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2-22 23:08: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锦集

  《如何达成目标》是一本由[美]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68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01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达成目标》精选点评

  ●内在动机成长心智执行意图

  ●这是我读过的最让我感觉恶心的一本书。华而不实,言过其表。打着众多名人推荐招牌拼凑了一整本心理学以往研究结果。吹上天了买回来一看结果就是一坨屎!想象你满怀期待打开了一个包装精美礼物盒,里面居然是一坨屎吗?浪费钱费时间!

  ●不好

  ●明确自己将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之下做何事,是达成目标的简单方法

  ●就如何制定/达成/反馈目标给了很多中肯实用建议,还是有很多干货。感觉心理学家也蛮有意思的,参与各种A/B test

  ●每个章节后面都有练习,很实在可行

  ●年初的flag在半年的时候刚好完成一半!下半年的flag,有些难度,这本书里有个章节是“享受过程”,要学习这个~

  ●不易啰嗦 感觉翻译作者语言组织能力差点 前面启发挺大 后面实在是难看

  ●千万不要被本书的书名迷惑,这真的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真的不是鸡汤,有可靠科学依据

  ●终于没有了此类书籍通病--道理都懂,不知道怎么做。这本书介绍了不少好方法,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值得一看。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一):找到了达成目标的真正方法

  能够读到《如何达成目标》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幸运,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你找到自己为什么达不成目标的原因,而且给出了与之对应的方法。在我看来,是第一次用最科学的方式讲述了如何达成目标的方法。有几点影响非常深刻

  1、自制力需要训练的。

  自制力和肌肉一样可以训练出来,同时自制力也需要休息。作者给出了很多方法,亲测有效

  2、不同人的目标达成方式也不同

  进取性的人与防御性的人之间,对于目标的定义是不同的。有时在不同的状态下,目标需要进行转换

  3、人人都需要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对于每一个要达成目标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要坚自己可以通过练习或者多花时间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达成目标。

  总之,这本书非常棒,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棒的关于目标达成的书籍。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二):完成目标的科学方法

  我是一个喜欢设立小目标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在规划完成步骤上,这样后面就可以相对放空大脑一步步执行了。看完这本书的收获是作者提到很多个点,比如“自制力”、“乐观”等,可能在日常实践中并不会意识们的重要性,但看完书就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强化这些观念,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一次次成功达成目标。

  这本书将重放在目标前期,即是什么与为什么。也许事物的规律就是如此,找对方向打稳地基后面的路就会很好走了。不要匆匆地定下目标然后埋头执行,其实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目标(例如目标与潜意识、信念之间的神奇联系)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让你幸福的目标。做完这一切你再一步一步往前走,扫除障碍、保持乐观、增强自制力、懂得坚持。就好比走大富翁一样,一步一步就走到了胜利的终点。

  总体来说这本书写的还是很严谨的,引用很多参考文献。还有对比研究,某一部分“亚洲人不同的地方”还引用了徐干的《中论》和《论语》,引起舒适。此外,本书叙事也很自然,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用直白、正常的语言讲故事”。穿插一些有趣的测验,还贴心的设置了“要点回顾”,可谓一本可读性强的方法类实用性书籍。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三):Author Heidi Grant Halvorson

  1. Be Sepecific

  2.Decide where and when you 'll act one your goals ( blocking out time on your calender )

  绩效目标十分励志,因为经常有大量成功的例子。在许多研究中,我们发现追求展示才华目标的人工作很努力,以求把事情办好,并且条件合适时也能取得最高的成就。 但是,绩效目标犹如一柄双刃剑:那些与自我价值相联系的因素在激励人们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不太适应更加艰难的局面,因为一旦结果不如意,自信心就会动摇,从而停止尝试,导致失败,同时还伴随着无比的失望和自我怀疑。

  当人们在追求精通目标时,他们不会通过自己是否达到特定结果(例如成绩全A或超越销售目标)来评判自己。相反,他们用进步来评价自己。我有进步吗?我在学习吗?我的前进步伐适当吗? 进步并不是着眼于某一次的优异表现, 而是着眼于长期的优异表现。这种目标侧重于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认可,侧重于做到最优异、最能干,而不是侧重于证明你已经做得怎么样。

  Imagine how you would spend a day where you did absolutely nothing to impress others in any way, but instead did things solely so that when you went to bed that night, you were genuinely proud and happy with regards to how the day went.

  看到这本关于目标的书,正好想明白了impres others,和impress yourself的区别。所有不断在impress others的目标其实都是绩效目标,这种目标非常清晰可量化。Impress yourself通常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判断的人就是自己。意识到之前的绩效目标完成不好且没有动力,多是因为这些指标都不是自己内心的想法。比起分数我最开心的时候是考完试对答案的时刻,我热爱的事情总在给绩效指标不断让路。而这些绩效指标又成为了决定自我价值的动力,生活处在一个负能量的循环中。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四):动机 - 明确艰巨的目标-行动-进度反馈(自我监控)-持续行动

  这本书为你制定计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及在面临不同困难的目标时,应该如何调整心态来更好的完成目标。

动机

  所谓动机,就是促使我们去完成一个目标的内在动力。在确定一个目标之前,明确我们的内在动力这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会为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困难,面临失败时提供内在的源动力。

  认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确定你目标的动机。

  1. 写下一件你最近由于缺乏动力或者诱惑太多而无法完成的事。不管是什么事都可以,从忍不住订购甜点,到不能按时回复重要的电子邮件,等等

  2. 现在,写下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你个人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能帮组你实现什么?你怎样从中受益

设置明确艰巨的目标

  在明确了目标的动机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设置明确且艰巨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比模糊或过于简单的目标更能激发优异的表现,而且两者的差异明显。

  明确:量化,明确的目标能让你清楚直到成功实现目标后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你便再也无法欺骗自己了。达成目标还是没达成目标之间,不存在中间地带。若是没达成,若是还想成功,便只能继续努力。

  艰巨:困难的目标。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把目标设立得难一点,同样也很重要。挑战自己,把标准定高一点,因为挑战能真正激发斗志,但也要避免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艰巨的目标会在不知不觉间促使你付出更大努力,更加聚精会神,更加紧盯目标。你会坚持得很久,也能更好地运用最有效的策略。成功地完成艰难的任务使人更加愉悦,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艰巨但可能实现才是关键。如何设置艰巨可实现的目标。假如你正在找工作,可以尝试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问问你自己为什么觉得你能做好。

  假设你要去面试,你觉得你比其他应聘者更有优势,那么请思考你为什么有优势。

  2.其他人同样也有优势的可能性多大。

  其他人同样也有优势的可能性多大?例如,如果你觉得自己聪明或者以好成绩毕业于好学校,因而很可能应聘成功,那么请想想,是不是还有其他拥有同样条件的应聘者。你真的能脱颖而出吗?这样想切合实际吗?

  3.现在想想你怎么控制成功或失败。

  你能做些什么来增大赢得这份工作的可能性?如何准备面试来呈现最佳状态?做什么才能使成功变成现实?采取措施确保成功

  在脑海中模拟成功的过程而非期待的结果,不仅能给你更乐观的展望,还能让你更好的进行计划和最好准备。想象自己每一步都走在成功道路上,很快你就会相信目标可以实现,而这个信念恰恰是正确的

行动

  其一:行动的第一步是制定计划。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错失行动的机会。几乎所有的目标都在相互竞争,这是因为,假如我们把时间花在全力执行这个目标上的话,通常花在其他目标上的时间就少了。因此我们需要为目标提前制定好计划,学会抓住时机。

  和目标一样,并不是所有计划都“生而平等”。高效的计划应该清晰阐明要做些什么、在哪里做以及怎么做。

  当你决定了行动的时间和地点时,你的大脑会发生神奇的反应。制定计划的这个举动,会为情景或暗示(“如果”)与既定的行为(“那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计划的第二个效应是:你的大脑会高度激活情景或暗示

  计划的第三个效应是:是让目标在大脑中得以巩固的关键,是一旦“如果”(情景)发生了,“那就”(行为)这一行为便会下意识的启动。换句话讲,你在制定计划时安排了一切,大脑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了,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不假思索的执行。

  “如果......那就.......”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节省了我们宝贵的动力资源:即我们的自制力。不管什么时候、没,只要潜意识开始替我们察觉环境中的暗示,并由此引导行为时,我们便不会觉得那么费力,需要动用的意志力也少一些。

  其二:同时在行动的过程中,可以为自己打造触发行动的有利环境。利用我们的潜意识来有效的触发行动。只要出现了可以用于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就可以触发那个目标。把追求目标的任务分配给思维中的潜意识,便可以为那些持续关注的事情腾出有效的心里空间和能量。

进度反馈(自我监控)

  对你自己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监控能够及时的调整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减少差异:心里学家指出的“你想去哪儿”(你的目标)和“你在哪儿”(你现在的位置)。当你的大脑察觉出目标与现实的差异时,它会想着采取一些行动来弥合这个缝隙。但是,假如没有这个反馈,即缺乏关于目标进展的信息,大脑察觉不出差异,也不会做出任何反应。

  征服那个一直开下去的冲动是需要意志力的。一直开下去肯定比下车问路容易,只不过你将有可能无法抵达目的地。

持续行动

  其一:在行动的过程中,面临大的困难时。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相信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同时以谋求进步以及防御型为目标的焦点。并且相信努力,计划,坚持以及好的策略才是实现目标的真正关键,而不是去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二:同时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你需要明确

  1.自制力是可以锻炼的

  自制力就如同你身体的肌肉,不锻炼就会萎缩。

  2.自制力是有限的

  无论你在做什么,不要试图同时追求两个需要强大自制力的目标至少在你有选择的时候避免这种情况,因为这只会给自己找麻烦。你必须尊重一个事实:不论你是谁,你的自制力都是有限的。最后,如果你尽一切努力去锻炼自制力,同时尊重它的局限性,你便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五):每章要点回顾摘录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确定目标时,尽可能做到明确。“减肥两千克”比“减肥”这个目标更好,因为它让你清楚知道成功实现目标后是什么样子。知道你究竟要做到什么,能使你自始至终保持动力、受到激励。别把“做到最好”当成你的目标,这太模糊了,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设定困难的目标。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把目标设立得难一点,同样也很重要。挑战自己,把标准定高一点,因为挑战能够真正激发斗志,但也要避免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记住,如果把标准定得太低,尽管你可以达到目标,但不可能超越自己,因为大多数人往往在达到最初目标后就开始松懈了。没有人会在将减肥目标设定为两三千克的情况下最终减肥八九千克。

  从“为什么”或“是什么”的角度思考目标。我们可以比较抽象地考虑目标,也就是从“我为什么做这件事”的角度来思考,或者,也可以比较具体地考虑目标,也就是从“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的角度来思考。例如,清理凌乱不堪的衣柜,可以理解为“让衣柜更整洁(为什么)”或者“扔掉从没穿过的衣服(是什么)”。当你希望自己活力四射、热情满满或者避开诱惑时,请用“为什么”的方式思考;当你做一件困难、陌生或者耗费很长时间来学习的事情时,请用“是什么”的方式思考。

  积极思考但不要低估困难。在确定目标时,尽可能积极地想象你有多大的可能实现目标。相信自己定能成功,对激发和保持动力帮助极大。但是,无论做什么,千万不要低估实现目标的难度。大多数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都需要时间、准备、努力和毅力来实现。若是把事情想象为能够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做好,只会让你在将来的旅程中措手不及、准备不足,并因此导致失败。

  运用心理对照法设定目标。在设定新的目标时,一定要既想象成功的情景,又考虑到妨碍你成功的障碍。这个心理对照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你更好地决定是否采用某个目标,还能自然而然地调动你的动机,使你以最大的决心去实现你想要实现的目标。

  弄清楚什么因素在影响你。如果你想做出更好的目标选择,弄清楚是什么在暗中影响着你的选择,会对你有益。将它们拿到桌面上来,我们便能评估它们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有必要,努力去减小那些因素的影响。

  弄清楚你对自身能力的信念,欢迎改变的可能性。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是重要的,而相信自己可以获取这种能力,同样重要。那种认为我们的智力、个性和体育能力是固定不变、无法提高的“实体论”信念使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试图证明自己”上,而不是放在我们的发展和成长上。“渐进论”信奉者认为,我们的各种性格特点是可以逐渐改变的,这种理论获得了科学证据的支持。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并且欢迎这种正确的信念,能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并且发挥出最充分的潜力。

  利用触发因素来利用潜意识。若想保持前进的动力,要让你的环境里充满提示信号和触发因素。它们能使你的潜意识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即便你的有意识思维已被其他事情占用。

  聚焦“谋求进步”而非“展示才华”,可以使人提高绩效、享受奋斗旅程、抵抗抑郁情绪、创造更大成就。当我们专注于“谋求进步”的目标时,我们能从容应对困难,将艰难困苦的经历当作助推我们前进的燃料;我们能对奋斗的旅程和最终目的地同样欣赏,甚至更容易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寻求帮助。不好的感觉可以激励我们行动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纵容自己无所事事、唉声叹气。与其哀叹某段人际关系的不完美,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得到改善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与其想方设法让人们对你的聪明才智留下深刻印象,不如全心全意拓展技能、接受新的挑战。

  进取型目标关系到利益最大化、非常乐观、偏好风险,而防御型目标关系到避免损失、较为悲观、规避风险。进取和防御都能带来成功,重要的是辨别焦点然后运用与焦点一致的策略去行动。随时留意自身所处的局面,并且时常改变你的策略,使之与目标始终一致。

  能满足人类对关联感、能力感和自主感这三种基本需要的目标,才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 通过追求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或者回馈社会等目标,你对关联感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通过追求与个人成长、从经验中学习以及发展新技能有关的目标,你对能力感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通过追求与你的兴趣爱好、个人天性及核心价值观一致的目标,你对自主感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只是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外部肯定的目标,比如追求受欢迎度、名声、财富等的目标,不但不会使你真正快乐,还会干扰你对的确有益于你幸福快乐的目标的追求,从而降低你的幸福感。

  内在动力点燃最大的激情。自由选择的目标能够创造内在动力,也是一种通往更大乐趣、更久耐力、更强创造力以及更优异绩效的动力。但是,所有我们体会为控制的东西,包括奖励、惩罚、最后期限以及过多的监视等,都可能破坏这种动力。

  使目标个人化。当你不得不给他人指派任务时,试着为他人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去实现目标。拥有个人选择的感觉,很能给人带来动力。而参与选择的过程,能使人更加了解为什么这个目标值得追求,这正是增强人们投入感的绝好方式。

  以公开方式承诺。当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时,试着订立契约。让人公开为目标作出承诺,能增强他们的动力——没有人喜欢违背诺言。但要记住,这种方式只在契约有效期内生效。过了期限则动力会削弱。

  框定思维模式。仔细地为一个情景设定框架,能够重塑人们对它的认知,并能影响人们采纳的目标。当我们面临改进的机会时,会采用谋求进步的思维框架;当我们被别人拿来与他人比较时,会采用展示才华的思维框架。有机会收获,会激发进取型目标;有可能失败,会激发防御型目标。

  为计划确定具体行动,决定时间和地点,形成“如果……那就……”计划。实现目标首先从确定实现目标需要的具体步骤开始,避免模糊不清的内容,制定目标时要做到清晰精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察觉并抓住行动时机,即便是在你的意识无暇顾及时。为你想到的每一个障碍和诱惑制订一条“如果……那就……”的计划,这是你提早制订出最佳计划,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保证你不偏离实现目标的轨道。

  自制力不练则废。为了锻炼自制力,可以接受一些平常不愿接触的挑战,比如不再吃高热量的零食、每天做100个仰卧起坐、挺直腰板、尝试学习一门新技能。自制力消耗太多就会耗尽,在刚刚运用自制力之后,你面对诱惑、干扰和陷阱时尤为脆弱,格外容易误入歧途。在自制力有所恢复之前,别对自己要求太多。好心情也能提升自制力,所以给自己找些舒缓神经的东西(不包括酒精)来补充自制力储备。

  怪自己不努力,不怪自己没能力。如果你相信实现不了目标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能力,就不可能做出太多的改变。努力、计划、坚持以及好的策略是实现目标的真正关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达成目标》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