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名为何昊的微博网友@Euamoter 发文称,自己“从没觉得我爸有多大本事,当了一辈子官我没沾到一点好处,直到这次疫情,在全省封路的情况下,通过他的关系派车把我从天门接回荆州。”
原是一位“官家子弟”在微博炫耀称:在全省封路的情况下,其父通过关系派车,将他从天门接回荆州。
秦二世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在其父死后秘不发丧,假传圣旨,逼死公子扶苏。
继位后,为巩固君位,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而后他实行暴政,致使秦朝迅速灭亡。本可“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的秦王朝二世而亡。若始皇在天有灵,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棺材板怕是压不住了。
养一个败家子,你拼尽一生的事业不足给他挥霍。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事业。
那如何使这个事业步步高升呢?
二、树家风
《晏子春秋》里面有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想而知,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
我们也常说,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同样在父母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孩子的原型。
这个缘由,便是家风。家风不正,又怎能培养出好的后代。说到家风,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便是曾国潘。
曾国潘,于“大家”,他不负圣意,为国为民,得赐文正二字;于“小家”,更是赢得了“曾家无一是废人”之美誉,六代子孙兴旺百年。那16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于当代亦是未过时的。
孔子“训子鲤”,诸葛亮的《诫子书》,欧阳修的《诲学说》,纪晓岚的“四戒四宜”。
这些东西,代代相传,溶于血脉。而时至今日,家风不再是世家大祖的家规门训,而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好的家风,便是孩子最好的教养。
三、树权威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根据“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对孩子接受程度和需求的敏感程度”两个维度,把家长分为了权威性,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四种类型。
这类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约束,同时耐心倾听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他。
曾子便是此类父母,曾子杀猪的故事不就是典范吗?而在现代,却少有人能做到。
表弟今年七岁,珠心算课程正好结束。拿到结业证的却仅有七人。这个数字令我惊讶。
还记得刚开班的时候总共有24家小孩,怎么现在只有7个了。
我问小姑,还记得她的回答:“好多陪练的家长都不来,这样辅导孩子就很困难,孩子也不好学,慢慢就都不来了”
我们常常指责孩子没有耐性,不能坚持。我们又何尝做到了。
连自己都无法做到,却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又怎会心服口服。
做一个权威型父母,第一点便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四、正确与孩子沟通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定会与父母有节,那沟通便是打开这个节的关键。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带着两个小侄子去游乐园。刚开始很愉快的玩耍,可是到过山车这个项目,矛盾就爆发了。
大侄子阳阳打死不上去,姐姐有点急眼了,扯着他胳膊“你去年都可以,怎么现在就上不去了,你弟弟都能上”。
阳阳就哭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聊天“这次是你妈妈不对,不该在大庭广众下这样,阳阳原谅妈妈好不好”
侄子说:“钉子孔已经在了,消不掉了”
钉钉子的故事是我睡前讲给他听的,用在这儿,我都不知道该欣慰他活学活用,还是该感叹他人小鬼大。
姐姐本意是想要了解情况:阳阳为什么突然不敢上去了。可是非正确的沟通却导致了这次活动的不欢而散。
我们都习惯使用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的语言,而又往往不自知。可是这对于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一次两次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长久如此,那无疑是给我们的沟通带上了枷锁。
那如何正确的交流,《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给出了答案: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个要素,八个字,记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困难。尤其是对待家人。因为我们习惯了将笑脸留给职场。
其冠易戴,其重难承。
生一个孩子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尤为不易。做一个好的父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锦年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