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3-14 23: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一本由[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精选点评

  ●精彩 但我get不太到

  ●群星闪耀 文笔灿烂

  ●历史上几个决定永恒的瞬间,知晓伟大成就发现背后的故事,钦佩其伟大的人格力量。

  ●最喜欢马赛曲那篇。这些闪耀的星后面又有多少颗微弱发光和不被人发现的星星?历史画卷终究是点亮少数人熄灭其他人。

  ●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麻烦或许就是和中国古代文学一样行文感觉奇怪。 确实,在阅读很多书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喜爱

  ●除了托尔斯泰那个故事有点无聊,其他的都蛮人类闪耀的。

  ●拜占庭陷落的过程让我想起指环王里Rohan国退到头盔谷的那场大战。好多的句子都是如此的激昂奋进动人心魄,不论成败,有时候那历史的一瞬就如穿透宇宙黑暗的一刹星光。不过14个哪儿够,能算做巨人惊心动魄远不止这些 如果都写出来,人类历史才是真的群星闪耀——而“现实处于难以驾驭物质世界

  ●马赛曲的诞生、亨德尔、拿破仑征服南极、海底电缆…把故事写得很引人入胜,让我会真心实意地为故事主角感到紧张惋惜。就是翻译风格似乎太过书面太过一板一眼,读得有点累。不太厚的一本,读了四个晚上才读完,还跳过了列夫托尔斯泰那篇。

  ●枯燥无聊的传记在茨威格的笔下也变得那么生动代入感极强!

  ●此版翻译些拗口,很多句式不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一):人类群星闪耀时

  在茨威格的笔下,这些人人生的某 一关键时刻或是关键事件,被绘声绘色和极富感染力语言描绘出来,读起来仿佛亲见般的真实感慨。故事与哲理交叉,生动中引人深思。另外,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也很棒,至少读起来畅快淋漓推荐这本小书,不用花很长时间,你可以多少了解十二人物命运的某一时刻呢。很赚的啦。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二):12个大事件背后的故事

  1.巴尔博亚发现了太平洋,人类世界探索的最后一个关口

  2.君士坦丁堡的没落源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

  3.亨德尔话剧的诞生传奇

  4.马赛曲由一个普通上尉酒后灵感创作的。

  5.拿破仑的几起几落,滑铁卢最后的失败源于格鲁希。

  6.用爱情生命歌德

  7.美国的淘金热,源于加利福利亚的科洛马发现,淘金热摧毁了农场主苏特尔的所有。

  8.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照

  9.菲尔德三次失败,终于联通了大西洋电报线路

  10.列夫托尔斯泰的自我救赎庭的不合与自我的认知

  11.挪威人和英格兰两大探险家南极的决斗,阿蒙森与斯考特的生命决斗。

  12.救世主列宁的艰辛回国路。

  12个故事,12个事件,12个主人公,为我讲述了大故事背后的大智慧。值得一看,虽然简易的叙事手法,没有太多的思考,不过对于社会知识的增加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三):人类价值观

  喜欢这个书名,尤其是“人类”二字。当然由于作者的生长环境和文学背景,书中多为欧洲视角,但这并不妨碍表达他的人类价值观。天才身上似乎都带着点理想主义的执着,而所谓的理想主义只是他考虑的是几个世纪后全人类的未来。14位巨人的尖峰时刻,我对文学/诗歌艺术类共鸣不多,对革命/信仰以及科技飞跃最有感触。

  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利益、掠夺和暴力,也总会激起革命,用武力推翻旧秩序又滋生新的专制……和平、自由是每个时代的主题,但这又必须依靠秩序维护,人类在摸索中前进。而科技的发展会让我兴奋,希望这发展是全人类而非某一国度的私利,在探索宇宙面对新种族时,可以不重蹈发现新大陆时的覆辙,带去融合而非杀戮。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四):人类群星闪耀时

  20世纪地球在人类的探索下揭开了神秘的秘刃煞,而南北两极却仍在忍世人的目光前羞涩,他们给自己住起了并的堡垒,召唤永久的冬天,充当防卫的勇士,防范贪婪之徒,用严寒和暴风雪封锁通道死亡的恐惧与危险利用是却不 数以千计的勇士想去揭示地球最后一个秘密,他们前仆后继的来到南极,有的无果而归,有的永城市,在茫茫冰原之中 最后撇里第一个登上了北极的极点,相记着阿蒙森和斯科特来到南极,打响了南极极点的征程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一行人离开了英国,离开了这个芳草如茵,鲜花烂漫的国度,四年一月,他们在你新西兰的艾文斯脚附近登陆,修建了过多的房子,他们上激光学滑雪训练狗,幻想着南极插上日不落帝国国旗的那一天,知道他们发现了阿蒙的营地,接下来的日子里阿蒙森的名字仿佛地在斯科特的睡梦中出现,终于,他决定起来去争夺国国家的荣誉 斯科特面临的除了严寒与危险,还有阿蒙森1月18日,斯科特等人成为了第二个征服男子的队伍,阿蒙森抢先到达了极点,同时也接受了一个任务,为阿蒙森作证,可惜可贺等人带着无限的绝望在归途中离世,只留下了一本日记,一封信,其中有一本是给英国国王的,他在那里解释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呼吁大家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亲人 斯科特的遗言让英国国王屈膝下跪,纪念死难的英雄斯科特一生都在为英国征战,他的死灰着人们集中精力去完成未竟之业,他所发芽了,精神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精神,更是全人类的精神,他愿意在壮烈的搏斗中应用了死因此有我生他那知底无穷的精神,它说不可战胜了命运而死,因为那些是他高尚的内,他愿意死在挣扎中,因为他死无遗憾 阿蒙森斯科特南记,让他们名垂千古,让他们如繁星般在夜空中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五):第一个站上南极点的人——罗阿德·阿蒙森

  1. 如果你有机会去南极,你会看到在南极点上有一个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的科考站,是美国在1957年建立的,也是全世界纬度最高的科考站。它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两位抵达南极的先驱者——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2.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纪念两个人呢?这是因为他们先后到达了南极点,成为了第一批征服南极的人。1911年,他们上演了一场“争夺战”,都想夺取第一个到南极点的荣誉。两人分别从南极圈出发,经过长途跋涉,阿蒙森在1911年12月14日率先到达南极点,并且成功全员生还。而他的对手斯科特在1912年1月18日抵达,晚了一个月,而且很不幸,斯科特的团队遇到极端天气,没能活着回来。

  3. 阿蒙森为什么能比斯科特提前到达,还能成功返回?主要有两个原因。原因一:使用的工具不同。阿蒙森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用的是矮种马。在普通环境下,马的确比狗更强壮,能运送更多物资,但在南极这样的极端低温下,马的耐寒性不够,接连死去,拖延了斯科特到达极点的时间,更遗憾的是,斯科特在返回时,遇上了恶劣天气,最终没能生还。

  4. 原因二:阿蒙森有对抗严寒的经验。阿蒙森曾经在斯基摩部落中长期居住过,他记住了很多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法,并且灵活运用在了南极探险中。比如使用动物毛皮做外套保暖,在户外找到躲避风雪的“避难所”,以及让雪橇犬交替轮流工作等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