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930个字
阅读时间2分钟
最近社长发现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萌宠餐厅热,过去的猫咖、狗咖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无论是微博还是点评软件中,都有不少人抱着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萌宠打卡拍照,称宠物很乖,一点异味都没有,消费体验超级棒。
但实际上,每一个打卡这类餐厅的人,都在助长着一条灰色利益链的运转。
猫咖狗咖过时了
异宠才是新潮流
还记得几年前,猫咖是最时髦的打卡圣地,社长不少朋友都喜欢跑去猫咖撸猫。
但是随着这类咖啡厅越来越多,仅靠猫主子显然不能吸引更多人消费,甚至不少猫咖关门大吉,人去楼空的同时,只留下一群无家可归的猫主子等待着救助。
狗咖随后兴起,比起高冷的猫,性格更讨喜的狗一度占领了宠物经济的顶层。
但是狗咖的入门门槛不高,不少人随之效仿,狗咖很快也成为宠物经济中昙花一现的代表。
如今,要说宠物经济中谁才是头把交椅,那莫过于如小浣熊、土拨鼠、蜜袋鼯这类宠物。
一般家庭饲养得不多,但是长得又都挺可爱,很快后来者居上,一举超越猫咖、狗咖,成为宠物经济类中的王者。
根据社长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主打轻食的异宠餐厅、咖啡厅,也有主打亲子互动的迷你动物园,小浣熊、土拨鼠、甚至包括国家保护动物小熊猫,都是这类异宠经济中负责招揽客人的主力成员。
生存状况令人忧
从各类打卡repo中,接触过这类异宠经济的人都表示,小动物们生活得很好,很干净,而且特别亲人。
殊不知,这类异宠与已经驯化的了猫狗不同,所谓“很好”、“很干净”只是以我们饲养宠物的眼光作为评判标准。
作为野生动物而言,被关在笼子里,要忍受着餐厅的音乐声、人们的谈话声等环境噪音,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另外这类异宠在野外的活动范围极大,但是咖啡厅或者餐厅哪有那么大的空间供他们施展,能有个十几平米左右的活动区就不错了。
其他如树木、河流等丰容设施,在小小的餐厅中更没法做到。想想看,要是把你关在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每天供人参观,你会不会发疯?
这还不算什么,不少异宠餐厅把这些小动物弄来,只是为了当做揽客的活招牌而已,对于这类小动物该如何科学饲养了解并不多;
社长甚至看到过某网红餐厅中,羊驼在用餐区走来走去,时不时地伸头去啃一口客人盘中的沙拉,那些蔬菜上可是涂满了沙拉酱的,羊驼能否消化,这些餐厅的经营者们想必没那么在乎。
至于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会定期为动物们检查身体,这些异宠经济的经营者却做不到。
不舍得花钱是一方面,就算是舍得花钱也少有具备相应资质的兽医驻店,为这些小动物们提供全面的健康检查。
近距离接触小浣熊
小动物们本身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也很有可能影响到与萌宠亲密接触的人们。
不少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一起来这类餐厅,作为一项可以全家参与的亲子活动。
但是这类小动物本身并没有被驯化,还保留着野性,指甲尖利很有可能划伤小孩,这就留下了潜在传播病毒的风险。
不仅如此,也有的店家为了表示自己家的异宠们驯化成功,鼓励客人在没有任何消毒、隔离措施的情况下与小动物亲密接触。
要知道,小动物们对人身上的味道,比如香水之类的会有应激性反应,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鼠疫,其病毒携带对象之一就是土拨鼠。
虽然土拨鼠感染病毒后会迅速发病死亡,但是作为野生动物而言,它身上携带的病毒可不止这一种。
带血的萌宠生意
沦为玩物的它们
有需求就会有生意,这类本不该出现在宠物市场上的异宠们,因为需求而催生了一条带血的产业链。
社长说过,这类小动物不像猫狗一样,经过了驯化,成为人类家庭中的一份子。
这类异宠的来源本身就是灰色的,比如某网红咖啡厅中,居然出现了国家保护动物小熊猫来揽客,店家通过将自己的经营主体替换为博物馆,来模糊相关部门的视线蒙混过关。
饲养小浣熊的店家,对外均称自己的小浣熊是从正规渠道而来。但实际上饲养小浣熊是需要许可证的,每每谈及这些店家就会闪烁其词。
至于猫咖狗咖的没落,则是如今风靡一时的异宠经济的前车之鉴。未来一旦人们有了更好的消遣方式,不再关顾这些异宠餐厅后,这些异宠又要何去何从便成了新的问题。
红红火火的异宠经济背后,是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野生动物的流离失所,以及时刻悬在头上的法律之剑。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动物回归到原本的生活,不再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而被迫坐台接客呢?
— The End —
好文推荐:
26岁漫画家猝死:拿命熬夜,真的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