秋天》;下部是《白小姐的夏天》。
小说以失魂的祖父怪异的举止为主线,以保润、柳生、白小姐(仙女)的不同视角,细致刻画了三个青年之间的爱恨纠葛、罪恶及救赎。故事的场景集中在香椿树街、井亭医院、水塔三个地方,其中水塔极为诡异,它既是三个人恩怨爆发的集中点,也是某种隐喻或象征——水塔里不但安放着保佑众生的菩萨,也安放着柳生永远也洗不去的罪恶。
三部章节春天、秋天、夏天的命名各有可以解读的寓意: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心怀希望是很玄妙的一种感觉,其结果有可能是如愿以偿,但更多的则是失望或者绝望。保润喜欢仙女是心怀希望的,但是仙女对他所做的一切,让他的希望全部破灭。
秋天是满眼萧瑟的季节,充满了肃杀的意味。秋天是收获的时节,是花是绿叶最后绽放的时节,是一切都凋零不存的时节。柳生对白小姐(仙女)所做的一切,对保润所做的一切,不但摧毁了仙女和保润,同时也摧毁了他自己,他在属于自己的季节收获了罪恶,最后的救赎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估计连他自己都没底。
夏天是恣意蓬勃烈烈如火的季节。这个季节任性张扬,说热就热,热得能让人挥汗如雨度日如年,这个季节说打雷就打雷,说下雨就下雨,冷得同样能让人心灰意寒瑟瑟发抖,这一切都象征着白小姐(仙女)简单粗暴、火辣任性、不计后果的性格。
本书书名为《黄雀记》,关于黄雀,有一句相对应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着重理解这个成语,也便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三个人物之间的纠葛。
在上部《保润的春天》中,喜欢仙女的保润是螳螂,被人喜爱的仙女是蝉,在幕后操纵他们相见的柳生是黄雀。保润喜欢仙女,但是喜欢得异常笨拙,他并不是仙女的“菜”,注定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仙女对柳生感觉复杂,无论是仰慕也罢,利益也罢,柳生能操纵她,指使她,英俊帅气的柳生一样也能轻易操纵保润这个“国际大傻逼”。
在中部《柳生的秋天》中,侮辱了仙女的柳生是螳螂,入狱十年的保润是蝉,远走高飞的仙女是黄雀。柳生一念之差侮辱了仙女,是螳螂捕到了“蝉”,其实这个“蝉”不过就是罪恶,而保润蒙冤入狱则是名副其实的“蝉”,而仙女,一方面她是一个受害者,另一方面她则是掌控着柳生罪恶的黄雀。
在下部《白小姐的夏天》中,掌控着柳生罪恶的白小姐是螳螂,内心怀有救赎的柳生是蝉,出狱后念念不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保润则成了黄雀。白小姐利用柳生内心的愧疚感来为自己做事,而无辜入狱的保润,则在幕后操纵着负罪的柳生和白小姐。
书中多次提到魂,提到丢魂。其实,人是有魂的,这个魂并不仅指迷信所说的魂魄,而是自我吧。书中贯穿主线的祖父在第一小节末尾就喊自己的魂飞走了,一切都空了,随后,他的一切行为都处在不可控的状态,整个人只剩下躯壳在世间游荡,万寿无疆了。香椿树街上丢魂不仅限于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乏年轻人,他们丢了自己的魂,做着匪夷所思的出格举动。在下部《白小姐的夏天》中,写到:奶奶很早便预见了孙女一生的羞耻(原话),仙女的奶奶有一句话说得很贴切:女孩子的魂丢不得,今天丢了魂,明天就丢脸了。奶奶世俗的眼光洞悉了仙女的未来。保润喜欢仙女丢了魂,柳生侮辱仙女丢了魂,仙女在污泥河里挣扎的时候丢了魂,丢了魂的他们失去了自我,在不归的路途上越走越远,最终,一切都不可挽回了。愿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保持好自我吧,千万别丢了自己的魂,因为一旦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对了,书很好,值得一看。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