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3-12 23: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摘抄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是一本由Yuval Noah Harari著作,Spiegel & Grau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19.42,页数:4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精选点评

  ●为了和之前两本书呼应,国内硬是翻译成今日简史作者比较散漫阐述自己对AI,算法教育恐怖主义未来等等话题看法,很多都在反复炒之前的冷饭。最后,结尾落到了“冥想”上。

  ●适合我这种小白读,也许人类是有希望的,但是个人很大可能不会有,那些有所领悟的人感受到的可能是绝望之后的宁静,到哪去找真理海子甚至怀疑这世上是否有真理存在,只求别说知识是真理,你说是真理我说不定你几分。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甚至爱你不知道的远方,诚实的面对善与恶,这样的人生值得一过。

  ●All too familiar. All too agreeable. 所以赶忙找一本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出来给自己敲敲钟。

  ●没有前两本惊艳

  ●More pages than ideas...

  ●整本书感觉还是太空洞. 很多小essays串起来的, 质量参差不齐, 有的章读起来还算有趣 (例子好). 讲了半天最后收敛到了meditation这种玄乎东西上面了, 也没拿出个办法. 叫做*lessons*太过了. 也许适合科普给中小学生看看...

  ●Audiobook 还是有趣的 感兴趣的话题还多听了两遍 最近两周的最佳cardio bgm

  ●从Sapiens到21 Lessons,从人的局限到人造物和对物控制极限愿景就是个画的饼,饼在接下来的纪年是吃不到了,但思考能力才是一直推着这个纰漏百出的世界进化下去的动力

  ●没有人类简史好看

  ●盖茨推荐,于是去Audible上下载听。令我影响深刻的是AI的部分,关于对未来机器人过于服从的担忧,以及科技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另外,本书对政治上一些观点也是有些意思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一):书评

  这本应该算个中部头了,Harari老兄的书一贯的大开大合,从文史哲到生物科技,现今世界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这个时代的种种变革之间有何联系,等等。本书分了21个章节讲述21个新时代的命题,有些写得相好,有些就不免有失偏颇了。尤其最后这章Meditation,读来简直有种软文的感觉,"祛魅"效果妥妥的啊!Harari以本国本民族为例加以批判,又对宗教实质揭示为无非故事,让人为他捏把汗,不晓得这书是否会在一些激进地区被禁,或被激进派别下宗教追杀令。我之前一直以为以色列是先进国家,如今多亏读了这书才知道以色列也是颇有点愚民的。Harari写作很有水平,每个章节看似独立,却能顺理成章地被串起,在逻辑严丝合缝令人信服。21世纪可能会造出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可能的未来Harari展示给你看,历史上可以借鉴教训,Harari也告诉你,如何掌舵自己人生的小船,只能靠自己了。比如第17章post-truth,我们智人最擅长也最愿意相信故事,那在这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呢?找到合适的信源才是王道。两个小方法,一是花钱买,好比订个三联啊南周啊,毕竟有深度的可信新闻是需要职业媒体人花时间精力去挖的不是吗?二是花些精力多读些相关的专业文献。挺有警示作用的吧!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二):那些产生共鸣的“知识点”

  1.如果沉浸于对别人的憎恨或愤怒,最先受到伤害的是自己。与其郁郁寡欢,不如疏解怀。

  2."In fact, modern history has demonstrated that a society of courageous people willing to admit ignorance and raise difficult questions is usually not just more prosperous but also more peaceful than societies in which everyone must unquestioningly accept a single answer."无畏无知,由疑生思。

  3.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途径”:大事化小,以小见大,诉诸阴谋论,或追求范式。

  4."A lie told once remains a lie, but a lie told a thousand times becomes the truth."

  5.在宗教信仰中,团结重于真相,而在人类历史上,权力凌驾于真相之上。

  最后一章落到冥想,静下心,观察自己的思维,真正去理解自己的情绪。21世纪,依旧是要独善其身,过好小的日子,享受幸福的阳光。世界只不变在于其变,生活之义在于点滴。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三):世界上的问题最好通过冥想来解决

  以色列历史学家Yuval Noah Harari观照世界的方式与黄仁宇有几分相似,他从宏观角度解析大历史,方式与其说使用学术界偏好的显微镜观察细节,还不如说使用天文望远镜扫描星空,而且确实从中领悟到真知灼见。专家未必对他感兴趣,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追随他。

  Harari的新书《21世纪的21堂课》(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实际上是一本随笔集,其中探讨的世界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文明、上帝、战争、教育、媒体、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和生活的根本意义。

  无神论者Harari在西方基督教世界里算少数派,他对信仰的解读实现了与时俱进。各类宗教都有自己参杂神话色彩的起源,Harari在书中说,“当1千人相信编造的故事并持续1个月,我们称之为假新闻;当10亿人相信编造的故事并持续1千年,我们称之为宗教。”他认为世俗主义(secularism)可以完全取代宗教信仰的所有功能。

  目前流行的大数据、电脑算法等工具显示的各种优势以外,作者洞悉其中的潜在风险,即人们主观决策时带来的戏剧性。想想看,如果贾宝玉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在林黛玉、薛宝钗乃至史湘云之间作出科学选择,《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恐怕也就离丧失殆尽不远。人类失去故事以后,寻找生活的意义恐怕变得更为困难。

  至于说书中涉及的其他重大挑战,作者并没有太多篇幅深入探讨解决方案,他显然从佛教中获得了启迪。人生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寻求生活的意义,而在于挣脱痛苦。如果真正了解到世界和自身的真相,我们才能远离苦恼、郁闷、悲惨。说来容易做来难,Harari选择通过冥想来求得慰藉,他每天花两小时、每年至少花一个月进入这种重塑大脑、平顺意念的状态。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四):从过去到未来

  今天看完了Yuval Noah Harari的三本书:《人类简史 Sapiens》、《未来简史Homo Deus》和《今日简史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觉得这三本书都很棒,其中的观点非常有新意和启发性,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过去的历史,今日的议题和未来的趋势。

  当不再拘泥于王朝的更迭,从更宏大的角度看过去的几千年才想到,到底是人类征服了世界,还是人类被水稻征服。人们为了种植水稻需要开始定居的生活,为了水稻除草除虫,到底谁才是主人。人们饲养的鸡鸭宠物也失去了他们本身的特性,成为了人类的附属,为人类提供食物或者情感陪伴,再也没有他们的祖辈的生活了。

  人类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却也过得更累了。人们现在被科技所驱动,手机统领着人类。随着算法越来越准确,我们反而没有算法了解自己,当我们任由算法推荐和操纵自己,我们就成了傀儡,每天按照算法给我们的安排打发时间。在书里他对未来有很多的设想,机器逐渐取代人类,机器可以不受干扰非常智能。人类特有的意识是可以和智能分开的。智能的机器逐渐取代人类,人类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换代才能不被淘汰。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无用的人群,他们的能力已经被机器完全超过。在我们超越了饥饿、战乱、疾病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极乐、永生和神性,开始upgrade自己或是外貌或是各种超能力,人就变成了super human,阶级的分化会更加严重。只有一小群的精英阶级是超人类,剩下的都是无用阶级。

  在21个议题中也有很多有趣的观点,例如教育这个话题下,我们已经很难给我们的孩子这一辈讲一些知识能够让他们过三四十年都可以用,所有教育需要强调的是通识知识例如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战争这个议题下,由于现在是知识经济为主,真正的战争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资源。最后这一本也提到了前两本的观点,例如讲到宗教文化其实就是通过讲故事让人们相信与遵守同一个行为规范,这样才便于大规模地合作,这也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地地方,人们可以和完全陌生的人合作。这些宗教文化有时又让人为它牺牲,更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because fantasy gives meaning to the suffering。所以当现实和故事冲突时,我们最好还是相信现实。其实现在的人类已经容易被操纵了,自以为的自由的灵魂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收到了生物社会文化的影响,遵循着大众的期待。所有我们才更有必要承认自己的可被操纵性,去找寻自己的真心。

  当然说了这三本书的有意思的地方,我也需要辩证的来看看值得商榷的,我觉得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被生物、社会、文化的观点影响,或许人生就是逃脱不了这个束缚,而且人生可能就是没有意义,况且意义也是一个虚幻的观点/故事。而且他对于未来AI会取代人类的说法我觉得还缺少一个时间维度。不过我已经在现实工作中看到有些工作内容已经可以自动化了,说不定完全取代也不会很远了。还有他最后说的可以通过冥想来体会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也是另一种的宗教。不过我觉得这三本书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觉得隔一段时间来看看应该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五):21世纪思考指南

  上周和朋友吃饭。他说,他有时会有一种很迫切的感觉:当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很想一口气读完,有时顾不上吃饭睡觉,手不释卷也要读下去。渐渐的就变成了一种类偏执。其实这种感觉我有时也会有,只是又有不同:我是觉得时间不够,有一种“来不及了”的焦急,想要追赶什么,生怕错过什么。

  我一直觉得这种焦虑很没头脑,直到我读了这本Yuval Harari今年出版的新书,我才知道原来有人和我有类似的感受:

  这位历史学作者在中国名气也挺大,很多读者应该都读过他前几年风靡全球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两本书吧。他的“大历史”观是如此天马行空、自说自话,我常和朋友在笑谈中称他为“神棍历史学家”。想来中国人接触大历史的写作风格应该是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开始的,一时大众惊为天人,所以看看这位神棍,或许也能觉得亲切。

  他的这本新书倒不光是关于历史(当然,历史是他观察世界的角度和窗口,是他安身立命著书立说之本),而是以“一五一十地和老铁们聊聊我最近在想的事儿”的口吻说了掏心窝的话,谈一谈全人类在21世纪中面临的危机,以及该如何面对危机。不过这话一出口,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估计很多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福音教派信徒、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俄罗斯大亨、以及you-know-who都去磨刀了……

  读完全书,觉得神棍大大也确实是日日忧思,左右互搏,心血凝成了围绕21世纪种种现象的21个课题:

  如何面对科技的进步(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人类如何战胜自身的狭隘,共同面对全球性危机(核战争、温室效应、生态崩溃)?

  人类如何面对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找寻存在的意义?

  有的问题他似乎找到了答案,而更多的是无解,心力交瘁。他只好将问题提出来,丢给各位读者。他说,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复杂了,每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太有限了。知识更替更是日新月异,怎么追赶都赶不上。有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很困惑、很迷茫。而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幻灭。愤怒。我们仍困于虚无。无法脱身。旧的世界秩序崩塌,新的制度尚未建成。所以,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第一步,应是从恐慌中醒来。恐慌,源自一种自负,源自心中那自以为已掌握历史发展趋势的狂妄。醒来吧,承认自己其实是在困惑着。困惑是一种谦逊,困惑使你更易看清时局。

  比如,就单单一桩欧洲接收难民的博弈,欧洲各派意见已经战成一团,至今没能找到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方案。他写道:

至少目前,欧洲还没有找到一条既能妥善安顿外来移民、又能保持异见人群内部稳定的折衷之路。 如果欧洲最终成功了,那么这条经验之路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更深远的全球性危机。然而,如果欧洲失败,将意味着自由、宽容这些自由民主主义的价值观并不能为文化冲突提供良方,也不能帮助人类团结一致地面对核战争、生态系统崩溃、智能技术危机这类全球性问题。 假如希腊和德国都不能在接收难民的问题上获得一致,假如五亿欧洲人民都无法接收几百万贫穷的难民,我们又如何期待人类在面对更深远的威胁时达成共识呢?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但他忧的是“庙堂之高”时的民,“江湖之远”时的君,到底还是一家一国。时过境迁,我们竟然真的赶上了不得不真的忧天下、忧全人类命运的时代了。

  最可怕的事究竟是什么?是在一个世纪前的血雨腥风中被剥削、被收割,还是在这个世纪的未来被判定为“与世界无关”——人工智能取代了你的工作,即使你削尖了头学习提升自己,依然赶不上信息进步的脚步;你的存在和社会发展无关,你如乱世浮尘,既无经济利益,又无政治价值,还不得不面对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考验和个别掌权者的疯狂?

  或许你会一笑:那一天还早,你想那么多干啥。

  而,知我者谓我心忧。作者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思考。他从大历史的角度观察人类,观察人类社会,观察社群、文化、信仰、主义,然后他转向内观,让自己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也想一起思考一下21世纪,这本“老铁唠家常”值得一读。

  如果你是历史、宗教、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爱好者,也不妨一读。

  这本以色列犹太人的杞人忧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