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总是会被各种讯息充斥包裹着,人们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细腻和敏感,也许是一个表情、一个拥抱、一句回复,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有时候,会感觉这个世界很小,小到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
有时候,又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大,大到3000微信好友却找不到一个想要聊天的人。
聊的不仅是生活,更是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才会更加长久,换言之,就是两个人聊得来。
正如《秒速五厘米》里的一句话:也许我们互相发了1000条信息,但是我们的心却没有拉近1厘米。
可还没到见面那一步,单是从微信聊天,唐唐就觉得对方根本不是自己要找的人,因为两个人根本聊不到一块去。
唐唐说自己喜欢旅行,喜欢去看不同的风景,而对方却说旅行太浪费钱,看风景不如看电视。
唐唐说自己喜欢看书和写作,而对方却说唐唐是不是拒绝跟外界世界交流,活得太自闭孤独。
唐唐眼中的浪漫,成了对方口中的矫情,她的每一句主动聊天,都被对方堵得死死的。
这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我说大海很美,你却说它淹死过很多人吧。也是在看过他之后,唐唐才彻底明白“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真正含义。
两个三观不合的人根本不可能聊得来,没有共通的空间,没有相互吸引的磁场,两个人就像错位的齿轮,把握不住聊天节奏,只会耗费心力,最终分道扬镳。
前阵子,室友给我发来消息说,想来南京玩几天,问我有没有空一起吃饭。大学时候我俩关系不错,便回复说,等你来了,我请客。
见面很愉快,但无奈我工作繁忙,只能请一天假陪他玩儿,分开的时候我嘱咐他,有什么事就微信找我,能帮忙的我都会帮。
但没想到,我这个室友几乎每条微信消息都是语音,而且大都是50多秒,一条一条点开听真的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一会儿赞叹南京的天气真好,一会儿又询问去南京大学坐几号线,我的手机不停地被他的消息轰炸。
有时候我在开会,不方便回复,他还会不停地询问我怎么不回复啊,说他很着急,麻烦我赶紧回复。无奈之下,我还会跑出去听完他的语音之后,再接着开会。
连续三天,我神经一直都处于紧绷状态,等他离开南京,我才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大概,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一个喜欢疯狂发语音的人,经常是一条语音消息还没听完,对方就噌噌噌又发来三四条。
聊天是两个人的角色互换,如果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分场合乱发语音,说到底就是不够尊重和体谅对方。
钱钟书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在我看来,这些人渴望摆脱现状无非是心生另外的诉求,特别是夫妻之间的理解与倾听。
陆先生从事销售,经常加班和出差,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只能通过微信向他传达自己每日的生活。
ldquo;老公,我最近心情不大好,晚上散步时跟楼下吵了一架……”
没等妻子说完,陆先生就回复了一大段文字,大概意思就是怪妻子不懂得与人打交道,把自己在工作中学到的那一套为人处世的经验,一股脑地浇在妻子头上。
渐渐地,妻子不再回复,陆先生却越说越起劲,可能是工作压力也可能是职业病,完全不顾妻子的感受,饶有趣味地开始讲大道理。
然而,在感情和婚姻里,女人从来不会在意一件事的对与错,她们更关心的是这件事发生时男人的态度和选择。
像陆先生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上来就是满嘴大道理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无奈,甚至气愤。
其实,女人想要的并不多,她只是希望那个她珍视的男人能够支持她理解她,不管发生什么都能站在自己这一边罢了。
女人找男人发牢骚的时候,最讨厌对方讲道理了。
更多时候,她是渴望得到你的爱、你的支持、你的理解,她不需要那些冷冰冰的道理让燥热的情绪降温。
她需要的是你一个坚定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语气,让她知道这个世界有你在聆听她的心声,这就足够了。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你说话的方式决定了你对自己的定位,以及你在别人眼里的形象”。
当一个人想找你倾诉衷肠之时,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那么看着你自以为“孜孜不倦”的回复,对方可能根本就不想再跟你聊天了。
希望你能够明白,我之所以想要跟你聊天,不是为了听你讲大道理,又或者配合你的套路,不过是因为我信任你、愿意爱你、期望能从你那里得到无法在其他地方获取的回响。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一见如故和无话不谈,不过是两个孤独的个体渴望拥抱取暖。
在这个浮躁嘈杂的世界,寻找一个聊得来的人,愿意试着去理解你的三观,去体会你的处境,去聆听你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