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日期:2019-12-30 11:46:55 作者:妙黛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父母

  同时我更相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恋爱中的“怨偶”。爱的时候,甘愿把心掏出来,烦的时候,恨得牙根痒痒。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教育方式节奏,对孩子偏爱或者严格都无可厚非。但是最怕的,就是时好时坏心情,说来就来的宠溺

  前不久被批惨的“霸道总裁”杨烁,军训般的育儿方式,上了热搜

  有人说他凶,有人说他过分严格,其实我觉得更可怕的,就是他前一秒凶得要死,下一秒又去宠爱“心情式育儿”

  从下车到走到房子过程中,杨烁不断地挑儿子毛病。儿子衣服袖子有点长,他不是跟孩子好好地说“把衣服挽好”,而是冷嘲热讽地说“能挽好吗”?

  教练式的语气要求儿子:包背好了!

  儿子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字,杨烁没有想到可能是孩子发育的问题,而是觉得儿子不好好走路。

  又一波冷嘲热讽来临:

  “脚尖冲前!”

  “不会走是吧。”

  “回去重新走一遍!”

  整个过程中,杨雨辰都一脸委屈,一脸紧张脚步都有点迈不开,不知道怎么走才是对的。

  如果说,杨烁一直保持这样的严格,我们也许还能勉强理解他就是这样一个对孩子严格的人。

  但是很快,他又变成了一个慈父

  到了一个风景不错地方,他想要给孩子一点美好的回忆提出一起拍照。

  被“拎”到一边的杨雨辰,一脸无奈,被迫“营业”。

  严厉,是爸爸所愿;感性,也是爸爸所愿。

  拍照完之后,杨烁又“开启”了真·严格·挑毛病·心情不好模式

  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选择的5号房,是海拔最高的。如果一会儿杨雨辰不舒服,可以适当抱他一下。

  杨烁说:“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整个过程,杨烁不仅没有抱杨雨辰。还一直在身后催促,要是让我先跨进门槛,你就从头走一遍。

  虽然行动上,他故意放慢,但是嘴上从来都不饶人。

  两个人到了房间附近,杨烁又开始感性起来,问儿子“美不美?”

  孩子还有心情看风景吗?可是却依然被迫“营业”地说美。

  如果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杨烁的教育方式的话,我想不是什么“打击式育儿”,也不是“语言暴力”,而是“心情式育儿”。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可点击)

  心情式育儿比打击和语言暴力更加可怕,它不只是让孩子单纯的惧怕,还让孩子神经敏感,不知道下一秒迎接自己的是“抱抱”还是“暴暴”。

  2.

  在杨烁心里儿子内向不爱说话,可是儿子却能安慰在哭的小妹妹,也能在大家一起背诗做游戏的时候,落落大方主动举手。一看就是知识储备还不错,愿意融入集体的孩子。

  只有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他才内向不爱说话。

  其实像杨烁一样家长,并不在少数

  面对家长的“看心情”,孩子可能会选择冷漠相对或者假装“内向”。心情式育儿更悲哀的,其实在于孩子不敢与父母亲密。

  可以试想一下,在孩子眼里,心情时好时坏的家长是一个什么形象

  可能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

  可能是一个温柔糖丸,不知道什么时候宠爱;

  可能是一个严厉妈妈,不知道她的规则什么时候打破。

  家长严格的时候,孩子心里紧张,却又知道也许爸爸妈妈马上就能变好,忘记自己的错误。家长对孩子好的时候,孩子心里又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的情绪很可能急转弯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很难去判断父母的性格摇摆不定的父母,让孩子不敢靠近,也不敢信任

  父母的一切在孩子眼里就变成了,凶的时候,不是真凶。爱的时候,不是真爱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看心情”的人,她是疼我的,我一直都知道。但是,我却不敢与她太过亲密

  我每天最害怕环节,就是检查作业。有的时候,小瑕疵她都不当回事,还耐心鼓励我,下次努力。而有的时候,我明明都做对了,她还要挑我的小毛病,字迹工整时间拖沓等等。

  那种紧张感,被带到生活方方面面

  妈妈跟我承诺什么事,我都不敢相信疼爱我宠爱我的时候,我珍惜又不敢太贪婪

  有一幕我记得非常清楚,妈妈经常在早上上班出门之前,悄悄走进我的房间,给我掖掖被子幸福满足地看着我。

  那些时刻,我大多是醒着的,可我只能装睡,不敢去看她。

  我并不是恨她昨晚对我的挑剔,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样的亲密。

  孩子非常感性的,他们的情感就像戴了放大镜

  父母震怒,他们会紧张;父母疼爱,他们会幸福。

  趋利避害渴望安全感,是人的天性

  可当这两种情绪交织着,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震怒的紧张感是加倍的,安全感却减弱了。

  3.

  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

  相比于家长的强势力量,孩子反而像一个“玩物”,被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看起来是家长强大,其实是孩子在承担着家长。

  《不成熟的父母》中说:情感不成熟的人只有在别人完全服从于他们的时候,才会感觉良好

  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有着这种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所以他们难以接纳自己,也难以接纳孩子。

  父母的情绪情感,往往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何其弱小,何其无辜,如何才能承受父母的“冰火两重天”?

  其实,父母只有在情绪管理方面超越了孩子,孩子才能在一个安稳的,温暖笼罩环境中幸福地长大,安全感才能成功建立

  家长有情绪,有时候开心有时候沮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是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接盘侠”。

  同事张姐是一个行动上风风火火的人,相反,她的女儿盈盈是个乐观柔和,行动不紧不慢的小女孩

  每天放学后盈盈来我们办公室写作业,见到人谦和有礼,活泼又不令人厌烦。我们都好奇,张姐是怎么养出这么一个跟她脾气相反的女儿的。

  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不管张姐心情或状态多么烦躁,她对女儿的时候,都是不急不躁的。她这么看重业绩的人,对女儿的成绩表现云淡风轻。

  即使退步或者考得不好,她也能找到女儿其他的优点,给女儿一些平衡

  

  她告诉我,孩子考不好自己已经心情不好,觉得丢人了。别的沮丧的事情,心情也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给孩子压力,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让孩子承接我们的生活。

  用心情去主导自己的生活,更不要用心情去主导教育。

  自己的情绪自己去承担,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的“替罪羊”。

  4.

  前不久,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陕西西安一位7岁男童,遭亲妈家暴长达两年。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拿电线、刀具打他。

  小男孩娇嫩身体上,新伤叠旧伤,旧伤加新伤。

  记者问他想不想妈妈,他说了一句令人泪奔的话:

  想妈妈,哪怕她打我,也想和她待在一起。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多单纯,多依恋妈妈。

  而我们为人父母,又是怎么伤害孩子的单纯与依恋的?

  可能我们不会像新闻中的妈妈一样,用如此残忍手段。可是,我们把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情加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不就是对他们的“暴击”吗?

  作为一名母亲,我知道这个社会“好妈妈”的成本有多高,所以不忍心要求所有的妈妈都温柔如水。

  可作为一名曾经受过伤害的孩子,我希望家长们,能够“从一而终”一些。

  严厉一点,没有关系;温柔一点,无可厚非。

  最怕的就是,时好时坏的心情,用在教育孩子上面,让孩子不敢信任我们,也不敢爱我们。

  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发泄一下,不要把孩子当成“沙袋”。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当成“玩物”,喜欢的时候,稀罕一番,不喜欢的时候,抛在一边。

  可他们不是玩物,是一个独立个体

  也只有在他们小的时候,完全依恋我们的时候,才会任由我们“摆布”。

  当有一天,孩子不那么依恋我们了,只能守着自己的伤口舔舐,不愿意与我们亲近的时候,那可能才是教育与亲情最悲哀的时候。

  作者:妙黛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还有一颗心写作的职场妈妈,一个集正经与逗比美貌才华一身的90后姑娘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2.别把你家孩子不当人

  

  3.30岁,我开始怀疑自己得了癌症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