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园:今日宜远游》是一本由韩寒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篇文字,都有作者独特的个性,他们集合在一起说着一些故事。感情真挚。每个人都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传递着一种生活上的美丽
●全书最喜欢的四篇 《香港的铺子,好景常在》《烬余录》《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归途快递》
●看到陶立夏这个名字,对这本书就没什么期待了。还记得多年前看过她的那本通篇矫情得不得了的文字,看几页就受不了了。韩寒现在已经沦落到这样的人去写东西了吗?很失望。
●因为给one写稿的过程愉快而加了一星。写去世的奶奶那篇《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感动了我,里面有真切的哀痛。
●今年这本买的钱都省下了,同事借着看。周云蓬说是憋尿写稿,我这里是憋尿看完,生气,一篇比一篇差。
●2018年了韩寒还在做主编;2018年韩寒的主编的书选题都那么的郭敬明。葛亮除外。
●没啥意思吧。
●读这个就是为了不与时代脱节,笑哭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读后感(一):Ⅵ.践行G(定量)
【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记不清韩寒 到底主编过多少种刊物了 水平没有进步过 然而人总是这样 走过了就忘了 回过头看看也没什么 眼前的路 不为过去而蹉跎 也没有为未来而烦恼 活在当下 不就是这样吗? 和风细雨般的顿悟 如墨戏一点点渲染 逐渐浮现一条模糊的路径 成道者的脚下 开悟的路
先看了大家的评论,不知道为什么评价都不高,但是我觉得是很好的一本书。虽然属于快餐读物,但是里面还有富含很多金句,看过之后也有东西留下。“生活中的洪流席卷大部分事物而去,留下的一些东西,便属于能够在沉默中,悄悄烙印的那部分。”很多故事都很戳我,把我心中无以名状的感受用文字清楚的表达了出来,这也许就是作者与普通人的区别了吧。本书后半段很多都是在路上的小故事,在路上的思考以及自我觉察,比如亲密关系中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与伴侣间的相处,自我成长等,在故事中以小见大,为我这种已婚已育妇女拓宽了生命的宽度与广度(哈哈),正如文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坐地皆远游”。支持韩寒!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读后感(三):今日宜远游,何如京都?
这可能就是,“真正让人心动的是我们对此无尽的联想”。而我的代入感一直很强,一直觉得自己特别感性,以至于当年看网络玄幻小说《盘龙》都会感动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更不用提大一时我舍友也被怂恿订阅了一份英文报纸(笑)。
除了《烬余录》,其他好多篇文章总会让我想起我爷爷,《香港的铺子,好景常在》《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可能真的是因为我过于感性,这里并没有让我想随着韩寒的呐喊,去远游。反而,更加深沉地沉浸于过去,因为啊,那时还小,真的不懂得深刻。
用网易云点了首风吹麦浪,调解下多巴胺的分泌。
想去巴黎看埃菲尔铁塔,去贝加尔湖畔看胡光四射,去北极,去世界各地。想从与外部连接的感官中,满足,或者说弥补与自我连接的不足。想从日复一日的标准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夹杂着一路的手机)跳脱出来,毕竟这让我觉得生活得像个robot,也很有一番楚门的世界的味道。
而陈鸿宇却是身体已经到了远处,而心思没有与灵魂没有一起同行,你说气不气。
不过,总有一个要先行,不然枷锁就成了习惯了。
而心远地自偏,坐地皆远游的操守,待我去京都梦寻一番。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读后感(四):葛亮笔下的香港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之《香港的铺子,好景常在》 写《朱雀》的葛亮用绵软的语气描述《香港的铺子,好景常在》。那语气像一个常在香港小住,随时可以离开又随时可以回来的旅客。他看香港,撇掉了日常风尘浮沫,只留恋市井风情,仿佛他就在你面前咬着汤饺,喝着普洱,慢慢聊着。听他聊着,你不由得神游物外,也想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马家辉笔下的香港…… 看着,听着,逐渐发现文章的每个段落的起承转合颇有韵味。那种婉转的气韵,与之神似的是我听蔡琴《爱断情伤》的感觉。 以下拎起几段首尾: 现在住的地方,若用地产中介的口气,便说是“旺中带静”。……后来竟就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几年。 一则是因为房东人实在是很好。……当时香港的大环境和后来的经济起飞尚有距离。 所以,艰苦的日子也是经过了的。……有时候听得见隔壁的声响,最多的是《法门寺》。 这出我不陌生。……在这依依呀呀声里,窗外暮色也低沉下去,我便有些爱这条街了。 年轻的也是有的,但依然是老调子……是成心要和社会不和谐。 和谐的也是有的……例牌是烧鹅,好吃的却是顺德三宝,清水牛腩。 大约有家的感觉的,还是现在的住处。……周末响起的是容祖儿和郑秀文的歌声。京胡和《法门寺》的唱段,是再也听不见了。 当然,美好的不止这些。看他聊旧书店的品相,叮叮车上师奶与孩童“一律都是怡然的神情”,葫芦辟邪的功力,古董店恰如其分的布置,酒吧里菲律宾歌手清冷的歌声,港大宿舍的贵族风,非裔男生走后寂寥的楼层…… 是不是勾起你对香港市井风情的向往?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读后感(五):生命之海中旅行的笹舟
想起了曾经还未成为社畜之时,爱去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扫街。
在尚未拆迁的老街闲逛, 颇具古风的宅院驻足,悄悄的为阳光下依偎的老人拍下照片。
时间走的很慢,却又让人感到如此温暖。而日渐繁忙的如今,这些大概如灰烬中的余温一般吧。
而现今工作后每天都嫌时间不够用,熬夜透支自己的身体。也再没有去大街小巷扫街。
只有骑着自行车或者匆匆忙忙大步走的时候会在偶然一撇中内心感叹,啊——这幅场景如果拍下来一定超棒。
希望我以后不再熬夜了。
但愿你今后都好,能鼓起勇气做一个不那么容易被感动的人,因为越敏感的人,来的路上就越苦楚。而这些,回想你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一定都知道。——这句话来自于本书中另一个故事。
我是一个非常容易被感动的人。
不管是一个人的时候看剧容易泪流满面,还是生活中别人为了付出了那么一丁点我也感动万分,亦或是对于别人某些遭遇叹嘘心疼。
脑补让我们局部失明。
是我太过于乐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