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流》是一本由[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作,精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8-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心灵鸡汤,里面讲的内容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1,有事做,把工作当成游戏干; 2,有爱好,生活中有持续进步爱好; 3,有群,人际交往中懂得共享目标。 有意的设计改变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多心流体验
●嘿嘿,我在阅读,运动,画画,唱歌,做瑜伽,学习乐器的时候都是心流体验
●那天在咖啡店买的一本书,挺不错!其实和正念的奇迹差不多,做事的专注力很重要。最近总感觉自己退了一层皮,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让自已不开心太久了!今天上课,从一个高二孩子的口中听到了一句话,为自己而活,说的时候她那么认真,这一句,我突然听进去了。是该出去走走,重新回到业务生活的时候了,要不本姑娘的用电量真的会被耗完的!加油!!!
●2018第42本。本书的金句是,当放松成为了主要的休闲习惯,就大大降低生活的体验。因此,作者提出应该用主动式休闲提升心流,也就是《原则》里的生活理性。
●休闲时多做主动式休闲。
《发现心流》读后感(一):Flow
这就是我对寒假迷茫的感受:“休闲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乐,拥有自由时间也不见得更能提升生活品质,除非当事人知道如何有效利用空闲时间,但这份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 放假第一天我即时就跟dacui表达了迷茫 并说像我这样的人多么
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构建新的心灵世界的书,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摘抄了很多当下觉得有道理或者感兴趣的句子,增加了很多全新的体悟。
首先,是对于心流的认知。何时会产生心流?在当下从事的事务其挑战难度和自己的技术能力所匹配的时候,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心流的体验不是目的,而是过程,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体验登山的过程。
其次,是要做主动娱乐,少进行被动娱乐。被动娱乐只是接收资讯,不需要占用自己很多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获得心流的体验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多尝试主动娱乐,对于我来说,看书、弹琴、读英语都是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调整自己的习惯,挖掘人生的精彩。
最后,心流其实就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管理注意力也是管理时间,把注意力倾注于自己觉得有意义、有趣、能提升自己、探索未知的事情上,人生会越来越有趣!
《发现心流》读后感(三):心流时刻
九月的开始一扫八月的差书运,读到了一本好书,是放在想读里有一段时间的书。我喜欢“心流”这个词,我确认我常感受过那样的时刻:几年前在荒石工作时、在厨房里洗菜切菜做喝的时、跟朋友聊天时、看书时、写剧评时、看电影看剧时、独自一人散步时,有过很多那样的时刻。当然我也常陷入焦虑、自我怀疑,想要拥有更多那样的时刻,这是我看这本书的原因。
虽然五
《发现心流》读后感(四):书的正确引导作用
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谬误:当我在看书的时候喜欢做笔记,并批注大意,为的是更好理解地作者所述之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当一起工作的同事看到我这番行为,问:“你在干什么?”回答说:“看一些闲书”。然后他们就说:“叫你上学读书时不好好学习,现在来看书已经晚咯!没什么用咯!”我……一脸懵逼,难道在你们眼中读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工作,更多的财富和地位么?什么时候连看书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变得如此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了?在我的直观映象里,看书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呀!就跟你们日常吃饭、睡觉、打麻将、沟通交流一样,而且看书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小的,大多是调和内心、情绪等自我认知。对于那些什么30天教你如何赚几百万,马云的成功之道这些励志、鸡汤类的烂书我是一概不看的,它们只会误导那些没有自主意识和盲目想要赚钱成功的傻子,所谓鸡血、鸡汤。真正的好书,它应当正确的引导人们思考、探究和实践生活中的一些并不显而易见的道理。指出某种现象,分析产生的社会环境,人为因素和必然指向。然后这现象对人们的影响、利弊。如何防止或弘扬这种现象的具体做法等等,这才是一本好书,它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扩宽知识边界、调节自我矛盾、理解意识和表象的关联性。书是学习的工具,请不要把它当做你个人利欲的镰刀。
《发现心流》读后感(五):发现心流,到达最优体验
心流体验,可以从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这三方面来创造。首先,不要把工作当成让人讨厌的必须之事,而是把工作当游戏。你可以自主定义目标,创造价值让工作更有意义。通过把大目标拆解到几个能自我反馈小目标,来调整任务的难度。同时改进工作流程,找到省时又高效的方法。这样,把工作当成游戏,它就变得很有趣。 然后,在闲暇时,用主动式休闲创造好的生活体验。通过记录活动感受,发现你的爱好,找到能够帮你获得有益体验的活动。然后增加这些能让你投入精力的活动,减少其他活动时间。让主动式休闲填满你的休闲时光,你的生命体验就可以大幅度提升。 最后,在人际互动中共享目标。不管是在家庭中、爱情中还是跟朋友在一起,必须要付出精力,关心别人的目标,然后找出自己与别人一致的目标。团体中的精神熵很容易带来冲突,所以在人际互动中,要保持清晰的沟通,给对方即时反馈,减少误会。同时,为你们的关系发掘新的挑战,增加一些复杂性,了解别人身上更深的思想,开发一些大家都愿意参与的新活动,这样才能创造更多人际关系中的心流体验。
用实证支撑的心流理论相比注重理论的马斯洛的巅峰体验更加接地气,所以我们可以内化为习惯来达到最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