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超限思维》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9-12-06 23: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超限思维》读后感精选10篇

  《超限思维》是一本由王建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超限思维》读后感(一):你也是个普通人

  关于神经病这个话题,其实是很沉重的,我曾经特意去知乎上搜索有关神经病的话题,特指周围神经疾病,以往也称神经炎,是一类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它与精神病虽然在名字上很容易被人弄混,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同时伴随着上升的,还有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诸如此类精神神经系疾病,曾有科学家统计平均每十个中国人之间,就会有两个人有神经性疾病,抑郁症这种东西,说可怕很可怕,但是如果说不可怕,那也是有理由依据的,作为一个神经比较敏感的人,我本身就是很理解抑郁症患者内心的敏感和脆弱,以及不被世人认可悲哀更何况在现如今,很多人把抑郁症当成自己丑陋原因遇见什么事想不开就觉得自己有抑郁症,其实都是逃避借口,而这样的人日渐增多,最后造成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不被人相信,被人当成是吸引别人注意的借口,而最后,反而造成他们的症状加重,试问,那些个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究竟有多少,是自己愿意放弃生命的呢,有时候社会舆论真的能摧毁一个人。

  会买这本《超限思维》回来的原因正是如此,从一个神经病的角度分析说实话阅读过那么多书,最不喜欢看的就是鸡汤逻辑类的书籍,但是这本《超限思维》我还是很喜欢,本身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人,这样的人好,又不好,所以说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有一种,安全感感觉,或者说像是一本毒鸡汤,将鲜血淋漓事实摆在面前,话虽然很直白但是句句都是事实。

  就在前不久,我看了一本很棒的书叫《我可能得抑郁症了》,书封上很感人的两句话。

  “抑郁症吗?”

  “嗯”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神经敏感的患者,或者说你就是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来看这本《超限思维》吧,让这样一本专业的毒鸡汤,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走向未来,其实世界美好,十分感谢作者王建平创作的这本书,不止让我有了一种收获,还让我的头脑清醒,最近被考试折磨失眠的我,希望这本书会带给我一种治愈

  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希望你是被珍惜的那个人。

  《超限思维》读后感(二):进击之路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得了抑郁症,有些是自我怀疑却讳疾忌医没有确诊,有些是在医院检查确认。偶尔会听他们絮叨自己的病,以及为了抵抗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然而,面对他们对病情描述大部分时间,我是一种迷茫,我没有过那种感受,感受不了他们的感受。可是,我能感受到他们是痛苦的,以及他们的挣扎。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曾彼此快乐对方的快乐,痛苦对方的痛苦。现在,一半出于关心,一半出于好奇,我想了解他们,想帮助他们。在众多书籍中,我选择了《超限思维》,因为,它是神经症患者写的,我想,它更加真实

  原来,容易患神经症的人群多是“高敏感人格”,他们神经高度敏感、共情能力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我,恰恰相反,迟钝、不敏感,永远慢半拍,不知道有没有“低敏感人格”这个概念存在,如果有,我应该就是了。

  神经症,好多人认为是一种富贵病,因为它的患病率是和经济发展正比的,而且表面上看越是经济条件好的人,越容易患上。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苦难很难打倒神经症患者,因为他们与苦难作斗争,是一种常态。反而,在看似平稳环境中,他们才更加岌岌可危,因为越平静的生活,神经症越难以跳出固化思维。一些神经症患者,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走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内心世界与道德标准不断冲突,这使他们比常人更加清醒、更加犀利。敏感的天性,容易看穿一些,而迟钝的身体,难以接受的当下,也是一种碰撞。这种冲突与碰撞,对于当事人来讲,是一种痛苦,而要摆脱这种痛苦是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摆脱这种冲突,而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心智的过程。当然,这个心智提升,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低下,而且是事实恰好相反。因为,一些神经症患者,用感受代替了思考,仅凭感性,无法直面神经敏感造成的痛苦。这也就是一行禅师所言“我们必须观察自己的想,才能摆脱它的束缚,那么想将成为一种洞见,即道德体征”。

  科技向前发展,而人的心智却赶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关注科技的人很多,关注心智、关注神经症的的人很少,而关注科技的人多是因为利益,关注心智,多由神经症人群进行。最后的落脚点,对于这本书来讲,有些高,但是也戳中了社会的痛处,于每个人,我们都需要一场自我对话,需要一段由思辨之旅。

  《超限思维》读后感(三):你好亲爱的作者

  你好,亲爱的作者,

  你是我最神秘的作者,到现在,我甚至都没有你的微信,关于你的所有信息都还停在第一次看你文稿阶段。我以为这么做是一种保护,这是我所能给你的、最大的创作自由自在。我甚至想,创作这本书本身就是你对自己的挑战,有谁愿意无限接近反复凝视自己的伤呢?你做到了,你完成了这本书,做到了自己。

  我记不清看了多少遍《写给未来的信》,那封信简直成为了我的哭点引擎,那些话适用于期待未来的人们:我们要度过现在和接受过去,才能抵达理直气壮的未来,但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我在你的文字里走近你、了解你,体会那些我们共同拥有的煎熬以及看不到希望的时光

  抑郁这个词自带黑色气质。抑郁情绪普遍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抑郁症有关联,但你的书告诉我们不是那样的。我虽不坚强,但也曾坚信自己不会抑郁,当这种想法被打碎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害怕:我害怕会永远失去开心的能力。我喜欢那种嘈杂的大菜场,在那儿能呼吸生活的带劲儿;我喜欢春晚现场式的公园欢乐中年人组团跳拉丁,不扭捏的开放;看大爷们在单扛上下翻飞,调戏自然规律;我喜欢慢慢走,让人们超过我去赶时间,这样我能看到泳镜妈妈女儿絮语,能看到手舞足蹈轮滑大叔,能看到那对恋人手拉手在同一个位置出现……我害怕失去他们。还好,我没有。但我知道了那种失去的感觉。你的书准确地告诉了我。你对文字有某种控制力复杂的情绪你能表达清晰准确触及本质,这就是超限思维吧。

  生活和工作是这样的,对于普通的我们,十有八九不随己愿,但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如果事事如愿,这世界得多乱哪?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就从了世界吧!设计师DDD说他是悲观的,我说悲观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全人类无法离开伙伴,所不同的还是程度时长问题。我们要度过现在,接受过去,期待未来。不过照爱因斯坦老先生相对论意思,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平行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同时在经历过去、现在和未来,嗯,没毛病好像。你懂了吗?

  这是一封给你的信,也是一封给我自己的,作为给这本书的某种纪念

  祝你的一切在未来静候你的到来

  祝我们的第一本书有好的未来

  祝读者阅书愉快

  你的编辑

  《超限思维》读后感(四):超限思维

  《超限思维》是一本焦虑症患者分享自身经历的书,这本书记录了如何与抑郁、焦虑和恐惧say goodbye。这本书并不是一味的条分缕析道理教科书,而是一本寓道理于故事和内心独白的“心灵鸡汤”。

  作者从现实情况和自己的际遇出发,通过论证明了一个道理——企图仅仅通过外物的帮助治疗神经症,或者缓解负面情绪,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神经症是一种相对很难量化标的病症医者可能很容易通过仪器手段、通过检测指标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神经症,但是却很难判定其患病的程度,定性容易定量难。这也就决定了医者其实很难切身体验患者的感受和心理变化,故而他们提供的帮助也只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很容易治标但却难于治本。

  “环境不断给我们负面暗示且我们无力摆脱”是产生神经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神经症患者很容易按照环境的暗示被动改造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且无法处理内心的冲突,除了承认这一事实,其余的都只是逃避罢了。专家学者口中天花乱坠的心理疗法说白了不过是要求患者“直面惨淡的人生”罢了。

  要理解本书名字中的《超限思维》,那么就要知道这个“思维”的“限”在哪里。作者把这个总结成了“固化思维”。这里的“固化思维”可以理解成为特指我们脑海中众多固化思维的一种。

  作者总结的神经症患者的成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包括患者本身在内都对待神经症患者并不友善,这给了神经症患者暗示和刺激。再次,社会环境的暗示以及刺激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造成了“固化思维”,神经症患者一方面囿于这种“固化思维”,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敏感的天性,对“固化思维”有着强烈排斥,故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固化思维”对于神经症患者的作用可谓是双向的,既有作用力,又有反作用力

  “超限思维”最行之有效办法培养思辨思维。思辨思维的训练过程与其他习惯养成是一样的,起初都很困难,但一旦坚持下来也就转化成了一种本能。当人类养成了直面困境与挑战,辩证地思考走出困境、完成挑战的方法,然后脚踏实地付诸实践,那么人类就不会长期沉溺于所谓的“感受”当中难以自拔了。

  《超限思维》读后感(五):超限思维

  《超限思维》是一本焦虑症患者分享自身经历的书,这本书记录了如何与抑郁、焦虑和恐惧say goodbye。这本书并不是一味的条分缕析讲道理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寓道理于故事和内心独白的“心灵鸡汤”。

  作者从现实情况和自己的际遇出发,通过论证说明了一个道理——企图仅仅通过外物的帮助治疗神经症,或者缓解负面情绪,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神经症是一种相对很难量化指标的病症,医者可能很容易通过仪器手段、通过检测指标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神经症,但是却很难判定其患病的程度,定性容易定量难。这也就决定了医者其实很难切身体验患者的感受和心理变化,故而他们提供的帮助也只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很容易治标但却难于治本。

  “环境不断给我们负面暗示且我们无力摆脱”是产生神经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神经症患者很容易按照环境的暗示被动地改造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且无法处理内心的冲突,除了承认这一事实,其余的都只是逃避罢了。专家学者口中天花乱坠的心理疗法,说白了不过是要求患者“直面惨淡的人生”罢了。

  要理解本书名字中的《超限思维》,那么就要知道这个“思维”的“限”在哪里。作者把这个总结成了“固化思维”。这里的“固化思维”可以理解成为特指我们脑海中众多固化思维的一种。

  作者总结的神经症患者的成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包括患者本身在内都对待神经症患者并不友善,这给了神经症患者暗示和刺激。再次,社会环境的暗示以及刺激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造成了“固化思维”,神经症患者一方面囿于这种“固化思维”,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敏感的天性,对“固化思维”有着强烈的排斥,故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固化思维”对于神经症患者的作用可谓是双向的,既有作用力,又有反作用力。

  “超限思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培养思辨思维。思辨思维的训练过程与其他习惯的养成是一样的,起初都很困难,但一旦坚持下来也就转化成了一种本能。当人类养成了直面困境与挑战,辩证地思考走出困境、完成挑战的方法,然后脚踏实地付诸实践,那么人类就不会长期沉溺于所谓的“感受”当中难以自拔了。

  《超限思维》读后感(六):为高敏感人群找个出口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几本关于高敏感人群的书,看到了这类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让我替他们感到很无助

  也许你不会察觉你的身边会有抑郁症患者的存在,也许你不会察觉你的身边会有神经症患者的存在,也许你不会察觉你的身边充斥着高敏感人群,那么请你留意观察,并伸出善意的手,帮助他们走出迷茫,远离痛苦。

  《超限思维》是一本带领神经症、抑郁症和高敏感人群走向进击之路的分享之书,是一本焦虑症患者自身经历的分享之书,一本与抑郁灵魂的和解之书。抑郁症、焦虑症、神经症与高敏感人群在我们人群中的比例日益增多,但是能够成功做到自我和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甚至是寥寥无几,他们每天都被抑郁症、焦虑症所折磨,折磨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当我们的情绪陷入低潮,被抑郁焦虑所控制而无法自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是用伪装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与孤独,还是在“自恋”与“自厌”之间痛苦挣扎,这些都是逃避现实的做法。虽然我不能切身体会到这些人所承受的痛苦,但是我可以理解他们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病症而带来的恐惧感。

  也许你身患抑郁焦虑症,也许你是高敏感人群中的一员,但是请你不要放弃与自我和解的权利,既然不能幸免所有的苦难,就勇敢地面对,通过破除固化思维、培养思辨思路,来摆脱环境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不要被负面情绪暗示所打倒,尝试着与抑郁的灵魂沟通和解,你会慢慢走出思维怪圈,回归生命本身。

  我也曾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感到没有安全感的存在,生活的压力让我几度感觉透不过气,但是我拥有自己解压的方式,不钻牛角尖,不自暴自弃,转换另一种思维来解脱自己,让焦虑感慢慢的变淡直至变没有。

  足以确定的是,改变固有的思维是破解抑郁焦虑的良方,不要总想着让你焦虑的事,因为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你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既然有那么多的不完美,又何必强迫自己变的完美呢?

  人们的焦虑大多来自对世界的要求太高,而自己又做得太少,突破原有思维的禁锢,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事。不要总想着不开心的事,也不要想着自己是个病人,忘掉一切烦恼的根源,突破思维的局限,才能做到真正的与自己和解。

  《超限思维》读后感(七):他人即地狱

  有个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人,说过一句话:现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心理疾病。不可否认,我其实也是一个敏感,自卑的人。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句话很赞。他说:抑郁者灵魂和解。如何和解?其实主要就是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为我们冲出一条血路来,让我们自救,让我们走出来。

超限思维8.1王建平 / 2019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其实,我要说,他人即地狱。

  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我们敏感的人所生存的环境是恶劣的。这给我们本身就不健全的心智就造成了更深刻的伤害。

  前段时间雪梨的自杀曾经在这个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轰轰烈烈的死亡带来的不是悲哀和悼念。而是一场更加狂热的网络骂战。我不想看,我想逃离,我想屏蔽,但是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堂而皇之,又无法避免的发生了。黑粉不一定是粉,也许就是我们其中的某个路人而已。我们没有惋惜一个鲜活的灵魂,我们在不断的抨击她脆弱的生存。

  书中讲“没人关心我们是否与毒蛇共处一室”。但我们就是这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将暗沉的心灵投放到那个狭隘的空间里,任其糟蹋。

  《超限思维》的后半部分是通过对思维的把控和运用,使我们走出迷雾。不是逃避,也不是让你血淋淋的去面对。而是一个更加柔和的路子。用科学的统计和发挥。带来身心上的健康抵抗忧郁的体质。

  看完这本书,发现作者真的是一个内心十分强大的人。他曾经充满抑郁,无法自拔。到后来的自救与自省。给自己带来了阳光和温暖的陪伴。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作者最开始去检查自己的身体时,医生对其诊断为:轻度抑郁。而当时,作者说“体检表上的数据不足以完整展示出他真正的健康状况”。是的,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是极度的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害怕外面的世界,哪怕只是外面的空气。他们不得已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却又无法完全的信任医生,也不一定能够幸运的遇上真正的医者父母心。

  人们总说,逆境生存,不进则退。可是抑郁症患者的逆水行舟,该有多么的残酷和不易。我不敢说我们应该多多帮助其谁。。。因为自己也不一定就是十分的健康快乐的。但是,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愿你我都与自己和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超限思维》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