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10篇
日期:2019-12-06 23: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10篇

  《我失去了身体》是一部由杰赫米·克拉潘执导,维克图瓦尔·杜布瓦 / 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 / Hakim Faris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一):Perdu的终点必定是Retrouvé

  影片像一张对折的纸片,中间的折痕是谜底,两条叙事线分别从纸张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画向纸中央的折痕,影片结尾便是其交汇。这既是故事线的交汇,也是“手”与“身体”的重逢。

  “J’ai perdu mon corps”, 是以“手”为第一人称说出的独白。两条叙事线之一便是以“手”的视角展开,这是它“retrouver son corp”的过程

  无论悲伤欢喜绝望希望,这都是你不可或缺组成部分。Perdu的终点必定是Retrouvé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二):这男主真惹人厌

  动画 配乐 叙事情节都是一流的。但看完之后真对男主提不起同情,看到他为了拍一只苍蝇把手给据断手了,因为他把头伸出车窗全家都害死了,因为手断了最后是不是跳楼了我不清楚。总之这些蠢事真的让人甚至有些讨厌他。 他要是安全意识好一点,长大后做事成熟点,或许人生就不一样了。真闹心的电影,小孩大人们都悠着点。皮的就抓起来揍一顿,那些能跑能跳却想跳楼的人,先去玩蹦极,再想不开,就想想那些活着的人为了你撕心裂肺,是跟你跳楼一样,活该吗?没什么想不开的,只会让人觉得你逊毙了 原本想打两分的,但看到自己小心多写了些字好像值三分吧。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三):不再依附身体的手

  昨晚熬夜看完,不是很明白为何手的主人没有接受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终于回到他身边的手。手的经历,很像大片作者一丁点时间都不浪费,每个场景惊险万分。从窗户逃离实验室,到垃圾箱里顶着罐头壳;从向上滚动的扶梯口进入地铁,到与地铁轨道下的老鼠恶斗。从不小心跌进水中被导盲犬咬住带回盲人家中,到盲人不小心抓住他,以为他是老鼠。从他从管道逃脱,到他遇见婴儿,让婴儿握着他的手指入眠。从手握衣架顺着电线,划过城市,到下雨天楼顶撑伞,落进城市繁华……

  最后手来到主人身边,看主人纵身一跃到塔架。孤独的手和孤独的主人,没有合二为一女主听了男主的磁带感受男主逃脱命运的一跳,不知后来是否在一起。男主的梦想是当宇航员钢琴家,可是失去一只手,两个梦想似乎都不能实现,就像手也能感受到盲人的音乐,最后却被盲人误当老鼠赶走。但从另一方面讲,或许,手丢失了身体,成了一只独立的手,男主失去手,经历命运的一跳,然后远远逃离命运,逃离世俗成功钢琴家或宇航员,远远逃离它们,最后是否也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知道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四):我们终究掌握不了命运

  《我失去了身体》,刚看开头就产生极大不适感,这个号称今年最好的法国片一如很多欧洲文艺片那样,首先带来的是扑面而来压抑吊诡和极其鲜明的“”个体主义”。但这种不适很快转换成沉浸式的共鸣。 一只断手在找寻身体主人的路上经历着各种冒险,也随之展开了身体主人的往事。影片中所有人的面目表情都是冷峻甚至麻木的,即便男主经历悲惨变故以及生活打击,没有一滴眼泪出镜。而这只断手的表演丰富得多,难过的、惊恐的、温柔的、陶醉的... 这是一个完整鲜活生命。 命运是早已安排好的还是由一个又一个违背原意选择组成的呢?苍蝇的意象就像是对命运的注解。你永远无法轻易地手握住命运,你越想把握住它,越会遭遇一些意外。你以为这是意外,或许这才是你摆不脱的命运。 而这只断手,意外地离开了身体,离开了束缚,却选择找回身体并在找回身体的路上经历一次次的意外冒险。它成就了身体主人想要冒险的心愿,但这场冒险丝毫不美丽。它知道身体主人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冒险接近终点时它和宇航员的梦想告别。这只手离不开身体的束缚,离开了只不过是无助的个体,除了孩子、醉客、动物感知到它,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它是仅仅想要生存下来的过客。 身体主人在最后挑战命运的一跃,到达了他力所能及最高点。站在塔车上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受到自由无束。可之后呢?或许他不得不回到人群中,极不可能的另一个结局是他纵身一跃,但无论都是令人丧气的,谁也逃不过命运强于地表的束缚。 这是一部很丧的影片,好在只有一个小时,但中间分分钟都有温情场面,且精准营造出最能使人产生共情节点,很诗意展现出“”温柔的悲伤”。创作人应该是很爱《盖普眼中的世界》,“在盖普眼中的世界,我们都患了末期癌症。” 最后推荐一下本片的音乐很棒。

  影片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五):这是一个关于找寻的故事

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在耳朵上,像这样,然后慢慢推揉,交替着,轻柔地推,就像这样,如果你手法得当,听起来就像走在雪地里似的。

  小劳伍菲尔是一个幸运的孩子,父亲是宇航员,母亲音乐家,从小的梦想便也是这两个。父亲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小事教育做人道理,告诉孩子想要抓住苍蝇你得盯着它的旁边,因为这样预判才能抓住机敏的苍蝇。他还说,当然这也只是有机会而已,世事难料,哪怕你用对了方法,也不是次次成功。

  可是好运并不长久,在一次出游时候出了车祸父母双亡。小劳伍菲尔孤苦伶仃,长大后成了一个“Fast Pizza”店的外卖员,整天因为迟到而被顾客要求免单。无意中,让他知道一个客户名字叫加布丽尔,那个声称自己住在“冰屋”里的甜美声音就这样闯入了自己的世界。他以前的心里只有故去的父母和自己,外卖工作结束就回到房间听过去的录音,他沉浸在一段段小时候温馨回忆片段之中。他想尽办法,去图书馆找一个叫“加布丽尔”名字的员工跟踪到地铁车厢,假装拜她的叔叔为师学做木匠来接近那个女孩。他经常去她的图书馆借书还书,看那本姑娘喜欢的《盖普眼中的世界》,真的在楼顶用木头制作了一个冰屋。他觉得自己可以不按早已注定的命运轨迹走,对抗命运的捉弄,他向女孩表露自己曾经身份,然后被果断拒绝。拒绝之后,又因喝了酒导致在加工木材的时候手在手腕处被割断。

  至此,谜底揭开。在另一条时间线里,那只从冰箱里仓皇出逃的手便是劳伍菲尔的。那只手,偷偷溜进地铁,与地下躲藏的老鼠搏斗,被蚂蚁围攻,跳进水里又被小狗叼走,无意中进入一个弹钢琴的男人家中和另一个带孩子的母亲家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寻到自己的主人,并亲眼目睹到那个心爱的姑娘。

  这是一个关于找寻的故事,找寻自己和找寻爱情。你不能按照命运的轨迹行事,有时候做出完全不可预测不言而喻的事情,可能是唯一永久解开魔咒的方法。你尽管尝试,哪怕不会成功。抑或是爱情,有时候你千方百计地接近,去尝试,可能最后得到的是一个拒绝,又或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你尽管尝试,哪怕不会成功。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次跳上起重机的桥段。那只手为了跳上起重机,不惜从楼顶握住一把伞,在快要降落到地上的时候,终被过往的车又旋转起来。而另一个片段,断了手的劳伍菲尔搭着木板,毫无犹豫从楼顶奔跑,冲向起重机。手和断了手的劳伍菲尔都落在了起重机上,这也意味着他自己的统一

  最后,电影里他躺在起重机上畅快呼吸,眼前雪花翩翩落下,画面渐渐隐去。他找到了自己,至于爱情,那是不可预测的美妙事情。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六):抓不住的苍蝇

  年关将近,各行各业都在冲业绩,电影搬运工字幕组们也勤奋起来,颁奖季热门电影和高分影片频频释出,懒B如我也跟着活跃起来,毕竟马上又要“新的一年,新的自己”了。

  刚看完《我失去了身体》这部动画电影的时候,虽然情绪有些低落,但也掩盖不住内心惊喜——确实是很久没看到过这样吊诡而不失锋芒、温情又深藏绝望的电影了,何况还是一部画风鲜明的动画电影。

  后来才了解到这部作品今年曾参展戛纳电影节,并将影评人单元大奖揽入怀中,虽不是主竞赛单元的大奖,但其实力可见一斑。后来这部电影又辗转到好几个电影节亮相,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平遥电影节,而这部法国动画片还在法国本土的安锡国际动画节力压去雄,摘取了水晶奖(评审团大奖)。

  而导演杰赫米·克拉潘亦非泛泛之辈,在《我失去了身体》之前,他的四部作品的豆瓣评分都在7分以上,而其2008制作的《精神分裂症》则依然拥有着高达9.0分的超强口碑

  事实上我们在导演以往的作品中就能窥见其诡异冷峻的影像风格,即使是《美好震动》和《鸭蹼》这种“大头娃娃”式的动画作品,画面中依然挥洒着一种古典而邪异的气质

  到《我失去了身体》这部作品中,虽然画面风格变得更加写实,甚至用技术重现了巴黎的真实街景,从高楼河流,从地铁站巷子口,细致的还原使人不禁遥想起远在日本的新海诚;但影片的画面依旧带着一种疏离感人物线条整体上略嫌粗糙,让人不得不猜测这部欧洲小成本作品是否也有经费不足困难

  影片在开篇短暂的“苍蝇”对话之后,画面一转就来到了停尸间一般的场所,冰箱里是裸装的大脑和瓶装的眼珠子。一只断手踉踉跄跄地走上前台,这场冒险从一颗眼珠掉在地上被踩爆开始……血腥怪异的画面即使是动画,也可能会引起部分观众的不适感,也成功地奠定了影片诡奇魔幻基调

  影片的前半部分,“断手历险记”所呈现内容相当别致,单是断手行动跳跃方式就颇有猎奇趣味,他像蜘蛛一样快速爬行,像蛙类一样奋力跳跃,但也能非常人性化智能闪躲,甚至在危险时猛然抓紧飞鸟脖子,颇有触目惊心之感。

  而对于“断手视野”的刻画也让观众能够从一个不同角度看待这个冰冷的都市,那只一种仰角的近乎偷窥的视野,从垃圾箱里,从地铁的车底,人群熙熙攘攘只顾着自己,阴影和狭缝中鼠聚着魑魅魍魉

  当影片的双线故事渐渐展开时,整体氛围就开始变得丧丧的。跌跌撞撞、险象环生的断手就一只落水流浪狗一般狼狈,而断手的主人——那个男孩的回忆中也尽是淡淡的痛楚和平静的绝望。

  他失去了父母,远离了音乐和梦想和宇航员的“梦想”,他年少混迹社会,没少吃亏,只能蜗居在简陋民居中,笨拙地从事着外卖员等低薪的劳力工作。

  小时候,他想要抓住苍蝇,父亲告诉他所谓技巧是在“苍蝇的两只前足开始摩擦”的瞬间下手,但从小到大,他始终捉不到苍蝇,因为苍蝇总是会忽然飞往不可预知的方向

  不过即使在这种Loser的人生中,也会偶尔上演温情的戏份

  我最喜欢的是男孩和姑娘“门禁对话”的戏份,真实存在距离是几十层楼的间隔,但男孩却慢慢觉得自己的和女孩的心似乎正在靠近。他们从争执沉默,从沉默到关心,门外的暴雨渐渐停歇,男孩也有了新的期待

  故事似乎在向着烂俗的都市爱情故事的方向前进着,男孩去女孩工作的地方企图偶遇,在女孩亲友的店里找到工作想要近水楼台,为女孩勤学手艺,用木材在楼顶搭建南极的冰屋,极尽男孩朴素浪漫想象

  但男孩费尽心机,终究还是尝到了事不如意常八九的苦涩滋味。无论是曾经的梦想,还是眼前的女孩,都像男孩小时候想抓住的那只苍蝇一样,无论如何观察如何揣摩,总是抓不到、扑个空。

  命运的玩笑亦是同样的难以逆料,当你好容易抓到想要的,接踵而至的也许是更大的灾难——当男孩在机缘之下终于抓住了一只苍蝇时候,喜悦之情还未自心底升起,无情的意外已经将他的右手连腕切去,只留下疼痛的尖叫和鲜血的回忆。

  而当那只断手历经艰辛地爬回主人身边,躺在熟睡的男孩脸侧,将切口对向手腕的伤口时,男孩却在睡梦中侧过了身,破镜重圆的结局并没有上演。

  丧透了呀,这无力的人生和莫测的命运,连绵不绝的痛苦何处才是尽头?也许只有像残疾之后的男孩那样,纵身一跃,把自己放在生死的边缘豪赌一场,人生才能得享短暂的痛快喘息,但然后呢?

  他失去了身体,只能带着伤口和缺陷继续在这人间匍匐前行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七):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男主很惹人厌,是他不成熟的行为间接和直接影响导致了父母和自己意外的发生,然而这却是整片核心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于我很简单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每一句,都撰着冥冥注定

  你读不懂,没关系

  那不是献给你的诗句

  我明白,就好

  可是

  要是你也明白,那该多好。

  ————

  我知道你,从未长大过。

  你无法要求一个孩子去像一个30岁的成年人一样用上帝视角把一切利弊好坏都看得那么清楚明白,如今的你又是否还记得自己孩童时的心绪?

  他只是想做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怎会知道家人的别离就在不远处,躁郁时劳动发泄忽然又被苍蝇抓走了心,哪知道会断手。当你颇为利弊结果抠心时,他只是在顺从本我让一切发生。

  他当然会后悔,可是即便重来会有不一样吗?这就是他眼中的所谓命运啊。

  他的一切行为都很孩子气,难(ming)能(wan)可(bu)贵(ling)的是年岁增长也未曾改变他的本我,情绪化且浮气,敏感而又细腻,内心浪漫海阔天空,我猜想导演和编剧应该是投射了不少个人人格于角色中。

  对理性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惹人厌的家伙,对感性的同志来说,怕是颇能从男主的心绪和行为找到些许自我。喜欢的会很喜欢如同照镜子般涌起共鸣,讨厌的怕是也很讨厌吧,充斥着你不爱的丧绪幼稚和非理性判断。

  他会因为各种未兑现的许诺欣喜万分(父母的各种许诺,自己对女主各种自以为的付出和期盼),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丧气万分。

  可是他真的很单纯,女主偶然的一丝善意就打开他阴霾许久的人生,在前半生不如意的泥潭里蹉跎,难道是命运给他开启了另一扇窗?他疯狂的想要抓住,这黑暗里的光,救命稻草,一场理所当然的命运邂逅。

  我就想要你,我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东西,不要任何承诺,只要能停在你左右答我都好开心,我喜欢你就愿意为你你默默付出,尽管什么也得不到。看到一个陌生人都会好吃醋。

  男主就连爱人,都是这么幼稚且单纯,渺小到悲哀,只要活在自己的脑海中的你是美好,就好。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世界会按照自己以为的剧情发展,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暗中注定,女主成为了他的一切,他的太阳。可是当真相揭晓,他没有等到自己以为的结局,沉稳的女主一声呵斥与离开,击碎了他一切幻梦。

  这也是命运吗?

  难道不能跳脱吗?

  所以,那只从未抓住的苍蝇,在这个“合适”的时刻抓走了他的心。

  苍蝇终是飞走了,他,遁回自己的晦暗,或许这才是命运于“我”的本来面目。

  我失去了身体,和女主,多么丧的双关。

  可是导演和编剧在主流的观众,所谓的社会三观的裹挟下,会允许这样的结局发生吗?那活在灰暗里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剧情开始跳脱所谓的命运束缚,断手复活了,开始一场不屈服于宿命的奇妙冒险,目标明确,斗智斗勇,机关算尽,这是感动大家的戏码,却也是成年人才有的决绝,这只手作为男主的另一重分身替他完成了自我意识的成长,说白了,叫做长大,这不再是那个恣意妄为仅凭着喜好去行动的情绪化孩子。

  双线叙事,恍若照镜,却又绝然不同。

  所以他找到了他,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剧情的最终,我们需要一个大团圆结局,happy ending,男主那纵身一跃,仿佛跳脱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肉体虽然分离,却在思想层面完成了本我和分身的合一与升华。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或许死了,或许活着,他和女主到底还有没有故事?

  这结局,是导演和编剧的善意,

  等等,这真的是善意吗?

  或者,这才是导编狡黠的残忍现实?失去踪影的是男主的身体和本我,一直向我们讲述故事留存到最后的,却是那只手。即便女主最终理解了男主,那又如何?

  我们确实跳脱了那个过往的自己,可是真的出离了命运,进入了另一个拐角吗?正如同女主问男主的那个问题一样,你跳过去又会发生什么?

  你确实长大了,新的自己把过往的痛苦都覆写掉,却把孩童的自己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雪地里。当我们用爱的代价学着长大后,真的还会有人把被你遗弃掉的那个自己打开来看吗?即便用快进把过去现在的你都看个清楚明白,生活又会有本质不同?而消弭掉的那个自己去哪寻觅?我失去了身体,是否也遗失了美好。

  ————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不,是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诗

  你还记得那诗句吗?

  还是依旧在只手前行,孑然一人。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八):10.26 Gaumont Parnasse提前场 导演问答

  1.在开场前导演Jérémy Clapin介绍,这是一个特别单线又奇特的故事,在完成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要如何在荧幕上展现。但仍然会以一种很奇特的方式讲这个故事。

  2.故事改编自一本2008年出版的叫《happy end》的小说。编剧:it's a joke.

  3.电影名字叫《我失去了身体》。选择了和书的结构相同的双线进行,在主线手在寻找主人的过程中,插入闪回手和主人的共同记忆。而Raoul也是在寻找Gabrielle的。他们甚至想过更差的名字,《我丢失了一只手》《我找我的身体》《我把手给锯了》,但还是想要保留以手的视角为主题。

  4.编剧Guillaume Laurant做过很多很有名的电影,包括天使爱美丽在内。而这部电影其实是导演Jérémy Clapin的第一部长片剪辑,预算也非常有限。

  5.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制作一部现实主义的动画作品。街景完全采用巴黎的3D真实场景,地铁、河流、大楼和垃圾车。然后再绘制和添加近景的2D人物和场景。当然也有被很多人指出的帧数过低,只是因为预算问题。可能会感觉很亚系风格,但其实本意是想要呈现一部让人可以体会到现实的科幻作品。

  6.Dan Levy的配乐非常让人惊叹。完完全全体现情绪,而且大多数时间是非常阴郁的情绪。Guillaume很喜欢让配乐和电影完全贴合,就像天使爱美丽那样。但在这部电影中,因为实在太挂钩了,在后期制作时候听到音乐就知道电影走到了哪一段。

  7.导演去邀请一些音乐制作人,留了一些电话留言,也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Dan Levy是第一个回应他的。制作过程中,先做了一些草稿,然后Dan同步创作。剧本和剪辑也像是这样边构思边制作,比起事先全部编排好,Jérémy更喜爱不同灵感的碰撞。

  8.除去音乐以外,声音也是精心设计。这是一部关于声音的电影。Raoul喜欢录音,父母都喜欢音乐,自己也想要成为钢琴家。Gabrielle的耳机,Raoul的耳机,甚至party上的吵闹的音乐都是非常明显的暗示。雨的声音,风的声音,下雪和假装下雪的声音。Gabrielle家门禁前的对讲机的声音也是故事最重要的线索之一。

  9.在构思Gabrielle的人设时,就想要她有一幅非常吸引人的嗓音,但又让人觉得亲近。只凭声音就可以在Raoul人生最灰暗的那个瓢泼大雨的夜晚给予他希望,让他可以跨越35层的距离,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找到她的希望作为生活的转折点。

  10.雪屋是一个符号,就像宇航员一样。在被孤单和大雪充斥的白茫茫的单调世界里,雪屋可以象征很多事情。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在影片最后一部分,巴黎下了好大的雪,落在小屋的窗户和天台上。

  11.那个装扮成乌鸦的人其实也是个符号,而且小说里并没有出现。手看到了乌鸦人,启发了他一些事情吧。还是让观众自己去猜。虽然我猜大多数观众都和我一样都会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

  12.手去寻找的故事和Raoul自己的故事在第一部分并不连贯,有些难想通到底是怎样的故事。Jérémy承认他是故意做成这样,毕竟手丢失了身体,自己也迷路了,想要观众也有点跑丢,看得时候需要动一下脑子,自己组装串线。或者去看第二遍(笑)。

  13.在展现手的视角的时候,即使是动画片,也故意做成有镜头在观察拍摄的样子。并且镜头是在80cm距离外追踪,因为80cm通常是人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距离下,观众会觉得自己在观察和介入的边界上。

  14.我真的超级喜欢手的大冒险,有点像马达加斯加的creepy版。尤其得益于对生手指,它可以边走边用自己!可以点打火机,抓栏杆,做一切手可以做的事。但它是用手指走路,用手腕看路,尤其用五根手指走并不是很最优解,明明可以用两三根走,剩下的或抓或爬或保持平衡的嘛。(嗯,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笑……)

  15.导演想展示的是一只有自己的思考和决定的手,所以有些想把它做得更现实,更像人类。所以会看到它有时候会坐下,或者会像双膝跪地。用五根手指走路,是真的有意想要做得吓人,不能走得很可爱或者滑稽,不然在宝宝房间里那一段就没有那些反差了。

  16.手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到达主人房间,想要把自己和主人连接起来,却失败了。它或许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向主人主人自己的存在,或许觉得分享相同的回忆已经够了,总之他们觉得比起打扰,见证主人的离开才是更好的选择。

  17.应该不会有续集,除非Guillaume写出来(笑)。

  18.Guillaume甚至没想起来为什么手最一开始会在冰箱里!好像小说里经历了非常多事情,没有及时冷藏就医导致不能再接回手臂上,然后又非法买卖之类之类。但电影里就从冰箱里直接开始旅程了。搞不好其他那些器官都是活的,除了那颗眼球是真的死透了。

  19.法国11月4日正式上映,在中国和美国会有小部分场次。Netflix法国以外地区也在月底上架,法国貌似会有36个月的限制。

  我个人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是真的很现实主义,情绪传递非常精准,几乎是让人瞬间就觉得不适了。感同身受到看不下去的痛苦。一些生活惯性中的小错,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一步一步失去生存的希望。而我们甚至做不到责怪他咎由自取,因为几乎马上就要变成自责。用一种诗意和阴郁的方式,描绘像我们一样,冰冷的钢筋丛林里,一具具艰难的行尸走肉。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九):据说这是法国十年来最优秀的一部动画片

  此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耐观影》

  看过首映场的两个小编一致认为这确实是一部特别有观感的影片

  这部电影适合任何受众观看

  不同的人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

  本片获得72届戛纳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29届安纳西动画影展长片水晶奖

  并已在今年十月的平遥国际影展所播放

  整部影片围绕一只断掉的手展开描述

  勾勒了手在寻找主人的过程

  以及手所回忆起的主人成长经历

  所以影片的名字中的”我“其实是指那只手

  这点就很有意思

  手成为影片的主角

  而主人却沦为配角

  这种主客体的转换本身就值得探讨

  是不是对主人公性格特征的一种侧面暗示?

  下面的主线梳理有轻微剧透,

  开场巴赫的大提琴独奏以及父子对于“抓苍蝇“的哲学探讨给本片奠定了深邃的基调

  紧接着

  完全没有交代手断的原因

  视角就切换到了“断手”上

  这只被赋予生命的手经历了

  停尸房,

  垃圾场,

  地铁,

  下水道等场所

  并与鸽子,

  蚂蚁,

  老鼠

  斗智斗勇

  这些情节会令人回忆起一部国内经典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

  妈蛋,活生生的暴露年纪呀!

  与此同时

  一切关于主人的成长回忆也通过这只手逐渐勾勒出来

  这段观感会令人想起岩井俊二的《情书》

  都是唯美的一层一层的给观众拨开曾经的回忆

  不同的是

  回忆一般都是通过眼睛的视觉感知体现

  而这里是通过触觉

  比如第一次与母亲的拥抱

  第一次来到海边在沙滩上嬉戏

  还有第一次从男孩变为男人

  (其实影片中并没有这条,污污的小编没救了)

  影片的另一条主线是手的主人在现实生活中

  与一个女孩如何第一次偶遇

  如何再次寻找

  如何相互爱慕

  却又未曾说出口

  ...

  所以

  就像另一位小编就更喜欢这部片中的爱情元素

  感受初恋

  感受怦然心动

  影片中还有一个着墨较深的点是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侧面描述

  主人公在童年失去父母以后

  一直处于居无定所的游走状态

  如何克服父母不在身边的阴影

  重获独立新生

  是本片阴郁色调中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

  孤独的生活在法国

  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你

  或许会对此产生共鸣

  影片也探讨了父母对我们的成长所赋予的期待

  最终我们是否成功成为了父母眼中的"我们"

  比如片中的父母希望他长大可以成为宇航员

  他自己则想成为钢琴家

  但是长大后的他

  最终成为了一个披萨派送员

  什么原因?

  到底是因为现实的条件不允许?

  还是

  我们在潜意识里偏离父母所指引的道路?

  又或是

  主观意识里从根本上就拒绝了?

  除此之外

  这部片当恐怖片看也没问题呦

  片中有手被锯断的特写

  各种断肢鲜血淋漓

  还有眼球被踩爆的既视感

  对了

  还差点忘了推荐给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同学

  你们也会在本片中看到你们专业视角的东西

  总而言之

  等走进影院看完

  可以回来告诉我们

  看到了什么更多的东西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十):《我失去了身体》,从身体失去我那一刻开始

  劳伍菲尔是家里的独生子,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家境优渥,劳伍菲尔不愁吃穿,他愁的是长大后要听从妈妈的意愿成为一个钢琴家,还是听从父亲的意愿成为一个宇航员。

  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对这两个职业都感兴趣。

  在一次车祸中,父母不幸离世,只留下他一人独活于世。

  从小的梦想自然是没办法实现,他在一家叫「速达披萨」的店里做快递员,因为老是不能按时给客人送去外卖,他常常遭到老板的批评,再加上常迟到,更是不讨老板的喜欢。

  在一次送披萨的途中,他被一辆车擦碰,所幸身体没有大碍,只是又延迟了送外卖的时间。

  点外卖的是一个叫加布里尔的美女,她住在35楼,因为门没有打开,他也就没有将披萨送上去。

  外面下着大雨,他在一楼躲雨的间隙,通过对讲机和加布里尔聊着天。

  像是大多爱情故事那样,劳伍菲尔爱上了这个只听其声未见其人的美女。 从聊天中,他得知美女在一家名叫莫泊桑的图书馆工作。

  几次尾随,他都没能见到加布里尔。

  劳伍菲尔来到加布里尔住的楼里,碰巧遇到她的叔叔。

  叔叔问起他有何贵干,劳伍菲尔急中生智,撕下墙上一张十年前贴上去的招学徒的广告,说他来应聘学徒,做一名木匠。

  成为加布里尔叔叔的学徒,以后接近她的机会便多了起来。

  在做木活,他不小心被电锯夺去了一只手。 劳伍菲儿在图书馆借书时,加布里尔随口说了一句「谁不喜欢北极熊」,劳伍菲儿就用木头制作了一个北极熊送给她。

  劳伍菲尔在天台上做了一个冰屋,作为送给加布里尔的礼物。

  他还为她订购了披萨,包装上特写了上次他给她送外卖时她备注的文字、本以为,他为她所做的一切会打动她,没想到却引起她的反感。

  如果电影只是这样的剧情,那我就不会给你介绍这部电影了。

  以上我叙述的只是电影的一条线,另外一条故事线的主角是他的一只手。

  这部电影的名字是《我失去了身体》,很显然是在说「手失去了它的身体」,而不是身体失去了手。

  手在失去身体之后,它拼命寻找身体。

  在这条叙事线中,风格不像男主追求女主的那条线,那样浪漫温情,相反它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手在寻找身体的路上,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多次险些丧命,可谓死里逃生。

  在它的冒险之旅上,它遇上了火车,在火车轨道上险些被老鼠当做食物吃掉。

  在垃圾场里,它险些被当成垃圾焚烧掉。

  它和鸽子搏斗,从狗的嘴里逃生,成群的蚂蚁也成为了他寻找身体之路上的拦路石。

  最后,它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身体,人生总是诸事不利,但只有不放弃,才能找到自己追寻的东西。

  自打电影被发明出来,各国电影人都在竭尽全力开拓着电影的边界,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正是因为电影人的努力,我们今天所观看的电影才不至于单调、乏味。

  电影发展至今,我们这些影迷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发展的幸运儿,换言之是科技在推动电影的发展,而不是其他因素。

  电影人只不过是以科技为基础,用故事编织着一个个华丽的美梦。

  当我们沉浸在他们精心编制的美梦中,时光的指针对于我们而言,仿佛跳慢了许多。

  于是我们庆幸,在电影中雕刻了时光,生命由此得以延长。 创意十足的镜头设计,脑洞大开的剧情发展,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无疑是一部电影的加分项。

  我们之所以会走进电影院,花钱去观看一部电影,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改变,我们迫切需要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浅薄庸俗,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丢弃了思考的传统,我们虽然稀罕深刻,但是我们从来不愿意深入思考。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那些带有深刻思考的电影,往往评分高的出奇,至于票房,则低得惊人。

  但愿这种现象在将来,会有所改变。

  不然,严重的后果将是,电影人要么为了迎合肤浅的观众而降低整个作品的层次。

  要么曲高和寡,不在乎观众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表达。

  对电影来讲,以上这两种都不是好的现象。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从来不应该完全由票房和评分决定,好的电影人应该是对两者的平衡。

  前面讲,是科技推动了电影的发展,然而推动人类整个文明向前迈进的不是科技,是文化。

  就像相声演员常讲的那句话:相声演员拼到最后,一定拼的是文化。

  很简单的道理,科技解决温饱问题,文化解决精神问题。

  《我失去了身体》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他凭借科技的手段,解决人内心的问题。 在电影中,苍蝇是一个很重要的隐喻道具。 电影的开头,就是父亲教孩子怎样打死一只苍蝇。或许就像中国文化一样,乌鸦象征着晦气,喜鹊象征着喜事。

  但凡有苍蝇出现,男主角必定会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是被诅咒了一般。

  男主角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一只手,也失去了喜欢之人,命运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一件件从他生命中拿去。

  在跳楼之前,他幡然醒悟,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越悲惨就越要和命运做个斗争。 而手,也是一个象征性的母题,也是本片深层次的主题,是导演深刻思考的东西。

  手代表着人类心目中美好纯粹的理想,现实中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迷惑了理想主义者的眼睛。

  眼睛看不到心里的美好,耳朵听不见内心的声音,久而久之,内心深处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将会彻底失去身体。

  心底最真实的那个自我,能否找到从前自己赖以栖息的身体,导演没有给出答案。 能否找到,要看我们是否去努力寻找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失去了身体》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