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有情天》是一部由詹姆斯·伊沃里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 / 艾玛·汤普森 / 詹姆斯·福克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闷骚男管家不便向大龄女下属表白而造成二人抱憾终生的腻味故事 顺便夹带了绅士的大英帝国被德国佬暗算因而沦为二流国家还被美国骑脖子上之类的政治牢骚 来自石黑一雄的布克奖小说 吉良吉影的最爱:)
●他为自己订制了孤独的命运,最终如愿以偿。他,或许活得足够像一名绅士。但她,则更像一个人,身上流淌着生命的鲜活。而他,不过是一座沉寂在暮色中的老坟。
●emma阿姨这份坚毅的演技为人物这份隐忍的爱情增色不少,中文cav6版本的,看得我- -真是想吐槽都无力
●长日留痕啊,憋屈得想自尽。极致的隐忍和永远埋在心底那座坟的爱恋。书房抢书戏比sex scene都要更intimate。每次看完这种片子都说再也不想看这类片,却偏偏一直是最被这种感情所吸引。我恨。
●我当然还是喜欢告别有情天这个译名,因为其太90年代了,译名本身就很昨日重现。这是一个恪尽职守、隐忍孤独、内心戏丰富、眼神眉目深邃,以至于害人害己的办公室主任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书房的桥段里他的眼睛渴盼又闪躲,和最后雨中他们紧握的手分开,都令我仿佛也被深深的伤害了。
●英国#400. 虽然詹姆斯·伊沃里拍遗产电影得心应手,视听上面真是精准老辣(开场那几个叠化真是动人!),但是……还是不如原作啊,石黑一雄原作里面那个第一人称叙事太强大了,而且最核心的梗其实也在于那个第一人称隐瞒信息。其实用全片声画叠用应该能实现一部分的。倒不是失去了这一特点最让人惋惜,而是原作中两人的感情线在这版改变里面变淡了很多……当然这一版改编也有很漂亮的地方,庄园里的“业余外交”-政治和国际局势在原作中并不是那么明显,而在这里却成为了相当外在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还是蛮成功的。
●从A Room with a View到The Remains of the Day,应该是Ivory的鼎盛时期了(好会选男演员~... Christopher、Ben、Steve帅 politics & wars Blue Moon (好像本来是铁叔跟梅姨...
●极少极少,因为电影中的角色(非演员的演绎)讨厌一部电影。电影尚可,但实在欣赏无能,看得我昏昏沉沉。
●相比隐忍的爱情,影片的历史背景设定以及对传统英伦价值观的讨论更有意思一些啊... 当然,俩主演真是太好了... Emma一哭就让人跟着哭,这什么感染力!
●走在海边的时候灯突然都亮起来,人群发出欢呼声,史蒂芬斯先生的脸上却不为人所察觉地显露出一丝黯淡的神色,应该是想起了已经离自己远去的他生命中曾经最为明快的等待和管家一起商量工作的那些傍晚吧。那半秒的表情太哀伤,隐身于喧闹的海浪声中。
《告别有情天》影评(一):yesterday once more
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当时片名译作<去日留痕>,令人想起<YESTERDAY ONCE MORE>,只看名字,已经教人无端感伤。
30年前没有表白,30年后千里迢迢地来看望她,尽在不言中.
感叹语言的苍白无力.
《告别有情天》影评(二):现在的自己也走上这条道路
好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暗暗告诉自己不要做这样的人,要大胆追求生活中的一切,让自己不白活,要让自己面对自己真正爱的人,然后我大胆追求一切,但是现实不是那样,然后到了现在,自己也终于走上了这条道路,和他们一样,但是,难道这就是人生?也许人的一生就是在寻求平衡中度过。
《告别有情天》影评(三):发乎情,止乎礼。
为这种隐而不发的克制的情感而感动又惋惜,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表达了,深邃的爱一直藏在他们心中,彼此心照不宣。喜欢这个叙事结构,一边开着车去探望她一边在路上回想过去的种种。肯顿小姐真是个很好很好无可挑剔的理想女性,诶……太喜欢安东尼老爷子了,一辈子兢兢业业从事表演艺术,低调不浮躁,为我们带来那么多震撼感动的作品
《告别有情天》影评(四):沒有傳說中的好看
我覺得沒有傳說中的好看。第一個小時都在講述大戰結束後歐洲的情勢,以及透過各種大小事件來形塑安東尼霍普金斯所飾演的男管家形象,完全沒有女主的戲份。等到最後三十分了居然女主愛上男管家,這也太神奇了。當然,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演技是一級棒,看他演《查令十字》時 我就愛死他那收放自如的演法(什麼,《沈默的羔羊》我才不看恐怖片)
《告别有情天》影评(五):《告别有情天》影评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老管家的故事,他太尽心尽职,为了当好一位管家,他不恋爱(把深情埋在心底),在主人面前从不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唯主人的命令是从),在别人面前从不评论主人。换了一个主人,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忠心耿耿的服侍新主人,他活的可真够累的。总之,这部片子没什么看头,故事性不强,主题也没多有趣,也引不起我的深刻思考。个人评分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