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囚徒》是一本由[美] 亚历克斯·佩塔克斯 / [美] 伊莱恩·丹顿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9-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书对我来说,就是无意义的无解。
●发现意义之旅
●凑字数
面对痛苦的个人工作或生活,我们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坚持在工作中寻找意义。
20美元一小时的敲钉子和1美元一小时的敲钉子,后者却解读出来了不一样的人生意义,人是有多少这样的自圆其说。。
凡事不一定真的有意义,但是我们需要其有意义使我们能有动力去坚持。
积极的态度是所有鸡汤文里面的必备鸡精。
本书作者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如何在没有希望的生活当中找到生活的希望。
这本书主要讲了活出生命意义的7个原则。
第一,自由的选择你的态度。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永远可以快乐的去选择自己,想选择的停止我们的抱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境,这里乐观的心态不是我们普遍认知当中极其快乐的小问题,而是在面对问题之后,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各样和做好各样的预备。
第二,实现有意义的目标。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存在于表面的金钱财富地位,而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最深处的宁静。
第三,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第四,千万不要做违心事。因为长时间的欺骗,撒谎会使自己失去自我内心真正的追求。
第五,多从远处审视自己。当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可以试想着我们此次的困境,是以后我们向别人讲起我们传奇人生经历当中一段宝贵的记忆。
《思维的囚徒》读后感(三):积极面对挫折
第一个是看到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首先要列出背后的10个积极影响,第二个是矛盾意向法。 第一个是因为听任情绪的蔓延比解决问题要容易的多。看到失败背后积极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让我们战胜了失败本身。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意义的,只有失败才能证明你的错误,然后你才会抛弃那种组织你成功的做法。乐观主义对当下提供了创造性的思考,描绘了可能的发展方向,从而不会让让负面情绪遮住了太阳。当列完积极影响的单子后,将这些可能性描绘成现实的情形。它会拉近你与想象中今后的可能性的距离。其次,积极地态度激发了行动的热情,从而使发展方向成为可能。 第二点,矛盾意向法提出,如果过于专注于结果,忽略了过程中种种,我们最终的意图会受到阻碍。作者举出的例子非常符合实际中的一些现象,为了升迁,拼命求得认同,从而会忽略周围人的感受,最终会给工作带来障碍。
这本书提出的寻找到有意的工作的7个核心原则,是基于弗兰克尔的研究理念。 1.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有权选择以何种态度应对; 2. 通过坚守生命中意义重大的价值或目标并加以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自身追寻意义的意志; 3. 在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可以发掘出它的意义; 4. 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如何违背自己的本心的; 5. 跳出自己看自己,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与见解,而且不惮于自嘲。 6. 在面对艰难局势时,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开来。 7. 我们可以超越自己,改变世界。
《思维的囚徒》读后感(四):仁者不忧,说破不伤。
很多时候认为是在思考,其实是重新整理一遍自己的偏见。人天生是习惯的动物,不喜欢思考并依赖习惯,陷入惯性,会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潜力和空间。找到思维的弹性,从而跳出思维的囚牢。
第一。选择了积极的态度应对当前的情况。
第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创造性的设想。
第三,我们选择的态度激发了我们即将创造事情的热情,才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对担心的事情写十个担心的事情发生的十大好处。
第一原则永远都有选择的空间。
自由的选择生活的态度。
第二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目标≠欲望。意义迷宫,苏格拉底说不知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意义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自己寻找出来。人生本身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寻找意义的本身就非常有意义。过程大于结果。寻找有意义的目标。
第三个原则是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慢下来欣赏意义,构建自己自传的标题。
第四个原则千万别做违心的事。
矛盾夸大治疗,女孩儿牙缝大很紧张,不敢恋爱就拿牙缝子水之对方反而两个人结婚了。把自己最担心的部分暴露出来,反而就没那么怕了。我们T套着要求,做违心的事情是回避自己的恐惧。直面自己面对的困难,我们会出汗,我们的各种缺点。这样才能过得更从容。
第五,从远处审视自己。说破不伤。
六个是改变自己的关注焦点。从另外一个角度身份去思考。同样一个事情有五种以上视角,弹性视角,减反省。eg电影美丽人生。
第六,敢于超越自己,
眼球可以看到这么清晰的世界,就是因为眼球看不到它自身,有病才会看到自己,超越自己,看到整个世界
当我们开始走出自我,抛下自私自利,关注别人,服务别人。这个世界太宽广了。一本书说孔子的理论,很多人认为自私带来自利,其实自私会带来更困难更焦虑。
做任何事情不要想我能得到什么,而是大的宏图,大家可以得到什么?这个行业会怎么样?国家会怎么样?这样看来你执着和痛苦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思维的囚徒》读后感(五):996可能真的不是福报,这本书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工作
在996被如此热烈得讨论之前我好像完全都没有思考过“工作的意义”这个问题。
感觉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生活呀,还需要什么意义吗?可能我天生麻木,不太思考意义相关的问题。
在看这本书之前是读过《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真的很打动人。
《思维的囚徒》不见得能超越那本书,但是我的确佩服作者的勇气。集中营的经历天然就更容易打动人,可是,工作?我真的是黑人问号脸。
这本书不厚,符合我对这类心理学读物的期待,太厚的心理书会让人一开始就没有打开的欲望。书的整体框架逻辑也非常清晰,其实就是作者提炼的七个原则。不过说实话,我扣掉的一分是给这七个原则的,感觉真的是“正确的废话”。不过七个原则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意义练习弥补了这点遗憾,让我读完觉得书中提到的原则是实际可用的。
再回到这本书的主题——工作。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至少有8个小时以上都要花在工作上,更不要说那些996或者10086的朋友们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我们一天花费这么多时间在工作上,我们天然地应该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认真对待工作就等于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
我见过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割裂开的人。当然理由是十分让人信服的: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为了保证我的生存,为了让我有钱去看诗和远方……
我认为这些理由都是正确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这样想的人天然更容易不幸福。因为要在一生中花费这么长的时间的一件事上坚持应付、敷衍、隔离、厌烦的态度,你很难想象她在一天其余的时间能创造多少倍的幸福感来弥补这8个小时的不幸福感,何况可能还远不止8个小时。
当然,如果一个工作不喜欢,没有意义感,找不到幸福感,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工作。换一个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我自己的经验就可以说服我自己——不存在。或者完全换一个方向,不要在工作中找什么意义感或者幸福感,干脆不工作好了,但是我的经验也可以说服我自己——不现实。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了——你改变不了工作的现状,但是你有选择态度的自由,你有不做自己思维的囚徒的自由。
我看完这本书才明白这个书名的意义,说什么心理的治愈,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改变你看待问题的方式,这样才能把自己超拔出来,重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