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秒16》是一本由[意] 朱塞佩•卡托策拉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2秒16》读后感(一):这个真实的、跟北京奥运有关的故事,9岁+必读
真实的故事最有力量。这是一本无可比拟的少年小说,强烈推荐9岁+孩子看。当年北京奥运会万人场馆,有谁知道这个麻杆一样的索马里女孩经历了什么才从炮火枪击亲人离散的家乡、跑到了中国北京。而这并不是她人生中的美好转折,重新回到索马里,再次从索马里出发以难以想象的境况穿过沙漠,往能够实现她2012伦敦奥运梦想的方向......结局是伤感的。而这是一个真正发生过的故事。
《32秒16》读后感(二):奔跑吧,少年!
于大多数人而言,跑步仅仅只是强身健体的运动;于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女孩而言,跑步则更意味着远离战乱,奔向幸福未来的行程。虽然都是跑步,但是其背后的深意却颇为耐人感慨。一睹少年的跑步梦,更是感叹和平的幸福味。
《32秒16》分享着一个索马里女孩萨米亚关于跑步的逐梦之路。
通篇的翻读,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着实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尤其是看到这是一个经由真人真事创作的作品,我的心其实更是没来由地为之抽搐。跑步,它只是一项体育运动。但是它却对于索马里的女孩是那般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硝烟的国度,她们的生命都随时会遭遇着不幸,又何来梦想一说呢!整部作品中女孩以第一人称身份展开故事的叙述。擅长跑步的女孩萨米亚突破重围,获得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征程。尽管她没有获得名次,但她用她可以付出的一切突破重围,踏上了国际性跑步比赛的赛道。这是一场圆梦的征程。但是圆梦的背后却也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可怕的意外。父亲被枪击谋杀,家庭遭遇突发变故。梦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残酷。萨米亚再次踏上逃离的路途。尽管这次也是奔跑,但是她却更是为了逃避战火,躲避这暗无天日的战乱的奔跑----也许逃跑可以让她远离战乱,也许逃跑可以让她再次追逐梦想,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假设。书中的随后部分着墨颇多地描述了她在逃亡路上遭遇的伤害打击。难民逃亡之路处处充满着凶险。在书中,我们便可以借由着萨米亚视觉角度,感受着她逃亡路上心情的动荡变迁。从最初的充满着希望抗争,到随后的麻木孤寂,到最终的奋起一搏----
这注定是一个让人伤痛的故事。因为这样一个有着梦想,有着跑步天赋的女孩在流亡的路上坠入海底而永远地离开了世间。事实上,全书结尾处的文字相当地精彩。作者很是用情地将女孩最后生命一刻的场景刻画出了“继续逐梦”的想象---虽然这是现实中梦想的破灭,但是它更是文字上梦想的刻画。愿这样的美好景象可以带给女孩继续天堂的奔跑之梦!
对于和平时代下生活着的小读者们,我觉得《32秒16》颇有着深刻用意。它很是值得今时今日的孩子们了解着世界彼端那些饱受战乱的孩子们的苦痛,珍惜当下的幸福美好生活。
让一个人成年人去读儿童的书,是非常好非常美妙的一件事情,因为童书会让成年人重新去思考这个世界,重新去找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成年人在社会久了,也会变得浑浊,变得油腻,变得愤世嫉俗,变得麻木冷漠,因为看过了太多了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渐渐地,那一颗曾经温热的心变得有些冰凉,不再热血,也不再憧憬,更不再有梦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蹉跎度日。
直到因为孩子再次读到童书,让麻木的心灵重新复苏,看到世间的热血,还有很多的人在憧憬着梦想,坚持着理想,不断的奋斗,不断的突破,在跌倒中站起来,在嘲讽中前行着,在孤独中坚持着,在屡败屡战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人,不断地向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成功的彼岸,抵达梦想的终点。
《32秒16》里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索马里女孩萨米娅,为了奔跑梦,为了奥运冠军梦,跨越十年之久,甘冒各种挑战和危险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途。在枪林弹雨、多灾多难的索马里,跑步是生活中的唯一期待。为了希冀更好的未来,萨米亚将赌上性命,跑过沙漠、跑过海洋……从枪林弹雨的索马里街头到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
她的这一行为,鼓舞了许多像她一样的人,也让人们想起了很多像她一样的人们,还在努力着,还在朝着梦想的方向飞翔。
而我们,生活在安稳国家的人们,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轻易就说出对世界失望,对生命绝望,对生活失去热情呢?
这本书也鼓舞了孩子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太在乎世俗的眼光,如果有梦,就去追逐,如果有理想,就去坚持,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有一个梦想,最绚烂的人生莫过于一个追梦的人生,相信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世界都为你,也是为你的梦想而颤动,绽放出最美丽的翅膀。
这本书是一本真实的故事,所以它的说服力更强,更加能够让孩子们明白梦想的力量,同时也是一本成年人该读的书,让我们在胡混噩噩的日子里再次汲取梦想的力量,汲取美好的温暖,继续美好的生活。
另外,这本书一经问世,赢得意大利数项文学大奖,作者卡托策拉获任联合国亲善大使,代表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现在已经被翻译成20中语言,全球畅销超过40个国家,得到很多人的喜爱,也鼓励了很多人。
《32秒16》读后感(四):她比第一名慢了整整10s,却让全世界为她起立鼓掌!
《32秒16》08年北京奥运会200米比赛中,非洲女孩萨米亚跑了最后一名,比第一名慢了整整10s,但她追求梦想、希望和自由的精神却让全世界为她起立鼓掌!她的故事被联合国亲善大使朱塞佩•卡托策拉改编,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2. 畅销全球的经典文学作品
本书被翻译成20种语言,全球畅销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并荣获6项文学大奖:Premio Albatros奖、Fenice Europa奖、della Resistenza Città di Omegna奖、Strega Giovani奖、Premio Anima奖、Carlo Levi奖。内附多幅精致插图,给文字阅读增加趣味性。
3. 深刻的生命教育
在战乱和贫困的艰难环境下,索马里女孩为了奔跑梦,不惜堵上性命,书写出一段震撼心灵的励志故事。强烈的生活环境对比,能让孩子们了解如今的太平盛世得来不易,更应该感恩生活,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梦。
萨米亚索马里女孩萨米亚,为了奔跑梦,为了奥运冠军梦,跨越十年之久,甘冒各种挑战和危险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途。在枪林弹雨、多灾多难的索马里,跑步是生活中的唯一期待。为了希冀更好的未来,萨米亚将赌上性命,跑过沙漠、跑过海洋……
《32秒16》读后感(五):战火、奔跑和自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赛道上,有一个来自索马里的女孩,她皮肤黝黑,身材瘦弱,穿着不合体的衣服和捐赠的鞋子。她叫萨米亚*奥马尔,一个战乱炮火中长大的孩子。
广阔的会场,人声鼎沸的现场,还有来自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运动员们,一切都让萨米亚看花了眼。这里是北京,没有炮火和子弹,没有硝烟的味道,繁华的高楼,舒适的酒店,一切都让萨米亚感觉都像做梦一样。
她说,原来不是硝烟的气味才是正常的味道。原来在其他国家,跑步并不一件违法的事情。
在萨米亚的故乡索马里,炮火和子弹声每天都在各处上演,女人出门必须要把自己从上到下包裹的严严实实。那里每天都在死人,生命如草芥;那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布满弹孔;那里不允许跑步,尤其是女人。果腹尚且困难,哪里还有人愿意跑步呢。而萨米亚从小就喜欢跑步,她喜欢那种奔跑的感觉。爸爸说,奔跑吧,我的小战士,你可以做到。好兄弟阿里说感受风的力量,要像御风一样的飞奔。萨米亚努力的跑啊,在院子里力量训练,在每个晚上的时候,在躲过民兵、青年党的时候,在哪个布满弹坑的训练场上。
她从10岁起就去参加全国的比赛,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那些奖牌挂着墙上,成为家里以及邻居们的骄傲。萨米亚想一直跑步,想通过跑步救国,并为之一直在努力。可是一直努力支持她的爸爸,死在了炮火中。一直陪着自己的阿里也被迫离开了生活的地方。如果可以训练她一定不会离开索马里,她说:“我爱我的国家。但是那里没有和平。如果索马里没有战乱,我永远不会离开那里。”
战争让父亲失去了生命,更让一起长大的兄弟性格发生了改变,这成为了压断萨米亚固守家园的最后一根稻草。要跑步啊,要努力啊,可战乱让训练根本没法实现。她以为离开索马里就可以继续训练,可以有自己的教练。可是她不知道的是,姐姐口中的“那段旅程”对自己有多难。
我以为参加过奥运会的萨米亚,一切生活都会好起来,但是没想到,那却是她渴望自由困难的开始。没有调令就没法训练,想要训练就必须要自由,而逃离索马里的她只是难民的身份。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剥削,一天又一天的坐车倒车,一站又一站的要钱再能继续前行。她路过沙漠,穿越大海,眼看自由就在眼前了,眼看2012奥运会又要开始了却最终停在了茫茫海洋。奔跑、自由都近在眼前,她多想在和2018年看到过的偶像们再赛一场……
32秒16是她在2018年奥运会的成绩,她是最后一名,却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到达了终点。尽管落在最后,她还是拼尽全力追赶,她说想再战2012,到时候她一定可以的!
小说中萨米亚的梦想得到了实现,而在小说的后记中无情现实却给了我们冰冷一击。时间再回到2018年8月8日晚,17岁的萨米亚编着满头小辫,挥舞着小国旗走入鸟巢,我想那应该是她短暂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吧。
《32秒16》读后感(六):追逐梦想
当我拿到《32秒16》的时候,我在思考这个时间代表着什么呢?是记录还是运动的时间,当时对书名产生了浓厚得兴趣,使我走进书中去探索。
看着封面是一只蝴蝶,给我有一种破茧成蝶的感受,而且书上面还有一个小封面上面写着6357天,200米,32秒16,她,从枪林弹雨的索马里街头到北京奥运会赛场。当时看见这个我在思考是奥运会里面的记录吗?让我有一种立马就想知道的冲动。
当我看到里面的战争和枪声的时候,我当时真的超级很庆幸,我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爱国之心在胸腔里荡漾,前段时间看到的新闻,真的很痛心,同为民族人,为什么支持外国呢?我国这么的强大,作为我们的后盾,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看到里面阿里的时候,我感觉他很成熟,很厉害,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自卑,自己感觉自己很差劲,而且还不是很喜欢跟人说话,从那个我也忘了是哪个运动会的时候,就是跑步,他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而且还很差劲,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小伙伴们也没有让他打开心扉,但我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他放弃了自己去跑步,去当了“我”萨米亚的教练,我感觉很开心。之后也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是当他说出来的时候,他才十岁呀,我就在想,我十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在上小学,学习,看书的年龄,跟着小伙伴一起玩耍,那时候好幸福呀,可他们却生活在战争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很庆幸自己的人生,而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的没有错,自己加油改变自己。
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退缩,我们的主人公也是如此的,她从小喜欢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很享受这个过程,就像是跟老朋友一起玩耍,这是我感觉的,在她的人生中,中途也发生了很多事情,阿里的离开,阿比的出现,自己的好朋友陪伴,也有争吵,也有哭泣,也有背叛,但是友谊一直在的,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的主人公慢慢的发现自己适合200米,确实要有这样的意识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才能更快的进步,了解自己才是更好的。
有梦想一定要去追逐,我们都是有理想的孩子,人生短短几年,我们要学会去享受人生,去追逐人生。
《32秒16》读后感(七):梦想点燃希望 永远别说你害怕
对于索马里的印象,除了海盗,便是根据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改编的电影《沙漠之花》。华莉丝的勇气让我震撼,同样难以想象,在今天,非洲大陆还存在着这个世界无法想象的落后和愚昧。
然而,就像华莉丝·迪里一样,年仅10岁的萨米亚·奥玛同样展示出非同寻常的勇气,从小就喜欢奔跑的她意识到自由的重要和梦想的力量,她要和命运抗争——成为全摩加迪沙最快的跑者。她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小说《32秒16》的主人公。
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国家,小萨米亚甚至生出了更大的梦想——参加奥运会。每个晚上,她在教练兼好兄弟阿里的监督下,在院子里奔跑做肌肉训练;阿里离开后,她在坑坑洼洼的马路上奔跑,偷偷摸摸地在布满弹坑的训练场上奔跑。终于,好运降临到萨米亚身上,她获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2008年8月8日的夜晚,17岁的萨米亚梳着满头小辫,挥舞着小国旗走进鸟巢,她第一次离开非洲,第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场全世界的庆典更让萨米亚感受到自由呼吸的价值,和梦想实现的喜悦。
虽然萨米亚在比赛中跑了最后一名,但是现场观众全都为她鼓掌呐喊。萨米亚独特的个性吸引了在场的很多记者,当时她对一位英国记者说:“你早了四年来采访我,四年之后,我会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我的奖项。”如此霸气的宣言,谁会不期待萨米亚的未来?!
萨米亚经此一役,成为了无数穆斯林女性心目中的传奇,她是一个“为自由奔跑的小战士……有一天,你会带领索马里的女性,从男人加诸她们身上的束缚地下解放出来,你会是她们的领袖。”本以为尤瑟夫阿比的预言就要成真,然而更大的打击却让她彻底崩溃,也让她看清在这样一个“已经死了的索马里”,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到意大利寻找专业的教练进行训练,为了能够继续奔跑参加奥运会,萨米亚最终也踏上了“那段旅程”。逃亡之路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辛,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无止境的勒索和恐吓,从充满希望到麻木恐惧,每一个逃亡的人渐渐地丧失了生命,希望和勇气,默默承受着苦难、不公和折磨。萨米亚从这地狱般的逃难之旅中坚持下来了,奈何命运无情,她的梦想却终结在了地中海。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伤故事,萨米亚曾说过:“我爱我的国家。但是那里没有和平。如果索马里没有战乱,我永远不会离开那里。”
如果她能成功到达意大利,也许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们仍然能看到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可是现在我们只能永远记住萨米亚在饱受战火摧残的摩加迪沙度过的童年,成为奥运冠军的梦想,以及她在兰佩杜萨岛海域不幸夭折的欧洲之旅,却再也看不到她御风飞奔的身影了。
据说索马里有一句谚语:“女性只属于厨房或者坟墓。”然而无论是华莉丝,还是萨米亚,我们都能听到她们内心对梦想、自由和尊重的渴望,对平等与和平的呐喊和期望。听说索马里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希望和平能够尽早到来,“萨米亚们”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32秒16》读后感(八):她从战火中跑来,全世界为她起立鼓掌,我们却再也看不到她了
“妈妈,这个是什么?”大宝好奇的指着《32秒16》的书名问我。
她刚刚开始认识钟表,汉字她认识,却不知道这个时间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蝴蝶飞的很快吗?如果我也能飞就好了,我跑的很快,可还是飞不起来!”大宝摸着封面接着说道。
“这是一个女孩飞起来的故事!”我微笑着对她说:“我讲给你听!”
“好啊!”大宝很欣喜,我却心情很压抑。
《32秒16》根据索马里女孩萨米亚的真实经历改编。
萨米亚生活在索马里,我最初听说那里,是因为索马里海盗,据说那里生活环境恶劣,所以在和平的年代,为了生活,那里的很多人选择做了海盗。
再次听说那里是因为战争。那里的战争不断,生活在那里的人朝不保夕。萨米亚就是出生在那片战乱的土地上,从小和家人一边躲避战火,一边坚持自己的梦想。
她从小喜欢跑步,她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去真正的体育馆,去塑胶跑道上跑步,她希望有一天她可以去参加真正的奥运会,并且可以和他们国家之前的那个奥运选手一样,成为冠军。但是她又要和他不一样,因为他是离开了索马里,以其他国家选手的身份代表的是其他国家的荣誉,而萨米亚希望自己以索马里公民的身份参加奥运会。
如果,她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如果她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可能这些真的很容易实现。可是她出生在索马里,而且是索马里战乱时期。
萨米亚没有教练,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一男孩,那个比她大不了几个月的男孩阿里。阿里自告奋勇做他的教练,最初不认识几个字的阿里为了看懂图书馆中关于跑步的书,自己学了很多字。
阿里为萨米亚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并且告诉她,她一定可以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为了让萨米亚节省力气,阿里接邻居男孩的自行车送萨米亚去参加比赛。
可是他们的友谊因为战火破灭了,他们身为不同的民族,因为民族的纷争,他们只能分道扬镳,从此再也没有人监督萨米亚跑步了!
萨米亚并没有放弃!她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可是生活的困难再次接踵而至,在动乱的国家,哪里容得下一双跑步的脚呢?
她因为奔跑获得了参加奥运比赛的资格,可是要从索马里走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还记得《战狼2》和《红海行动》吗?我们看到的电影,却是他们生活中正在经历的事情。为了奔跑萨米亚走上了一条偷渡之路,因为她的国家无法送自己的运动员去跑步。
她经历了沙漠,海洋,曾经住在几十个人一间的小监狱里,等待着偷渡者把他们送到下一个站点。终于她来到了北京奥运会,她没有获胜,她是最后一名,而她在跑完之后,还要回到索马里去,她的家乡去。
人们为这个从战火里跑出来的小姑娘而感动,有人评价说她会带着索马里女性穿过男人强加给他们的枷锁而走向自由。
当她被一个英国记者采访的时候,她自信的说:“你采访的有点早了,四年后我肯定可以代表我的国家获得奥运冠军。”
一个小姑娘,在那样的环境中还坚守自己的梦想, 并且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反观我们的孩子呢?
我们生在一个和平而富足的国家,我们的孩子自己的事情都不想做,上个学好像是为父母上了,在家都像小王子小公主似的。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吃苦,但是给孩子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也许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2016年,我们再也没有等到那个倔强的小女孩,为了跑步,最终她不得不踏上了逃亡之旅,她需要真正的教练,而索马里却没有这样的条件,最终她只能和其他逃离自己国家的人一样,被人骂作猪猡,塞在窄小的卡车里,运到这里和那里,而最终地中海成了她的归宿,她没有到到她希望到达的意大利,而是死在了逃亡的途中。
《32秒16》记录的就是这个小女孩追梦的故事,很多家长喜欢问,我的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我的孩子都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怎么办?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孩子不懂的珍惜生活的时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生活的幸福,《32秒16》可以让孩子看到别人的生活,同时感觉到自己生活的幸福。
有空给孩子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