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2-18 23:04: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摘抄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是一本由段云峰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思》精选点评

  ●2019.8.10 细菌种类数量巨大,大多数是害或有益的。肠道菌群对动物多有益处,像考拉鸟类都会利用粪便保护自己健康。除了肠道,口腔也是菌群丰富之所,不仅仅影响口腔健康,还会关系全身心脑血管胎盘高血压/不要滥用口水糖尿病肺部生育神经)。 阿兹海默,帕金森,癌症都与微生物人体内的繁殖有关。肠漏理论更是让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幽门螺杆菌也并非一无是处生物学有待继续探讨。 肠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于生活规律敏感抗生素也会对肠道菌群破坏。肠道菌群甚至由于“肠脑”而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压力同样破坏菌群。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异样,菌群也影响情绪

  ●都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想让肠胃舒畅必然要晓得微生物是如何在身体中运作,而微生物的微生态环境就取决于所食用食物了,不好消化,起床口气一定味道深重,这就是一键通关感受上下一体,一气流窜,书中详细介绍内容精彩小伙伴们如果在2018年

  ●新的常识受益匪浅

  ●人体原来是微生物的集合体啊,真得努力跟肠道微生物和平共处

  ●今早在公号里看到一篇文章说已经在人类大脑发现细菌了。。。赶紧在京东上搜了一圈,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恰恰讲到了人体内微生物与人的共生关系,先入手为敬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国内肠菌科学家撰写的原创科普书,不是引进外版的,封面设计也很不错,先读为敬,后面追评。

  ●玄学微生物

  ●看来微生物研究是最近的热点,刚刚上市的阿兹海默新药也是从肠脑轴角度出发的。

  ●翻车了,在当当无意间发现这本书,看豆瓣上8.4分还行,但越读越不对劲,回来翻翻评论,得,几乎都是水军。这本书完全是科普文章堆砌全书没有一个完整逻辑主线。但最大的问题作者没有定位读者群,一会儿傻瓜式科普,一会儿学术语言外行读不懂,内行不用读。小标题结论,xx科学做了xx实验验证了xx,我们应当xx,这样的套路写作。而且把肠脑,微生物的重要性吹得太过了,强行和自闭,阿尔兹海默,帕金森等疾病关联起来。用热评上的说法就是“玄学微生物”

  ●大量的数据例证总结下来还是简单熟悉的几句话,但不得不承认,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后,会更努力更自律地爱护自己的身体。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一):这些年难得的好书

  一口气看了两遍,意犹未尽,之前看的有关微生物方面的科普书籍除了国外的就是台湾的,第一次看到咱们自己的微生物专家写的科普书,很是激动,这本书写的很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每一章像看故事一样,文字通俗易懂,但又逻辑分明,内容严谨,值得一读,强烈推荐,建议不要睡前读,因为真的会读到天亮。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二):读完此书感觉肠菌都要上天了

  这几年有关肠道微生物的新闻报道看到过一些,胖子和瘦子的肠道菌群不同,肠道菌群还可以用来治病了,粪菌移植这种重口味的做法移植的就是“翔”的微生物。这本书从微生物讲起,细菌,真菌,病毒与人体健康都有密切关系,再到人体不同器官的微生物,感觉很新奇。

  书中印象深刻的是嘴巴里的微生物,现在吃饭时总想着咀嚼过程把微生物也搅拌进去了。另外,书中说食欲也受菌群影响,还有果蝇实验说选择配偶和产卵都受肠道菌群影响,读完此书感觉肠菌都要上天了,啥都影响!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三):人体是一个江湖

  中学生物大家都学过,生物系统层级关系是:生物圈 > 生态系统> 群落 > 种群 > 个体,我们人类就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但是对于一些小小的生命,比如我们肚子里的微生物们来说,我们也可以是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生活在人体肠道里的微生物们,仰赖着我们的肠道生存,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肠道乃至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2015年,汤森路透社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专门预测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未来得主的“引文桂冠奖”中,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Ivan Gordon教授,便是因为对肠道菌群长期细致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肠道微生物间复杂关系而获得医学组的首位。根据他和他的团队的研究,肠道菌群的失调和营养不良,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而这本书的作者段云峰博士在研究生期间便是做的肠道菌群与长寿关系的研究。作者本人对肠道菌群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深刻的,并且在这本书上也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是肠道菌群领域的专家,但是这本书却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而是一本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的科普读物。书的第一章从显微镜开始讲起,介绍了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影响。之后的章节中又细致的介绍了人体的肠道和肠道中所生活的各种微生物,就我们关心的许多健康问题比如如何控制食欲,自闭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等问题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给出了参考意见。由于作者是中科院心理所的博士,博士期间研究的课题是微生物与行为学方面的课题,顾而作者单独使用了一个章节介绍肠道中的微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对肠道微生物和研究肠道微生物的的学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且对审视和改善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有着帮助。比如很多人对饮酒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规律,适度的饮酒有利健康。然而根据书中的内容,酒精本身已经被列为一级致癌物,最好的饮酒方式就是不要饮酒。并且作者从微生物的角度给出了改善酒瘾的办法。人体是一个大江湖,希望看完这本书后,我们能更好地与生活在我们身体里的微生物们和平共处。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四):《晓肚知肠》有感: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是中科院段云峰博士的科普之作,由书名即知,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关肠道细菌,但作者不囿于此:段博士从微生物的发现与分类谈起,逐步聚焦——介绍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及其特点,最后,分三部分重点讲述肠道微生物对“肠脑-大脑”交流、食欲和人类疾病的影响。段博士在微生物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成果及进展都有精准的掌握,写作不同于“道听途说、浅尝辄止的写手”,而是如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严谨深入,但同时也不忘趣味性,打破圈层使这本科普读物老少咸宜。

  “君王讲平衡,则万事皆可调理。将相讲平衡,则百变不失身,士人论平衡,则处事得先机,农人行平衡,则稼穑兴旺。”《晓肚知肠》一书告诉我们,人类的肠道细菌也讲究平衡,它们在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中,寻求自身和人类的生存繁衍。

肠道菌群内部的平衡

  生态平衡近年来已得到全球各界的共识,在宏观世界,不同物种间保持平衡才能维护生态稳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微观世界,因为眼力不及,物种平衡便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在“谈虎色变”的病菌上,人们更是竭尽全力要将其彻底铲除,但实际上,人们所谓的病菌,在与人体长时间的互相陪伴中,早已形成互惠互利的依赖关系,承担人体的部分营养或其他功能。在特定条件下,病菌才会引发人体不适,甚至重大疾病。冒然的倾巢绞杀,必然会引起菌群内部的失调,将病菌完全清理后,人体往往需要承担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很多疾病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病菌的感染,而是由于有益菌的缺乏,或者不同菌群的比例失调,在此基础上清除病菌,于人体的治愈无益,还可能雪上加霜。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掌握了许多杀灭病菌的经验,但是,当有益菌缺乏或者菌群失调时,不仅难于诊断,还常常在治疗中无计可施。因此,无论是所谓的有益菌还是病菌,我们都应当接受,并使之保持在平衡状态,才能维护身体健康。

肠道菌群与人体平衡

  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身体大部分的细菌也集中于此,肠道中的血液、神经系统可与大脑形成密切交流,大脑通过肠道运动调控细菌,另一方面,细菌也反方向给大脑传递信息。当人体释放的激素信号发生变化,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导致菌群向人体供应的营养物质发生改变,该改变能够反馈调控人体激素释放,因而,人体和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循环,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人类的许多大脑、神经疾病,如自闭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等都已发现与肠道细菌相关,维护“肠道细菌-人体”循环的平衡,减少或缓解上述疾病的发生变得十分必要。

  随着人们对肠道细菌生存繁衍的认识和研究深入,我们对调控细菌以达到人体健康的手段将会更为合理,但可以相信“平衡”的观念会贯彻始终。援引段博士在书中的一句作结:善待“人体的营养师”——肠道微生物会让你更健康。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五):人体这个大江湖,学问还真不少!

  读完了段云峰博士的《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不禁让人感叹,原来我们的身体里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生老病死,跟我们周围环境和自身体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们息息相关。

  微生物作为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书,在世界伊始就已经出现了。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和排泄物,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通过土壤供给给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氧气,并通过土壤中的营养生长,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动物通过消费植物或者其它动物获得营养得以维持生存,并排泄,为微生物提供“食物 ”。可见,食物链中如果缺少了微生物一环,就不能形成完整的链条,动植物都将无法存活下去。

  书中用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看待体内的微生物,不要试图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与它们和平共处。细菌分为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三种。人体肠道里数量较多的是有益菌,能够帮助人类分解食物,供给能量。有害菌,顾名思义,就是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它们的存在会破坏人体的健康,导致人体生病。中性菌在某些情况下会助纣为虐,帮助有害菌侵害人体的防御系统。在人身体健康、抵抗力强的时候,那些使坏的细菌和病毒拿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然而,一旦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它们就开始在人的体内兴风作浪,导致生病,还在暗暗高兴:看你还敢小瞧我们!

  于是,人类就试图将有害菌统统消灭,来维持身体健康。可是,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是不可行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抗生素发现以来,人类由于对未知的科学世界认识不足,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抗药性越来越强,变异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发展出了超级细菌,面对强大而复杂的超级细菌,医生和科学家们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等死。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造血系统毒性反应、菌群失调等。另外,也有科学家试图创造完全无菌的环境,然而,这种环境只能通过人为的方式创造出来,而且很难维持,所以期待无菌的环境对人类来说并不现实。

  对于人体这个大江湖,我们能做的就是维持体内的菌群平衡。俗话说,“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对于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吃进去的终将通过某种方式反馈出来。健康、多样化的饮食方式,能够为人体提供充足且多样的营养,维护人体的正常运转,保持健康;偏食、挑食、高脂高热量的饮食方式,肠胃菌群未能及时有效地分解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有害物质未能及时排除,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并通过皮肤、口腔、屎尿屁等途径排泄出来,比如,皮肤就会出现长痘、湿疹、暗淡等皮肤问题,口腔会出现龋齿、牙周炎、牙龈炎、口臭等。

  书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论述、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为了自身的健康,我们真的很有必要研究肠菌的小心思,与它们和平共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