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扒扒邓文迪(1):顶级捞女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
日期:2020-01-31 11:30:30 作者:颜辞 来源:颜辞 阅读:

扒扒邓文迪(1):顶级捞女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

  后台回复歌单

  一个颜辞歌单

  

  2019年,我一共读了107本书,每个月都有写书单,但也仅仅只写了书单,有很多书,我都没有细细的评写,深觉遗憾。2020年,除了每月书单以外,我会增加书评系列

  这段时间我几乎看了市面上所有写邓文迪的书,《我只用心自己:邓文迪的四十年人生念》、《谜一样女人:邓文迪传》、《邓文迪:女人趁早要明白》……

  虽然这些书,我都不满意不够详尽,而且主要也都是为了肯定邓文迪,所以也不太客观,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个富有争议的女人,有更多了解

  说起邓文迪,人们最常聊到的少不了这是一个顶级捞女,这是一个凭着爬男人们的床而上位的女人。

  如果是在10年前,我也会就此浅薄解读她。10年后的今天,我越来越了解人性,知道人是立体的多面的,我已学会暂停对所有人的粗暴评价

  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恐怕还得往回看,看一看这个人从哪里出发,以前都经历过什么。

  1968年12月,嫁入豪门之前的邓文迪,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重男轻女家庭

  邓父是东莞人,邓母是济南人,邓文迪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父母非常希望第三胎是个男孩,所以给明明是女孩的邓文迪,取名为邓文革这样一个偏男性化的名字。直到邓文迪读大学,才改了名。

  邓文迪还有一个弟弟,那是父母最喜爱小儿子

  他们一家后来搬到了徐州,邓文迪就是在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虽然在日后,邓文迪多次向外界媒体提及她幼时贫穷,说她很少吃肉,家里没冰箱电视,但其实她的家境在当时也谈不上太差。

  不要用现在的社会环境衡量70年代中国。那时,家里没有冰箱和电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邓文迪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父亲还曾任徐州机械厂长。他们一家在徐州的旧居也曝光了,一家六口挤在五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的确是蜗居,但那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城市里的老百姓,基本都是这样生活的,更何况她的父母把其中三个孩子都供上了大学。

  这已经是非重视教育的家庭,才会换来的结果了。

  所以,我认为资源匮乏,并非是邓文迪性格中的“好胜“和“控制欲”的主要来源。她身上一直有种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用力感,我想那和原生家庭的氛围有着密不可分关联

  尽管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又从农村到了城市,想法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但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女性刻板印象也根深蒂固,他们觉得女孩的脑子不如男孩聪明,以至于父母对女儿管教,总是比更多。

  也许,父母并不认为这是歧视偏心,但对于年幼女孩子来说,她感受到的就是不平等。

  否则,不知该如何解释父母让女儿除了要会做家务带弟弟,要功课拿第一以外,每天还要背《唐诗三百首》,背不出来就不准吃饭,可儿子却可以“幸免于难”。

  这应该是邓文迪始终耿耿于怀地方

  当她后来自己做了妈妈,也被称为虎妈时,她向记者谈起父母对她的高要求,考90分都会被骂,因为爸爸的要求是第一名,爸爸还要求她提前在寒暑假学完下学期教科书,这是中国人所谓“笨鸟先飞”的标准做法

  就算邓文迪已非常努力勤奋了,但父母依然不看好她,说一个孩子“笨”,不知该叫“客观评价”还是叫“信心打压”,总之,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要么变得越发气馁自卑,要么变得更叛逆和自强。

  邓文迪选择了后者。

  生育以后的邓文迪说希望自己给孩子的是tough love,严格的爱。如果孩子们考了90分,她一定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

  由此可见,父母对邓文迪在童年时期的管教方式,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她一边逃不开,一边又在拼命抗争。这种逃不开又拼命抗争的人物特性,不是今天的邓文迪才显现出来的,她从小到大都表现得十分坚强

  姐姐说邓文迪是姐弟几个当中最泼辣的,不服输不妥协,浑身男儿气概

  父亲在邓文迪15岁读高二时,被调回广州面条工作全家人因此都跟着到了广州,唯独邓文迪被“留”了下来,并且日子过得很艰苦年纪轻轻就要学会独立生活了。

  很多传记作者把此段经历,视作邓文迪是这个家庭当中,最不受疼爱的孩子的证据,我认为并不够客观。

  没有把邓文迪一并带走,也没有留下大人照顾她,主要是因为在1983年的中国,这样做是有相当难度的。一是邓文迪正在读高二,还在徐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好办转学手续;二是邓文迪的大姐在父亲手下技术员,已经成家,二姐考上了大学还在读书,弟弟年幼,还需要母亲的照顾,父亲是国企员工,对人事调动并没有太多话语权;三是邓文迪表现得也很懂事,让父母相信她已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当然,父母再有难处,也不能否认邓文迪那段时间过得清苦孤独。没有依靠少女,变得更要强了。

  除了家庭氛围,邓文迪的争强好胜,和她长期练排球,也有一定关系

  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出门训练,练到早上7点。下午放学以后,还要接受密集训练,邓文迪很快就成为前排扣杀进攻主力分手

  后来,因为学业不易兼顾,身边所有人都在劝她放弃排球,把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但邓文迪很想向人证明,她可以做到熊掌兼得,所以她坚持不放弃,读书更加用功,把落后成绩又再一次提高班级上游水平,最终顺利的考入广州医学院

  考医学院,并不是邓文迪的主动选择,她曾说过当初她选择学医,是因为两个姐姐都当了工程师,她不愿意复制这种模式,邓父不可能给她更多选择,所以只能选医学院了。

  在那个年代,人们心中最理想职业就是工程师和医生,前者代表工厂中的精英分子技术骨干,后者可以凭借所能照顾家人。

  但长期的独立生活,让邓文迪变得更有主见,对生活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所以,短暂的听从父母安排并不能困住她,当大学同学在畅谈理想时说,想拥有自己的房子,渴望在本地企业谋一个职位时,邓文迪却说:“我要去美国。”

  那一年是1985年,在所有人眼中,“这个想法大概超前了10年”,别人都觉得她疯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邓文迪的想是去美国,或许是广州比徐州繁华得多,由此打开了她欲望野心大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吧,但我确实佩服她的超强执行力,和果决凛冽

  目标明确清晰魄力勇气兼具,光是这两个特质,已经可以把周围的人远远甩在身后。

  在父母不赞成的情况下,在英文基础很差的情况下,邓文迪扛住了压力,并竭尽所能的扫清语言障碍。接下来是学校问题学费问题,都是邓文迪要先想办法才能实现的。

  当她豪言壮语的对邓父说:“出国的学费我会自己挣的,不会用您和妈妈的一分钱”,邓文迪已经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她的英文辅导老师,也是她后来的第一任丈夫切利,愿意成为她在美国求学的赞助人。

  1988年,邓文迪在广州医学院还没毕业,她已经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她意识到自己可以去美国时,她果断退学,同学们都不理解这个冒险的举动,难道当一个护士或医生不好吗?会很稳定啊,为什么要这样草率的去一个陌生国家呢?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

  太多中国女孩的两大魔咒:1、父母不让2、自己不敢,在邓文迪身上是面对父母不让,她敢。她用浑身孤胆向父母证明,他们错了。

  我法准确窥探到邓文迪的内心世界,但她确实成功了。

  当她去了美国,和她父亲通话告知她在美国的情况时,父亲非常满意,还去拜访了邓文迪曾经的老师,特意自豪地提到了邓文迪在美国的充实生活。老师说,那天,邓父很高兴,满脸都是笑容

  邓文迪的进取,通通得到了正反馈,她的父母为她骄傲,这也是她坚信自己的方向正确的基底。

  包括后来邓文迪嫁给默多克不久,她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父母安排移民,给他们超级豪华的生活,住豪宅奢侈品,用一种近乎炫耀的方式来孝敬父母。根据西方媒体报道,邓文迪的父母一直住在纽约,他们根本搞不懂美国政府为什么会接受两个70岁、连英语都不怎么会说的老人

  因为邓文迪喜欢纽约,她希望父母能够陪着自己享受现在的上流生活,所以,以邓文迪的身份,要安排直系亲属到美国来定居,那是她分分钟能办到的事情。

  我发现哪怕邓文迪活得再进取再野心勃勃,她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影响,她还是在向外证明价值,还是在向内寻求弥补。这恐怕是很多缺爱的小孩难以摆脱的宿命

  我谈邓文迪的原生家庭,并不是想说她的今天完全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毕竟同父同母的两个姐姐,都和她的要强不一样,也并非所有出身重男轻女、贫寒之家的女性,都长成了和邓文迪一样的性格。

  这就是我在这个层面更喜欢也更接受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原因。

  性格、认知、爱好、经历会综合作用一个人的行为,而并非完全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说白了,就是龙生九子子不同

  鉴于文字篇幅,我对邓文迪的解读还在继续……下一篇,我会重点写写这个女人是如何拿男人当跳板的,以及她的长短板在哪里?

  实录话题征集

  为了能给大家带去更多有趣的,观点新鲜的,可以看到百态人生的文章,颜辞要开个实录新栏目

  今天征集的实录话题:成年后和父母同居是什么感受?

  可以是你本人的,也可以是你亲朋好友伴侣的,入选的小伙伴,颜辞都有稿费相赠。联系快给颜辞来信吧~

  再读两篇

  佟丽娅再次被曝离婚陈思诚,你这个“疯子

  出轨证明性魅力?大家来看我未婚夫说辞,这男人能嫁吗?

  *作者:颜辞丨专攻两性情感小仙女。放心我不会帮你说话,我只会帮你过得更好。愿和你不拧巴勇敢天涯微博:@颜酱酱儿,公众号:颜辞()。新书你的人生,还有10001种可能》正在热售中。

  *配乐:王嘉尔| 《爱》

  长按关注谢谢转发

  坏日子会过去,而你会留下来

  如果你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扒扒邓文迪(1):顶级捞女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