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全彩全译精装全3册》是一本由(美)维吉尔·M·希利尔著作,汇智博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都很喜欢的书
●很适合孩子的书
●以前孩子老问我什么是哥特式,有了这本书他不用问我了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全彩全译精装全3册》读后感(一):孩子们需要的艺术
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在某度里搜索,也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对于艺术的理解,每个人有着每个人的见解。同样的一件作品,有人视之如精华,有人视之如糟粕,所以众口难调。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等都是艺术,连说话都有说话的艺术,现在什么都讲究艺术,艺术到底是什么呢?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艺术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我想只要能满足部分人需求的作品,就能称之为艺术了,这样说应该可以吧。艺术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时间让大部分历史模糊,但是还有一些艺术品的存在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与灿烂辉煌。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些艺术品给我们,希利尔告诉我们的是艺术产生的过程,艺术品是艺术产生的副产物,还为我们讲述了同样艺术的不同种类,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的,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感受这个变化的过程,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让我们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不被社会所淘汰。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图文并茂,通过绘画,雕塑与建筑三大部分,通过小朋友们的视角,为小朋友们展现了一幅艺术的精美篇章,让艺术的美不在是晦涩难懂的,开阔了小朋友们的视野。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让大人和孩子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做到了交流与沟通,能让大人与孩子的心更近,让大人与孩子的隔阂减轻,这不就是绝佳的亲子互动的机会嘛。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养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含蓄的性格与传统,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含蓄与国外的开放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书中的一些艺术品太开放了,以至于我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去讲这些东西,孩子们正是认知世界的年龄,讲多了吧,他们听不明白,讲少了吧,会对他们的观念造成冲击,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影响,因为大环境如此,对他们说多说少都不合适,《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的内容很好,让我们了解了国外的艺术及艺术史,我个人感觉不太适合中国年龄太小的孩子去看,等他们大了再看吧,要么就是大环境改变了。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全彩全译精装全3册》读后感(二):艺术没有国界
艺术没有国界 读《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 ——听雪7801
此书图文并茂,讲的浅显易懂,里面有很多名画插图,一目了然,把绘画,雕塑,建筑的起点,发现史娓娓道来! 艺术的发展,跟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也是人类的发现史的一个缩影,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是人类在有剩余的食物,和剩余的时间之后才发现起来的,是人类更高层次的活动。最古老的画是劳动人民的产品,为啥这么说呢?来看看我们发现的最早的画是什么就知道了,是岩洞的石壁上发现的画的动物,因为那时候没有纸和笔,没有布和墨,他们就用石子在石壁上作画,也许刚来开始不是作画,而是记数或者什么的。后来,笔画越来越好,就把他们白天看到的动物,植物就画在石壁上,也许不是有意的,但却无意间留下了痕迹,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得以了解那时候的人们的生活。在后来,就有了,在兽骨,龟甲等上面作画,有花,有草,有人,有动物不一而足。 美国肯塔基州,就发现了,一个洞穴,里面有一部分骨头,拼起来就是,长毛象,这就是猛犸象,巧的是,洞壁上有一个类似的动物的画像,这就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候动物,植物等等。跟今天的动物差不多,有驯鹿,长角鹿,熊和狼。这些就是,古人的劳动成果,给我们看到了那个时候的情景。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刻画还在,有什么能比这流传的更久远呢? 古埃及有一副比较好玩的画,个人感觉比较好玩,说是看不出画上不对之处的人,要么不到六岁,要么六十以上了,说实话我没看出来,看来我是没有艺术细胞,也没有六十岁,怎么办?我六岁肯定是有的,我什么情况?智商低没有六岁吗?呵呵!大家都来看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还是揭晓答案吧,一个是人的眼睛是看着我们的,但是身子确实是侧着的。二个是肩膀出,是正对着我们的,但是腿脚,却是侧着的。三个是,长矛的比例是不对的,长矛的高度竟然没有一个跪坐的人高,它的高度被折叠了。还真有不少啊!但是古埃及的绘画就是这样的特点“正面侧身律”。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发现,报纸,杂志里面的插画,非常有意思,有些画的是美女,鲜花,有些是画的一个故事,这种故事画,一个画就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这是有历史的,古埃及画的大部分都是插画,也叫插图,里面都是故事,国王和皇后的故事,某次战役,某次聚会,某次狩猎,某次游行。这种事情竟然有这么古老的历史,肯定是没有想到的吧?我也是。还有一个更奇怪的事情,就是古埃及的绘画,到现在还是鲜艳无比,这个跟他们在墓穴里有关系,他们在奠基石柱里,塞满了图画之类的东西,这个也是跟今天的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呢?难道几千年了人类就没有进化吗? 这是壁画,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瓶瓶罐罐上的画,这些都是有玻璃,陶瓷制成的,最早的陶瓷罐不是用来插花的,是盛水,盛酒,香料。还有一些是在碗和碟子上的,古希腊人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当然这个时期的中国也是非常发达的,据可靠证据,中国一词的来源,就是瓷器的音译——CHINA。这些画,虽然刚开始粗略,单调,但是无一例外,在当时的几个文明中,这些就是文字的最早形象和来源,人类文明的开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 人类的文明创造了绘画,雕刻,建筑,这些有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全彩全译精装全3册》读后感(三):成人的魅力来自儿童时代的艺术修养
出于对《希利尔讲给孩子的世界历史》的喜爱,又入手了这套丛书的另一套《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这套书秉承了奥森童书一贯的风格。非常值得各位宝爸宝妈给孩子启蒙提高艺术修养的一套书。
我的女儿三岁半,正在给她寻找各种艺术学习班。跳舞、弹琴、画画都在尝试,目前尝试的结果是画画确定保留下来,报班学习,从基本的线条、涂色开始。女儿一坐在桌子上就全神贯注地画着,丝毫不受周围各种声音的干扰。我不知道将来她会在学习班的各种方向中选择什么,比如素描、油画、动漫、沙画、硬笔书法,那是几年后的事情,我知道那时候她应该学到了另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会注意到周围世界的色彩和结构。
第一节绘画课作品《被子》这套《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有上中下三册,分别介绍三种艺术的历史:绘画、雕塑和建筑。这是三种历史悠久、能够保存下来的艺术,这套书仍然采用希利尔特有的聊天式的口语化文字将几千年前的历史娓娓道来。
绘画是从最古老的绘画讲起:穴居人的山洞壁画,然后讲到愚人画。愚人画就是以假乱真的画,关于愚人画,希利尔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在古代的埃及和亚述,流传着许多广为人知的画,但我们不知道画的作者是谁。相反在古希腊,我们知道不少画家的名字,却不清楚他们有什么作品。”
这些有名的希腊画家的作品就是愚人画,在史料中记载的伟大的画家,却没有一幅画保存下来。原因是愚人画的画家多在可移动的物体上画画,如我们挂在自家墙上的画,不利于保存,渐渐全部消失了。
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天才画家吗?要知道,很多人都可以画出不错的画来,一篮子水果,一瓶花,一处海景,一片草地,这些画都不难,或者临摹就可以,有人临摹得难分真假,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全凭想象画出一幅画来,再将各种局部拼凑到一起,创作出一幅精美的作品,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算得上是天才画家。和天才作家是一个道理,全凭想象创造出一个江湖、一个世界,生活在其中的人悲欢喜乐、爱恨情仇、各自精彩,通过一句句话和具体行为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把一个编造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这样的人就是天才作家,如金庸、倪匡。
雕塑也是从最早的雕塑讲起,如冬天堆的雪人,烤面包捏成的小狗,很多孩子都是雕塑家,但是长大就不是了,有的人坚持下来就成为雕塑家。
建筑从最古老的房子金字塔讲起,在这里希利尔感慨了建筑艺术的永恒。想象自己站在金字塔面前,无数的世人来来去去、生生死死,而这些金字塔始终默默站在这里,生命如此渺小,永恒却那么漫长,漫长得令人心生敬畏,而这正是艺术存在的意义和魅力。
对于我的女儿,今天的《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和绘画学习班,终有一天她会在每天的化妆和选购搭配服装、鞋包、各色饰品中展现自己童年学到的所有。我相信那时候她会让自己每天看起来很美,生活的住处、工作的办公室,设计处处可见,每一天都容光焕发、充满魅力。那时候我会很欣慰今天的选择,这是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全彩全译精装全3册》读后感(四):致敬希利尔,你让我们懂得了美
[在林林总总的同类出版物中,我们要选就选精品] 希利尔是童年版的“房龙”,他的三部作品:艺术史、世界史、世界地理,引入中国之后,得到了童书界的一致认可。然而,仅仅从市场上的出版物上看,他的作品并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很多出版社出于这种或者那种目的,编写了很多缩略版,在选择素材上是压缩再压缩,终究给读者以隔靴搔痒的感应。通过比较,我认为由汇智博达/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写的《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希利尔的审美情趣与知识内涵。
[艺术的人生与人生的艺术] 从不同层面上看人生,应该是有着不同的解释,比如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之类的,但是从艺术的角度看人生,真的是深入骨髓中看到情感的起伏。作为艺术形式,不仅有绘画、雕塑与建筑,还有许许多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分类。显然,毕一生精力,也无法穷尽所有的艺术形式,不说研究,就是入门也是困难的。但是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精一门,通数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学会,更要讲学会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带给那些正处于艺术入门的人,才是更为关键的。不过,希利尔没有和读者故作高深,只是将自己的见识展露在一幅幅精美的画图中,或许从科学的角度这是不恰当的,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这是读者求之不得的。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史,无不弘扬着真、善、美,摒弃着假、恶、丑,让人在现世的无奈与凉辛酸得到一丝一毫的放纵,原来活着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 [艺术家还是人吗] 同样是人,尽管有了社会分工,才有了社会进步,但是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永远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一幅幅精美的画图,一座座绝伦的建筑,一尊尊辉煌的雕塑,经过专业训练与未经专业训练,在表达方式上很明显见高下。书中举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希利尔讲述了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的创造历程,倾注着专业人士的专注力、热情、天赋与机会,在一个个崇尚美感、欣赏美感的时代,工匠们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存细、化繁为简,把“艺术殿堂”的源头活水还原为生活中的熟悉片段,以朴实的语言、优美的图画揭示了艺术并非是雅人的“专属品”,完全可以走入尘埃,以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的儿童接纳美,进而在学有余时创造美、讴歌美!
[美育的现代意义] 书中记录了许多神通广大的画家,但他们无论是谁,都不可以视为个体的存在,而是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让我们体认其技艺的高超与水平的脱俗,他们如同变魔法一般让全世界的孩子都觉得他们拥有一双金手指,同时潜移默化的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练习,那种惊人的耐力以及深刻的体察力,不正是我们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点说,画家、建筑师、雕刻家都是儿童未来人格养成的导师。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全彩全译精装全3册》读后感(五):风趣的艺术课
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希利尔,曾经说过:“最好的老师是能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对知识渴望,引导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更好的事物,并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正的文化注入学生灵魂深处的老师。”于是,他在讲述历史的时候,那方式那么奇特,那语言那么妙不可言。他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无穷的乐趣。在《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中,我感到了希利尔的风趣。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他的语气永远那么亲切,似乎他已经完全洞察了孩子们的心理,他知道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于是,他的艺术课是那么生动有趣,孩子们真的无法摆脱他的魔力,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
有趣的绘画。如果手中有笔,孩子们一定喜欢四处涂鸦,忍不住,他会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圆圈、脸孔、三角形、正方形等等。人的本性,驱使孩子们随手作画。不过,在很久以前,原始人就开始了画画,只不过他们在洞穴里的墙上和顶部,将艺术画在了眼睛的上方。他们的画笔只有两种颜色:红和黄。这颜料来自于有色粘土和动物脂,有时,穴居人甚至直接用血作颜料,还有用烧过的木棒,或许干脆就在鹿角、象牙上创作。穴居人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把心思都集中到了动物的身上,比如美洲野牛、猛犸象、驯鹿、长角鹿、熊和狼。它们的雄壮、凶猛,在穴居人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借着火光,他们无比贴切地描绘着动物们,或许是为了祈求好运,或许是想留下一个难忘的故事,或许是记载生命的结局,或许是本性使然,忍不住地涂鸦,总之,穴居人很伟大,留给了我们世界上最古老的画。
奇葩的绘画。在古埃及,人们虽然住在房子里,却对坟墓与神殿更加感兴趣,因为那些地方是以后他们死后,灵魂长期居住的地方。古埃及人喜欢制作木乃伊,装在人形的盒子里,上面有许多绘画。古埃及人喜欢画各种人物,包括普通民众、国王贵族,还喜欢画各种神明,这些画像全部都遵守“正面侧身律”,人物的眼睛和双肩都为正面,脸和身体却是侧面的。为了突出国王的伟大,古埃及人会把国王画得异常高大,其他人则非常矮小。须要文字解释时,他们会使用象形文字。他们喜欢用的颜色包括,红黄蓝绿黑白棕,因为它们不容易褪色,加之常年藏在黑暗的陵墓里,他们的画历久弥新,还像当年一样。他们的创作思路比较随意,根本不在乎画的东西有没有颜色,或者该用什么颜色,反正都是信手拈来,天马行空地画画。
关于耶稣的画。在耶稣去世很久之后,有人画出了关于耶稣的第一张画像。可创作者从来都没见过耶稣,所以这画像只是他想象出来而已。早起的基督教被视为一个秘密团体,统治者动不动就以一个随便的理由,处死基督教徒们。为了躲避迫害,罗马的基督教徒只能躲在隧道和地下室里,地下室中也有耶稣的画像,比如《耶稣好牧人》。其实,里头的耶稣,只是仿照古希腊的大神,耶稣的真正模样,难以捉摸。直到300年后,古罗马出现了一个叫君士坦丁的皇帝,他加入了基督教,基督教才华丽转身,基督徒们纷纷走出墓穴,修建了大量的教堂,画出了《圣经》里的许多人物与背景。关于耶稣的画,最著名的莫过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他准确地、传神地描绘出每一个门徒的姿势、手势和表情,并反映出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耶稣说出了:“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的时候。达芬奇还有一幅价值连城的画,那就是《蒙娜丽莎》。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蒙娜丽莎脸上的那一抹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微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欣赏角度,每个人的理解又是不同的。
雕塑的前世。其实我们小时候都创作过雕塑,比方用泥土捏一个鸟窝,再捏几个圆圆的蛋,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还有堆雪人,我们想起来,原来我们从小一直在玩的就是雕塑啊!古埃及人经常有一些奇怪之处:国王或王后,只穿很少的衣服,并光着双脚,原来是这个国家太炎热了。而雅典人认为,雅典娜神像可以保护雅典这座城市,可以赋予居民的无穷的活力。
关于艺术的历史,希利尔向我们娓娓道来。听了他的艺术课,受益无穷。
发自我的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