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列车》是一部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强·沃特 / 埃里克·罗伯茨 / 瑞贝卡·德·莫妮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漫天的白雪中拍摄这样一部充满信念与男性荷尔蒙的片子是多么的让人激动。黑泽的剧本,强沃特的表演都是牛逼哄哄的,这样的国籍组合让我对奉俊昊的雪国列车充满的希望。
●雪地风景还不错,电影剧情也就那样,又是一个罪犯为别人牺牲自己的俗套故事。感谢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曼尼这个角色我怀疑是照着三船敏郎写的吧?这种tough guy现在太罕见了,都tm娘皮!
●原来这么早就有这种《生死时速》类电影了,创意极佳,类型混搭也有可取之处,如此男性化的主角,现在真是很难看到了。
●本来以为是一部好莱坞固定模式越狱片,没想到结尾却异常深刻,一看原来是黑泽明编剧,结尾音乐女声吟唱也相当震撼,给结尾加分。
●本片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和剪辑提名。太暴力了,从头至尾就是在宣扬暴力,却还要扣上一个追求自由的帽子……不过记得80年代后期香港涌现了许多类似的反应监狱暴力的影片,不知道是不是在模仿这部。
●奇葩的组合,但成品出来后其实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一直在想如果还是黑泽明来执导这一作品是不是会更为经典,可能是预算问题,曼尼那种犹如困兽之斗的愤怒和绝望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最后一幕的配乐和蒙太奇说真的渣化了好多.....
●三、四星之间罢。总觉得和震撼经典差了那么一口气,各方面都粗犷到粗糙的境地。强沃特长相凶恶,角色人设冷硬,台词念白却给人阴柔的感觉。埃里克更不用说,就是个rapper娘炮。
●危情时速几乎出于此,却比本片差太远。
《暴走列车》影评(一):我可以放弃自由,但,不能被你剥夺追求自由的权利
自由,是我的追求,并且,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对男主角,我是服气的,只要想做成的事情,丢了性命也要去完成,对比我,更像是剧中的小跟班,看似勇气十足,像个男人,面对真正挑战时,遇到几次阻碍也就缩回来了。
在最后,列车控制室的人抛出了疑问,为什么所有的高科技都用上了,还是没办法阻止这列高速奔驰的火车?
或许是,当一个人真正坚定地追求自由的时候,能让ta停下来的,只能是自己,最终会不会获得自由,全在自己怎么选。
我可以放弃自由,但,不能被你剥夺追求自由的权利。
男主角是一名勇士,站在火车头上时,真像“齐天大圣”脚踏七色彩云,乘风破浪。
最后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不带一丝遗憾。
《暴走列车》影评(二):一部充满野性,人性,感性的电影
《暴走列车》,一部充满野性,充满人性,充满感性的电影,冰天雪地之下,这部电影表现着丰富的电影元素,又给人颇为震撼的电影画面与主题。
本片的开头确实拍的漂亮,一上来就是一位犯人被单独监禁三年的遭遇被法律机构要求解除,而执行的监狱长对罪犯咬牙切齿的描述一下子将两人的矛盾充分展现。
影片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贝克念叨着曼尼的传奇,憧憬着自己干脆犯罪大业,曼尼愤怒的将其驳斥,“满口屁话,你不可那个样子。我告诉你该怎样做!你该找个工作,一件小差事,一些让你转变的活,咖啡厅端碗碟或洗店伙计。你要当金饭碗一样捧者,因为它是珍贵的!我告诉你,这就是黄金。”,当贝克进一步质疑“你会说难道你愿意那样干?”,曼尼略显低沉的回答,“我希望我有机会,我希望我有”。
《暴走列车》影评(三):未圆的机车梦
黑泽明从小就喜欢机车,小时候一有空就会去看机车。他梦想着拍一部以机车为主题的电影。
1964年他偶然看到一篇报道,讲述了1962年美国发生的一次列车失控的真实事件。失控的列车以一百三十公里的时速狂奔在美国中西部的原野上,失控时间长达一小时四十分,列车上只有一个完全不懂操作列车的机械工和两个偶然上车的越狱犯。
黑泽明找到了美国电影公司做投资方,开始以此事件为基础编写电影剧本,名字就叫《暴走列车》。
由于场景和演员均是美国的,基本就是一部美国电影,所以剧本需要根据美国的习惯改写。可黑泽明与美国电影公司在改写的剧本上很难达成一致,加之其它的一些原因,本应在1966年12月开拍的电影,被黑泽明单方面要求推迟一年,美国电影公司虽然已有大量投入,但还是最终同意暂停拍摄。
后来,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黑泽明还是没能拍摄这部电影,而由现在的导演在1985年拍摄完成。
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还是美国电影公司最初定义的“无论是谁,都有着想逃离却逃离不掉的东西”。
而这个主题,黑泽明并不赞同。他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彻底的动作电影,列车的失控贯穿于整个影片。人类生产的机器有一天突然像拥有了自己的意识一样狂奔起来,人类却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人类与机器的这种主导关系的逆转让人不得不心生恐惧。这个“失控的怪物”的主题,一直保留在黑泽明的创作生涯中。(最近的《猩球崛起》系列,不也是同样的主题吗?)
虽然黑泽明编写的剧本中也增加了一些真实事件中没有的情节,在描写失控列车的同时,也描写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可这些只是为了提高电影的惊险刺激感。
作为艺术家的导演与作为资本方的电影公司,在电影这一类独特艺术作品上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要求。这种特点就注定了观众最终看到的作品可能与导演的风格不符的情况。
就这样,黑泽明错失了亲自完成自己机车梦主题的机会。
以上内容,改编自田草川弘的《黑泽明VS好莱坞》。
《暴走列车》影评(四):赢家一无所获
无意间在一个视频网站翻到了这部电影。冲着黑泽明的大名,看了这部电影。大师就是大师,电影不仅精彩刺激,还有深度。看得人好像喝了一杯好酒,回味悠长。
这个电影总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讲越狱,一大部分讲暴走火车。在监狱那部分,可以看到主角曼尼在和监狱对抗的过程中,获得了整个监狱罪犯的尊敬。配角拳击手可谓曼尼的迷弟,看到电视上有关曼尼的新闻,欢天喜地地跑到播音室,让老播音员转播到电视新闻,让全监狱都听的到。
监狱长与曼尼因为新闻事件成了死对头。在监狱长暗中派人刺杀曼尼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曼尼决定越狱,并带上了拳击手。
和自己的偶像一起越狱,拳击手非常高兴。可是这家伙有点逗逼,天真而愚蠢。他心中任何一点情绪,都要通过嘴,脸部表情,还有四肢表现出来,真是傻的可爱。老曼尼对这个年青的傻小子颇为嫌弃。可是毕竟是一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还是能排上用场的。
拳击手希望成为曼尼的搭档,而曼尼只想把他当小跟班。拳击手刚开始表现不满,就立马被曼尼的气场压制,他也只能答应。他感觉到了被当做工具的意味。
上了火车之后,拳击手又兴奋了起来,想着终于可以顺利逃走了。他高兴地把自己的出狱计划告诉了曼尼。谁知曼尼大发雷霆,说他是做白日梦,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小心翼翼地供着一份洗碗或扫地的工作。拳击手有点委屈,说那才不是自己的人生,并问曼尼你愿不愿意过那种生活。曼尼说我希望我可以。这一幕饱含辛酸,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后,他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哪怕从洗碗开始。
显然,这时的拳击手已经产生困惑,他心中的英雄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后来,两人又和女列车修理员会面了。三人想办法让火车刹住。火车头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扇无法打开的门。拳击手挺身而出,在火车外面扒火车,试图越过火车之间的连接,跳到火车头上,但是没能成功,在返回时,曼尼堵住门,不让拳击手进屋,逼他去跳到火车头上。但是修理员看到了曼尼的疯狂和残忍,和他发生冲突,最后曼尼对两人动手。在僵持之中,曼尼丢掉了手中的刀,低下了头。拳击手悲伤的说:你可是我们的英雄啊,现在却连监狱长都不如,他起码还有道貌岸然的样子。
此时曼尼在拳击手心中的英雄形象已经崩塌了,他不是狂放不羁,自由不羁,侠肝义胆。他是一个生活所迫,无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今悔不当初的人。他是在与监狱对抗的过程中越发变得血腥残忍,自觉“禽兽不如”的人。
最后曼尼一个人来到了火车头,监狱长也通过绳梯,从直升机上来到了火车头。曼尼偷袭了监狱长,并把他锁到了车上。他赢了监狱长。可是胜利的快感并没有持续多久。监狱长说你以为自己赢了。曼尼说输赢有什么区别呢?
是啊,输赢有什么区别,反正你我都要死。曼尼走出车外,把火车头和车厢分离开来,向着拳击手和女配角挥挥手,自己爬到车顶,迎风而立。
这一幕代表了人终究战胜了代表科技的火车头,代表强权的监狱长,但是却要和他们一同赴死。输赢有什么区别?
《暴走列车》影评(五):野性的呼唤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导演是个俄罗斯人,编剧上挂着日本大师黑泽明的名字,看看演员表,一水儿美国人,看上去很国际化的团队,拍出了一部情绪风格节奏上依然很美国的电影。《暴走列车》,一部充满野性,充满人性,充满感性的电影,冰天雪地之下,这部电影表现着丰富的电影元素,又给人颇为震撼的电影画面与主题。
监狱的头头在美国电影中别说正面形象,有个不那么负面的形象就属不易,像《绿里奇迹》那样的正面形象的狱监少之又少,《暴走列车》的开场不在列车上,而在监狱,一上来就表现了监狱头子和传奇罪犯的主要矛盾。本片的开头确实拍的漂亮,一上来就是一位犯人被单独监禁三年的遭遇被法律机构要求解除,而执行的监狱长对罪犯咬牙切齿的描述一下子将两人的矛盾充分展现。而更妙的是,不用再多叙述这位罪犯的过去,其性格特征马上涌现在眼前,他将被放出小单间的消息让整个监狱的人们振奋,足以让人想象其曾有的传奇,他能被单独关三年,依然淡定的坐着俯卧撑而不疯不傻,足见其性格的坚韧。传奇罪犯曼尼和狠角色监狱头子蓝肯,影片开局就让人期待,两人的对局将会如何精彩。接下来,以一场血腥事件迅速将曼尼置于必须逃离的绝境,让影片迅速走上轨道,曼尼与一位不着调的年轻崇拜者贝克阴差阳错的上了一列逃亡的列车。
接下来的故事,气氛上很像丹泽尔•华盛顿在2010年拍摄的《危情时速》,不过那是一部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电影,丹泽尔•华盛顿为了阻止列车造成更多人的危险冷静而不顾一切的阻止灾难的发生。而《暴走列车》更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电影,也是这部电影特色和可贵的地方,他们隐匿的火车同样失去控制驶向未知的危险,但是整个过程没有英雄,典狱长蓝根不是英雄,他冷酷无情,睚眦必报;曼尼虽有作为犯罪之王的传奇,但他也不是英雄,他犯下重罪,身上时刻涌起暴躁和自私的内心,正如贝克所说,“你比蓝根更可怕,至少他不会隐藏”;贝克身上表现着一种失足青年版的幼稚和单纯,看上去很不靠谱,易被利用,像个笑话;而列车调度台的人们紧张的更多是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或者“不想牺牲那座桥”,当他们知道车上是几个无足轻重的人时,更是将之视为可以牺牲的人。每个人的个性和自我都淋漓尽致的体现,没有英雄,却更加真实,但是没有英雄主义,却最终爆发英雄行为。车上一个意外出现的女人让整个故事走向有了转折,她在曼尼失去理智,贝克失去智商的时刻,总是起到惊呼和点醒梦中人的作用,这是一个巧妙的人物设置,让影片冲突迭起,又及时拉回到最终震撼人心的结局。
曼尼始终是影片的核心人物,这是一个似乎摆脱不了历史心魔的人,他是贝克等后辈的偶像,却又希望恢复一个常人的生活。影片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贝克念叨着曼尼的传奇,憧憬着自己干脆犯罪大业,曼尼愤怒的将其驳斥,“满口屁话,你不可那个样子。我告诉你该怎样做!你该找个工作,一件小差事,一些让你转变的活,咖啡厅端碗碟或洗店伙计。你要当金饭碗一样捧者,因为它是珍贵的!我告诉你,这就是黄金。”,当贝克进一步质疑“你会说难道你愿意那样干?”,曼尼略显低沉的回答,“我希望我有机会,我希望我有”。这正是曼尼人生的悲剧,他走上犯罪不归路,却付出太多代价,所谓他人眼中的传奇只有自知的甘苦,转眼间人生已经走过大半,却还在逃亡路上。正如曼尼自己所说,他渴望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味道,然而身上有充满挥之不去的野性与执拗,所以与蓝根他不断抵抗,却又让自己不断陷入抵抗-被束缚-渴望自由-再抵抗的怪圈,他希望一份哪怕是洗碗碟的工作,只要让他不再担惊受怕的呼吸自由的空气,但是他却发现自己走上逃亡路的一刻起,这份希望也仅仅只能是份希望。但是,他无法压抑自己的野性,影片设定的背景是寒冬,大雪纷飞,却是曼尼最好的背景舞台,听从野性的呼唤,他继续以逃亡追求自由,去反抗。而当蓝根追逐他到列车上,他也引来的最后的归宿,突然间,这位社会的“人渣”身上涌现英雄之气,个人对抗蓝根。列车上的一幕颇有西部电影的色彩,他把安全留给贝克和那位机车女孩,自己与蓝根在一节车厢决斗,对于曼尼来说,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或者毁于蓝根之手,或者战胜却继续被司法系统接下来的追逐毁灭。影片并没有足够的交代两人究竟有如何的仇恨,让曼尼宁肯与最决绝的方式与蓝根战斗到底,却又以漫天大雪中,曼尼坚定的站立姿态,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局和形象,犯罪传奇的身影渐渐消失与大雪中,反英雄色彩的电影却塑造了很英雄的余味。
《暴走列车》是部很有力量的电影,始终洋溢着自由和野性的味道,却又表现着人性的善恶,没有那么“光辉”,却真实而触动观众。强•沃特的表演非常精彩,当年也获得了奥斯卡提名,曼尼粗犷的感觉被演绎的很真切,而复杂细腻的内心表现的又很立体,最后的表演余味很深,风雪中站立于车头的曼尼,张开双臂,消逝于风中,只留下野性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