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人》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一时间多,每天牺牲一点专业课来爆炸读书量,一天两本不为多,终于觉得二十万是小书,五十万是平常,愿天天好好读书,也能创造出好东西
●我粗略读过,不管是不是精神错乱之作,我都不能赞同尼采这里表达的大部分观点。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智者总是无言的。尼采若真实他自己所说的可以鄙视一干大家的聪明人,就不该会是这般多言。 在对德国深一层次(虽然还是比较浅薄)的了解后,我以为我喜欢德国这个国家的国民气质,认真严谨踏实,结果尼采又这么批判一通,让我实在哭笑不得。
●不知为什么会因尼采而感动,被那种诚实的“精神洁癖”打动。但是世界是不完美的,一切完美都要被毁灭。震撼并惋惜。 第41页:『使人发疯的不是怀疑,而是确信』
● 读到的第一本尼采专著,算是他自己写的尼采导读。我估计读只懂了一半左右,但至少也知道他想了些啥、干了些啥了。 “《我为什么如此智慧》,《我为什么如此聪明》,《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为什么我是命运》。”看到这些,我没有感到丝毫不适,因为这是一个拥有超拔思想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白读。)
●这就是一本尼采自己写的尼采导读
●是真的疯了,肉眼可见的疯(1.“一切沉默者都是消化不良的。”2.“天色破晓的大清早,一切皆清新,人的精力处于朝霞中,此时读书——我称之为恶习!”3.“我不愿成为圣徒,而宁可成为一个小丑……我矛盾,前所未有地矛盾,尽管如此我却是一种否定精神的对立面。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快乐使者……”
●2nd。。“我如何能不对我的整个生命心怀感恩啊?”教士究竟是谁啊?道德价值的起源问题。基督教道德。那自在的道德。要毁灭者,求终结者,颓废者,蜕化者的特异性反应,那本己的复仇生命敌视自然的意图。权力手段,教士阶层。把一切谎言当作真理,一切都建立在谎言之上。善人们的谎言,善人就靠谎言,靠理想主义活下去。而信念信仰比谎言更是真理的敌人,乃是本能上的不诚实。在父亲那是谎言的东西在儿子那成了信念信仰!哲学家不过是隐蔽的教士。查拉图斯特拉,建立在真诚之上的道德的自我否定。真正热爱和把握大地上的切近之物。身体。疾病亦是健康者的兴奋剂!永恒女性。生命足以容纳不公正之物,逆境失误疾病痛苦都有其意义。不相信载货和罪责,善于遗忘。忍气吞声必然弄出坏性格。切勿怨恨!摆脱怨恨是走向健康的第一步。哲学家们的隐秘故事。
●脑梅毒—天才迸发—天然COKE—碾碎贱民—我
《瞧,这个人》读后感(一):随感
拖着疲惫的身躯想了想还是在睡觉前看完这本书,看完后我觉得尼采貌似有点反社会人格(我觉得他十分躁郁了),这本书显然以我的智商有可能只看懂了30%[允悲]我很欣赏他的才华和他疯魔又天才般特有的思想,但是境界太高了!!!虽然没有好好的深陷其中…(假如我可以很好的去理解了,那将是我人生新的里程碑,意味着我可能接近天才
《瞧,这个人》读后感(二):阅读体会
这本薄薄的书在尼采彻底发疯前完成,可以算是他对自己本人和自己哲学思考的概括或者导读。如果我有幸与尼采本人相识,看起来他是一个非常纯粹和单纯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很可爱的人,但他对于自己的“永恒轮回”思想表现出了强迫症的特征,以至于他那么的拒绝偶然性,甚至都不喝酒,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我甚至暗自腹诽他,要不是他不懂酒,大概也不至于最后疯掉吧。
话虽如此,尼采始终是一位非常有力量的天才,我在迷茫焦虑的时候在他那里获得过确信。比如在失眠的那些夜晚,狄奥尼索斯对于生命活力的宣扬和对于心灵虚弱的摘除,告诉我为什么“人是需要被克服的”。
多愁善感的女生最好能读一读尼采,我指的是发出声音大声朗读。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歌的美感。虽然读完也并不完全清楚尼采说的“超人”(over-man)的全部特质,但至少知道你需要over的是什么。能看到自己糟糕时的样子(比如乱七八糟的情绪、虚假的爱和同情、虚弱的心理防御、满脑袋机械僵化的谬论、虚伪的道德、莫名其妙的虚无感、精神颓废,etc.),并且做出反省行动,便是明白了尼采的苦心。
《瞧,这个人》读后感(三):“高出人类和时间6000英尺”
作为尼采的入门书起点有点高哦,很多部分不甚理解,但并不妨碍感受到这本书的经典以及尼采的特立独行和另类。刚看到《我为什么如此智慧》《我为什么如此聪明》《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就被惊呆了。“高出人类和时间6000英尺”,好一个狂妄自大的尼采哈。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人,我是炸药”,简直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反社会、反道德、反基督,反有神论、反黑格尔、反叔本华、反唯心主义、反同情、反颓废、反无自身性、反伪善、反崇拜、反一切崇高的欺诈……尼采这包炸药的火里够猛,要摧毁一切普罗大众的信念和信仰。他倡导的是什么,他建立的是什么?他一直喋喋不休的讲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的永恒轮回的思想,他的人性说,他的“自我培育”“自私自利”“反自身性”“肯定生命本身”……很多理解不深。叔本华说“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尼采却就要打破这个枷锁,像愤青一样,大声疾呼,被各种力量和阴谋欺诈支配的人类,要“自我培育”,要有自我意志,要有勇气去肯定生命,超越恐惧和同情,以战斗的姿态进入社会,要掌握自身的命运,要有独立思想的自由……窃以为,尼采的思想,作为人类高度的自我反思,很幽深,很“反骨”,适合精英,却不适合芸芸众生。芸芸众生面临人生诸多的欲望和困扰,尼采这包药治不了。不过,这并不妨碍尼采的伟大。有时间的话要看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瞧,这个人》读后感(四):尼采与李嘉诚
现在你们了解我了吧?说完尼采就疯了;
尼采和李嘉诚都幼年丧父艰辛长大,
尼采理性到疯狂形而上,自利自强自律以建立无我追求自我,
李嘉诚理性到极致形而下,自利自强自律以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尼采蔑视金钱追求出名高呼上帝死了,
李嘉诚喜爱金钱闷声发大财低喊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尼采不容于世也不容于自己,
李嘉诚游于世也游于自己,
尼采如实观照不屑一顾,
李嘉诚如实观照商者无域,
尼采工作十年写作十年疯作十年共计三十年,
李嘉诚苦作三十年忍作三十年横作三十年共计九十年,
尼采终年56岁,
李嘉诚终年96岁;(maybe)
尼采文无第一如同扫雪总是从无到有,
李嘉诚商无第二如同滚雪球可以从1到无穷,
一言以蔽之,行行出状元,行行皆不同,
男怕入错行,错爱一生,真爱无敌,自得其乐即可;
李嘉诚影响一生,尼采光耀万世,
利来的快去得快,名来的慢去的慢,
尼采内求,李嘉诚外赚,
尼采自传写,瞧,这人!副标题是一个人如何成为他自己的?
所以全篇写法非常尼采非常的怪异,潜台词一直强调自己是千年一遇的超人
《瞧,这个人》读后感(五):认识自己有多难?
听瑞典能源专家伯恩特•安德森讲座,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从年幼上学开始,我就很难持久专注地听别人讲话,常常是高频率地走神,和讲的内容、有趣性、相关性都没关系——即用“听”的方式,热交换效率特别低,能耗太高,学习成绩提高一直很难。
但是,如果我是用“看”的方式,阅读写字编辑整理,却可以几小时不挪窝,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我发到朋友圈,得到几个答案,还是比较准确的:
阅读的节奏可以自我控制,相当于,坐别人开的车晕车,自己开车不晕。主动摄取 VS 被动灌输在自己的世界里才是主宰。我总结了一下,其实这个和自己一贯性的行为和观念是一致的——
* 三观来讲,自由意志这个选项,在我的基因里比较显性。
* 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写文字里面很多“我”。
* 关注自我边界,对他人的入侵非常反感。
* 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愿意别人给自己添麻烦,一些人会觉得你这个人比较自私。
* 对“去影响别人,给别人产生压力”,有克制力。
* 但因为自我意识太重,有时候“自以为是”而不知。
* 不喜欢集体意识与群体一致性的活动,在聚会的时候显得疏离,不合群,因为不适应环境产生扭曲显得不自然。
* 不愿与人发生激烈冲突,遇事隐忍。
* 反社会化,保持与权利的距离。过于自尊。对压力有逃避。
* 能够享受孤独,有一定的抑郁症倾向。
* 不太善于合作,喜欢一个人把事从头干到尾。
* 刻意追求平等,对别人服务自己,尤其是体力上的帮助会难为情。
* 对虚伪很敏感,承认自己也很虚饰,因此能敏感地感受他人的苦衷。
* 对“善意”保持质疑与警惕。
* 对“意义”有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