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请好好珍惜,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
日期:2020-02-26 07:01:16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来源:秋葵妈妈 阅读:

请好好珍惜,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

  作者 | 妈小咪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科学育儿,可是却将自己的整个世界给了我们

  ——秋葵妈

  昨天在闺蜜群里,小楠抱怨:“辛苦一整年,爷爷奶奶来了回到解放前。”

  这个假期,孩子们的“寒假”过成“暑假”,家长们也猝不及防体验了“超长待机”假期,

  最高兴的要数爷爷奶奶,终于可以和孙子相处一段时间

  于是,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学会了自己吃饭,因为奶奶的到来,孩子秒变成小宝宝,哄着吃,追着喂。

  明明是“要分享”挂在嘴边的娃,爷爷偏说“咱的东西,凭什么给人家”。

  孩子也是个“机灵鬼”,有了爷爷奶奶两把“尚方宝剑”,哪怕是亲妈,也被“大义灭亲”。

  “这哪里是带孩子,明明是毁孩子!”小楠义愤填膺总结

  作为妈妈特别理解小楠的心情

  养成一个好习惯,难如登天,学会一个坏习惯分分钟搞定。

  社会,“隔代养育”的现象十分常见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长辈看带,由此引发的“隔代育儿”矛盾,让许多父母进退两难

  老人带孩子,孩子就真的毁掉了吗?

  事实上,老人带孩子是好是坏,起决定作用始终是父母。

  少些怪罪:

  好的庭环境,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少些怪罪:好的家庭环境,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教育观念冲突,是隔代育儿中最大的矛盾。

  之前,有位上海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语气不好,把孩子吓哭了。

  爷爷听见后,冲进去对儿媳破口大骂

  情急之下媳妇公公推倒在地,两人当着孩子的面,对骂起来,甚至惊动了警察

  爷爷说:“我当了40多年老师,没看过像这么教一个学生,不看书、不看报,教儿子拿着棍子,边打边骂。”

  儿媳说:“他一上来就骂我,还扬言说见我一次,骂我一次、打我一次。”

  看着互不相让的公公和儿媳,到场的警察,也表示无奈

  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或许是个例。

  但由于和老人的教育观念冲突,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老人的事情,却比比皆是

  毕淑敏在《家问》中说的:“在纷乱丑恶气氛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教育孩子,除了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外,家庭环境的和谐稳定,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一个经常听到父母指责长辈的孩子,很难学会尊重他人。

  沙在涅,与之俱黑”,白沙放在黑色染料石里,也会慢慢地变黑。

  家庭环境,好比孩子成长的土壤

  若是土壤贫瘠,再好的养料,也难以浇灌茁壮成长的花朵

  多些体谅

  看到老人帮忙带孩子背后的原因

  看过一个短片,叫《妈妈的妈妈》:

  妈妈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以为终于可以退休了。

  可是,女儿的女儿出生了,她不得不离老家,来到陌生北京城

  外孙女作业需要用平板电脑,老人不会,孩子催促,老人感到既局促又尴尬。

  女儿晚归,老人准备了宵夜,女儿没吃上一口,便疲惫地回了房间,留下老人失落地站在原地。

  很多时候,老人感觉自己就像女儿家里的“边缘人”,除了外孙女,没有人去感受她的无助和劳累。

  来到偌大的北京城,老人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既走不进女儿的生活,又融入不了大都市的繁华。

  然而,看到女儿为了生活,劳碌奔波的样子,老人没有透露出半点不快。

  依然尽尽力地照顾家和孙女,为女儿扫除后顾之忧。

  不巧,外孙女生病,高烧40度,老人急得只能用老法子给孩子“捂汗”。

  女儿看了责怪老人:“孩子发烧不能捂,得物理降温,您懂吗?您是来帮忙,还是添的?”

  面对女儿的质问,老人眼里闪着泪光,只是无力地辩驳:“你就是我捂大的啊。”

  然而,女儿眼里只有自己的女儿,完全忽略了母亲的自责和内疚。

  被女儿数落的委屈,无法融入子女生活的无助,以及带孩子的艰辛,老人被各种情绪交织着。

  终于,她决定回老家。

  但在去火车站的一路上,老人想着女儿的不易,与外孙女相处的点滴,不知不觉中,老人拖着行李,来到孙女的校门前。

  得知妈妈失落离开的消息,正在上班的女儿想去追妈妈,可女儿又要放学了,只好先赶去学校,却在那里看到自己的妈妈,两人相拥而泣。

  不否认,老人渴望天伦之乐,但也希望有自己的生活。

  他们向往的“快乐”,不仅是和晚辈们住在一起,而是能够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和从前一样,是孩子的天和地。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老人的任性为之、经验主义,其实,那已是他们穷尽毕生所学,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和最后的余热,奉献给子女。

  他们渴望的,无非是子女们的认同和体谅。

  其实,只要是为了孩子好的事,老人也愿意戴上老花镜、执笔学习。

  不妨给老人多一些耐心,试着分享一些权威人士的育儿观念和知识,也许比起我们的百次沟通,都来得有效。

  分清责任:

  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责任人

  涂磊主持的一档调解节目中,曾来过一对母女,诉求是女儿要向母亲道歉。

  女儿的孩子一出生就是母亲在带,一带就是7年。

  为了孩子的事,母女俩经常闹矛盾。

  女儿吐槽道,母亲给孩子穿得太土、在吃饭和睡觉上也没养成好习惯。

  在涂磊的追问后得知:

  女儿给孩子买的衣服,孩子不喜欢穿;

  几乎没给孩子喂过饭;

  甚至陪孩子睡觉的时候都屈指可数,更别提把孩子成功哄睡着了;

  ……

  了解到事情的背景后,涂磊不只一次地质问女儿:“既然没时间,那你就别生孩子。”

  其实,平常女儿为孩子的事,责怪母亲时,母亲并没有介意,终归是自己的孩子。

  就是有一次女儿去北京出差,正好孩子放假,母亲就想着带外孙女去北京看妈妈。

  结果,到了酒店之后,与孩子走散,奶奶急着找孩子,还从楼梯上不小心滚了下去,顾不上疼跑到前台求助。

  女儿得知孩子不见了,在电话里对母亲吼:“怎么把孩子弄丢了,怎么不把你弄丢了,你还能干点什么?

  后来,在酒店的帮助下,孩子找到了。

  正好,女儿也赶到了。

  当时,女儿当着所有人的面骂母亲“废物”。

  当母亲讲述完这段时,哽咽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可想而知,老人的心伤得不轻。

  知名育儿专家张思莱曾明确指出:“隔代育儿,第一责任人始终是孩子的父母。

  事实上,在涂磊的节目中,曾多次有抱怨老人没把孩子带好的父母,前来求助。

  涂磊的观念如张思莱一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养育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只能是父母之间去权衡选择,而不是将责任全盘推给老人。

  家有一老,赛有一宝。

  对于多数家庭而言,有一个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才是人生大幸。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人帮忙带孩子,本非他们的义务,别让“一边依赖,一边嫌弃”伤了老人的心,别让我们的孩子,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帮你负重前行。

  当我们在职场打拼,回到家中,孩子安然熟睡、锅里有热饭热菜、屋子窗明几净,都是家里的老人在默默付出。

  他们或许步履蹒跚、行动滞缓,却也有“为了子女”远离故土的决心。

  在陌生的城市里,默默给你当“后援团”,只为减轻你的压力,安心在外奋斗。

  老人的默默付出,让我们有了前行的底气。

  前行路上,所有的欢乐与成就、悲伤与沮丧,总有家里的老人在背后守候和托底。

  这世上的爱,分很多种,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最无私、最伟大。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科学育儿,可是却将自己的整个世界给了我们。

  请对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多说一声谢谢;

  请好好珍惜,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吧!

  作者简介:妈小咪,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在文字里潜心修行,不愿为母则刚,只愿回首莞尔一笑。本文首发秋葵妈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做有远见的父母。

  

  你若喜欢,为秋葵妈点个“在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请好好珍惜,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