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对待传统文化 要弃“功利心” 多“责任心”
日期:2022-03-14 12:38:40 作者:文明 来源:文明 阅读:

 对待传统文化 要弃“功利心” 多“责任心”

  对待传统文化 要弃“功利心” 多“责任心”

  发表时间:2015-11-30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增,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影制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与火热的社会关注相比,学校学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并没有过分的高涨。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几乎各阶段的教材里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甚至很多大学还专门开设了诸如国学等的传统文化课程。但即便如此,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热门的学科,它在课堂上往往只是“配角”,甚至充其量只是一种“调剂品”。

  传统文化就业范围较窄,它往往只是学子们的“备胎”。金融、计算机、医学、会计等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有着很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待遇也相对优厚,学子们往往会倾向于这一类专业;还有诸如法学、经济学等专业,即便待遇可能会稍差一些,但就业岗位较多,学子们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具体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哲学等学科在大学教育里往往成为小众专业,特别是理工类的学校,选择这些专业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总是把其当成选修课,或者是在学校的热门专业选择受阻的情况下而被迫“屈就”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备胎”特质显露无疑。

  说到底,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遇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功能心”在作怪。这个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不是你学富五车的幽雅姿态,而是你创造财富的能力。在这个衡量标准的前提下,传统文化遇冷也便容易理解了。

  然而,过多的功利色彩会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威胁。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传统文化曾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滋养精神、美化心灵,让人类变得有教养,有内涵,有担当。而且,在今天中国梦实现之路的征程上,更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增加自信。试想,一个没有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发展该是多么单调无力?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有传统文化的戏份,不然,发展势必是缺少后劲和文化底蕴的。“功利化”社会不应该削弱传统文化的价值,过分的强调功利主义,传统文化教育就会受阻。

  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文明香火亦要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待传统文化 要弃“功利心” 多“责任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