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草》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婆的短篇小说集,每个故事都生动有趣,马普尔小姐的破案方法是研究人性。不过kindle上马普尔小姐全集的注释做的是真的差。
●这才是阿婆,这才是阿婆熟悉的领域,虽然是个短篇集,但写得相当的精彩
●马普尔小姐的超短篇故事集,小故事短小精练有趣。不花时间随便看看
●“无论乡间或是别的地方,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生活在乡村让人能有更多机会和闲暇去近距离地观察人性。”大家负责讲故事,marple负责直抵解答。有些诡计至今仍不过时。
●一个活灵活现的马普尔小姐
●短篇谜题合集。 阿婆的故事里一个人要假扮成另一个人真的很容易呢……
●最致命的毒草名为“人性”。“重要的不是谁有罪,而是谁无罪。”有几篇的谜面各具特点,但解答都不够惊艳。看波洛大叔摸小胡子是娱乐,听马普尔小姐闲聊是休闲。“给我一道谜,能难住我多久,我就……哦,好吧,你不可能难住我。”这是我看完这个集子最想送给马普尔小姐的台词了。我也想加入星期二晚间俱乐部!最好还能享有只瞎猜不出题的待遇!(被打)
●非常精彩的短篇集,阿婆式的脑补流的杰作。破案不依赖物证,仅凭对人性的熟悉来判断人物的可能行为,从而打破死局。诡计几乎都是短篇中的上乘水准,有的能被某些作家水成中篇甚至长篇。最喜欢倒数第二篇,初读时最后一篇带来的震撼也很强(不过回头细想,由于根本没有证据所以是双重解答啦,只是第二重实在太丧病了根本想不到。。。)
●很精彩的马普尔短篇集,长期居住乡间,而又熟谙人性,真是个独一无二的老太太。
●故事有其他马普尔和波洛案子的影子,但是还是很好看!特别喜欢
《死亡草》读后感(一):这是一本马普尔小姐写真集
其实没那么喜爱悬疑故事和侦探小说,我只是特别喜欢波洛老爹和马普尔小姐!
这本书就像迷恋的电影出了包含拍摄花絮的周边产品,让看不够的我们再多看到一些。在我眼中,它就是一册马普尔小姐坐在炉火旁的写真集。
不向初读阿加莎的朋友和暂时还不熟悉马普尔小姐的朋友推荐这本书,我会说:她有很多更好的长篇故事,大家应该先了解马普尔小姐这个人和她主要的业绩之后,再来读这十三个小故事,才能理解马普尔小姐何以用一双眼就看透人性善恶。
十三个故事的短篇集,原版书名《the thirteen problems》,没有直接翻译而选用了第十一篇的标题《死亡草》作为书名,真是睿智之举,这本书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因此大大提升。
我就带着厚厚的粉丝滤镜先看为敬。阿加莎的书,是看一本就少一本,看一篇就少一篇的!
《死亡草》读后感(二):推理游戏——是否看透人性
13个小故事
可以看做很有意思的推理小游戏
全文看下来猜中了4个,建议按着顺序读这些故事,因前文可能会给后文带点启示,有助于自己推理出动机。
猜测这些小故事可能是作者的灵感备份,只是种种原因没有补充成长篇。
第七个故事,有被拍成电视剧,第五季第三集,我虽然看过还是忘了凶手是谁,再看一遍也没猜出凶手。马普尔小姐探案集第五季
《死亡草》读后感(三):事实之中一定有不对劲的地方
这是阿婆的第22本书(1932年),这一年阿婆42岁。
也是马普尔小姐的第2个案子。
对于马普尔小姐的“直觉”真的只能用无语来解释,WTF,她是怎么知道的。书中所有的故事都能被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问题戳中要点,而且回看的话的确在描述过程中有些破绽。只能说自己逻辑思维还不够严谨,而马普尔小姐总能直觉的找出不对劲的地方。
我会有一个理由,关键是看到那么多人名,还都是至少三音节以上的人名,关键阿婆很喜欢让一个角色有二个身份,也就是二个名字,这让我非常抓狂。逻辑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其实我只能说马普尔小姐的脑袋永远不懂。“同一性别的人对自己的同类最为了解”,正如阿婆说的,马普尔也许女性同胞们更懂些。于是我开始怀念起波洛了。
还好下一本就是波洛了,这点阿婆还是照顾的很好的。
另外啰嗦两句,真的是再而竭,阿婆集邮计划一口气看了21本,但这一停就是半年多。现在再慢慢补上,说实话也许关键原因在于并不是每本书都好看,而且繁杂的英文人名和厚厚的故事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阻碍。
2018-10-12
《死亡草》读后感(四):安乐椅侦探马普尔小姐的短篇集
阿婆的书人物实在太多,这一本小小的短篇集,集结了13个故事。主要人物我已经数不过来了。但好在大部分故事是基于‘侦探俱乐部’的形式,借与会者的口说出来的故事 ,真心需要埃勒里·奎因式的登场人物介绍,不然人名都记混了。
每个故事都很精巧,诡计也设置的恰到好处。阿婆实在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把好手, 虽然叙述有时略显啰嗦,但也更好的刻画人物。印象最深的就是女演员的叙述部分,一开始你觉得是她缺乏逻辑的人设在起作用,再后来真相揭晓,又多了一层意思。每个故事都是如此奇妙,难得难得。
为避免阅读混乱整理了一份登场人物清单……
Raymond West 雷蒙德·韦斯特,作家,马普尔小姐的外甥
Joyce Lempiere 乔伊斯·雷蒙皮埃尔,艺术家
ir Henry Clithering 亨利·克利瑟林爵士,苏格兰场前警监
Dr. Pender 彭德博士,教区牧师
Mr. Petherick 帕特里克先生,律师
Colonel Arthur Bantry 阿瑟·班特里上校
Dolly Bantry 多莉·班特里太太
Jane Helier 珍妮·赫利尔 女演员
Dr. Lloyd 劳埃德大夫
《死亡草》读后感(五):马普尔小姐说的都对^_^
那些扭曲的爱与失控的欲望,都在马普尔小姐的微笑中昭然若揭。 《纽约时报》不管怎么样,推理很精彩。看的侦探小说不太多,上学的时候爱看柯南。
13个短篇故事,有几篇特别精彩。不过说到犯罪动机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像可爱的马普尔小姐说的:
因为人性大抵都是相同的。这本书讲的是人性这个话题。
到底什么是人性?我还不是很深刻的明白,可能和马普尔小姐的外甥一样,是个年轻人、总是容易轻信别人,还不知道人性的险恶呢.....
说到人、都绕不开人性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书里马普尔小姐好几次说到,就算是一个小村庄也躲不开这个话题,小村庄才能更好地观察人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注定是血雨腥风的,就算是风平浪静,那也只是暂时。这个事实从古到今就一直有。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设想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国外的乌托邦等等,都是一种空想、理想化的社会。这放在现实的有人的社会,只是个美好的景愿。
马普尔小姐总能从乡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事情的主角人物上找到相似的人性。她说:因为人性大抵都是相似的。永远没错,同一个错误永远有人会犯。
跑远了,随便写点感想,最近遇到的事情让我觉得人性有时候挺难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