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姗娜的故事》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Catherine Sée / Philippe Beuzen / Christian Charri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脑自恋又可怜的两个年轻人啊,碰到苏珊娜这样聪明的女孩。不过感觉几个演员演得不好,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索菲。。有些段落还挺有意思,不过也不能说自己完全看懂了。。。呃。
●六部里面表现得相对比较杂的一部。爱情与友情交织的道德问题,让人想起特吕弗的《祖与占》。
●对侯麦一见倾心,太厉害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疏离、随意而美妙,丰富又细腻。无关乎道德,爱情里没有道德可言。“三人行”是法国人极偏好的形式。迷上苏珊娜优雅纯真的笑容。
●叙事主体虽是男性,但思想已明显向善良大气的女人倾斜。女人的执着认真对比出男性的猥琐矫情靡弱和欠缺行动力,男人们互相利用玩一些龌龊的把戏,而女人在适当的时候果断离开找到应该爱的人,到了最后贝特朗还在纠结于苏珊剥夺了他们嘲笑她的权力,活该破财伤情如此可悲。
●道德故事之二。
●在这种环境下果然还是得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才能保全自己,全片的一切都充满虚无,尤其是玩召唤灵魂的游戏那段太过讽刺,学生党的百无聊赖与不谙世事真的尽显了。不得不说新浪潮以其欺骗性揭露了某些深刻的真实。感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侯麦眼中如同纸屑一样轻浮,也真的确实了。每次都是擦了一通酒精后最后扎一针的感觉,主角的最后的感悟令人莞尔。
●早期的候麦,各种青涩不顺畅,然而在塑造人物心理的边角旮旯上还是非常细腻。苏珊娜其实是相当可爱的女孩子,这两个小青年也并不那么令人讨厌。不过年轻人的幼稚和残忍,必须在时间里慢慢磨掉。
●8.75/10 故事还是有点纠结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跳舞都要找一家右岸的俱乐部,我猜是摆明了要和雷乃那帮人划清界限?
《苏姗娜的故事》影评(一):苏姗娜的故事
“这一年快结束了,当我考试不及格,索菲也离我而去时,苏珊娜很开心,不是有心的,但她却是在嘲笑我。
她是唯一一个让我对其保有怜悯之心的女孩。
《苏姗娜的故事》影评(二):我相信我又遇到了一部好電影
陰差陽錯我知道了侯麥,篤定的看了他的電影,後果很嚴重,因爲很喜歡。我相信自己又遇到了一部好電影,一部可以回味的好電影,或者我會打開一扇門,裏面有寶藏。我相信導演都是一群錶達慾望很强烈的人,他們思想豐富很想詮釋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見解,尋找或者開啓某些人心中的秘密之門。很多人無法打開自己的心門,這是正常的現象,在不斷的碰撞中我們才可以開啓很多未曾開啓的大門,迎接全新的自我。
《苏姗娜的故事》影评(三):冷漠的男人
钱到底是谁拿的,其实不重要,主人翁失去了对两个人的信任。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一个给他带来好处的女人,因为怀疑。
如果说是报复,那么苏珊娜报复的是Guillaume的冷漠和Bertrand的花心,从本质上讲这两个男人对苏珊娜而言有一种相同的伤害,都是爱他们反而得不到最后的爱,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会成为朋友,因为他们对大部分女人都有冷漠的气质,前者是直接的,后者则不太明显。爱到最后是伤害,所以我们又青春了
《苏姗娜的故事》影评(四):or whether she would?
在方所偶遇杨照老师谈村上。他提到《挪威的森林》的创作来源,小说自然要追溯到同名the beatles名曲 .而歌词中,从来没有谈到挪威,也没谈到树木或森林,更不是说女孩房间如挪威森林。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回忆他年轻时遇到的一个女孩。当初唱片公司不同意此曲发布,因为歌词太开放,越界了。原来的歌词大意是:女孩带我到她房间 我们喝酒到两点 她提到明天上早班 。但原本不是Norwegian wood 而是 or whether she would 。女孩多番暗示,但男孩...channel接收不到。不正是西方梁祝?但两人到这里为止,the bird(girl)had flown.男人回忆起来不免有点自豪:爷当初还是很多妹子追的。再加上一点可惜收尾。
说回电影,伯特兰真的觉得zusanne俗不可耐,只配得上嘲笑?倒不如说是自己无能让她迷恋,才贬低女性,借以抬高可怜的自尊心。zusanne也在暗示着伯兰特,甚至上了他家,表示”我在扶手椅上看书就行了“。(Y的,伯兰特在对着镜头解裤带,我想....好了,伯兰特转过身了,zusanne一个推倒..!)这些情节没有发生。zusanne的自我认识还是一个保守的姑娘,靠近的男子都应该检查一遍再盖个合格标志才靠近。她说,让别人邀请我出去很容易,但我总拒绝别人。先不论是否很多人邀请,但她的心态就是拒绝。这种心态下,她之所以和吉蕘姆在一起(虽然自称没放他在心上),也就是因为他的安全吧。你不会爱我,我也不会爱你而你刚好是个男人的安全。而这当然不是爱情,只是一种消遣,甚至说不上陪伴。吉蕘姆只是个想找点乐子的无趣家伙,最糟糕在于自认为对于男女之事很有一套。
or whether she would? 关照自身,却是出现了三人的特征。不懂前进与后退。在伯兰特家,suzanne说 你得好好把握,女孩喜欢被强迫。尽管之前的伯兰特是说旁白的淡定青年,但我脑子里想的就是 兰伯特上啊 (第一次写 ,写了想说的,还望海涵。 )
《苏姗娜的故事》影评(五):男和女,一个永恒的话题
纪尧姆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花花公子”,他显然并不奢望得到女人们的爱情,他更看重的是,能不能得到她们的肉体.他特别喜欢那种小骨架,好身材的女人。(像苏珊)。对苏菲呢?似乎男人们都喜欢她,但却没有男人可以得到她的爱情或者肉体,所谓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苏菲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纪尧姆最爱的女人.
贝特朗呢?他崇拜纪尧姆,因为他有很多女人,他厌恶纪尧姆,也是因为他有很多女人。他喜欢苏珊,(应该说是包括精神和肉体)。也厌恶苏珊,因为她“愚蠢的”喜欢纪尧姆这样的“花花公子”。他本身又是个“胆小”的家伙,难得有机会和苏珊共处一室,同度一晚,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但是他在”爱情”问题上比较失败的主要原因,还不是他以上的这些自相矛盾的思想和行为,而是他的吝啬,对女性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哪个女人会喜欢一个吝啬的男人呢?
世人常说,“女人离不开男人,男人也同样离不开女人。”但是在Rohmer看来,女人似乎比男人更耐不住寂寞,所以苏珊情愿“倒贴”,也要有个男朋友陪在自己身旁,苏菲更是喜欢时时刻刻被男人围绕着,但女性显然比男性更清楚自己生存的现状和生活的目的。所以苏珊愿意和贝特朗同处一室,共渡一晚,因为他知道“老实”的贝特朗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所以苏菲可以和贝特朗推心置腹的交流,也不会让他碰自己一个手指头。
当然,也是同样的原因,所以苏珊没有找花花公子纪尧姆,也没有找老实人贝特郎做终身伴侣,而是找了一个她“应该爱”的男人。
女性之间的关系也远比男性之间的关系要微妙和复杂的多了,苏珊和苏菲从童年时代开始就是好朋友,但苏菲情愿向男人们开口借钱,也不会向苏菲借钱。苏菲虽然很讨厌自己有男友(众多男友中的一个)被苏珊抢走,但却决不允许别人说她的坏话。
“在看似无止境的唠叨中,探寻男女关系(男和男,女和女,男和女)的真相”。这几乎就是Rohmer 所有作品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