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从短短十天
到如今漫漫未定归期
大伙儿从最初的欣喜
而今却越玩越慌,越慌越失眠
老父母们,一年到头左盼右盼
儿孙回家喜不自胜
从最初的“款待”
到后面却“两看生厌”……
到后面孤芳自赏
徒留望娃兴叹
也不过是区区大个月而已
被疫情围困在家的父母
从最初的闲散
曾经梦想在家办公
而今却为自律发了愁
手机滴滴滴,夺命CALL
车贷还款提醒
信用卡、花呗、借呗还款提醒
越想越心焦
一场疫情啪啪打脸
一场扎心的反思也就由此开启了
我朋友炜炜是个创业公司老板,去年年中的时候她跟我发牢骚说:“创业成本真的是太高了,撇除每个月租金、物业费等办公经费不谈,每个月的员工工资都让我寝食难安,每天起来脑海里只有两个字——业绩。”
确实,从2018年开始,整个大环境都是开始走下坡,创业公司更是如履薄冰。炜炜当时还跟我说了几个招聘时期遇到的奇葩事,她说刚出校门毫无工作经验的毛头小子开口就是五六千底薪,更有荒谬的开口八千底薪,原因是他在校时每个月生活费都是5000+(如果底薪没有这么多,他们觉得养不活自己,毕竟除了生活费之外还有房租水电费)。
当时炜炜跟我说了之后,我们就一起对她的公司结构进行了梳理,之后她就开始着重培养公司骨干,不再大肆盲目扩张,也就暂停招聘了。这几天她跟我说:“还好当时跟你聊了之后冷静了许多,不然这个寒冬可怎么过。”
炜炜还跟我感慨说:“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公司什么样的闲人是完全可以省略的,什么样的员工还需加强工作强度的,什么样的骨干是可以继续提拔的……”
当“2亿人在家开工”的词条冲上了热搜时,许多朋友都在感慨说,这就是在家躺赚呢!
可很快大家都啪啪打脸了。
在家的办公效率实在太低了,很多人开完早会就直接往床上一躺来个回笼觉;要不就是办会公,追个剧,聊会天;要不就浑水摸鱼一整天,随意敷衍敷衍工作任务……
在此时,有个提醒告诉大家,请务必换位思考!
如果此时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想?
你是不是会豁然开朗的发现,工作量其实太少了,工作效率真的太低了,很多人并不是不可或缺,很多工作并非无法完成,裁某些人就是给企业减负……
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
疫情终将过去,每个在这一场疫情中“饱尝风雨”的企业必将痛定思痛,刮骨疗伤。在这种时刻之下,如果你还是贪图一时痛快,枉顾工作效率(成果),那么丢饭碗,亦或被时代抛下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而今,各大企业裁员、倒闭等消息络绎不绝,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企业有没有你的东家。
此时此刻,厚积薄发也好,触底反弹也好,都该让我们彪悍成长了!
首要做的,就是之前跟大家提过的复盘。
在这个特殊的空档期里,对自己过往几年的工作进行复盘总结,梳理出自己的优势、劣势,找到制约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这才是找到破局点。就如同大家熟知的木桶定律,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只有提升自己的劣势(短板),我们才能在职场突破自我,更快成长。(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下能力陷阱)
其次,调整情绪,积极应对。胜利是必然,在这个过程里厚积薄发是重点!
在此时,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无用的,但我们的衣食住行、生存压力却都是客观存在的。保持应有的理性思考,对自己的所在行业进行基础判断,最重要的是展开行动,无法行动之时也需积极备战!
比如说,我的一个闺蜜去年考取了二建的建筑实务方向(当时刚生娃没多久),今年原本是没有再考证的计划,但待工在家的她立马开始看书考增项。今天还跟我打视频说利用带娃的间隙刷了一千五百多道题了……(她家娃刚刚一岁多,正是要走要动难带的时候)
最后,树立人生目标,分解目标,按步骤行动。
在后台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问我大的梦想和规划,其实,“画大饼”是非常容易让大家在追逐的过程中丧失勇气,然后半途而废的。
大家在迷茫时不妨接触业内牛人,与他们进行深度沟通,针对自身情况进行精准分析,然后再针对破局点攻克。
之前跟大家说过,我是处女座的,超级爱做规划,关于这点我自己是受益良多的。在大目标定了之后,再拆解小目标,然后再制定执行计划,这样的话会更有效率和信心的去完成目标。
再比如说,这段时间都在家办公,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很多同事都说:“浩姐,你真的太自律了。”
其实,除了自律之外,更多的是善于做规划。每晚我都会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大致的规划,第二天早会之后再细致调整,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了。
今天零零散散、啰啰嗦嗦、王婆卖瓜的跟大家分享了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用!晚安,我的朋友们!
霍思燕谈论嗯哼择偶观:家长的开明有多重要
同学聚会之后,她的咫尺与天涯……(上)
同学聚会之后,她的咫尺与天涯……(中)
同学聚会之后,她的咫尺与天涯……(下)
365天难得一遇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