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3-21 23:4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锦集

  《名画中的女人》是一本由[日] 高阶秀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名画中的女人》精选点评

  ●名画中的女人以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开篇革命之前王后最大的敌人是路易十五的情人妓女出身的迪巴里伯爵夫人,二人的两幅肖像画对比生动展现天壤之别的出身是如何刻在脸上的。奥地利公主,现太子未来的王后身上那种特有的高贵气质所谓迪巴里伯爵夫人脸上挤满讨好谄媚微笑和宠妃的畏惧瑟缩感,更是强烈回应了本章的主题——权贵之美。奥地利公主和广场娼妓被一起放置在法国宫廷也是革命年代才有的荒诞事情吧。

  ●很棒!一直在找有画详细介绍的书,要是能把画做大就更好了,这样可以看到细节

  ●看到这本书的形式和中野京子老师的很像,看了评论知道原来作者与中野京子老师是师徒关系,排版方式很喜欢故事很有吸引力美中不足的是,每个故事都很短(几页纸),希望读到更深的内情的话还是得看分别的传记(这是然的吧,毕竟这是一部群像书哈哈),很适合填补空闲时间,同样适合作为睡前读物

  ●高阶秀尔不愧是中野京子的老师,果真功力深厚。这本书的选画,讲解纸张印刷都是一流。我想给这本书十颗星。

  ●讲了艺术,也讲了女性

  ●八卦使我们相聚在此

  ●有一大半的人物画作认识,一些完全陌生历史看得迷迷糊糊的,但熟识的部分津津有味地细读了。借名画讲历史,虽然切入点不同,但比「胆小别看画」系列细致原版竟然1978年就发行了囧,日本的艺术通识教育真是挺超前的。(19.10.26)所谓"无法被画作定格"的蓬巴杜夫人是有多美!毕竟画像都已经很美了耶,每套礼服美轮美奂

  ●看不懂画,但能读懂历史

  ●嗯…除了贞德,剩下的女人都是靠成为情妇妻子出名,又或有是因为出生贵族刚好接班成为女王,又或是因为刚烈守贞而歌颂。这就是名画中的女人们,除了贞德,都是物品

  ●内容很硬核,就是有些枯燥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一):不仅是美人的故事,更是美的故事

  爱美人皆有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美丽的女性都是画作中常见题材。但是真正吸引人的仅仅是美人的容颜吗?《名画中的女人》一书通过一个个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不同的美貌背后不同的人生。有别于其他戏说的艺术图书,作者高阶秀尔严谨考证朴素笔触让人更容易去相他讲述的故事。故事配合着画作,美人的形象我们的心中愈发地清晰起来。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二):是女人成就了名画,还是名画成就了她们?

  24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女性人物,出现在画作中的她们大多美艳不可方物,却并不为人称奇。可在《名画中的女人》中,我们一边听高阶秀尔讲故事,一边注意到之前从未关注过的细节,有着如观影般的愉悦感受。书中提到的雷卡米耶夫人,之前在卢浮宫见到她时,旁边的《拿破仑加冕大典》的恢宏场景也没有影响到她安静优雅的坐姿。与父亲的“纯白婚姻”,这个标题不免引人生起八卦之心。这里就不剧透了,总之读完高阶秀尔饶有趣味的分析,你也会认同他的观点。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三):名画中的女人:美人如玉,闲话渔樵

  名画中的世界,到了第三本。

  是粉红色的美人世界。 原本是抱着欣赏名画的心,翻开书页,是一出美人为馅的春秋话本。

  常常觉得,学校里的欧洲史太过简略。

  即便特意去阅读相关的历史专著,但是千年的历史,数不清的王朝世代,怎么说都难以轻松分辨那些频繁出现的一二三世君王们。

  这样混沌的间隙,偶尔离开正史,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从一些多彩的人物和故事,倒是能够相对轻松的理清一点思路。

  书中讲述的人物,有许多耳熟能详,如埃及艳后,如女王伊丽莎白。也有许多虽有印象,但面目模糊,如拿破仑皇后,如蓬巴杜夫人。

  还有许多,是历史中不曾被注意过的女子,如遥远的迦太基的狄多,如大英帝国崛起时代的红颜玛。

  还有许多历史名时期的在关键事件中充当线索的女子,如罗马共和的到来。

  作者常常提到一个说法,推动历史的是男人,推动男人的是女人。

  作为男人的作者,身为女人的读者。

  那本来是恭维的话语吧,读起来却五味杂陈。

  总归算不上开心。

  了解西方历史多一些,便越来越清楚,原以为的西方的女权世界其实是不了解的误解。

  绅士,淑女。在了解到很长的时间里,女子没有继承权,没有选举权,甚至直到一战之前,有身份的女子在公众场合还需要男子的陪伴,原本概念里的绅士淑女就不得不需要些修正。

  兴之所至的话,跟随作者的讲述,可以随意走进某一个历史片段,有佳人如玉。

  或者,丢开历史,以最轻松的方式,赏赏名画,看那画中佳人,权当读几出话本,也是精彩。

  名画中的女人:美人如玉,闲话渔樵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四):名画中的女人读后

  比预想的要好看很多呀,每一个被画画笔描绘下来的女人所经历的人生都跌宕起伏,丰富多彩。 没有按照时间年代排列,我这种记忆力不好的人忽前忽后的有点犯晕,分四个章节,权贵之美,忠烈之心,慈母之爱,温柔之乡,喜欢第一章和第四章。 书本身来说,排版个人不是很喜欢,整体文字都刻意不居中,左页偏左上角,右页偏右上,如此一来,每一页中间都好多空白啊,是为形式?可有点浪费呐…

  而且第一行起始的太靠上了看起来也有点点别扭啊…

  还有这本书的封皮,真是不明白是出于什么样的设计思路…暗藏一个美女画像?但这样反向回折的方式总感觉挺容易破损的,翻开之后还有种封皮和书脱胶了的错觉(虽然本来就不是在一起的哈哈)…

  这些碎碎念可能是强迫症使然吧~ 不过图片印刷的非常清晰,装订方式也很赞,超级喜欢这种能轻松平摊的!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呐~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五):欣赏名画也是一次发现美的过程

  女人,是一个永远都谈不完的话题。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张爱玲说“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然而在这本《名画中的女人》书里,日本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说女人的抬头低眉之间都是故事。在我看来,女人二字极性感又隐秘,性感的是她是女人,隐秘的是她的皮囊之下,藏得有每个人都想去猜,但又猜不透的秘密。

  这本书很有趣,它没有像历史书那般刻板,作者用俏皮又不失严谨的笔墨去写名画背后女人们的权利、阴谋、爱情与伤痕。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讲解的名画《伊丽莎白一世》这幅画中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并没有以文绉绉的华丽言语去叙写名画中女性的姿态、神情、服饰的美,作者反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清醒又客观的态度去给读者讲解伊丽莎白一世的光辉生涯。没有浓墨重彩的抒情,只有一针见血的描述。

  通过作者的讲解,我了解到了这幅名画背后的伊丽莎白一世她显赫的背景与充满雄心的欲望,伊丽莎白一世刚出生时便失去了母亲,被冠上了“私生女”的称号,再到后来又被关进伦敦塔饱受煎熬,然而命运总是难以琢磨,风水轮流转,伊丽莎白一世25岁时登上国王的宝座,英国政治一片安好平稳,人们爱戴她,至于女王本人最后一生未嫁。

  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光芒万丈的优秀女性人物很多,譬如武则天、班昭、花木兰、李清照、谢道韫等等,关于女性的画像也很多,譬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明代唐寅《班姬团扇图》、仇英《汉宫春晓图》等等。当然,国外优秀女性也很多,那些闪耀历史的名画记住了这些优秀女性们的美好瞬间。

  时下,女性的地位日渐崛起,女性的角色也不再只是扮演“妻子”“妈妈”“女人”这样的形象,更多的开始走向“艺术家”“作家”“时尚博主”“女企业家”等丰富多彩的身份,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也不再是古板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扬女性、认可女性、歌颂女性,探其原因,无外乎是时代的发展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元化、理解化、包容化。

  通过阅读,我知道本书作者想传递的是名画背后的奇闻逸事,信手拈来了相关的历史资料、戏剧、诗歌等作为辅助,让文章更加饱满有深度。所以,这本书无非就是借历史长河中名画里的女人,既还原当时特定年代下女人们的爱恨情仇,也从侧面歌颂女性的美丽与魅力,让现在的人们多多关注女性的成长与成功。

  这本书挑选的都是历史历程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分别对世界名画作品中代表权贵、忠烈、慈爱、温柔的女性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评论,图文结合,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知识与,还能欣赏到女性之美、艺术之美。

  作者在讲解《鲍西娅的勇气》画中人物与背后故事时,他如此点评说“鲍西娅用欲言又止的眼神抬头望向丈夫,她的姿势沉静安详,与其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讲解《手扶大琴键的蓬帕杜夫人》时,作者说“要完全捕捉到在夫人姿态和表情变化中稍纵即逝、难以言传的微妙之美,实在是一项至难的技艺。比起永恒不变的美,这一类美正因不断地消逝才更显魅力。”

  我们大多数人欣赏书画作品都停留于表面,甚至只是走马观花的匆匆一看。然而,那些具有灵魂与美感的名画,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书画作品背后的故事,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美,领悟到不一样的艺术气息。

  名画中的女人各有各的故事与秘密,我们虽然无法再现当时的场景,但可以通过画作里女人们的神态、动作、场景,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去感受当时的情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名画中的女人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