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脑》是一本由[美]丹尼尔•亚蒙(Daniel G. Amen)著作,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9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棒的一本书,极力推荐,女性同胞们快来看看吧,在别人眼里“想太多”,“一担心”,“第六感”都是在出生之前大脑就是这么设置好的。不是我们患得患失而是我们天生就有这种情绪……这本书能让妳看清你自己,了解你自己
●内容基本都老生常谈 但也证明了这些是重要的 多睡觉 多喝水 不吃糖和碳水化合物 不生气 不有压力
●灰质主要由脑细胞体组成。白质主要由脑细胞的突起组成,使细胞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之所以是白色的,因为它被一种脂肪物质包裹,髓鞘,就像铜线外面的绝缘层,有助于神经系统更快更有效地工作。 进行思考的是灰质,但正是白质将不同的脑区联系起来,使得思考可以受益于更广泛的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联。 在女性的大脑中,与智力有关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额叶,其中包含84%的灰质和86%的白质。额叶是大脑的最高管理中心,除其他功能外,主要负责计划、控制冲动、产生共情和适度担忧。 女性用于追踪直觉的脑区比较大,尤其在额叶深处,被称为脑岛和前扣带回的脑区。通常能够基于有限的信息,基于直觉和预感,更快对他人想法做出预判。 男性产生的5-羟色胺比女性多52%。5-羟色胺是最具镇静作用的神经递质,它与情绪、睡眠、疼痛和食欲有关。
●怎么说呢,这本书有点像是大电影的续集,超级英雄什么的这类大电影,他是为了某一ip赚钱而持续推出的同一强度的产品,所以没有更精彩,然而也足够了,它另你获得不少关于大脑、激素、心理学的知识,当然,这本书虽然叫“女性脑”,但是对于什么是女性脑解释的并不够,而是主要讲要让女性的大脑图片看起来好一点,应该在激素、饮食、睡眠、补充剂等其他因素上有所重视。感觉在美国,受众应该是50岁左右的保守/共和党/纯基督徒为主。当然他对于抑郁症类别与大脑扫描图成像之间的一些发现,我觉得还是很好的。无论如何,在3.5~4星之间,是可以购买并阅读的。因为我最近读相关书略疲劳,所以打分没有到4,是我的原因,不是书的原因。
●了解自己的大脑,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全书主题:女性应该怎么呵护大脑。女性脑的优势:直觉、共情、自控力,优势也伴随着代价。改善的方法:①硬件:多吃高膳食纤维,容易吃撑的东西应该少吃,多喝水,吃5种颜色的蔬果。②改善心态:这符合事实吗?有办法验证一定符合事实吗?没办法验证真伪的情况下坚持这个想法自己会怎么做?如果抛弃这个想法会怎么样?
●科普类工具书供参考
●我们总想找到一个确定的、拿来了可以用、而且一直好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其实都是一种牢笼,任何一种方法都在给你提供一种认知的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有一种魅力让你很舒服,让你很迷恋于这种状态。一旦陷入这种状态,那就是特别危险的。还是那句话,在任何的舒适区里我们都应该给它立一块牌子,“此地不可久留” 要告别黑白思维的暴政,我们要拥有一种灰度思维,但是什么样的灰度才是好的灰度,什么灰才是高级灰。那是太难的一件事情,今天的高级灰也不一定是明天的高级灰。
●瞎鸡巴扯
●一本很好的健康指南
《女性脑》读后感(一):脑与健康生活方式
最近看的不少书都和生活方式、饮食调节、心理有关,这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从女性脑的特质谈起,延伸至多方面的大脑维护乃至个体的健康追求。
女性脑的五大特殊点是:直觉、共情、合作、自控和适度的担忧。更强的共情能力这点自身深有体会,原来也和脑部成分构造有关。这些特质在另一方面也成为女性焦虑等情绪问题、健康问题的隐患。
作者论及“大脑储备”概念时指出青少年时期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会增加大脑储备,于是反思,存在于多数家长的批评式教育是否影响了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最近做的一篇阅读题里也提到天赋是需要鼓励才能持续得到激发,不然就会消失。
“自控”/“自律”不仅是心理上的概念,对于健康大脑也非常重要,“谨慎和尽责是长寿的首要预测因素”,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深谋远虑,所以才会有对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环境因素的高要求甚至是挑剔。
作者衡量大脑健康的标准是“4个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精神追求。
激素、精力、专注度都与饮食、生活方式带来对大脑的影响密切相关。
不舍弃碳水,因为它能让头脑清醒;多吃膳食纤维(豆类)、多喝水(减少塑料容器喝水)、定期锻炼、适当吃一些营养剂。
对于注意力和精力的助推要素我有重点关注:睡眠充足、远离酒精、少食多餐、多吃蛋白质、冥想、增加通风、监控(记录)自己的饮食、从茶中获取咖啡因而不是咖啡。
心理上的调节也不容忽视,要有和自己对话改变思维惯性的尝试,为什么会这样想,符合事实么?换个角度是怎样?哪种有利于自身做出行动改变?
谈到了家庭生活和女性生育但这部分我没细看~
《女性脑》读后感(二):应该引入ABO概念了
一本试图讲述两性大脑区别,实际上变成养生指南的书。我感兴趣的那部分比例过小。作者(“美国最受争议也最受欢迎的精神病学家”)还安利了好多体检项目和膳食补充剂啥啥的。
大脑可以划分为雌性脑和雄性脑,一般来说,多数女性拥有雌性脑,多数男性拥有雄性脑,但也有雄脑女性和雌脑男性的存在。双性恋和同性恋的大脑似乎介于两者之间。雌性脑和雄性脑之间从胎儿期开始就有极大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意味着男性与女性要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
雌性大脑和雄性大脑的差异主要是在结构上:雌脑的额叶皮层、边缘系统、海马更大,雄脑的顶叶、杏仁核、下丘脑更大。雌脑中,与智力有关的脑区集中于额叶,雄脑则集中在左半球——他们的额叶里白质含量0%,在雌脑里这个数字是86%。一旦有问题发生,雌性大脑倾向于联合多个脑区,而雄脑倾向于局部化加工,只利用关键脑区干掉问题。
表现在日常,就是女性整体更能注意到非语言线索,更以人为中心,更少冲动,更多共情,更多直觉,更多担忧(忙碌的大脑爱唠叨)。女性很容易成为家庭健康监督员,这或许是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长寿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女性也更容易遭遇共情疲劳、共情带来的精力消耗,这或许是已婚女性比未婚女性短寿的原因之一。
要是给男性付钱,他们可以做得和女性一样好,但是女性做这些是自动自发的,不需要靠金钱来额外调动注意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不会说话的婴儿与不知道是友是敌的男性。
这本书起码有60%篇幅都是各类养生指南: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健康!不用看都知道那些指南不会让人感到舒服,作者非常开心地讲述了自己和老婆如何拒绝汉堡可乐薯条……但他夸赞了咖喱和各类香辛料~!感觉以后买东南亚食品又多了一条重要理由。
《女性脑》读后感(三):幸运的《女性脑》
文/徐谌辉
最近一直在看一些关于脑子的书。也顺便研究了一些关于左撇子的人和右撇子有什么区别。后来发现这个领域如浩航的大海,甚是繁杂。
而男女之间的脑子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领域的研究我觉得蛮多的,只是不幸的是,多数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倾向于男女关系领域,这使得很多研究变得过于目的性,我觉得很不好玩。
但是这本书就不一样了,非常理智的告诉大家女性的脑部到底有什么不同。根据本书的理论,作为女性,其脑部具有五大优势,直觉敏锐,情绪敏感,善与人合作,自控力强,以及很警觉。这些优势导致女性更有担任领导的潜质,同时也会更加长寿。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在这个情况下,也让女性在社会中面临更大的身心健康挑战,同时比如过分依赖他人 ,更加杞人忧天。
这本书主要写作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显示通过种种实验数据,告诉大家女性的优势,随后用了大量篇幅,告诉大家该怎么解决其不良后果。
但是这书有个非常不好的地方,我觉得有点安利含义,书里大量述说了作者的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同时其治疗方法又有点像是鸡汤,比如要情绪稳定,要吃的健康,还有要多睡觉等等,基本上算是老生常谈。
所以每次加了这些东西的书,我都觉得略有偏颇,但是看看也好。对我来说,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我发现里面写的很多东西,这些所谓的女性脑,跟左撇子非常相似。虽然我还没有发现市面上有什么关于左撇子的正经论述书籍,但是从大量的旁侧外围书籍中,我觉得和这本女性脑写的极为相似。当然男女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受到激素的影响。
不过本书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认为,当科学的用脑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肥。这个我觉得很重要,准备尝试一下,有待观察……
《女性脑》读后感(四):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年只是觉得忙,忙而累,整个人常常四肢无力,头脑空白,偶然看了一本书《女性脑》,略略觉得有所启发。
书名虽然是《女性脑》,但其实其中相当的部分都是男女通用,作者丹尼尔·亚蒙是一位美国医生,心理学家,他成立了亚蒙诊所,治疗心理和大脑相关的疾病。网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他倡导通过治疗和其他辅助手段让大脑更为健康,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另一方面他过多吹嘘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作为治疗手段,但过多的不必须的核辐射明显对人体健康无益。
他在书中也无数次地提到了通过大脑扫描,可以观察到人脑的变化,但医术方面的事情我们暂且存疑,在书中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品味。
他提到了“四个圈”,健康的生活依赖于这四个圈:
生理健康:身体功能如何
心理健康:成长问题和思维模式
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和当前生活状态
精神追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总的来说,这也算是老生常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等到理论多少都有重合之处,有着健康的体魄,豁达的心胸,和谐的家庭和同事,再过着充满意义的工作,这样的人生可不就接近完美了。
到达到这些,亚蒙觉得要科学饮食,好生活首先是吃出来的,吃上他(或者原作者不是他)提出了SOUL理论。
这其中几点我妈妈其实多年前就一直在讲,不要吃添加剂多的食物,食物最好就吃本地的,新鲜不含防腐剂。少吃糖,糖会加速人的衰老。
至于情绪,也是影响大脑的重要方面,亚蒙也提出了一个HALT理论。
避免以上四种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陷入消沉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总的来说,差不多就是这么几点了,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只能记下来,时不时提醒自己,也与大家共勉。
《女性脑》读后感(五):女性大脑:直觉共情自控力,(不吃甜食的原因
女性脑有三个主要优势。分别是直觉、共情和自控力。 1直觉。 因为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上,女性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抚养孩子。这就意味着,她们必须要处理大量的抽象信息。婴儿不会说话。他们只会哭闹、挥手、蹬腿。而作为母亲,你必须读懂,这些抽象信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同时,面对比自己更强壮的男性,女性还必须能读出对方的情绪。知道对方什么时候生气,什么时候具有攻击性,为自己规避风险。 直觉能让你规避危险,也会让你对外界过度敏感。这种轻度的忧虑,会在不知不觉间,让大脑释放负面信号。这些负面信号,又会影响身体。比如胃酸增加,更容易出现胃溃疡。免疫力降低,更容易感冒。从长期看,它还会给神经系统造成压力,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几率。 2更强的共情力。
它能让女性更擅长识别他人的感受,并且开展协作。
它的代价,就是让女性的大脑更疲劳。要知道,大脑虽然不像四肢那样整天活动。但是,它消耗的能力,一点不比其他部位少。仅仅是维持思考,它就要消耗掉身体20%到30%的能量。换句话说,大脑负担太大,就等于是在透支身体的能量,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女性一定会出现这些问题,只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几率更高。
3更强的自控力。
更强的自控力背后,是更少的5-羟色胺。这就导致,女性的乐观倾向,要比男性低得多。一旦遇到什么事,女性更倾向于规避风险,也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5-羟色胺还有一种促进剂,叫睾酮。它会让5-羟色胺更好的发挥作用。而女性身体的睾酮,又比男性少。这就进一步拉开了两性之间的乐观能力。更糟糕的是,睾酮还有个敌人,糖。你吃的糖越多,身体里的睾酮水平就越低。而很多女孩,又偏偏爱吃甜食。这就导致,女性的乐观程度,往往会远低于男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大概率上的趋势。
——
对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激素之一,是雌激素。注意,男性也有雌激素,只是比女性要少很多。雌激素是女性健康的保护伞。可以帮助你稳定情绪、对抗焦虑、改善生理健康,等等。但是注意,雌激素不是一种激素,而是一类激素。它是雌二醇、雌三醇等等一系列激素的统称。而且雌激素并不全是好东西,有些雌激素反而对身体有害。而膳食纤维的作用,就是跟肠道中有害的雌激素结合,并且随着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这么一来,就能让有益的雌激素,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
好,这是第一个口诀,叫面包越白,死得越快。作者其实是要告诉我们,要注意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来改善身体的雌激素水平。
女性,尤其是睾酮水平处在巅峰状态的年轻女孩,一定要少吃糖。虽然你可能听过,吃甜食会让人更开心。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糖分会抑制你身体里的睾酮。睾酮降低,5-羟色胺的作用也跟着降低。你的乐观程度,也会一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