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翅雀》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19-12-31 22: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翅雀》经典影评1000字

  《金翅雀》是一部由约翰·克劳利执导,安塞尔·艾尔高特 / 妮可·基德曼 / 莎拉·保罗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翅雀》影评(一):金

  怜爱安哥卑微发言:“电影院里一百个人,99个都不喜欢金翅雀,还有一个喜欢金翅雀的是我妈。” 服道化其实很精美场景设置也很赞,纽约的精致阴翳空旷寂寞的拉斯维加斯都描绘得很到位,如果能多一点场景和人物心理变化的相互映衬可能会更好。 soundtrack也很赞,Boreo第一次见面的bgm竟然是新秩序的your silent face,我又获得双重快乐了。 之前看过路透就觉得安哥的造型好看到飞起,果然每一个造型都戳爆我审美特别是两套西装造型,身材好到爆炸。芬哥演得太好了,气场炸裂,据看过原作朋友说芬哥就是Boris本s了。

  《金翅雀》影评(二):Boreo is rio!!

  电影三星,一星给美颜盛世的安哥芬哥和boreo的绝美爱情。

  节奏前松后紧,情节太散,没看过原作看到最后才知道电影到底想讲什么。因为做好心理预设,所以看完觉得没有想象中的无聊

  怜爱安哥卑微发言:“电影院里一百个人,99个都不喜欢金翅雀,还有一个喜欢金翅雀的是我妈。”

  服道化其实很精美,场景设置也很赞,纽约的精致阴翳和空旷寂寞的拉斯维加斯都描绘得很到位,如果能多一点场景和人物心理变化的相互映衬可能会更好。

  oundtrack也很赞,Boreo第一次见面的bgm竟然是新秩序的your silent face,我又获得双重快乐了。

  之前看过路透就觉得安哥的造型好看到飞起,果然每一个造型都戳爆我审美,特别是两套西装造型,身材好到爆炸。芬哥演得太好了,气场炸裂,据看过原作的朋友说芬哥就是Boris本s了。

  最后,Boreo真的很好磕!Feed me more Boreo!!

  金翅雀中英版都已下单,就让我康康书里的Boreo有多好磕(。

  《金翅雀》影评(三):不知道导演表达什么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如果电影好看的话,是不会觉得很长的,但我在看电影国产里,看了好几次还剩多久。本来以为重点关注一个经历博物馆恐怖爆炸事件男孩身上,结果发现博物馆里的那副《金翅雀》的画才是重点。结果导致了,本来最有看点的男孩,却成了画的的讲述者。而关于画的事情,又没有讲的那么深。其实男孩的经历,是一个很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点。本来有一个还算不错家庭,虽然爸爸不怎么样,但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但突然的恐怖袭击,让这个男孩失去了亲人同时靠谱父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男孩不得不求助社会,第一个求助的是同学家人。这是一家善良的人,尽可能的让男孩有家的归属感。第二个求助的是同样善良的Hobie,教了男孩很多东西相比之下男孩的父亲,做的那叫什么事,冒充孩子律师拿走孩子母亲留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男孩的小伙伴鲍里斯,鲍里斯虽然有很多不良习惯,但这都是因为父母关心和教育太少,但鲍里斯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对男孩也是很照顾。如果把关于那副画的地方再精简,电影会是一部很温暖的电影——《金翅雀》

  首发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金翅雀》影评(四):模糊

  期待很久的金翅雀电影终于看了

  ……很失望

  我很期待的拉斯维加斯那段戏减的差不多了,唉,那段游泳池的戏我真的很喜欢

  电影一出来,男主角选角让我……不太能接受(不就是接受不了)我看书时觉得西奥应该有点像父亲但又有母亲的精致,有些阴郁沉默,然后又有点书呆子样。

  同样皮帕选角……小时候演员倒是很贴切,但长大后的皮帕……没什么灵气

  凯西漂亮是漂亮……但我又觉得不是书中那种让人舒服美丽

  饰演鲍里斯的演员倒是让我很惊艳,虽然和书中给我的感觉一样,书中给我的感觉鲍里斯就是很坏孩子有点痞,不过这个演员……从一方面也很接近鲍里斯。

  妮可基德曼真的完美无可挑剔)她太适合这个角色了。

  整个电影……嗯……很仓促,很多都没拍,大致情节都拍了,但就是……觉得没有书里那个意思结局鲍里斯那番话我觉得蛮ooc的,而且也没什么深意,就很将就,一般般说不上好,说坏也说不上。

  而且鲍里斯和西奥的离别吻拍的也差那么些意思,没什么张力

  凯西跟前男友亲吻那段拍的也没张力。

  唉,没意思

  《金翅雀》影评(五):The Trapped Goldfinch

  期待了好久的安总新片,但是失望大于期望全片冗长且有点不知所云,近150分钟的时长所讲的内容明显可以压缩在100分钟左右,前半段Theo在收养家庭中的生活根本需要拍那么多,两位女主故事线也于剧情主线毫无帮助,不如改成男主+男配,既可以同时着重于友情爱情也不会产生不必要支线剧情。 片中的Theo其实是一个完全悲剧型人物,他的一生都被那副画所纠缠,从幼时成年,从亲情到友情到爱情,无论过去了多长的时间,《金翅雀》这幅画和母亲之死的阴霾依旧萦绕在他的心底久久不散。 画中的金翅雀被锁在斑驳的栏杆之内,就像画外的Theo被锁在艺术馆事故里一样,活下来但是被困住了,他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生命中都因为母亲的死而责怪自己,即使旁人无数次地告知他这并不是你的错也无济于事,他对母亲强烈思念全都转换成了自责,同时又因为外界中酗酒父亲的恶劣影响,将本就独自神伤的Theo凸显得更加单薄。 直到后来成年之后,Theo在表面上已经脱离了这种极度自责的情绪,可是实际上他依然被那副画代表的一切所包围着,每一次他冲进那个藏画的小隔间,拿出药片抱上被层层保护上的画,难以压抑的情绪释放而出,思念,自责,执着后悔珍惜痛苦... 当影片最后,Boris终于帮Theo找回真正的画之后,平静到来,Theo最后一次回到小时候的那间艺术馆,定格下了最美好记忆片尾之前,当Theo发现自己珍藏许久的画的真相的时候,其实此时的转折是精彩的,可惜最后编剧强行将这个压抑了两个多小时的剧情安排成HE,实在难以认同。 Ps. 最后提一下Finn所饰演的小时候的Boris这个角色,可能是由于《怪奇物语》的后遗症吧,是真的不太能接受这个抽烟喝酒的浪子角色设定,他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演这些啊!!!!

  《金翅雀》影评(六):金翅雀(The Goldfinch,2019)

  1、對於金翅雀(The Goldfinch,2019)這樣劇情線岔出而撩亂耳目的電影,最好先擱置關於這幅畫的象徵與作用,回歸主題:自我追尋。我會這樣去看:這是一則主人公亟欲擺脫原生家庭所給予的身分限制投入另一種身分與生活,導致自我迷失的故事。男主角在父親遠離及母親過世之後,迎來了一次投入一個資產高端家庭的機會,當警政單位與社工詢問他時,他選擇了投靠這個家庭。隨著劇情開展,我們看到他如何欣悅的期待寄宿家庭宣布領養,雖然隨後命運稍微捉弄了他一會兒,但是他又回來,作成了這個家庭的女婿。外在的發展如此,終究算是順遂如意,但內在的故事卻截然迥異,因為這種逃離首先讓他背叛了自己,同時也背叛了母親,於是在他的夢境中,我們發現他為愧疚所苦——母親自此未正眼見他。

  2、畫中的金翅雀被一條細鏈栓住,主人公與這幅貴重的畫之間也有一條無形的鎖鏈,而這幅畫作象徵了他所嚮往的一切物質生活、名聲、地位與發展。在沙漠裡的文學課,老師讀了一段文句:不管生活如何貧瘠,我也要熱愛我的生活。故事中的青年當時顯然也未能充分領會安貧樂道是怎麼回事。唯有當這名青年成長,斬斷鎖鏈,交出不屬於他的人生,不再占有(一如收藏古董),也不去複製他人的生命樣態(一如複製真品),不勉強偽裝或冒充(一如販賣贗品)時,將自己攤在陽光下還自己原貌幸福才會來到。

  3、多重的人物與跨越童年到成年的故事幅度,讓事體變得笨重。導演想試以剝洋蔥的方式揭開埋藏在深處的義理,配合一點托爾金的冒險風格與愛倫坡懸疑驚悚的手法來調味,可惜結果不盡人意呀!

  4、電影裡,故事主人公的生命中有兩聲轟然巨響,第一次在大都會博物館爆炸時,他獲得一次生命的轉機;第二次是撕開印有「希望(HOPE)」字樣的報紙,打開藏畫,卻發現被掉包,他內在的憧憬與奢想坍塌。這裡我還想提及小演員兩次被打耳光,第一次在嬉鬧間,朋友揍了他一拳,對於這一次的遊戲暴力他只是揉揉臉頰;第二次是偽善的父親給了他兩耳刮子,他臉頰揉也不揉,因為比皮肉更痛的是心碎

  《金翅雀》影评(七):记忆中的妈妈

  影评第474话《金翅雀》——记忆中的妈妈

  影片《金翅雀》于9月13日在美首映。

  本片根据美国作家唐娜·塔特的同名畅销小说拍摄

  唐娜·塔特因小说《金翅雀》获得了2014年的普利策小说奖。

  画作《金翅雀》由荷兰画家卡尔·法布里蒂乌斯于1654年创作

  他被公认是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最出色弟子

  但他在创作《金翅雀》不久后,就在一场军火库大爆炸中丧生。

  爆炸使得其几乎全部作品被毁,《金翅雀》是他仅存的画作之一。

  影片巧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爆炸,使得《金翅雀》画作在慌乱中落入男主手中。

  在陪妈妈看完她喜欢的《金翅雀》之后,男主与妈妈因爆炸而诀别

  《金翅雀》在男主心中俨然已成了他朝思暮想的妈妈。

  影片以第一人称(男主)叙事,以《金翅雀》的去向线索

  通过不断的闪回讲述了男主和《金翅雀》机缘离合

  原著情节更为跌宕。相比之下,本片节奏过慢,前半部分叙事过于冗长,而结尾又草草收场

  本片的IMDB评分刚刚过及格线。

  如果本片的前半部分能够得以适当浓缩

  会更加引人入胜

  祝大家周中愉快

  《金翅雀》影评(八):“Man is born free but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

《金翅雀》原画影片海报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就没有对影片抱有很高的期望。大概也因此觉得影片拍得很不错吧。

  所以这篇影评也不是什么值得认真看的东西,毕竟连原著都没读过。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讲述一个人如何从过去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寻找幸福的故事。《金翅雀》这幅画作就是主人公少年时代生活枷锁的意象。《金翅雀》原画中可以清楚地看见那只鸟是被锁链束缚着的。于此对应的是影片海报中的少年主人公赤裸上身跃身跳入泳池中的形象。像不像一只展翅的鸟?而且与画作中的鸟相同,海报中的少年在图中占据偏右的位置。至此,我觉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很清楚了……

  《金翅雀》这幅画对男主的禁锢是三重的。

  首先它代表男主与母亲仅存的联系。男主在袭击中丧母,一直沉浸在对那次事件的悲伤和自责中不能自拔。这幅画只因为母亲生前说很喜欢,男主在机缘之下得到它后便一直舍不得放下。没错,这幅画价值连城,但男主占有它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以至于他的基友把画掉包之后男主竟根本不曾发现。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费心去把报纸撕开去欣赏值钱名画,而仅仅满足在想念母亲时抱着那团被报纸层层包裹执念——哪怕那些报纸的包裹之下其实只是一本美国入籍考试备考材料

  其次它成为了男主成年之后光鲜生活之下的最大隐忧长大成人意味着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秘辛。而私藏名画无疑就是男主做过的最见不得人的事。少年时男主虽然先后丧母丧父,但不得不说还是受到了世界善意对待。长大成人工作体面,形象阳光帅气。除了仍然因丧母而暗自伤神嗑嗑药之外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好吧,其实是他以为他知道)在他租的储物间里藏着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的罪证,尤其是他还是个混古董圈的。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私藏本应属于博物馆,属于全人类文物。这件事如果被人知晓是无论如何没脸再混下去了。没人会听他的辩解。没人会理解他的丧母之痛。没人会接受他的任何说辞借口抚慰儿时丧母之痛的慰藉在长大成人后俨然成了索命符。

  最后它也承载了男主对爱情的执着(好吧这个有点牵强,我是为了凑个"三"才胡诌的)。男主真正钟情女子是那个同样在袭击中幸存的姑娘(我决定叫她女主,而男主要娶的那个姑娘似乎担当的是女二的角色)。正是那个姑娘的叔叔在临终之前嘱咐少年男主要收好那幅落满灰尘的画,才有了之后的故事。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要求男主收好艺术品应该是出于本能。他也不会想到这幅画以及自己作为信物的戒指会翻天覆地地改变男主的人生。更不会想到男主对自己侄女的情愫会因为由这幅画牵出的因缘而愈发浓烈。男主和女主一样,在袭击中失去了一切。他只有在女主身上才能找到真正的共情。少年丧母之痛,又岂是寻常人可以理解的(嗯,所以他后来跟同样年少丧母的俄国小基友玩得特别好)。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即便女主承认自己对男主的情感,也不能接受男主。正像她所说的,两个受了这样严重创伤的人在一起,要如何互相依靠呢?乍看下虽然残酷无情,但不无道理。男主还是时不时要嗑药才能缓解的人啊,要怎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同样脆弱的女主?

  就这样,一幅《金翅雀》寄托着,也绑架着,男主的亲情,事业,和爱情。一如画中之鸟,男主何尝不是一个被束缚的生命。无法摆脱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自责,对私藏名画这一行为的自责和恐惧,以及爱而不得的无奈。

  打破枷锁的过程也就是寻找新的亲情和爱情,并通过找寻失画而得到救赎的过程。幸运的是最终男主都找到了。德国的夺宝大战有惊无险,画虽然没有自己抢到手,但最终被警察拿到也算物归原主;跟未婚妻女二虽然没有谁离了谁就不能活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但也算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女二属于那种从小到大都快乐幸福,内心自信强大的大家闺秀,想必对有着创伤经历的男主来说,虽然达不到完全的共情和理解,也算是不错的精神依靠;更不用说未来的岳母(也就是过去的养母),果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虽然不比亲生母亲可以亲密无间,但同样热爱艺术,同样优雅从容。对于男主来说,夫复何求呢。

  影片整体还是很温馨的,算是拍得不错了。男主与父亲和继母同住、跟俄国基友撒狗粮的一段稍显冗长。但说真的,真要去删减那段情节保不齐会导致观众对后来的故事发展一头雾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留着吧

  《金翅雀》影评(九):进度条和剪辑没把普利策故事讲好

  单从电影角度考量,6分;鉴于蕴涵的澎湃情感,虽然没有很好的被电影发泄/表达出来,7分。

  我觉得导演是想把普利策拍成奥斯卡,票房惨败起码说明了观众不太喜欢这种剪辑,你把故事讲好了还行,问题是故事讲的一般,到片尾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进度条不够用。

  那幅画的信息:The painting featured in the novel, The Goldfinch, is work by Carel Fabritius from 1654. It belongs to the collection of the Mauritshuis in The Hague, Netherlands. Author Donna Tartt first saw the painting 20 years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e book.

  除此以外,我觉得本片最大的看点是Nicole Kidman一套又一套的服装。

  《金翅雀》影评(十):Life is not immortal

  扫了一眼豆瓣评分惊了。只能说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华盛顿邮报我还给了4星呢。

  早在三年之前就看完了原著——唐娜·塔特著名的“十年磨一剑”普利策奖作品。我是很吃这种“虚构+艺术”的配置的,更不要说法布里蒂乌斯的《金翅雀》是在我心中排名第二的最喜欢的油画作品。上周四晚上在班上同学家参加Spotlight screening的时候就在一起狂议这个片子(没想到艾宝这么喜欢看片子,有共同语言了!和同学们一起聊片子的感觉真的是太爽了)。种种因素加持,我对这部于上周周末刚刚登陆北美院线的片子报以了十二分的热切期待。心动不如行动,我明知有一堆稿子压身,还是在周二的下午毅然决然地冲出公寓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开往downtown的一号线。

  说到周二的观影,其实还有几句题外话。周二上午我终于在家里弄明白了AMC的会员制度以及优惠规则(我每到一个新城市的首要待办事项之一),然后发现前一天我去看Chasing Einstein的时候买的票应该是适用优惠的。于是,我直接给客服一个电话打过去(天地良心我真的是本着锻炼英语的原则的。鉴于不好意思在我班同学面前露怯,我只好拿客服练手。客服MM对不起,我很快就有专门老师跟我练了…以后再也不了…),一通说明情况,然后ask for refund (hopefully). 没想到竟然被接受了!客服让我带着昨天的票根到前台去找经理,这更给了我今天出门看片的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留票根的重要性)

  这次的片子全程没睡觉!可喜可贺!!多么肉眼可见的进步啊!!!不知道是因为这次的题材我很感兴趣,还是因为演员的台词慢,总之这次观片我几乎没走神不说,大意还懂了个75%(我本来想说70%,当时觉得应该能更多;说80%吧,感觉还没到,干脆折个中),长进十足,继续保持!!

第三场AMC留念!Goldfinch乃我的爱

  好久没写长评,老规矩先走走各部门分析

  【screenwriting】

  4/5 说句老实话,我向来不太喜欢以“原著还原度太低”为理由给改编片打低分,因为说句实在话还原度实在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所以对于时长已经超过两小时关口的本片来说,我觉得完成度可以了。第二幕年幼的Theo和Borris分别的那场戏(尤其是那个kiss),和第三幕二人重逢的两场戏之间的呼应让我简直扼腕。我觉得给分要客观,原著和片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全片以Theo的自责和不断的自我修正为线索,在我看来有点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的意思。不过后者我看完过后倒是觉得有些失望(可能是寄予的期望太高了),相比之下本片的screenwriting倒是很让我惊喜。

  【directing】

  4.5/5 第一幕节奏有点拖,老实说该渲染的情绪有点没推到位(不过也不排除跟我刚一开始坐进影厅有点没进入状态听力没跟上有关),到第二幕后就流畅了很多。为什么给到4.5而不是4呢?因为第二幕两人跳进泳池的分镜简直是神来之笔。用Dale(我reporting课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Bravo!!” (最近讲话风格明显受老师荼毒,不过这是向大师学习的表现哈哈哈哈哈哈)那场跳水戏我可以吹一辈子,太美了,太美了,鬼才。我甚至都在想,要是Call Me By Your Name里有这场戏的话我就要把那部片子封王了。太好看了。等什么时候网上出资源了我要再把这场戏看一遍。

  【cinematography】

  4/5 由于最近密集拍作业,我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拉片机会。忙里偷闲看了看摄影(光是应付没有字幕的台词就已经让我精疲力竭),中规中矩。可能是因为最近拉的摄影太多了吧,本片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惊艳的镜头调度。单纯从完成度的角度说还是yay的。

  【lighting】

  4/5 没过多关注,感觉没毛病

  【sound】

  4/5 推情绪的段落声音的介入很强势,不过不讨人厌

  【editing】

  本片剪辑对叠画的热衷程度让我一度以为他曾经上过虎哥的影响语言课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所有表现时间过渡的地方剪辑老师一律使用叠画我真是佩服了哈哈哈哈哈哈!不过只是我个人关注点清奇而已,应该不影响观感。

  【coloring】

  万恶的资本主义教学,我现在每次看到有明显偏色的画面的第一反应都是:摄影忘调白了。哈哈哈哈哈哈!调色中规中矩,不过我很喜欢第三幕在酒店那场戏那个充满混沌感的调色(不知道套的啥lut)。

  【acting】

  芬仔演技爆棚,我十分看好!比当年的Potter能演哦。

  少年Borris有、可爱,我喜欢他撑黑伞的意象。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我在还在想他打伞的那场戏。use a black umbrella to keep from sunlight,我觉得再对character establishing做得深一些这个表意会更突出。(不过我终于找到打伞怕晒的老外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Ansel Elgort有点小帅,戴上眼镜还挺有点那种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的劲儿,沉下来嗓子flirt也是很迷人啊!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太瘦了有点溜肩,不过练练就好了!另外我很喜欢他的一点是他的名字,安塞尔亚当斯啊!老爸搞摄影的,啧啧,起名都有出处,不愧是出生在艺术世家的人。加油哦我很看好你,甜茶的高中同学:)

  我妮一如既往的gorgeous,无须多言。真的很适合穿套装哦…美得神圣不可侵犯。

  【lines】

  把台词单拎出来放在最后写。台词中大部分对话来自原著,which is my love. 我喜欢片中母亲关于natures mortes中immortal的阐释(我真的好爱油画艺术)。静物画上的苍蝇或虫子,一片枯萎花瓣或者苹果上的一个黑斑,都是画家在向你传达的隐蔽信息。他们告诉你:生命只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 (Life is not immortal)。死就寓于生之中,所以静物画才叫natures mortes.

  痛痛快快地写了影评,总算没有欠帐。一会儿要接着写作业去了。昨天和今天感觉英语在一点点变好,希望不要也像油画家对生命的理解——“昙花一现”才好。在文章最后,祝自己也逐渐向正轨上靠拢。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多和同学说几句话,每天多学一点英语,每天多掌握几项写稿技能,厚积薄发。今天下午在Lerner等朋友的时候遇到师姐了,聊了周五的screening,又跟师姐学了好多专业词汇。我真的很喜欢电影很喜欢绘画很喜欢艺术,希望可以尽快自如地和同学聊片子聊绘画,用英文写出很厉害影评和大家交流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翅雀》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