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聊两句心里话吧。
昨天,我返京了,从东北到北京。
从县里,到家附近最近的高铁站,到哈尔滨换乘,再到北京,一路上办了9次手续。
接着,去县里的出租车公司申请有出入证的车辆载我去家附近最近的市里,坐高铁去哈尔滨。
到出租车公司,量体温,看报告,写承诺书按指纹。留身份信息,和司机以及车辆合照。
出城一道关卡,填报信息,量体温,询问返程去哪,干啥去,住哪。
紧接着,到高铁站,量体温,填报信息,候车。
到了小区门口,在社区门口填报信息,然后去物业办出入证,并自行居家隔离14天。
至此,我填报了9次个人信息,有的是在网上,有的是手写。
我想说的是,从昨天办证到今天下楼丢垃圾,我看见了很多让我心里觉得特别慌的一幕。
你刚回来啊,我也去菜市场买菜。
和朋友聊起这个事,朋友说,这两天出门复工,沿路上看见不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让她恍惚间有种错觉,疫情已经结束了。
疫情结束了吗?
02.
2月21日,四川广元。
一市民拍视频说,利州广场人山人海全是脑壳,市民在扎堆喝坝坝茶。
放几张图你们感受一下,我惊了。
图片中可以看见,大部分人已经把口罩摘了,喝茶的喝茶,打牌的打牌。
如果再看一眼航拍图的话,你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疫情期间该有的人群。
广场上排满了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别说2米,几乎是背靠着背坐下的。
2月21日,江西赣州解禁的第四天,第一个赶集日。
很多店铺都已经开门,卖菜的,买菜的也都挤在一起,参与赶集的人,大部分人并没有戴口罩。
广州陶陶居正式接受堂食,从早上开始,外面就排上了长队。
有的人甚至在等位席上就开动了。
最后,因为排队的人数过多,被恢复的堂食服务紧急叫停,替换成了定点送餐和到店自取。
北京有网友,拍下了去香山郊游的游客,人数多到排队堵车。
有网友说,今天出门看了一眼,游客甚至比视频里还多。
2月22日,杭州西湖,因为天气比较好,超过5000人涌向了西湖断桥。
即便多数人都戴着口罩,也仍然有潜在的威胁啊!
可能很多人觉得复工了,天也暖和了,浙江第一批疫苗都产生抗体,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了,多个省份每日新增都是零了。
就连雷神山院长都认为疫情拐点都已经来到了,难道我们还不能放松一下吗?在家憋一个月了!
不能,真不能啊。
你复工了,病毒并没有停工啊。
第一批疫苗产生抗体,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疫苗研发的周期要18个月!
多省份新增人数为零,但是仍然有省份还在增加啊。仅仅昨天一天,新增确诊就有648例,新增疑似还有882例啊。
就连雷神山院长认为疫情拐点已经来到这句话,也是有后半句的。
这句话完整的采访是:
发热的数量在下降,它是有坡度的在稳稳的降,没有反弹过。
我认为疫情拐点已经到来,只是,还有很多存量。
还有很多存量啊!
如果这时候贸然摘下口罩,大面积晒太阳,聚餐,打麻将,一旦疫情再度爆发,在一线拼命的医护人员,哭都没有力气了。
03.
我无法形容现在的心情。
因为每个经历过这场战疫的人,都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代价。
金钱,物资,体力,生命。
几十亿,上百亿的钱。
数都数不过来的口罩,防护服,医疗设备。
还要最宝贵的,那些无数奉献在一线的基层人员,医护人员,执法人员。
因为一场疫情,多少应该写进退休名单的名字,被刻上了墓碑。
我没开玩笑,这都是血的回忆,无可避免。
直到现在,提起这场疫情,我脑子还都是一些刻骨铭心的画面。
医生家属追着灵车痛哭,数不清的医生护士,被口罩捂烂的脸颊和鼻梁。
医院门前,孩子隔空望着母亲做出拥抱的手势,作为医生的母亲,隔着几米的距离泣不成声。
还有这段,我现在听起来都会眼眶发红的语音。
这些感人的片段也好,付出的心酸也好,其实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教训。
而距离这场教训的开端,刚过去不到100天。
所以再忍忍吧,都绷住了,在新的拐点出现之前,我们不要自己犯错医务人员买单了。
话就说到这吧,不敢说太重。
一方面,我不想打消大家对疫情马上要消退的期待。
而另一方面,我又想大声的告诉每一个人,疫情仍然不容乐观啊。
我们仍旧没有特效药,我们仍然要靠着大家高强度的自觉,才能控制住疫情的扩散啊。
我真不知道说啥好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吧:
疫情还没结束,甚至还没到尾声,我们别扎堆,口罩都戴好,别给任何人添乱了听话。
我真的不希望我们从这场疫情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有吸取到任何教训。
忍住,别浪。
请告诉家里的长辈
还不到时候,买菜戴口罩
不要扎堆聊天晒太阳
千万不要放松啊
时候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