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是桂子,但》影评100字
日期:2020-01-15 22: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是桂子,但》影评100字

  《我是桂子,但》是一部由园子温执导,鈴木桂子 / 内田荣一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桂子,但》影评(一):“我们我们的生命而死”

  世上只有两种艺术事件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

  时间是现代艺术的神明

  事实上我们的时间始终被叙事干扰,没有人能不被卷入某种叙事。漂浮在无数事件的逗号句号边,直到死去,这仿佛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并不是没有出逃的人,疯人船上比比皆是。他们想要,或许只是偶尔想要从事件解脱出来,他们想看见时间。

  我来这世间一趟,我要见过神明——这就是桂子。

  那些努力想要直视神明的人,他们的时间和其他人流逝得不一样。桂子穿着裙子数数,一直走到雪地里去的时候注意到了吗?

  《我是桂子,但》影评(二):“桂子ですけど”

  “桂子ですけど”(“(我)是桂子但”)看这句迷人咒语名字主语缺席的情况下,像时空一样先验地捕获住主体,随后以急速的转折宣告陈述主体对陈述的亏欠,没有逗号,没有给人喘口气空间。仿佛她在陈述这句话的时候,就被挖空了,进入债务状态句子后面也不存在省略号,她永恒地被困于被这句法限定的时空当中。

  这片名容易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的“I was born,but…”,估计年轻的园导就是故意和小津前辈作对的,他想说把这句话拿回到日语的话,哪有主语,哪有停顿,哪有省略呢?

  这也是精神分析象征性阉割和对象a生成精妙例子:“我是桂子”,但“但”揭示出了一个创伤性的缺口,使“我是桂子”这个事件总是不能完满,再怎么填补也总是会出现新的空缺,就像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我也总是追不上我的名字。

  莲实重彦说英语和法语的语法制造了一种主体与客体、他者尖锐对立的紧张气氛,但这种语法在日语里或许就不存在。像这句子里没有西方人说的主谓宾,没有我也没有他,只有与名字若即若离的存在反复地经历着穿行和碰壁,也许可以说这是不需要枷锁的囚禁,或者是断掉结局寓言

  一般句后接けど表示的是话里面有某种“难言之隐”,要向对方撒一下娇:我不好意思,但你应该懂的,请体谅我吧。放在这里,却是空洞的创伤,它并没有任何预设好的言下之意:我是桂子,仅仅因为这个事实,就莫名其妙难受别扭,尽管这不可能理解,但我依然希望得到体谅...

  “我是...但”的句式隐藏在园子温以后的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如“我是光子!我是光子!我是光子!”(《真实魔鬼游戏》),“今天开始,我是纪子”(《纪子的餐桌》)“我有我的人生”(《自杀循环》),当然,也别掉他的第一部电影,就叫《园子温就是我》。

  《我是桂子,但》影评(三):如何寻找活着存在感

  看园子温近几年的电影,第一感受就是血腥、暴力与性,这家伙拍的电影怎会如此变态,如此重口味,但是看着又让人欲罢不能

  看这部电影是他早期的作品,虽然风格与现在迥异,但似乎拍摄关涉的一些主题都没有变化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在思考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回答,如同现在的电影,虽然血腥、暴力,充满了视觉震撼画面冲击眼球,但为何电影的主人公会有如此出格举动,自己是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在存活以及生存。

  在室内,一个主演,红色房间黄色家具纯净色彩,室外白色大雪,没有了细节,造就了一个有些抽离社会而存在的空间,私人的时间,这时间是桂子自己的,脱离了他人与社会的时空更便于思考,她在倒数

  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一秒,两秒,三秒,四秒,五秒,六秒,七秒,八秒……呼气,吸气,呼气,吸气……再过两小时五分五秒,就要迎来自己22岁的生日新闻每天都在发生,每日一报,这是自己生日前夕的纪录,桂子在纪录倒数的日子中寻找存在;桂子不是单独地活着,也是故去父亲女儿,遗骨就置于桌前,父亲所赠之物仍在,自己活在记忆里吗?如果他人亡故,自己在别人的记忆中是否会消失?

  片名的日语是《我是桂子,但》,但什么呢?桂子到底是谁?对自己身份追问一个人如何确认自己的存在?活在时间里,活在与他人的记忆中?时间太快,抓不住一秒,转瞬即逝,来不及思索。每一次听桂子从1数到60,声音刚落,下一个分钟又开始了,我们能活两万多天,十二万多秒,当说概数时,都会觉得遥不可及,可当一秒一秒的度过时,即是如梭飞逝。在时间里确认自己的存在即是确认自己走向终点——死亡,父亲会死,桂子正在走向终点的过程,迎来22岁的生日,人生也走过一段路程,向死而生是每一个人都脱离不了的宿命,但活着的时间还有,当身边的关系都不存在时,一个人要如何确认自己的存在,看似无尽的时间这时又变得紧迫起来。

  影片结尾也很有意思,在一小时一分一秒结束,全部都是一,下一秒,下一分钟,下一小时从这里开始,时间不停,跟随桂子的追问也在电影的时间里戛然而止,戏外,我们到底如何确认自己的存在?追问不会停止。

  的确,这部电影十分具有实验性。园子温的电影看透极端人性,这一部是冷静的思考,不再血脉喷张,但思想依旧深刻,极好。

  《我是桂子,但》影评(四):1、2、3、4、5、6、7、8、9、10……

  最近闲着在又想到了这部片,搬一个几年前写的观后感吧。

  ---------------------

  你数过数吗

  我数过

  所以我是理解桂子的,从开场四分多钟的固定镜头,从桂子玻璃球一样不带感情眼珠,随着时间慢慢融化,融化在眼眶里,闭眼,睁眼,闭眼,睁眼,闭眼,然后流到脸颊上来的时候,我完全理解这部电影了,尽管影片开始五分钟还没到。

  「さようなら、こんにちは、さようなら、こんにちは、十秒経過。さようなら、こんにちは、さようなら、こんにちは、二十秒経過。お早う、お休み、お早う、お休み、お早う、三十秒経過。」

  开场和结尾重复的这几句,和几乎整部电影中桂子都在哼唱的「1、2、3、4、5、6、7……60、1、2、3……」。看着时钟秒针绕过一个又一个圆周时,出门倒垃圾蹦跳着晃荡垃圾袋时,在地里一步一步行走时,1、2、3、4、5、6、7、8、9、10……60、1、2、3、4、5、6、7、8、9、10……,桂子自得其乐自得时间带来的无上体验

  「这个是父亲的骨头,这个是父亲的手表,这个是父亲的香烟,这个是父亲的打火机,这个是父亲的钢笔,这个是父亲的信件……」一样一样摆放整齐,笔直,划一。大红的墙壁地板窗户明黄收音机电视台灯桌子椅子,还有桂子,绿色的桂子,白色的桂子,玫红色的桂子,颜色混杂的KEIKO'S NEWS TODAY的桂子。日复一日的桂子,沉迷在时间里的桂子。

  也许桂子本身就代表了时间,如果她所做的一切都体现着时间的无作为,桂子是时间的信徒同时也是时间的祭司

  这是一部关于桂子的影片,关于桂子的时间的影片,关于时间的影片。私は桂子ですけど一开场,桂子告诉我们这部电影有多长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现在又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对了,还有三个礼拜,就是桂子的生日了,于是我们开始倒数,MONDAY、TUESDAY、WEDNESDAY……一礼拜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

  有评论说,如果非要找优点的话就是配色不错。这跟导演园子温是安迪·沃霍粉有关系,可尽管色彩浓郁,却并不波普,整个色调都更偏日系,也不像蜷川实花的作品那样浓烈的呛人,而是给一切景象都打上了时间的阴影的粉,如同片中那间兀自绽放色彩的桂子的房间,它明亮,可它有更多阴暗地方——窗户是经常关着的,于是透过来的阳光也是稀薄的没有温度,被刷上灿烂黄色下的家具和人之间也是疏离的,甚至互斥。再多看几眼,容易让人联想到梵高在阿尔的黄色小屋,那幅画同样被赋予明亮的希望,却忘了还有阴影这种东西的存在最终以牺牲一只血肉模糊耳朵来代替。所以桂子不和任何谁亲近,桂子只会细数时间,倒计着自己的生日。而在这里,时间没有丰盈感,不会有充实的度过每一天的真实错觉,这里,时间细散在每一刻的缄默与位移里,无迟缓,无快进,打点计时器一样单调地记下每一个桂子,平庸却至上。

  不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像未来派一样,趁你无思考时,将你的过去与未来的一切运动刻画,在你脸上,在你身体上,由此组成时间。

  没有意义吗,需要有意义吗,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又传来了桂子淡淡的喃喃的声音,1、2、3、4、5、6、7、8、9、……

  《我是桂子,但》影评(五):桂子,生日快乐——空虚寂寞冷才是人生的常态

  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夏雨》里的主人公欧里斯托在还不识字时上了书,看着书里面的字他想象着它们所代表的的含义:从第一个字开始想象,然后紧接着想象下一个与之前相配的字,如此他看完了一本书,小说里说他真的看懂了,我了,没有必要破坏一个想象的世界

  在看这本书时下载到了日本导演园子温实验时期的电影《我是桂子,但》,没有找到字幕,受欧里斯托的启发就想反正这是实验性的作品,可能有点先锋做派影像本身的意义也许大于对白的意义,所以也就裸看了。

  电影片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导演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我毕业了,但》,名字听来就给人意犹未尽感觉。与后两部电影不同的是,《我是桂子,但》片名之中没有提到事件,人们可能什么也猜不到,而小津的包含了事件——出生、毕业——于片名之中,观众在看之前就可以想象出一些故事来。电影也如片名一般,有“我——桂子”,但没有你期待看到的精彩故事,单调、无聊、空虚的生活重复在碎片化的影像里。

  我没有消极到认为园子温是完全正确的,但他至少部分的还原了一部分人的在某时某刻的态。桂子的生活是没有故事的,只是由一个个毫无意义的事件填充随着时钟滴答滴答声消逝的时间。她生活的空间是五颜六色的,但所有东西都是单色调的。

  阳光会照进桂子生活的房间里,桂子会长时间的站立或静坐在阳关照进的窗前,她也会做很多事情来消磨时间,例如自己扮新闻主播播报新闻、打扫房间。你无法为这些事情赋予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生活的意义”。桂子会说话,说了什么不清楚,于我而言也不重要了,因为她做的事已经预言了即使她说的话富有哲理且能给解读者作出更富生活积极意义的联想,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她的行为也只是证明了她只是在寻找一种活下去的填充时间的方式而已。

  头从一开始就给了桂子长时间的脸部特写,影片中间也有好几次长时间的时钟的特写,还有提示时间的字幕,时间与人的存在基本就可以概括掉这部一个小时的电影的全部了。人必须要做点什么去弥补时间与人并行的缝隙,不是因为它有意义,而是成为人之后必须要这么做。只有人可以理解空虚的心,也只有人懂得在打破这种空虚的时候给生活建构意义。

  所以意义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很私有,它不是无时无刻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找到了一种消磨时间或者生存的方法,偶尔我们幸运的找到了可以被人称之为有意义的生存理念并践行之,那是种幸福。不过,记住,只是偶尔。空虚寂寞冷才是人的常态。

  人要工作、交谈、应酬、发呆、沉思、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要做很多很多事情,最主要不是因为它们能为我们开启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当然会有这方面主观期望,那也是我们通常谈论的行为意义的所在),而是我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给自己建构了这样的存在方式。我们适应甚至是喜欢上了这样的存在方式。只是偶尔的沉思反省会让自己陷入空虚寂寞、虚无厌世的泥沼,就如加缪所言“发现生活的荒谬”,人的伟大也就是在与这荒谬的一生斗争的过程之中显现

  我看到一位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的说明,他(她)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桂子告诉观众自己的生日快到了,整部片的事件都发生在她倒数生日来临的时间中,“1、2、3、4、5、6、7、8、9、10…………我马上就22岁了,我已经活了21年了,……恭喜,我终于22了,本片还有10s结束,10、9、8”。影片临近结尾时桂子穿着红衣在雪地一蹦一跳的场景被拍的很长很长,如果整部影片我没听懂的语言真的只是说了这些,桂子就真的太萌了,在我眼里,她的生活一点不空虚寂寞了,所有都变得很美,因为她是桂子的。

  最后还得说下,告诉别人我看了这样一部无聊至极的电影,我是有多空虚寂寞冷啊。生命的时间就这样被无意义的消耗了。

  索性再消耗一点吧,费点指力敲键盘:“桂子,生日快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是桂子,但》影评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