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员》是一本由[日]浅田次郎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信神佛的人写的小说里面有鬼出现。有鬼就有佛啊。文风清诡,可以一读。
●休憩24th,来自法尿的推荐,同名开篇小说质量相当不错,简单悠远妙不可言。但一篇小说代表不了整体质量,书中八篇小说立意迥异风格不同,魔鬼一篇极不合群的诡异,盂兰盆会一篇忒气人,圣诞老人一篇余味十足颇为隽永,猎户座一篇动人但很硬煽情。说直木赏皆劣作吧,本书也不能说坏,但说好的,真就是铁道员一篇让我心醉,有这一篇也已经很不错了,感谢法尿
●图书馆掘宝//唔 只有第一篇《铁道员》真正打动了我。
●真的不喜欢施的翻译!幸亏村上的又换回林少华了。这语句读起来真不舒服。
●一般吧,对不起腰封,除了最后一篇猎户座很写实,其余都和亡灵有关,怪怪的
●浅田次郎说 到了春天 女人都会美丽起来的 这是个好事情 毕竟美丽总让人沉迷 看到了英雄迟暮的悲壮 看到了只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希望 看到了小时候总是藏在背后的魔鬼 看到了坏小子内心的善良 很多很多 不管美丽是不是属于我们 至少此刻故事的美好是属于我们的 原本寄希望于用温暖的故事暖下自己 最后还是没成功 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面对的好
●魔鬼那一篇有点带劲…想到了爱伦坡的风格。读盂兰盆节一篇真的是泪如雨下。
●铁道员、情书直戳泪点感人至深,其它除魔鬼外也各有动人之处。这一版翻译的某些用词与语气值得商榷。
《铁道员》读后感(一):杂感
第一个故事:魔鬼
要说这则小故事,,也的确有点无聊就是了,整篇似乎就写了主角小破孩儿被在家教来之后发生的种种“异状”吓得快死了的故事,扫两眼就能猜到剧情发展,情感上也没啥很触动人的地方,按照后记来看是一部实验之作,也难免不尽如人意了。
套路归套路,同时还总归是有些有趣的细节,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写出的家道中落啦,阴沉的家教啦,关于偷腥啦的种种描写还蛮有趣,最终少年也终究战胜了儿时的恐惧,完成了一次蜕变,可喜可贺。
但是这哪里温情了啊喂,我只觉得主角一度都要精神崩溃了啊,不能说强行安个好结局就叫治愈了吧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铁道员》无疑是最有名的一篇,高仓健和广末凉子主演的电影堪称经典。书的封面写着,这些都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温柔的奇迹。
我最喜欢的短篇,是《情书》。原本非常怀疑两个素昧谋面的人会有刻苦铭心的爱情吗?看完故事,我想说,真的有。脑海中浮现这样的问答,心里很苦的人需要多少甜才能填满?马东说,心里很苦的人只需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书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与死亡有关,大部分的故事逝者都用某种方式替生者解开了心里的结、命中的难。人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生命呢?面对死亡的时候。今年的我无比理解生命。
我的这个故事不知从何说起。中年人的苦痛不外乎孩子成长的阵痛和亲人老去的无助,两种我同时都尝到了,直接让我一个礼拜瘦了五斤,算不算意外的收获(笑)。
不能任性,不能认输,不能倒下。面对生活的暴击,应不应该感谢它?并不。要感谢的是一路坚持走到现在的自己,和过程中陪伴自己的人。人生苦长,幸福好像泥鳅,下次它来,一定要抓紧一些。
写到这里不像是书评倒像是年终总结,好书总能让你找到共鸣,就把这本2019年看完的最后一本书作为今年的收官吧。
《铁道员》读后感(三):如果所爱之人能再次出现,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先来看看《铁道员》这一篇的人物简介。
佐藤乙松
一个默默在小站上工作了一生的铁道员。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虽然被称为“站长”,但是他底下一个手下都没有。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清扫车站内部,再加上原本站长应该做的工作,勤务内容十分琐碎。甚至在独生女逝世的时候,爱妻往生的那刻,他都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执行着数十年不曾间断的勤务。
静枝
小站站长的妻子美丽善良,深深爱着乙松。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由于丈夫长期坚守岗位,女儿又发生意外去世给她带来的打击太重,终于劳累成疾在2年前病逝孤独地走向死亡。
雪子
站长的女儿美丽活泼大方的女孩,17年前不幸夭折,17年后佩戴着的红色鲜艳围巾,经常出现在父亲的身边。一个自称是少女姐姐的初中生来取少女落下的洋娃娃,但因为和乙松聊得很开心,她也忘了带走娃娃。第二天自称是前两人姐姐的高中生又来取娃娃。其实这三个女孩就是17年前死去的雪子,她想让父亲看看自己成长的样子。
我想只要是失去过亲人的人,没有哪一个能抵抗“如果所爱之人能再次出现”的设定吧。
催泪。为了尽忠职守的父亲,隐忍坚强的母亲和他们纯真善良的女儿。
一家三口终于再次团聚了呢
《铁道员》读后感(四):发生在你身上的 温柔的奇迹
2019年第一本看完的书。值得记一笔。
京东搞活动,99元10本书随便挑,得知这个活动晚了,性价比高的书被抢光了。
为了抓紧凑单、下单,《铁道员》入列。
遇到这本好书,是冬日温柔的奇迹。
记得年纪还小时,看过电影《铁道员》,故事梗概已经不记得了。
唯独铺天盖地的雪、沉默又伟岸的铁道员轮廓还很清晰。
对“雪”情有独钟,但凡对有雪、静谧又温暖的电影、书欲罢不能。
书中的8个小故事,叙述看似波澜不惊,却像平静的大海,慢慢起涟漪,从海岸线聚拢,一层接着一层,涌向海中央,抵达深处,最后用书中的话“宛如从胸膛深处喷出烈焰一般”。
《铁道员》倒在雪地中的铁道员,临死之前,遍历女儿成长,获得了与女儿团聚的温馨。
《情书》吾郎从没有见过生前的中国女人康白兰,缘分的错配与遗憾,让吾郎对她的职业与疾病痛心怜悯不已,而康白兰对吾郎却念念不忘,心存感激,守护着那份纯洁的爱恋。
《魔鬼》每一个小孩,心里都曾住着个这个魔鬼,因为小,对大人的世界一知半解甚至无知,以及对未知感到害怕,或者说孩童心性,把理解不透的用“魔鬼”来解释,长大是打败魔鬼的过程。
.......
悲伤的结局中有小确幸。
《铁道员》读后感(五):拥抱和花
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一本在阅尽套路猜到结尾还是能赚到眼泪的一本书吧。
除了《魔鬼》和《伽罗》两篇属于神秘主义色彩浓厚、风格比较特立独行的私小说,其他故事都温暖简单而直击人心。
《铁道员》故事情节略显老套,但很好地诠释了“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之间无法用生死隔断的羁绊。
《情书》寥寥数行书信一个质朴单纯甚至到笨拙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一份饱含依赖却来不及传达的爱令人扼腕心碎。
《在角筈》中的父子分离和“久别重逢”、表伯家对恭一的关照厚待、恭一与久美子相互扶持且行且珍惜的一段段交错的亲情,无疑把“家”究竟该呈现怎样的轮廓和温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恭一对寿司情节的释怀、重复提起“长岛进没进巨人队”这一话题、“就在那张已然丢弃的床上,二人笨手笨脚地寻觅爱的栖所,耗费时日培育了它”一类对夫妻相濡以沫情节的描写,无一不展现作者叙事手法技巧的娴熟老练——生活就是由尝遍人情冷暖絮絮叨叨循环往复的细节组成的。
《盂兰盆会》饱含对先人的追缅和怀念,更溢满了对新生命的渴望和希冀。
《圣诞老人是窝囊废》和《来自猎户座的邀请信》以题目新颖而别具一格,娓娓道来的故事依旧在讲生命最温暖最本质的核心。
所有情节仿佛都在提醒我们,走得累了就该靠站停下来一会儿,给站台上等候已久的家人一个拥抱,给站台外地下长眠的家人献一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