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战争》是一本由薛西斯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挺不错的一本小说,普及游戏、脑洞还行,故事人物也还算很有吸引力,但是男主人物性格还是稍微有点薄弱了……
●读过的设定系最强,三个诡计我都很喜欢,比尸人庄都好看多了...
●创新,很有想法,让人眼前一亮。
●所谓推理就是建立在设定上的自high 中间大段游戏内描写可读性太差 如果变成以讨论游戏付费模式为中心的职场小说可能会流畅些
●这种推理模式感觉真的特别适合我这种胆子比较小又对推理过程很感兴趣的人!!
●男主性格既轴又有些卑鄙(最后强行洗白?),最后一案要不是靠作弊强行解答,就堪称女主的虚拟世界完美犯罪了。
●读完此书,觉得此书的流畅性较之黄更佳,觉得此书列入首奖也是完全可以的,毕竟首奖两个也不是没存在过,但也许是因为黄的那个诡计的内核太过恐怖,对于没有看过参赛作品,仅仅是大纲,自然会觉得黄这个略胜一筹,但就书的完成度上,此书与黄真的不相上下!一本是叙述性轨迹的突破,此书也是本格的突破
●SF系推理小说,岛田老师所说的“新世纪的本格小说”,背景设定很有趣,实际的迷题和解答完全无公平性,只是作者按自己的规则给出解答的过程。3.5差不多,出于某些因素还是给4。
《虚拟战争》读后感(一):關於H.A與現MMO矛盾拙見
第一案:如果滿血狀態是有假血和真血的 為什麼在血量上限減少的時候是先減真血再減假血 這個有點不符合常理了
第二案:1.關於遊戲機制
在第二案之後 李詩莊將規則改成了 只要斷線重連後角色在pve就不判定死亡 那難道不會有快死了 自拔網線 拿張傳送直接傳送到主城的作弊方法?
2.關於案件
真的會有燈本身 貼圖都加載了 只有燈光沒加載的情況?
:這個遊戲中毒不會做滴血特效的嗎...
第三案:前文已說老居一直在看自己血條 看自己血條難道不會發現自己的一排技能完全不一樣嗎...
《虚拟战争》读后感(二):虚拟推理——剑走偏锋的《虚拟战争》
初看觉得很新奇,作案手法的设计诡异,因为是把背景设置在全息游戏里(自行脑补各种网游小说),所以简化了故事结构,基本就是“犯案——解谜”的架构,没什么人物心理之类的铺垫;而书中的暗线,于善写作的意图、进程等,完美填补了情感的单薄与空虚,作为一篇主打悬疑推理的小说,作者无疑创作的十分成功,不过作为一个倾向于感情戏的读者,我还是希望作者把情感线写得丰润一些(算是一点小私心),所以打了四颗星。
全文共三个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捕捉的游戏漏洞越来越少,犯罪的手法越来越出人意料,名副其实的剑走偏锋,通过游戏和现实交替,规则的限制、思维的局限一步一步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置身其中,最后在得出真相是觉得酣畅淋漓。
不知道是不是我很少看推理小说的原因,我总觉得《虚拟战争》缺少了一种抓住人心的力量,直白一点就是说,这是一本开始读之后可以随时放下的书,并没有让我手不释卷。
《虚拟战争》读后感(三):规则流推理
2019.29
不要被书名欺骗了,这书和战争就没有任何关系,是一部不那么标准的本格推理小说。之所以说不那么标准,是引入了游戏因素,以未来科技下的游戏作为推理的舞台,这实际上和刀剑神域,以及六花的勇者(前两部)很相似。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网络游戏,尤其两个负责人对游戏氪金的方式有所分歧,于是相约以游戏的方式来定胜负(其实我不明白两者之间有何因果关系)。比赛的方式是,杀人组要在游戏的PvE领域,也就是一般游戏里禁止pk/战斗领域把另一组玩家杀死,由侦探组来破解杀人手法。三个案子全都巧妙地运用了游戏的漏洞以及最大限度的运用了角色的不同技能,颇为有趣。
不同于传统推理小说的是,读者很难根据线索来做出推理。因为这些游戏规则的漏洞并没有事先告诉读者。甚至包括违规操作,第三个案子设定很精彩,而且是最初就布下的局,但公平性上就几乎没有。
游戏的规则十分复杂,技能繁多,但我们不需要去记住。整个游戏虽然是推理比赛,但更精确的描述是:寻找游戏bug。就好像我们玩《恶魔城》总是会寻找各种出城的办法,小时候玩FC诸葛孔明传会在储存所复制道具,其他很多游戏也会寻找良性bug一样,带来的是游戏以外别样的乐趣。
《虚拟战争》读后感(四):本来可以成为更好的作品
设定系推理,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三起不可能犯罪,而且对凶手的限制一次比一次苛刻。感觉像串联在一起的三个谜题,如果设定再简明一点,情节再疏通一点,文笔再轻小说一点,大概就是本格版SAO了吧。
难得之处在于诡计的原创和硬派,确实做到了“创造与现实不同的规则,利用这个规则破解谜团,就是自己的本格。(个人认为对这句话践行最好的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短篇)”而非像不少设定系一样新瓶装旧酒。公平性的问题,大概是设定太复杂之故,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但作为故事,可以说是相当乏味和糟糕。
一方面在HA的设定上过于繁杂而且毫无必要,既没有完整讲述游戏场景背后的故事(这对谜题也没什么作用),又不是太懂普通玩家要如何玩这个游戏,整篇小说读下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游戏还是没有太多印象;
另一方面故事的推进非常生硬。两个制作人因为观念的分歧,利用游戏互相较量就很奇怪,通过游戏使两人重归于好和游戏背后蕴含着更深一层的寄托虽然都是可以料想到的情节,但这两个情节依赖游戏本身的塑造。而核心角色艾法隆被杀的太早,后期已经没有戏份,游戏整体设定介绍的也不完善,所以这两个情节都很没有说服力。
另外,岛田的评语也提到,这是一部不需要whodunit和whydonit的作品。虽然新颖,但我个人也确实感受到这两个元素的缺失对小说趣味程度的影响。如何仅通过howdonit保持小说的紧张感和趣味性,我想一方面,要加强侦探和凶手的矛盾刻画,另一方面,要找到howdonit背后的whydonit
《虚拟战争》读后感(五):规则的设定与规则之外
(以下含有部分泄底内容,未看慎入)
这算是我第一次读长篇的设定系推理小说吧。真是幸运,第一次就遇到一部优秀的作品。
小说开篇就引出两个主角(李诗庄与朱成璧)围绕H·A游戏产生的矛盾,并且给出了两人在游戏中对决的规则,规则的核心就是“李诗庄带领的侦探组抵达九狼城即胜利,而在此之前,朱成璧带领的凶手组要在PVE区域(无法杀死游戏玩家的区域)杀死侦探组;侦探组每死一人,有七天时间找到犯罪手法,找到则游戏继续直至全员死亡,找不到则失败”。这其实就是推理小说最常见的不可能犯罪。
本书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全书只将重点放在犯案的手法上面,而不去管是谁犯案以及为什么犯案;但在游戏之外的现实世界这条故事线(即李诗庄与朱成璧寻找H·A游戏的设计初衷),其实已经算是在交代“为什么犯案”了。我们还是回到本书的核心上面,即在游戏规则下的三起不可能犯罪事件。
第一起不可能犯罪,发生在乌葛尔城。其利用的是现有规则的设定。具体来说,乌葛尔城是PVE区域,在此区域游戏玩家受到的伤害会被算法降低为零。但若游戏玩家直接被斩首,会立刻死亡。于是朱成璧就在乌葛尔城的断头台成功地斩下了李诗庄的头颅。
问题是斩掉头颅需要的力量,断头台的斧头根本不可能拥有。李诗庄在“凶手怎么斩首”的问题上思考良久,发现能做到这件事情的方法就是——在斩首的时候,自己已经不再是游戏玩家,这样在PVE区域游戏玩家不会受到伤害的规则就无用了。也正是如此,他得知了凶手使他死亡的方法——利用一系列游戏角色的加血减血的技能操作,使李诗庄在斩首前就已经血量归零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不可能犯罪是利用对设定规则的不同理解和运用来实现的。
然而到了第二起,凶手还利用了设定规则以外的东西。
第二起事件时,死者死在黄泉河之上,他死之时河两岸的灯连续的熄灭、不久又重新点燃。凶手这次是利用了游戏角色的持续减血技能,技能在PVP区域就已经发生作用了(规则)。然后凶手掐断了死者游戏机舱的网线(规则之外),死者在断线过程中察觉不到自己已经断线(游戏的画面可以预载)且血量正在下降,当死者踏上PVE区域时、网线又被连上,此时死者血量已空。即满足死者被杀在PVE区域的要求。河两岸的灯连续熄灭、不久又重新点燃这一现象就是网线断了又连的表现。(即画面载入不了、后又能载入)
这一起事件利用的就不止游戏中的规则(或者我们说设定的规则),还利用了规则之外的一些东西。
而这一点在第三起案件中就更加明显了,凶手利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游戏,最大的死角就是自己”,巧妙地换掉死者的游戏机舱,让死者以凶手的游戏角色(乔庄为死者游戏角色)在PVP区域死去;接着在PVE区域直接删除了死者的游戏角色。这样死者和其他人就会以为是死者以自己的游戏角色死在了PVE区域。
第三起案件中,对于所设定的规则用到极少,更多在于改变了现实的某些东西,使其绕过设定规则对结果产生影响,并以此与设定规则相矛盾。
从第一起到第三起案子,大概可以这样概括吧。第一起是找规则漏洞完成不可能犯罪,第二三起是通过改变规则之外的东西来引起与规则明显违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