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聊天术》是一本由张超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的206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017-10-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乍一看是一本大而全的沟通指导手册。然而,在第二次阅读后,会发现作者背后的逻辑是颠覆性的,他将很多惯常的沟通法进行了升级。比如,同理心的概念,只是要从对方角度出发吗?一味地迁就会不会让自己特别憋屈?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做法并不高级,水分多些,可以看看NLP的一些理论,另外高质量的独处不如高质量的社交。。
●公司让看。情商是有多低才会把心理学入门的常识当做高情商的表现。如果有推销的人在我说今天不方便之后说”那您是明天下午还是后天上午方便呢?”,我就会说,对你,永远不方便。自作聪明的所谓引导只会让人心生嫌恶。
●2019.7.24 说话的套路就跟假笑一样讨人厌。自然是需要发自内心或者高超演技,一般人演技不行,还是尽可能与人为善地说话就好了。所有技巧都不如真正的内心善良。可惜善良是稀缺资源。
●我没有der
●不错,看着有种恍然大悟感,但是我知道看过了不等于会了,具体操作还是难,还要克服心累与懒惰,我怎么觉得还是努力做不和人打交道的技术研究型工作更好呢。
●喜马拉雅听书。
《高情商聊天术》读后感(一):会说话≠高情商,只是⊆
y喜马讲书 20190203
《高情商聊天术》的作者张超,不仅是一名职场专家,出版过《职场潜伏心理学》《职场潜伏心理学2》《职场中50个第一次》等畅销书,他还是一位“聊天达人”,他认为,人际交往中出现的99%的问题,都源自“不会聊天”。他在研究心理的基础上总结技法,写成这本书,给了你实实在在的帮助。
初识客户,首先要“有备而战”,其次要多聊对方看重与骄傲的事,最后别忘了给对方“与众不同的评价”。和客户进入熟悉阶段后,要善于让对方与自己“发生点故事”来加深感情,如果遇到客户说“我很忙”,也要有针对性的攻破;假如聊天不开心,则要学会转移话题、机智应对。当和客户进入谈判阶段,除了要注意“与客户坐同一边”,还要善于用讲故事消除抵抗;假如不得不拒绝客户,也要有一定技巧,切不可生硬拒绝。
和领导聊天,作者给出了三条宝贵经验,一是要适当说些大话,二是要在日常聊天中恰如其分给自己加分,三是在有求于领导时注意强弱并用。只要平时多注意这三点,领导一定不会再无视你。
面对家人朋友,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和高水平的安慰,在发生分歧时,还要学会用讨论代替否定,必要时候,要引入第三方来解决矛盾,假如家人朋友情绪失控,还得学几招制怒方法。这些小技巧其实都不难,只要有心,相信你很快就能驾驭,并逐渐变成那个家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人。
《高情商聊天术》读后感(二):有一些说话的技巧,需要提炼,但总体上是一本看过就忘的书
帮助有限,干货真的很零散,整理了一下
1. 怎样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有趣的人,.耐心准备话题,表达诚意
2.要花样赞美:就事论事的提到,满足马斯洛各个层次的需求
3.找出对方兴奋的话题:聊对方看中的事:老人-健康,男人-事业,女人-孩子;聊对方骄傲的事
4.不会说话不是好理由:会说话意味着不会把压力转移给对方,会说话的人就是会生活和懂生活的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力量。
6.拒绝一览无余的直白呈现:把平常的问题加进一些生活的趣味,擅长在平常中制造不平常,于是一名普通员工也能把领导的情绪快速调动起来。(调动对方的好奇心:跟领导电梯相遇说:昨晚看新闻,有个经济学家的观点跟您说的一模一样)所呈现的介绍重点一定是有趣的、丰富的、能引起对方好奇心的。
7.人需要高水平的安慰:高级说法的优势在于,提醒对方,你的脚下本来就没有沼泽,你本来就很美,从根本上帮对方建立自信,现有自信后有办法。高级说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的、积极的力量,既赞美了对方,又没有批评领导,让所有人都能够进入一个良性的环境中。
8.说对不起的技术:诚意比一句敷衍的对不起更重要,比如“以后不会再因为这类时间惹你生气了”,也可主动出击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态度。人人都有自己的困难要克服,面对存在困难的人要克服自己过多的热心,或者说有的热心本质上是一种软弱。不要为别人的焦虑转移自己的信心和目标。
9.把你的情绪说出来:
去陈述事实,不编造故事。去表达自己,不评价别人。去讨论感受,不争论道理。
10.和内向的人聊天:用提问引导对方更多的表达。一个简单的提问中暗含着某种需求,他期待你的回答后问出那一句重要的话:你呢?当你问出他们期待的话时,他们才能进入自我表达阶段
11.储备多样化的聊天经验:比如和不同层次、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年龄段的人聊天。要多和比你年龄大的人聊天,更具有挑战性。从身边人入手,客户和领导。
12.我们与对方聊天时可以关心对方的情绪,但不应让自己成为对方发泄情绪的工具。
要求对方描述事情的时候客观准确,有助于对方情绪的平复,并且进入理性叙述。
13.当你的工作生活遇到了困难,想想有没有地方三能够帮助你。
“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你所有的力量呢?”
“我已经用尽全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儿子,你并没有佣金你所有的力量,因为你没有请求我来帮助你”
《高情商聊天术》读后感(三):用一分钟换一百万:《高情商聊天术》人际关系的价值是聊出来的
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准之一,就是其第三产业的占比,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占的比重越大,就越发达。
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服务业的占比也正在逐步上升,也就意味着,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群越来越多。
而在服务行业里,每天处理的最多的是关于人际关系,大部分的人每天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关于人际沟通的问题。
如何更好的沟通,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如何应对对方的怒火,《高情商聊天术》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做不到从木纳的人变成八面玲珑,但可以让人际沟通不再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
《高情商聊天术》主要从三个方面说起,从提升语言的认知升级,到以意想不到的角度“聊”出关系,最后共情、对抗中拓展社交图景,让我们在沟通中少走弯路。
作者张超认为99%的人际关系不是道理不通,而是感觉不通。人和人之间,要先做通感觉,感觉通了,问题不用解决,问题自动消失。
如果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办?
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在双方都是正常的情绪下,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会遇到处于不正常情绪之中的人,比如愤怒。
我遇到过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对方立即变脸,然后开始骂骂咧咧,我马上道歉,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进行处理,但对方依然不依不饶,甚至开始更加凶恶起来,最后还是老师立马让我离开,等她来善后。
我想了很久像这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处理,最后才慢慢发现我当时的错误,居然是在道了歉以后,对方才越加不依不饶的。
道歉通常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真的做错了,但其实没人想听那句干巴巴的对不起,他们之所以缠着不放的原因是想解决问题,如果只是一味的道歉,对方的气焰只会越嚣张,越觉得自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更有理由对我们进行指责。
正被怒火控制住的人是不可能讲道理的,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轻易道歉,去加重对方的怒火,先处理。
用“您先喝口水,我们先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好吗?”代替“对不起”,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对不起不可以轻易用,在特殊的场合下,在对方处于不正常的情绪里,“对不起”这三个字,可能是一颗炸弹。
每个人都喜欢和伶俐聪明的人打交道,不需要说一句话,他们就能心领神会的把事情处理的周到全面,在交流的过程里,也会沉浸在对方铺垫的舒适愉快的氛围里。
我舅舅就是这样的人,脑子转得很快,处理事情圆滑周到,所以他的朋友特别多,多到他结婚的时候,只有一桌的亲戚,余下的二十九桌全是朋友。
但是他有事的事情,找的第一个还是我们,后来我才发现,大家都觉得舅舅太圆滑了,靠不住,在他需要资金的时候,反而没有人愿意挺身而出。
这和社会上找老实人的调调差不多,因为靠得住,在大事上,我们在潜意识里,会相信那些老实人多一些。
但老实人是不是真的老实就不一定了,我们只要知道,大家的潜意识里,可靠可不是和八面玲珑对应的,而是老实。
所以在交流的时候,说话慢一点,可以多重复一遍,都说了重要的话说三遍,重复的东西更能增加我们的信任感。
在谈判桌上,老实也是一项秘密武器。
与人交流越多,我发现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说话,他们渴望与人交流。
“干这行很辛苦吧,那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哇,能当上老师,爷爷以前成绩很好吧。”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说一句引子,就可以把话筒交给对方,然后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人生经历,当然,前提是,你是真的表现出对他人感兴趣。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对方只表达出了他想说的,但是我自己可能一句话也没说啊,那还怎么能说服他呢?
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很多人都喜欢交流,如果你给了他一个交流的机会,让他感受到交流的愉悦感,在最后,这种愉悦感会不知不觉移交到你的身上。
到最后,你只需要说很少的话,对方都会变得很好说话。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掌握说话的技巧,熟不知,倾听的能力更加重要。
有时候朋友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我们尽情的倒苦水,当然,作为回报,你也会成为对方倒苦水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面临着朋友们的烦恼,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我体会不到他们那么强烈的情绪,也不想说些干巴巴安慰的话。
“领导之所以骂你,是因为对你比较器重,对你的要求自然比其他人严格。”
顺着朋友的情绪发泄是一种传统的办法,但是要让好朋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我们有责任提供另一种角度。
《高情商聊天术》通过说服、沟通以及谈判的各种技巧,让我们在沟通里找到更多的机会,社会上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这本书让沟通不再成为职业竞争上的障碍。
《高情商聊天术》读后感(四):聊天也考情商?3招教你开口就讨人喜欢
有些人因为快言快语、“说话直”,从小到大缺少朋友;有些人一心想找对象,但一聊天就没了话题;还有些人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到了升职加薪的时候,却输给了那个“会说话的”对手,各种各样来源于交流的苦恼,让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聊天的重要性。因为做个会聊天的人,可以帮你在友情、爱情、事业上都一路畅通。
如果你也想做一个高情商的人,在言谈举止上就让人如沐春风,心情愉快,不妨来看看这本《高情商聊天术》。
作者张超提出:没有真正不会聊天的人,所谓的“心地很好,不会说话”都是不留口德的人给自己找的种种借口,通过要求别人的成熟与体谅来纵容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以全书以“开口说话的诀窍”、“与人沟通的诀窍”与“说服人合作的诀窍”为核心,通过大量的事例佐证、场景预设与言语对比,来打造高质量的沟通技巧,提升人们日常沟通的能力。本文将以聊天的开场技巧为主进行介绍。
赞美他人也是高深的艺术,不恰当的夸奖只会让人尴尬、难受。因为一个优秀的赞美,能让人心花怒放,产生一种收到礼物的美好感觉。夸人对很多人来讲都不是难事,难在如何将赞美做到位。
文中提出,赞美人要做到三个标准:第一,要真诚,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对方才能感受的更真切;第二,要赞美的恰如其分,不要过分夸张让人反感;第三,赞美要灵活,有花样。
在宋小宝《还珠格格》的小品中,就有对于得体赞美的最佳体现。
在小品中,当宋小宝得到“身高魁梧”、“通体雪白”的夸奖的时候,都不是很开心,感觉这些夸奖完全不切合实际。但是当小品中的“小燕子”夸宋小宝,说他“邻家大哥,没有架子,看到他就很亲切”的时候,宋小宝就十分开心的接受了,称:“感觉全身都暖洋洋的”。可见一个真诚、得体的夸奖是多么的重要。
而如何能做到有新意?我们可以来看看明代诗人唐寅作的这首诗:
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个儿子会做贼,偷得蟠桃供母亲。这个夸奖的传唱度就很高,而它的高传唱度主要源于夸奖的新意,诗中的前句用的都是骂人的句子,但是后句都将前句成功的转折,让“不是人”、“做贼”的言辞都带上了仙气,一下子将夸奖拔高了好几个台阶。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被封闭进了一个小圈子里,没什么机会认识新人,即使有认识新人的机会,往往也会因为缺乏话题,使得新的关系总是无疾而终。那么怎样能不做话题的终结者呢?其核心,是要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因为交流和沟通,都不能是一挑子热的事情,需要双方的互动,如果你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对方通常会愿意打开话匣子,增进双方的沟通。
对方感兴趣的领域往往是来源于对方看重的事情和能让对方骄傲感觉到骄傲的事情。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说的:“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亨利·希金在《窈窕淑女》里给出的关于聊天的忠告是:只谈论天气和你的健康状况就行了。
但是这只是个不出错的选择,并没有过多可以聊起来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男人。女人、老人的特性,进行话题的选择,比如跟男人,谈事业的发展机遇,和女人,聊聊孩子和八卦,和老人就主要谈谈健康方面的事情。这样的话题区分往往会帮助你先把话题打开。当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到这个人的基本情况,知悉他的工作,甚至是特长,就可以根据这些向对方做个请教,对方往往会很开心的和你分享他的经验。
这里面的诀窍是:在一段谈话中,一定要多给对方留有表现的机会,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精彩,做好对方会让你惊喜万分的准备,你往往不会失望的。
在演讲中,演讲者们大多喜欢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让自己在演讲中有一个更完美的展现。但是肢体语言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公众场合,同样适用于一些交流沟通的私人场合。
神经语言学里面常常会应用到镜射这项心理技巧,它指的是,当你与对方有一些像照镜子一样的小动作时,会让对方在无意识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适度的模仿对方,往往能让你们的感情迅速升温。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杰西卡教授提出:在语言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时代,模仿可能是人类相互交流的主要形式。而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则更有利于生存。因此,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模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与他人拉近距离的社交手段。
而模仿他人来升温彼此感情的小技巧,其意义在于,当你和对方做着相似的动作时,你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对方的情感体验。使得双方因为频率的接近而互生好感。
但是这个小技巧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或者太刻意的模仿对方,否则也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舒服。
另外,在话语中,适度的停顿也会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
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所说的:“讲话犹如演奏竖琴:既需要拨弄琴弦奏出音乐,也需要用手按住琴弦不让其出声。”在《演员的诞生》中,我们会意外的发现,评判一个演员的演技时,往往要看他对表演的克制度,一个有收有放的表演,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而在人们的说话交谈中,适度的停顿会让人有一种这个人真的在思考,很真诚的对待这个对话的感觉。
在席音的《让言值配得上你的优雅:做个会说话受欢迎的女人》中,同样提到了停顿的重要性。她主张,一个好的对话应该带有一定的节奏感。而这样的节奏感,同样适用于面试中。
有知名外企的HR就表示:有时候,看面试者们的说话节奏,就知道这个人能不能入选。如果把面试者的反应分个等级。最下等的反应就是毫无话语的掌控权,平淡无波澜的语调,以及统一的节奏,让人听着就是在背答案;而中等的反应是那种准备充裕,还性子急的人,他们往往急于将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面试的时候就会加快回答的速度,同样让人感觉缺少真诚;而上等的应对方式,是对节奏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不急不缓,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先停顿一下,让人觉得所有的回答都是经过思考,慎重应答出来的,这样的人,很容易在面试中,甚至是未来的职场有一席之地。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初步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将他人放在心上。人们不在意你说了什么,除非你说的让他知道你对他有多在意。增进交流的最好方式是增加自己的话语中的“情感触角”,如果你探出你的“情感触角”,用言语和行为表达了你的真诚,你对对方的在意与尊重,还怕不能赢得对方的喜爱吗?
所以《高情商聊天术》这本书主旨是将高情商融入聊天中,通过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增强人们在聊天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适于人们阅读使用。
《高情商聊天术》读后感(五):从对方角度出发,就能沟通顺畅?未必!
文 / 董小琳
我一生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你的心碎了没关系,这儿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和你交换。我想过了,除非你和我结婚,不然我的心永远也减轻不了这份痛楚。我们夏天结婚好吗?别误会,我们今天不是要谈情说爱,更不是要追某女文青的恋情热点。而是最近看了一本沟通的书,作者的一个观点,让自己想到了上面那段荷西向三毛求婚的经典告白。
这本书就是——《高情商聊天术》,作者是有着10年研究经验的语言表达高手——张超。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新知不断,详细且具体。很多日常中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在书中都有了新的解读和颠覆性的修正。
就拿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是你,会怎样讲出这段告白?
或者,我们换个更实际的场景:
如果你既没房,也没车,还没钱,只是一个小职员,会如何向心爱的女孩表白? 如果你的男朋友既没房,也没车,还没钱,只是一个小职员。你会接受怎样的表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书中都讲到了哪些主题。
在一段实际的对话中,双方的信息水平以及所处的位置往往很难完全对等起来。也就是说,要么你比对方地位高,懂得多;要么对方比你见识广,有权威。在所有的工作、生活、学习场景中,无一例外。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情商地应对这种“不平等”呢?
有人说:要“从对方角度出发”这叫做同理心。
但是,在你迁就的背后,又有哪些隐藏信息呢?是不是小脑袋里一直在想:“他们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吗?喜欢和我聊天吗?”看到没,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我”上。
因此,如果对方买账还好说,万一你的迁就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会怎样呢?
生气、郁闷、伤心,感觉不被人理解……要么自己回去生闷气,要么当场爆发:我都这么做了,你要怎样?
好吧,看来这个方法行不通。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正确的沟通姿势是——不委屈自己。
这不是说,要我行我素地想说什么说什么,那叫不走大脑。
而应该是用自己最自然的状态去和对方沟通交流,让对方没有被压迫、被强迫的感觉。
谈笑自如是影响别人的最好武器。
具体怎么做呢?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你准备怎样回答?
“我现在是没钱,你也知道。如果你因为这个不满意,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的确比较艰苦,我知道你跟着我受委屈了。” “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因为我正在努力改变。能否邀请你与我一起,熬过这段艰苦,走向美好呢?”很明显,三个答案一个比一个更能打动对方。然而,却都符合“不委屈自己”的原则。
怎么回事?
没错,重点在于——感觉没有通。
成功的沟通都要具备两个因素:代入感和投入感。
所谓代入感,是一种感同身受、进入其中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讲故事”,往往能打动对方的原因。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好故事,会让对方像看电影一样,全情投入,被你影响。
因此,所谓投入感,就是让对方感觉到,你们是在同一个情景和情绪中的。
现在,请你拉回到文章开头,再看看“一无所有”的荷西,是如何将心爱的三毛代入,以及投入到自己的情景中的呢?是镜头感极强的故事!
因此,好的沟通不是简单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而是:
不委屈自己 让感觉通了其实,将这个方法放到到职场上,也是同样有效。
为什么明明你的提案更中肯实用,反而是对方获得老板的青睐呢?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感觉不通。你没有把老板带入到你的场景,没有让他感觉到投入,自然就很难获得认可。
最后,有没有人会好奇,三毛是怎样描写对这段婚姻的起点的呢?
荷西:“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我:“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我:“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三毛文集《哭泣的骆驼》对今天的沟通方法,你有哪些经历与想法呢?欢迎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