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是一本由贾平凹 / 史铁生 / 沈从文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凝重但又温馨动人的描述,也足以打动人心…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葬礼上陪伴的人
●小的时候读史铁生,朱自清都只是觉得失去离自己那么遥远,死亡和离别多么让人恐惧。而如今读这本书,读出了释怀,读出了思念,虽然也在伤感,但是第一次觉得生死对我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了,好好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
●我描述你一生时,别人在,而你却不在了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我爱看这个
●85%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刚开始看,看完老舍的《我的母亲》...就在地铁上捧着kindle吧嗒吧嗒掉眼泪,鼻涕都快下来了还没有纸巾,只想回家抱住我自己的妈。 用巴金写给曹禺关于《雷雨》的话描述这本集合书仿佛也挺合适:“不错,我流过泪,但是落泪之后我感到一阵舒畅,而且我还感到一直渴望......”一群惺惺相惜的优秀的人。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读后感(一):将来我们可能就是朋友圈里一条三天可见的信息
或许我们都找不到一个能在自己葬礼上讲生平的人了,大概要自己预先做个二维码,来吊唁的人扫一扫,听听我对世界最后的留恋吧。有年轻的朋友去世了,我写了一些,但是又无处宣泄,喜欢萧红的那篇,或许还要向后翻翻看,朱自清的背影是最熟悉的,史铁生的母亲是最令人钦佩的,那么多那么多的人,最终都留下了印记,有人记得那么灵魂就是活着的把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读后感(二):重要的是一生和懂你一切的人
被封面的题目吸引了,想着这句话有点意思了,这是说一定要活得比你长的意思吗?点开书就读了进去。 当然,重要的不是葬礼,而是一生。 这本书写满了这人间的情感和五味杂陈,相思挂念、挚爱仰慕和惺惺相惜,上世纪的文人墨客用各式各样的文体,诉说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过往和因缘。 如果有人, 能陪你到老,能懂你一生, 要珍惜。 而那个陪你长大, 你也见证着她变老的人, 记得惜福与深情。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读后感(三):中式的温情
回顾这人的生平,讲一讲与死者的点点滴滴,有笑有泪
中国人内敛,因此愿意写下来,当然感情也是温润哀伤为主
我最喜欢萧红的文章,冷峻峭立,支棱着的
史铁生的笔触淡然却饱含深情
沈从文和瞿秋白,痴情的让人有些羞赧,但又感动。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读后感(四):下辈子见或不见,这一生我们都认真爱过。
这本书读到一半时,突发奇想的对男友说:我想做那个能在你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他楞了好久,很轻很轻的告诉我:让我做那个人吧。 或许是因为还小,不懂得死亡的含义。直到去年夏天出席的一场葬礼。花一样的年纪,被葬仪师三言两语就描述完的一生……我忽然读懂了死亡,读懂了这一句深沉而哀伤的誓言。无论是亲人,朋友,爱人,总有一天我们会离散。无论爱或是不爱,我们都会面对永别,毕竟来生是个太虚无缥缈的词汇。 我不敢去奢求来生。我怕你忘了我,我怕我们再也不会相见了……如果是这样,我宁愿没有来生,那我们也算永恒。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读后感(五):回忆童年趣事
当时买这本书,被书名所吸引。翻开篇,映入眼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留下深刻印象。开篇选择亲情篇,引起我很深的共鸣。不同的作者分别描述自己印象中的亲情:“母亲”、“祖母”、“祖父”、“父亲”、“奶奶”。让我想到我小时候童年的生活。最小的时候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长大后姥姥总会说小时候身体不好,总生病。有次半夜发烧,姥爷骑自行车,姥姥抱着我半夜去扎吊针。这些小时候的事情我早已不记得。留在我脑海中印象比较深刻都是上学以后暑假、寒假坐船去姥姥家的事情:和小伙伴玩,一起去赶海,帮过小猫咪接生。姥姥家一直都有养小动物。院子周围会种很多树木(桑葚、李子、樱桃)还有草莓,葡萄。每到收获季节对于小孩子的我最开心,现在回忆还历历在目,满满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