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悍记》是一部由佛朗哥·泽菲雷里执导,伊丽莎白·泰勒 / 理查德·伯顿 / 西里尔·库萨克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抓住了凯瑟琳的悲剧,被迫假意服从,在男权折磨下失魂落魄这一核心。但仍不够果断,太忠实莎翁有缺陷的原剧本。人物塑造并不精彩也不能服人。相对最为清晰的角色是皮特鲁乔,阴险狠辣表现充分。Nino Rota配乐灵活而不抢戏;华丽细致的美术是大亮点。
●好男權啊
●这——货——不——是——泰——勒——
●翻了三百多个白眼,对待自己的丈夫要想对待君王一样??我都替女主角憋屈,完全没有爱,全程比谁更恶劣。
●喜剧效果不错,但是最后Liz说的那些话怎么感觉味道不太对。。。
●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很喜欢莎翁此剧,因为它用夸张到近乎荒诞的方式把男权社会对女性人格的摧残展现得淋漓尽致
●Petrucio 让人恼火。
●其实满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整体还好,有一点欢喜冤家的感觉,最后说不定泼辣的悍妇会比妹妹更幸福。最后男人和女人饭桌上的表现稍微有点无聊
●其实我是在9月10号看的海上剧场。。
不小心在cctv6看到了片子的某一部分,原以为是部恶俗的影片,没想到一上来男主角那段排比式独白便深深的吸引了我,后来剧情的发展无处部充斥着笑料...
有空看一次完整的
1.从门框上面的彩色玻璃上得知了自己即将结婚的消息,露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
同时第二个尽头紧接着是众人的调笑,让凯特丽娜又露出了凶悍的样子以吓退众人。这才是她保护自己的面具。回到电影一开头,她摔东西打人,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的精神状况,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
后来嫁到了流氓彼特鲁乔家,两个神经症人格开始“面面相觑”,其中一个略显弱势的人必然受到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仅是他的丈夫带给他的,也是她被迫把自己的暴力侵向指向了自己。
这是时代下神经症人格的悲剧,也是男权主义时代下的悲剧。
《驯悍记》影评(三):观影笔记 :你要问我看得开不开心,我会说看得我恶心和心惊
1、“凯瑟琳娜是一个内心充满怒气的女人,对生活、对父亲、对整个世界又太多怒气。” 所以她被称为泼妇,但泼妇这个词毋庸置疑是男性发明的。 凯瑟琳娜是滞销品,妹妹是畅销品。 没有办法用历史的温情去看待对女性的物化,毕竟我现在还处于这样的境遇之中。 彼特鲁乔靠着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征服欲的追求,“以恶制恶”,通过毁灭性的、变态的改造办法让凯瑟琳娜成为自己的 附庸品。 这里“驯服”这个词就很奇怪。才不是《小王子》里的期待与温暖。 没有话语权,没有反抗的权利,你不能怪罪社会的不公,你得变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 2、结局可悲:成为附庸还不够,还要帮着丈夫“驯服”/感化其他女性。 斯德哥摩尔症。 3、不可分。男性的做法就是错误的 。结局是个梦吧,直男的春秋大梦。 4、两个神经病面面相觑。女性如果不反抗,就会被愚弄一辈子。
5、同学提到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驯悍记》影评(四):这一吻足以倾城
不得不说,67版《驯悍记》的最后一幕泰勒跪地抬头,仰视着伯顿,并且期待而恭顺地伸出手来时,伯顿那眼神里的感动和爱情犹如春潮漫上海岸一般,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爱,才会有如此打动人心的效果。 接下来,他微笑着向泰勒缓缓走来,弯腰拉住泰勒的手,和泰勒拥吻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天地之间只剩下他们这一双人,这一刻我多么地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一世啊! 要是时光永远凝固在这一瞬就好了。不会有风光过后的哀愁,不会有狂爱过后的狂悲,不会有生离,不会有死别,不会有无法同穴的永久遗憾。 伯顿在刚刚爱上她的时候曾经这样写过:“她的乳房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情景,在他们枯萎之前,它们就会使帝国倾塌。的确,她的身体就是结构学的奇迹,一个天才工程师的杰作。” 这样的女人,还有什么是她征服不了的呢? “如果你没有遇到过她或者认识她,你的生命里就缺少了很多东西。” 坠入爱河的伯顿在她的一张照片后如是写道。
《驯悍记》影评(五):女人喜欢驯悍记
我是女性,看驯悍记,先看得哑然失笑,后抚掌大笑。
首先称赞泰勒,虽然她对莎剧台词的处理还是略显过礼,失之自然,但是就像伍迪艾伦说的,女演员只能是天生的。她的第一个镜头,对眼睛的特写,就显示出她对复杂的人类情感的表达能力。她有着火一样的人类欲望,对复杂人性的理解,和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能力。当她咆哮,如刮铁锅,我捂住耳朵。当她垂泪,我思之不受父亲宠爱,不懂不愿讨男人喜欢,满腔怒火无处可泄,也替她垂泪。当她吻她的天敌般的妹妹,我知道她心中有友爱。当她亲吻丈夫的鼻尖,我知她那一分娇俏。
泰勒,让其他的女演员显得单薄弱小。那些仿佛从来没有过性欲般的女演员们啊。
终于要说剧情。其实就是小女孩逐渐懂事的过程。之前已经说了,她的“悍”,来自于没有父母的爱,而父亲还明显地爱妹妹。有些东西,人天生就是必须要有的,没有了就要发疯。而所谓“驯悍”,在现在的时代,当然显得荒诞。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女性不事产出,贵妇人也不需亲自抚养小孩,地位确实是没有的。从两句台词来看:
“丈夫为你遮风避雨,辛苦劳作,而你所需要付出的只是你的爱。”这句台词说出了女主角的转变动机。她曾经是在家里不受宠爱的女儿,满心愤怒,觉得谁都欠了她一般。但是淋了一场风雨,挨了一顿饿之后,才发现自己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是可以随时被夺走的。换言之,她发现了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丈夫不是爸爸不是上帝,他的付出不是理所应当的。接下来的一幕,女主角开始做家务,把脏乱的城堡打理得焕然一新,也在家庭生活中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和责任,得到了丈夫的尊敬。两个人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丈夫挣钱,太太打理家务,夫妻感情的破冰自此有了温度。
还有一句,“你的攻击,对丈夫而言只好像稻草。”她发现自己的脾气,丈夫可以只当成小孩子在胡闹。发脾气也没有意义,起不到解决矛盾的作用。
女主角面对丈夫的追求,泰勒先是气的跳脚,独自躲起来时又露出了一点点笑意。她感觉到了一点点爱,以后还可能是更多的爱。。。可以成长,不再愤怒。
驯悍记不用被拔高到男女平等,男性破坏女性人格完整的程度,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个例。从一个推不出无穷大,这是数学上大家都知道的。女主角曾经的暴躁是由于家庭阴影造成的内心空洞,之后被爱,开始回复理智。从开始的不懂事,得到教训,到后来成长了。谈不上什么独立人格被磨灭。一位妻子的体谅和服从,也推不出所有那个年代的妻子都义务性地活该体谅和服从。
丈夫如果以为自己挣了钱,就忽视了妻子照顾家庭,养育儿女的辛劳,自然会被甩或者被毒死。妻子拿丈夫当爸爸,白吃白喝发泄情绪,也自然会被愤怒的丈夫恶整。这是人之常情。
现在的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了。女性也要不顾风雨地出去挣食,夫妻之间开始彼此体谅。我有点想起小女孩觉得爸爸不懂温柔,只顾工作,等大了就开始懂得爸爸真TMD的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