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千差万别。有的人遇事冷静,沉着应对,有的人却反应过激,大吼大叫、大哭大闹,甚至崩溃自杀。
1
她回忆确诊当天的情景时说:接到电话就崩溃了。当时心里一直盘旋着几个问题:这个病明明离我很遥远啊,为什么我会被确诊?昨天我才过完24岁生日,为什么今天就要被送进医院?是不是我进医院就出不来了?
坐上救护车,离家越来越远,她的恐惧就越严重,眼泪、鼻涕不停地流。
疫情期间,还有很多像小罗一样的确诊者在医院情绪失控,有的大哭,有的拒绝配合治疗;还有很多疑似病例在医院排队等待时,因为恐惧,情绪崩溃,吵闹者有之,痛哭者有之。
人人都是肉体凡胎,不可预见未来,所以难免会对未知的事情总喜欢胡思乱想。大到疾病灾害,小到不知恋人为何不回自己信息,都会让人惶恐不安。
武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新冠肺炎独自居家隔离“自愈”患者贾娜曾说:“恐惧只能让我更加焦虑,难过也无济于事。已经发生的事,只有弥补它。虽然面临很多未知,但也许结果没有那么差。理性、积极地对待比干着急要重要得多。”
其实对所有事情都是如此。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积极面对总比拒绝接受事实更靠谱。聚焦在情绪上,只会夸大事情的可怕程度,勇敢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安全感。
2
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情绪容易失控
曾有个学生向我倾诉,因为一次模考没有考好,她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复习。
到了年关,爸爸妈妈却非拉着她去走亲戚,还让七大姑八大姨到家里来聚餐。
白天她强打精神跟着大人周旋,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想着复习任务没有达标,高考迫在眉睫,她失声痛哭,有那么几个瞬间,她都有从窗户跳下去的冲动。
后来,她向我透露,父母觉得她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想帮她卸下一点压力。
这个学生一直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考试没有达到预期,她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父母拉她出去走亲戚只是一个加速器,让她的负面情绪在短时间内达到顶点,爆发了出来。
这种情况在生活里很常见:有人因为说错一句话,就内疚不已,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有人工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自责很长时间。他们不允许自己出错,往往因为一点小错就将自己全盘否定。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当人对自己要求过高,心灵将处于紧绷状态。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允许自己犯错,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取得更高的成就。”
适当的自我要求可以产生良性压力,过高的要求却会带来精神负担。
压力太大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松松绑。
3
太有掌控欲的人,情绪容易失控
知乎网友Sarah讲了有关自己的故事: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有一点打破她计划的事情发生,她就会情绪失控。
比如:
如果老板改变原有的工作计划,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气得想打老板一顿;
约好的时间,对方没有来,她会非常不爽;
预备出门的时间因为被什么事情耽误,会变得非常焦躁。
后来,她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属于掌控权被入侵而采取的消极应对措施。
每个人都有掌控欲,但掌控欲过甚,就容易将问题扩大,陷入负面情绪不可自拔。
比如,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小孩突然哭闹不休;公交车或者飞机晚点;计划好晾被子,天气突然变了等时,我们会烦躁、生气,甚至恨不得摔椅子、拍桌子。
但在人生长河里,这些事情根本不足挂齿,也不会对我们生活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身思想行为的能力。
而一个人的认知程度越高,他的情绪智力也会越强。
当你意识到,导致情绪失控的是我们的感受,并非事情本身,你的情绪能力便会逐渐增强。
与其说上述这三种人容易情绪失控,倒不如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三种人。当我们遇上不同的情境,这三个小人就轮番跳出来操控我们。
只有认清自己心底的这三个小人,才能在必要的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智。
作家杜子建说:“你今天遇到的惊心动魄,都不过是明天的过眼云烟。”
没有过不去的情绪难题,除非你一直不肯放过自己。
作者简介:
铜豌豆,皓然成长签约作者。聚焦认知正能量,与你共同成长。微信公众号:皓然成长(growing-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