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1-08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同志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中鲜明地提出了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向全国人民出发了移风易俗的“动员令”。
2018年1月2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参加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常德代表团审议时,关注起乡亲们的“烦恼事”。他要求常德各级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不让农民朋友因人情而烦恼,率先探索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省委书记关注村民的“小烦恼”。可见,开展移风易俗是弘扬新时代新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在基层落细落小的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
当前,沅澧大地正掀起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热潮,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乘着北部新城建设的东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移歪风、易陋俗,卸下“人情枷锁”,轻装上阵奔梦前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提升、双丰收,成为了柳叶湖党工委、管委会工作的重点,也成为柳叶湖宣传系统的工作重心。
一、移风易俗是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实践,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实落细落小,各级党员干部要乐当移风易俗“代言人”。
群雁高飞头雁领,社会风尚的形成也是如此。打破陈年陋习,引领时代新风,不但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更需要各级党员亮出身份,做移风易俗的宣传员、践行者、领头人。
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把移风易俗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结合。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以整治“四风”为突破口带来的社会风气之变,说明了党员干部的言行对群众的影响力。红白事大操大办、收受高额礼金等等陋习,不仅与文明新风相悖,也与党纪国法不容。因此,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不能止于倡导,而应形成完善的实施监管制度体系,严格制定、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党员干部的行为,才能推动党员干部真正把头带起来,使移风易俗的各项新规落到实处。
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当好移风易俗“代言人”, 敢于打破伪民俗,敢于对传统陋习说“不”。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从自己做起、从动员身边的朋友、同事、亲属做起,带头践行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不办无事酒、不背人情债。只有党员干部旗帜鲜明地带头抵制了,群众才能找到标杆,放下“面子”,主动效仿,陋习也才会慢慢失去生存的土壤。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有着深厚的时间积淀和文化认同。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有些风俗习惯却慢慢演变为一些陋习,比如,奇葩“婚闹”、高额礼金、整无事酒……这些陈规陋习,已跟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高度不匹配,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移风易俗,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风尚。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既是某些陈年陋习的参与者,更是受害者。因此,移风易俗的进程中,需要善用民间智慧,突出群众主体,让群众主动担当移风易俗的主角,成为移风易俗的真正受益者。
移风易俗,需要巧借群众自治的内生力量。村规民约是结合本地实际,为维护本村、本社区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群众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移风易俗的的过程中,要把居民自治抬升到新高度,把移风易俗作为改进、完善基层自治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村规民约,制定具体标准,规范操作方法,明确激励奖惩机制。比如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不但确立统一的办事标准,而且提供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办事省心省力省钱,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只有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成为监督与自我监督的主体,才能形成向陈规陋习宣战的民间共识,使移风易俗成为自觉自愿自主的主动行为。这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产生的约束,远比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约束更有效,更能让群众发自内心地遵循。