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 | 杨枪枪
小良是我二姨的小儿子,作为心血管内科在读博士,他除了是家族中的护心大神,更是日夜忙碌在一线的“心脏抢救者”。
可是,每当大家心疼他太劳累时,他总是笑着说:还好还好,我觉得能治病救人蛮开心的。
忽然就发现,我的表弟表妹们,正好呈现了两种快乐:消费型快乐与创造型快乐。
我想,他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想要的样子,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快乐之源。
01.
谈到演员的瓶颈期时,胡歌说:《琅琊榜》、《伪装者》带给我的更多是消费型快乐,鲜花、掌声、商业价值,我很早就已经经历过这些了。
目前他想要的,是创造型快乐。“如果要继续做演员,至少我不能重复。”
消费型快乐,比如购物,追剧,玩游戏……付出时间和金钱就好,门槛不高,又可快速获得,只是这样的快乐缺乏生命力,也因此,想要再感受快乐,只能加大消费的强度或数量。
创造型快乐,比如写作、运动、烹调……与消费型快乐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需要投入精力,心思和脑力劳动,还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因此,追求创造型快乐的过程,其实也是身心成长的过程,所以很明显,它倾向在精神层面。
区分这两种快乐,是为了做出取舍吗?并不。
就像胡歌,是享受了消费型快乐,才知道创造型快乐的价值,这两者并没有绝对界限,更不对立矛盾。
02.
工作轻松收入不少,嫁的老公也收入颇丰,小冉原本过得相当安稳甚至优渥。
只是,那时的小冉,对这一切,并不觉得有多满足。我一直记得有一天,她站在街头,看着树叶飘飞的街道,对我说:我感觉我的人生就像这条路,一眼就看得到头。
我当时认定,她这是为赋新辞强说愁,矫情。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她:好好珍惜吧,你现在过的是多少人梦想的日子。
可小冉像青春期的少女,难以安抚。她说,她想离开这里,改变这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想了好久好久了。
房价比起之前高出数倍,大房子是不可能的了;更可叹的是,收入比原来还差一些。
足足三年后,小冉的生活才渐渐重归稳定。
她说:耗尽所有激情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谓的改变现状,不过是将我好好的生活打散,然后又整理回原样的过程,这真的很浪费,而且我过得更不快乐了,我真后悔。
改变了生活但更不快乐,我想很大程度是因为小冉始终没弄清楚,她的快乐源其实在“消费”: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可以随时旅游和购物。
也许,她之前的生活里确实需要“兑入”一些创造型快乐的因子来增添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创造型快乐是她的真正追求,因此,当要牺牲原来的优越生活时,她的快乐指数就变成了负数。
03.
最近有部电影《伯纳黛特你去了哪》,通过15岁小姑娘Bee之口,讲述了她妈妈伯纳黛特的故事。
伯纳黛特的老公是微软高级工程师,女儿聪明又懂事,还是学霸,可是伯纳黛特不但不快乐,还焦虑又封闭,拒绝与人交往。
事实上,伯纳黛特曾是一名极具天赋的建筑师,20多岁就摘得最高建筑荣誉,因此活力四射甚至野心勃勃。
打倒她的是一次商业报复,备受羞辱的她退出建筑圈,将心思用在孩子上,却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焦虑不堪却又不肯承认。
因为无法直面内心的羞辱感,伯纳黛特从她原本的生活抽离,过上了生儿育女的“经典生活”,可这违背她本心,越完美,她越窒息。
这其实也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在大城市的,羡慕小城市的慢节奏、生活气息,在小城市的,羡慕大城市的机会多、高收入。
每个人心里,似乎都藏着一个到不了的远方。
可是最终,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做,并没有变得快乐,只是在逃避困苦。
一直记得前些年,一封特别火过的辞职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据报道,这位姑娘辞职后,果真去看了世界,也和我们许许多人一样,遇见爱的人,结了婚,有了家,生了孩子。
如今,她在某一个城市,开起了客栈,重归安稳。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像她一样,出走一圈去找自己内心的归宿。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快乐。
天天忙工作的,休息时,去享受日光浴、泡一泡温泉,找到一点生活感;慢生活的人,不妨偶尔找点小目标拼一次,考一个证书,攻克一个项目。
偶尔一点的改变,足以调剂生活。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我有一位朋友是肿瘤科医生,从业多年,见过太多病人走向生命的终点。她说:“其实人生,不管你怎么过,都会有遗憾,但我们可以让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
在这新一年开启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可以怎么让自己快乐?
要知道,无论你是谁,不管你在哪,不必管你在以什么方式谋生,重要的是,这一生,你可以拥有你自己,你也可以拥有你的快乐。
因为你值得啊!
——end——
作者:夏一丹
一个真诚细腻的人,一个尽职尽责且自律的心理咨询师,一个追求质感的写作者;研究情绪、个人成长和关系;微信公众号:亲爱笔记
插图 | 电影《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点“在看”,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